基本信息
书名:雕塑城市:光明日报微博“寻找美城市雕塑”摄影大赛作品选
定价:28.00元
作者:袁祥
出版社:光明日报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6-08-01
ISBN:9787511299314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赏*美城市雕塑,了解城市文化。
内容提要
从光明日报社主办、光明日报微博承办的“寻找美城市雕塑”摄影大赛中选取作品,并摘选“城市雕塑乱与治”系列报道。从作品题材看,涵盖了历史名人、革命先烈、重要事件、城市精神、各地民俗等。征集期间,经过仔细挑选和编辑,光明日报微博共发布参赛作品80余篇。
目录
目录作品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扩建工程主题雕塑?001家破人亡?002求生?004挣扎?006孤儿?008祖孙?010母与子?012老母亲?014圣洁?016后一滴奶?018小孙儿?020抚魂?022和平少女?024开荒牛?026圆融?028红军突破湘江纪念碑?030宋庆龄?032李大钊纪念像?034红棉生命?036长春世界雕塑公园:友谊?和平?春天?038雷锋双面雕塑?040西湖边上的抗日纪念碑?042沱江英魂?044庄周梦蝶?046万福树?048遛鸟?050东北:冬天的记忆?052西迁之路?054英雄铜马?056彝人踏歌?058创作故事?创作心路“以灵魂唤醒灵魂,唤醒更多的人”?062纤纤细手彰显的静默与爆发之美?074改革开放的象征?078包容、和谐与大同精神?082生命向生命的敬礼?086城市雕塑乱与治“梦露”的倒下?092“城市雕塑应传递正能量”?095让老百姓成为城市雕塑的主角?099城市雕塑要给后人留足空间?103城市需要什么样的雕塑?108如何塑造城市的灵魂?112他山之石洗尽铅华见沧桑?128诞生易立足难?132城市灵魂的一部分?136大赛记事用雕塑弘扬城市精神和力量?142后记
作者介绍
主编:袁祥,光明日报社新闻策划部汇聚报社的人才队伍,自成立以来就力求以先进的创意理念,富有开拓的精神努力实践,策划了一大批高质量、有深度的报道。
文摘
序言
我必须承认,《雕塑城市》这本书带给我的惊喜远超预期。它不是那种流于表面的画册,而是充满了深度和思考。摄影师们不仅仅是在记录雕塑的外形,更是在捕捉它们与环境、与人、与光影之间的对话。我被那些充满故事感的画面所打动,比如一个老人在雕塑旁静坐冥想,仿佛在与雕塑进行跨越时空的交流;又或者是一个孩童好奇地触摸着雕塑的表面,眼神中充满了探索的乐趣。这些瞬间,让原本静态的雕塑变得鲜活起来,也让城市变得更加有人情味。书中对雕塑的选材和拍摄角度都极具匠心,有的作品展现了雕塑的宏伟壮丽,有的则捕捉到了它们在不同时间、不同天气下的独特韵味。每一次翻阅,都会有新的发现和感悟。这本书让我意识到,城市雕塑并非可有可无的点缀,而是城市文化和精神的重要载体,是塑造城市独特魅力的关键元素。
评分《雕塑城市》这本书,在我看来,是一次关于“看见”的艺术。我们常常生活在自己的节奏里,匆匆忙忙地穿梭于高楼大厦之间,却很少真正“看见”那些矗立在我们身边的雕塑。这本书用它精美的影像,像一盏明灯,照亮了那些被我们忽略的美。书中收录的作品,有的充满力量和张力,仿佛在无声地呐喊;有的则静谧而优雅,散发着温润的光芒。我喜欢那种将雕塑置于广阔天地间的照片,它们在蓝天白云下,在山峦叠嶂间,与自然融为一体,展现出宏伟的气魄。也有一些照片,聚焦于雕塑的细节,比如雕塑的肌理、色彩,以及光影在上面的投射,这些细微之处,往往最能触动人心。这本书不仅仅是关于视觉的享受,更是一次精神的洗礼。它让我思考,什么是真正的城市美学?如何让艺术真正地融入我们的生活?通过这些摄影作品,我仿佛看到了一个更加立体、更加富有灵魂的城市。
评分这本书最大的亮点在于它所呈现的视角之多元,以及由此带来的对城市雕塑的全新认知。我一直以为城市雕塑无非是广场上那个标志性的铜人,或者公园里某个抽象的金属装置,但这本书彻底颠覆了我的这种刻板印象。它展示了各种形态各异、风格迥异的雕塑作品,有的巍峨耸立,成为城市的天际线的一部分;有的则巧妙地隐藏在街角巷尾,需要你细心去发现。摄影师们用镜头捕捉到的不仅仅是雕塑的造型,更是它们所处的环境,以及由此产生的独特氛围。我尤其欣赏那些将雕塑与人文活动结合的作品,比如孩子们在雕塑旁嬉戏玩耍,或者情侣依偎在雕塑前驻足。这些画面让人感受到,雕塑并非冰冷的艺术品,而是融入了人们生活,成为城市脉搏的一部分。这本书就像一本指南,指引我去发掘身边的美好,去感受那些被艺术点亮的城市瞬间。它激发了我对城市探索的兴趣,让我开始留意身边的每一个雕塑,去思考它们背后的故事和意义。
评分初次翻开《雕塑城市:光明日报微博“寻找美城市雕塑”摄影大赛作品选》,就被书中精美的图片深深吸引。每一幅照片都仿佛在讲述一个关于城市、关于雕塑、关于生活的故事。我特别喜欢其中几张捕捉到晨光熹微中雕塑的画面,金色的光线洒在冰冷的金属或石料上,瞬间赋予了它们生命,也让原本静止的艺术品在光影的变幻中显露出蓬勃的活力。照片的构图也十分考究,摄影师们巧妙地利用了周围的环境,将雕塑融入城市肌理之中,展现了它们与建筑、绿植、甚至行人的和谐共存。有些雕塑的设计本身就极具创意,充满了现代感和艺术气息,而另一些则带有深厚的历史底蕴,诉说着城市的过往。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摄影作品集,更是一次关于城市美学和公共艺术的深度探索。它让我重新审视了我所生活的城市,发现那些平日里被忽略的角落里,隐藏着如此多令人惊叹的艺术瑰宝。每当我翻阅这本书,都会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仿佛漫步在这些“雕塑城市”的街头巷尾,感受着艺术与生活的交融。
评分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独特的观察城市的方式。通过“寻找美城市雕塑”这个主题,摄影师们用镜头带领我们走进了一个个充满艺术气息的城市空间。我被书中那些充满想象力的雕塑所吸引,它们或抽象,或写实,或承载着历史的厚重,或展望着未来的可能。更让我印象深刻的是,摄影师们是如何将这些雕塑与周遭的环境巧妙地结合起来。例如,有作品将一座极具现代感的雕塑置于古老的建筑旁,新与旧的碰撞产生了奇妙的视觉效果;还有作品捕捉到了雕塑在人群中穿梭的身影,展现了艺术与日常生活的无缝对接。这本书让我开始重新审视我所居住的城市,留意那些可能被我忽略的雕塑,去感受它们所带来的独特的美感和文化内涵。它激发了我对城市公共艺术的兴趣,也让我更加懂得欣赏隐藏在身边的艺术之美。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