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攝影的藝術
定價:118.00元
作者: Bruce Barnbaum,樊智殿
齣版社:人民郵電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2-02-01
ISBN:9787115265302
字數:
頁碼:356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20開
商品重量:1.203kg
編輯推薦
1.本書原版35年暢銷世界,為全球攝影師奉為圭皋的經典之作;
2.可作為藝術院校攝影、設計等專業學生的美學參考書;
3.各大攝影網站論壇推薦
內容提要
這是經典之作《攝影的藝術》的新修訂版(原版於1994年齣版),這部著作被認為是很具可讀性、非常易理解和非常全麵的攝影教科書。現在,它已經更新瞭數碼攝影的內容。這本書有超過100幅黑白和彩色攝影的插圖,還有各種圖錶,可以幫助初學者、進階者乃至高級攝影師找到自己的攝影錶達方式。Bruce沒有故作高深,也沒有以高人一等的姿態進行論述,而是以清晰、簡明、易懂的方式介紹瞭數碼和傳統攝影的創作技術。他還超過瞭技術層麵,深入地討論瞭有關攝影的哲學、錶達方式以及創意的內容,這往往是其他攝影書避而不談的內容。
目錄
作者介紹
Bruce Barnbaum,現居華盛頓州的花崗岩瀑布地區。20世紀60年代,他以狂熱愛好者的身份進入瞭攝影世界。在這40多年裏,攝影一直是他全身心投入的工作,也是他的愛好。Bruce擁有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的數學學士和碩士學位,並從事瞭幾年的導彈導航係統的數據分析工作和計算機程序編寫工作。隨後,他辭去工作,進入瞭攝影的領域。Bruce曾經編寫過多本書籍,其中一些已經成為瞭攝影界的經典。《攝影的藝術》一次齣版的時間是1994年,直到2002年仍在印刷齣版。本書正是這本經典名著的更新版本。Bruce被認為是全球上好的暗房技師之一,無論是黑白攝影還是彩色攝影,都有其過人之處。他對光的理解幾乎無人能及,並將這種理解融閤到構圖中,運用豐富的攝影技巧拍攝瞭極其廣泛的題材。他還是一位積極的環保主義者,在超過30年的時間裏,他既以個人名義倡導環保,又參與和領導瞭多個環保組織,例如山嶽協會、全美奧杜邦協會、盤山公路保護委員會、未來方嚮組織和北瀑布保護委員會。
文摘
章 用攝影交流
攝影是非語匯流的一種形式。在佳情況下,一幅照片可以把一個人(攝影師)的思想傳達給另一個人(觀看者)。在這方麵,攝影類似於其他非語匯性藝術形式,例如繪畫、雕塑和音樂。貝多芬的交響麯可以嚮它的聽眾訴說;倫勃朗的繪畫可以與它的觀眾傾談;米開朗基羅的雕像可以和它的傾慕者交流。現在,貝多芬、倫勃朗和米開朗基羅已經無法親身解釋其作品背後的含義,但這種現身說法早已變得多餘。即使他們不在,交流依然可以實現。
攝影的交流也可以如此順暢。對我而言,“攝影”一詞的含義遠遠深於其日常使用的含義。真正的攝影師擁有一種共同的特質,觀看他們的作品可以勝過對主題和事件的直接介入。當看到紐曼(Arnold Newman)或者阿勃絲(Diane Arbus)的人像作品,我會覺得自己似乎認識照片中的人物,即使我從沒見過他們。當看到亞當斯(Ansel Adams)、韋斯頓(Edward Weston)或者卡波尼格羅(Paul Caponig ro)的風景作品,我會感受到懸崖峭壁的威嚴、小花朵的精緻和霧中森林的神秘,即使我從沒站在過三腳架所在的位置。當我看到布列鬆(Heri Cartier—B resson)的街景作品時,我會感覺到他那被定格成永恒的“決定性瞬間”的得意神采,即使這一瞬間發生時我沒有站在他身邊;當看到尤斯曼(Je r ryUelsmann)那浮在空中的樹時,我會感覺到籠罩在影像周圍的超現實感。我之所以有這樣的感受,那是因為藝術傢們成功地嚮我傳達瞭信息。照片已經把所有的話說清楚瞭,而不需要其他的東西。
……
序言
剛拿到這本書,就被它的設計感深深吸引瞭。從紙張的觸感到畫麵的排版,都透齣一種精心打磨的匠心。翻開扉頁,一股淡淡的墨香撲鼻而來,讓人立刻沉浸其中。書中的照片,不僅僅是簡單的影像堆疊,更像是一首首無聲的詩歌,每一張都有自己的故事,自己的情緒。我特彆喜歡其中關於自然風光的係列,作者似乎總能找到那些最能代錶某種意境的瞬間,無論是壯闊的山川,還是細膩的草葉,都充滿瞭生命力。他的構圖總是那麼恰到好處,能夠引導觀者的視綫,讓他們在畫麵中細細品味。而光綫的運用,更是齣神入化,時而如水般溫柔,時而如火般熾烈,將自然的鬼斧神工展現得淋灕盡緻。讀這本書,就像在與一位老友對話,他用他的眼睛和鏡頭,與我分享他對世界的理解和熱愛,讓我感受到一種久違的寜靜和感動。
評分我花瞭整整一個下午的時間翻閱這本攝影集,感覺它更像是一次關於“時間”的哲學對話。作者似乎總能在那些靜止的畫麵中,捕捉到流動的時光留下的痕跡,那種歲月的沉澱、曆史的厚重,都通過他的鏡頭娓娓道來。我被其中一組關於老建築的影像深深吸引,每一個斑駁的牆麵,每一扇緊閉的窗戶,仿佛都在訴說著過去的故事,而攝影師正是那個忠實的記錄者,將這些無聲的敘述呈現在我們眼前。還有他對人物肖像的描繪,那些飽經風霜的麵容,那些深邃的眼神,都透露齣生命的深度和韌性,讓人不禁思考生命的意義。他並沒有刻意去美化或者渲染,而是以一種極其真誠的態度去麵對被攝者,去捕捉他們最真實的狀態。這本書讓我意識到,攝影不僅僅是記錄眼前的景象,更是記錄時間,記錄生命,記錄那些永恒的情感。
評分這本書我看瞭大概一半,感覺它在探討攝影的本質以及如何通過鏡頭捕捉稍縱即逝的情感方麵,有著非常獨到的見解。作者並沒有流於錶麵地講解各種器材的參數,或者羅列一些“萬能”的拍攝技巧,而是深入到攝影師的內心世界,去挖掘那些驅動他們舉起相機的真正原因。例如,在某個章節,作者詳細描述瞭一位攝影師如何僅僅通過一張街頭抓拍,就將普通人在日常生活中流露齣的微妙情緒定格下來,那種專注、那種對光影的敏感、那種與被攝者之間無聲的交流,讀來真是令人心潮澎湃。我特彆喜歡作者對“決定性瞬間”的解讀,他不是簡單地將其視為一個時間節點,而是將其看作是情感、構圖、光影等多重元素達到完美契閤的那一刻,是攝影師內心感悟的外化。這本書更像是攝影師的一本日記,充滿瞭思考、感悟和對美的執著追求,讓我重新審視瞭自己手中的相機,它不僅僅是一件工具,更是一扇通往內心世界的窗戶。
評分這本書給我帶來的最大感受,是它如何將技術與藝術完美地融閤在一起。作者在技術層麵上,對於光綫、景深、曝光等元素的運用,達到瞭爐火純青的地步,每一個畫麵都堪稱教科書級彆的示範。但更難能可貴的是,他並沒有將這些技術僅僅作為炫耀的資本,而是將它們服務於藝術的錶達。他能夠根據拍攝對象的特點和想要傳達的情感,靈活地運用各種技術手段,讓畫麵既有衝擊力,又不失細膩。我尤其欣賞他對於“留白”的運用,那些恰到好處的空白區域,反而讓畫麵更具呼吸感,更引人遐想。而且,他在人物攝影中的情感捕捉也非常到位,那些瞬間的眼神、錶情,都充滿瞭故事性。這本書不僅僅是關於攝影的技術指南,更是一本關於如何用技術去創造藝術的靈感寶典,讓我對攝影有瞭更深層次的理解和期待。
評分這本攝影集給我的觸動是多方麵的,尤其是它在構圖和色彩運用上的獨到之處,簡直是一場視覺的盛宴。作者似乎總能找到那些隱藏在平凡景象中的不凡之美,將我們習以為常的場景,通過他的鏡頭賦予瞭全新的生命。我尤其欣賞他在光影處理上的功力,時而利用強烈的明暗對比營造齣戲劇性的張力,時而又捕捉到柔和的光綫,讓畫麵充滿溫馨和詩意。書中對色彩的運用也給我留下瞭深刻印象,他能夠精準地捕捉到不同色彩之間的微妙關係,並通過色彩的搭配來傳達特定的情感或氛圍,有時是熱烈奔放的,有時又是沉靜內斂的。很多畫麵中的細節,比如人物的眼神、景物的紋理,都處理得恰到好處,引人入勝。這不僅僅是一本作品集,更像是一本關於如何“看見”的教科書,它教會我用更敏銳的眼睛去觀察世界,去發現那些被忽略的美好。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