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摄影的艺术
定价:118.00元
作者: Bruce Barnbaum,樊智殿
出版社:人民邮电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2-02-01
ISBN:9787115265302
字数:
页码:356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20开
商品重量:1.203kg
编辑推荐
1.本书原版35年畅销世界,为全球摄影师奉为圭皋的经典之作;
2.可作为艺术院校摄影、设计等专业学生的美学参考书;
3.各大摄影网站论坛推荐
内容提要
这是经典之作《摄影的艺术》的新修订版(原版于1994年出版),这部著作被认为是很具可读性、非常易理解和非常全面的摄影教科书。现在,它已经更新了数码摄影的内容。这本书有超过100幅黑白和彩色摄影的插图,还有各种图表,可以帮助初学者、进阶者乃至高级摄影师找到自己的摄影表达方式。Bruce没有故作高深,也没有以高人一等的姿态进行论述,而是以清晰、简明、易懂的方式介绍了数码和传统摄影的创作技术。他还超过了技术层面,深入地讨论了有关摄影的哲学、表达方式以及创意的内容,这往往是其他摄影书避而不谈的内容。
目录
作者介绍
Bruce Barnbaum,现居华盛顿州的花岗岩瀑布地区。20世纪60年代,他以狂热爱好者的身份进入了摄影世界。在这40多年里,摄影一直是他全身心投入的工作,也是他的爱好。Bruce拥有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数学学士和硕士学位,并从事了几年的导弹导航系统的数据分析工作和计算机程序编写工作。随后,他辞去工作,进入了摄影的领域。Bruce曾经编写过多本书籍,其中一些已经成为了摄影界的经典。《摄影的艺术》一次出版的时间是1994年,直到2002年仍在印刷出版。本书正是这本经典名著的更新版本。Bruce被认为是全球上好的暗房技师之一,无论是黑白摄影还是彩色摄影,都有其过人之处。他对光的理解几乎无人能及,并将这种理解融合到构图中,运用丰富的摄影技巧拍摄了极其广泛的题材。他还是一位积极的环保主义者,在超过30年的时间里,他既以个人名义倡导环保,又参与和领导了多个环保组织,例如山岳协会、全美奥杜邦协会、盘山公路保护委员会、未来方向组织和北瀑布保护委员会。
文摘
章 用摄影交流
摄影是非语汇流的一种形式。在佳情况下,一幅照片可以把一个人(摄影师)的思想传达给另一个人(观看者)。在这方面,摄影类似于其他非语汇性艺术形式,例如绘画、雕塑和音乐。贝多芬的交响曲可以向它的听众诉说;伦勃朗的绘画可以与它的观众倾谈;米开朗基罗的雕像可以和它的倾慕者交流。现在,贝多芬、伦勃朗和米开朗基罗已经无法亲身解释其作品背后的含义,但这种现身说法早已变得多余。即使他们不在,交流依然可以实现。
摄影的交流也可以如此顺畅。对我而言,“摄影”一词的含义远远深于其日常使用的含义。真正的摄影师拥有一种共同的特质,观看他们的作品可以胜过对主题和事件的直接介入。当看到纽曼(Arnold Newman)或者阿勃丝(Diane Arbus)的人像作品,我会觉得自己似乎认识照片中的人物,即使我从没见过他们。当看到亚当斯(Ansel Adams)、韦斯顿(Edward Weston)或者卡波尼格罗(Paul Caponig ro)的风景作品,我会感受到悬崖峭壁的威严、小花朵的精致和雾中森林的神秘,即使我从没站在过三脚架所在的位置。当我看到布列松(Heri Cartier—B resson)的街景作品时,我会感觉到他那被定格成永恒的“决定性瞬间”的得意神采,即使这一瞬间发生时我没有站在他身边;当看到尤斯曼(Je r ryUelsmann)那浮在空中的树时,我会感觉到笼罩在影像周围的超现实感。我之所以有这样的感受,那是因为艺术家们成功地向我传达了信息。照片已经把所有的话说清楚了,而不需要其他的东西。
……
序言
我花了整整一个下午的时间翻阅这本摄影集,感觉它更像是一次关于“时间”的哲学对话。作者似乎总能在那些静止的画面中,捕捉到流动的时光留下的痕迹,那种岁月的沉淀、历史的厚重,都通过他的镜头娓娓道来。我被其中一组关于老建筑的影像深深吸引,每一个斑驳的墙面,每一扇紧闭的窗户,仿佛都在诉说着过去的故事,而摄影师正是那个忠实的记录者,将这些无声的叙述呈现在我们眼前。还有他对人物肖像的描绘,那些饱经风霜的面容,那些深邃的眼神,都透露出生命的深度和韧性,让人不禁思考生命的意义。他并没有刻意去美化或者渲染,而是以一种极其真诚的态度去面对被摄者,去捕捉他们最真实的状态。这本书让我意识到,摄影不仅仅是记录眼前的景象,更是记录时间,记录生命,记录那些永恒的情感。
评分刚拿到这本书,就被它的设计感深深吸引了。从纸张的触感到画面的排版,都透出一种精心打磨的匠心。翻开扉页,一股淡淡的墨香扑鼻而来,让人立刻沉浸其中。书中的照片,不仅仅是简单的影像堆叠,更像是一首首无声的诗歌,每一张都有自己的故事,自己的情绪。我特别喜欢其中关于自然风光的系列,作者似乎总能找到那些最能代表某种意境的瞬间,无论是壮阔的山川,还是细腻的草叶,都充满了生命力。他的构图总是那么恰到好处,能够引导观者的视线,让他们在画面中细细品味。而光线的运用,更是出神入化,时而如水般温柔,时而如火般炽烈,将自然的鬼斧神工展现得淋漓尽致。读这本书,就像在与一位老友对话,他用他的眼睛和镜头,与我分享他对世界的理解和热爱,让我感受到一种久违的宁静和感动。
评分这本书我看了大概一半,感觉它在探讨摄影的本质以及如何通过镜头捕捉稍纵即逝的情感方面,有着非常独到的见解。作者并没有流于表面地讲解各种器材的参数,或者罗列一些“万能”的拍摄技巧,而是深入到摄影师的内心世界,去挖掘那些驱动他们举起相机的真正原因。例如,在某个章节,作者详细描述了一位摄影师如何仅仅通过一张街头抓拍,就将普通人在日常生活中流露出的微妙情绪定格下来,那种专注、那种对光影的敏感、那种与被摄者之间无声的交流,读来真是令人心潮澎湃。我特别喜欢作者对“决定性瞬间”的解读,他不是简单地将其视为一个时间节点,而是将其看作是情感、构图、光影等多重元素达到完美契合的那一刻,是摄影师内心感悟的外化。这本书更像是摄影师的一本日记,充满了思考、感悟和对美的执着追求,让我重新审视了自己手中的相机,它不仅仅是一件工具,更是一扇通往内心世界的窗户。
评分这本摄影集给我的触动是多方面的,尤其是它在构图和色彩运用上的独到之处,简直是一场视觉的盛宴。作者似乎总能找到那些隐藏在平凡景象中的不凡之美,将我们习以为常的场景,通过他的镜头赋予了全新的生命。我尤其欣赏他在光影处理上的功力,时而利用强烈的明暗对比营造出戏剧性的张力,时而又捕捉到柔和的光线,让画面充满温馨和诗意。书中对色彩的运用也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他能够精准地捕捉到不同色彩之间的微妙关系,并通过色彩的搭配来传达特定的情感或氛围,有时是热烈奔放的,有时又是沉静内敛的。很多画面中的细节,比如人物的眼神、景物的纹理,都处理得恰到好处,引人入胜。这不仅仅是一本作品集,更像是一本关于如何“看见”的教科书,它教会我用更敏锐的眼睛去观察世界,去发现那些被忽略的美好。
评分这本书给我带来的最大感受,是它如何将技术与艺术完美地融合在一起。作者在技术层面上,对于光线、景深、曝光等元素的运用,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每一个画面都堪称教科书级别的示范。但更难能可贵的是,他并没有将这些技术仅仅作为炫耀的资本,而是将它们服务于艺术的表达。他能够根据拍摄对象的特点和想要传达的情感,灵活地运用各种技术手段,让画面既有冲击力,又不失细腻。我尤其欣赏他对于“留白”的运用,那些恰到好处的空白区域,反而让画面更具呼吸感,更引人遐想。而且,他在人物摄影中的情感捕捉也非常到位,那些瞬间的眼神、表情,都充满了故事性。这本书不仅仅是关于摄影的技术指南,更是一本关于如何用技术去创造艺术的灵感宝典,让我对摄影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和期待。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