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创新教材出版工程:大学生心理素质训练
定价:26.00元
作者:倪海珍 杜旭珍 潘绿萍 汪玲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9-08-01
ISBN:9787030252753
字数:313000
页码:247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322kg
编辑推荐
新定价链接:大学生心理素质训练
内容提要
本书以学生完成某一个具体的学习项目并形成相应的心理调控能力为目标,用项目完成目标替代知识掌握目标,围绕项目设计学习活动情境,引导学生主动探索、思考和体验,从而激发出大学生主动学习心理健康的相关知识、提高心理调控能力的内部驱动力。
书中的各项活动设计由全班学生或小组成员共同参与,通过角色扮演、心理游戏、讨论分享、情境再现、故事放送、自我剖析、明辨是非、集思广益、实话实说、自我体验、现象追踪、观点辨析、想一想、议一议、心理测试等方式,让学生带着真实的感觉主动学习,理解和掌握课程要求的知识与技能,体验真实情境引起的内心震动和感悟,通过各种途径完成项目,以提高学生的心理调控能力。
目录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这本书拿到手的时候,包装很严实,拆开后,书的封面设计简约大气,有一种沉静的力量感。翻开目录,虽然我并没有直接学习书本上的具体内容,但从它所涉及的章节标题,如“自我认知与接纳”、“情绪管理与调适”、“压力应对与抗挫能力”等等,我便能感受到这本书旨在为大学生构建一个坚实的心理基础。在如今社会竞争日益激烈,信息爆炸,各种压力源层出不穷的环境下,能够有这样一本系统性地指导学生进行心理素质训练的教材,无疑是一份宝贵的资源。它所倡导的“创新”理念,也让我对书本内容的实际应用充满了期待,相信它并非照本宣科,而是能结合当下大学生的真实生活场景,提供切实可行的方法和建议。我特别在意的是,这本书是否能够帮助大学生们更好地理解自己,发现自身的优势和不足,学会以一种更健康、更积极的心态去面对学习、生活中的挑战,并在这个过程中实现自我成长和价值。
评分这本书的出版,在我看来,是对当前高等教育理念的一次积极回应。高等职业教育的核心在于培养具备职业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应用型人才,而心理素质正是这二者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我期待这本书能够为大学生们提供一个全面的心理发展框架,从基础的自我认知,到复杂的情绪管理,再到应对压力的策略,以及人际交往的艺术等等,能够系统地指导他们建立起健康的心理模式。它不仅仅是一本教科书,更可能是一个陪伴学生成长的伙伴。我设想,书中定然会有许多案例分析和实践练习,让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融会贯通,并在日常生活中加以运用。我相信,一本真正优秀的心理素质训练教材,能够帮助大学生们在求学期间就奠定坚实的心理基础,让他们在未来的学习和工作中,能够更加自信、从容地迎接各种挑战。
评分作为一名长期关注教育发展的旁观者,我对这本《大学生心理素质训练》的出版工程背景印象深刻。高等职业教育的特点在于其应用性和实践性,而“人才培养创新教材出版工程”的冠名,更是预示着这本书并非一本陈旧的理论书籍,而是紧跟时代步伐,力求在教学内容和方法上有所突破。我推测,书中很可能融入了许多启发式的教学设计,鼓励学生主动思考,而非被动接受。它或许会引导学生去探索内心的世界,理解自己情绪的起伏,学习如何更好地与他人建立连接,甚至是如何在不确定的未来中找到属于自己的方向。尤其是在“科学”这个副标题下,我期待它能提供一些基于心理学研究的科学依据,让学生们了解这些心理训练方法背后的原理,从而更深刻地认识到培养良好心理素质的重要性,并对其产生由衷的认同感和行动力。
评分我对这本书的关注,很大程度上源于对其“科学”二字的解读。在心理学领域,科学的方法和实证的研究是至关重要的。我希望这本书能够以一种严谨的态度,向大学生们介绍那些经过科学验证的心理调适方法,而不是一些流于表面的心灵鸡汤。比如,书中关于压力管理的章节,是否会提供具体的身心放松技巧,如正念冥想、渐进性肌肉放松等,并解释它们如何作用于人体,从而缓解压力?又或者,在情绪管理方面,是否会介绍认知行为疗法(CBT)等被广泛应用的心理干预手段,让学生掌握识别和重塑负面思维模式的方法?我坚信,只有建立在科学基础上的心理素质训练,才能真正帮助大学生们建立起应对复杂社会环境的强大内心,让他们在面对挑战时,能够理性分析,沉着应对,从而做出更明智的决策,实现个人价值的最大化。
评分这本书的出现,在我看来,恰恰填补了当前高等教育在学生心理素质培养方面的一些空白。现代社会对人才的要求早已不再仅仅是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更重要的是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能够适应快速变化的环境,有效地处理人际关系,并且在压力下保持高效的学习和工作状态。这本书的出版,就如同为正在成长的大学生们提供了一本“心理成长导航仪”。我设想,书中定然包含了许多实用的训练方法和技巧,例如如何识别并调节负面情绪,如何建立自信心,如何有效地沟通和解决冲突,以及如何在面对挫折时保持韧性。这些都是大学生在人生新阶段,从校园走向社会,甚至在未来职业生涯中必不可少的软实力。这本书能否真正做到“教知并重”,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学生能够掌握并运用的能力,将是我对其最感兴趣的部分,也是我判断其价值的重要标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