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书的体系构建得非常扎实,从基础的持琴姿势到和弦的转换,再到拨弦和指弹的技巧,层层递进,逻辑性极强。我花了整整一周的时间来啃第一级的练习曲,发现它对基本功的打磨是下足了功夫的。它不像市面上那些速成的教程,恨不得一两周就让你弹会一首歌,而是像一个耐心的老师,一步一步地为你打地基。我尤其欣赏其中关于节奏型变化的部分,不仅仅是简单的下上下上扫弦,而是细致地分解了各种扫弦的力度和触弦位置对音色的影响,这在其他同类教材中是很少见的深度。当然,这种深度也带来了一个问题:进度相对较慢。对于那些希望快速看到成果的学员来说,可能会感到有些煎熬。我甚至需要额外花时间去听一些示范音频,才能更好地把握教材中描述的“颗粒感”和“律动感”,因为书本上的文字描述终究是抽象的,无法完全替代听觉的引导。
评分我之所以购买这套教材,主要是因为身边很多吉他老师都推荐它,说是“考级必备”。我一直觉得,一个规范化的考试体系能更好地检验学习成果。这本书的难度跨度非常大,从一级到十级,理论上覆盖了从入门到专业演奏的全部知识点。我目前只接触到三级的内容,感觉难度已经开始明显提升了,和弦的指位开始变得复杂,而且开始引入更多的琶音和分解和弦的练习。让我印象深刻的是,教材中对一些特定技巧的讲解,比如闷音的控制,给出了非常具体的练习方法,这比我之前在网上找到的那些模糊的“多加练习”的建议要管用得多。然而,我希望看到更多的针对民谣吉他特性的技巧讲解,比如如何更好地处理布鲁斯推弦或者用拇指弹奏低音区的技巧,教材目前似乎更侧重于古典指法的严谨性,对于民谣吉他那种自由奔放的风格,挖掘得还不够深入。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得非常朴实,一看就知道是教材的风格。我本来是想找一些更具趣味性的吉他入门书籍,但看到“中国音乐学院”这个金字招牌,还是决定买来试试。毕竟是官方教材,质量应该有保障。拿到书后,首先感受到的是它严谨的排版,每一个音符、每一个指法都标注得清清楚楚,对于初学者来说,这种清晰度是至关重要的。不过,坦率地说,初级部分的讲解略显枯燥,更像是一本乐理知识的堆砌,而不是一本能激发学习热情的“玩伴”。我特别希望看到更多生动的图例或者演奏视频的二维码辅助说明,这样光靠文字和谱子来理解复杂的技巧,难度系数还是有点高。尤其是对于我这种完全零基础的“小白”,刚开始对着那些密密麻麻的五线谱和六线谱就有点望而生畏了。也许是针对已经有一些音乐基础的人设计的吧。期待后续的章节能带来一些惊喜,比如加入一些中国民谣的经典曲目改编,而不是清一色的练习曲,那样学习起来可能会更有动力。
评分这套教材的装帧质量非常精良,纸张厚实,油墨清晰,即使经常翻阅也不会轻易损坏。这对于需要反复练习的教材来说,是一个很大的优点。我注意到,在每个级别的末尾,都附带了该级别的曲目精选,这些曲目都是经过精心编排的,既符合考级的要求,也具有一定的欣赏价值。我试着弹奏了其中一首五级的曲子,发现它巧妙地将前面所有学过的技巧融合在了一起,是一次很好的综合检验。但说实话,从四级以后,练习曲的趣味性似乎有所下降,很多时候更像是为了技术训练而设置的“技术障碍”,而不是真正的音乐作品。我更希望教材能在保证技术要求的同时,增加一些改编自脍炙人口的中国民谣歌曲的片段,哪怕只是作为“课后拓展阅读”,也能极大地提高学习者的兴趣和代入感。
评分作为一套面向全国的通用教材,它确实体现了较高的权威性和统一性。我对比了市面上其他几本热门的民谣吉他教材,这套书在和弦图示的规范化上做得最好,所有标记都严格遵循了音乐理论的通用标准,这对于未来转学其他风格或进行乐理深造非常有益。但是,我必须指出,对于自学用户来说,这本书的“友好度”并不高。它假设学习者已经拥有一定的乐理基础,或者至少有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师在旁边指导。对于完全靠自己摸索的人来说,教材中对某些演奏细节的描述过于简略,例如关于如何运用手腕力量来获得更圆润的音色,书里只是简单提及,但缺乏深入的剖析和对比练习。我感觉这更像是一本“进阶指导手册”,而不是一本“零起点启蒙书”。希望未来的修订版中,能针对自学者增加一个“自学导览”或者更多的视觉辅助材料,让这条“考级之路”走得更顺畅一些。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