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数码摄影必读:人像摄影
定价:39.00元
作者:(英)埃文斯,林萍,施与人
出版社:人民邮电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9-10-01
ISBN:9787115211880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24开
商品重量:0.400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人像摄影是人们所热衷的摄影主题。本书作者用一种问答的形式向读者展示了人像摄影的方方面面。全书共分为8个部分,介绍了的摄影设备、测光方法、彩色摄影和黑白摄影、自然光和闪光补光、影室灯光、构图和摆姿、外景拍摄以及数码暗房等内容。
这本小巧的手册将告诉你如何去拍好人像,无论是聚会上的孩子,婚礼中的人群,或是影片里的模特;本书还将告诉你如何更好地控相机,去布光,去构图并获得理想效果。同时,你会学到如何利用直方图轻松拍出的照片。
本书由摄影师撰写,书中不仅介绍了很多作者的宝贵经验,而且还附有大量示例图片来加以说明,让读者更容易理解,充分掌握人像摄影的精髓。本书图文并茂,适合摄影爱好者阅读参考。
目录
前言
硬件
01 数码相机
02 胶片选择
03 人像镜头
04 广角镜头
05 长焦镜头
06 微距镜头
07 内置闪光灯和外置闪光灯
08 人工光源
09 散射物和反光板
10 影棚配件和道具
测光
11 测光模式的种类
12 曝光补偿和包围曝光
13 高调影像
14 低调影像
15 测光的难点
彩色摄影和黑白摄影
16 色温
17 滤镜
18 色彩影响因素
19 黑白摄影
自然光和闪光补光
20 室外光线
21 室内光线
22 闪光反射
23 混合光源
24 长时间曝光
25 反光及散射光
影室灯光
26 标准布光设置
27 简单的布光设置
28 经典的好莱坞式布光
29 生活人像
30 混合布光方式
构图和摆姿
31 人像摄影中的景深
32 人像摄影中的三分法
33 人像的高度
34 摆布被摄者
35 非常规角度
36 团体摄影
37 派对
38 表情和情感
39 道具和其他装饰品
外景拍摄
40 寻找合适的拍摄地点
41 光线问题
42
43 运动人像
44 拍摄地点和一些规则限制
数码暗房
45 曝光校正
46 解决常见错误
47 色彩的问题
48 人像的后期处理
49 黑白影像
50 着色和调色
常见问题解答
硬件
测光
彩色摄影和黑白摄影
自然光和闪光补光
影室灯光
构图和摆姿
外景拍摄
数码暗房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这本书,《数码摄影必读:人像摄影》,它给我的感觉,与其说是一本教科书,不如说是一份“创作指南”。它没有给你一套固定的模式,而是提供了一种思考方式,一种解决问题的思路。我之前对人像摄影一直有一种“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感觉。比如,我看到很多大师的作品,觉得构图很美,用光很有感觉,但自己尝试模仿的时候,总觉得差了点什么。这本书在这方面给了我很大的帮助。它不是简单地告诉你“这样拍好看”,而是通过大量的案例分析,让你理解“为什么这样拍会好看”。我特别喜欢其中关于“画面语言”的阐述,它把构图、色彩、线条等元素,看作是一种能够直接与观者沟通的语言。作者通过一个个生动的例子,教你如何运用这些“语言”来表达你想传递的情感。例如,他会分析一张黑白肖像,如何通过强烈的明暗对比来营造戏剧性,或者一张色彩鲜艳的人像,如何通过色彩的搭配来传递活力和热情。这些分析都非常到位,让我明白了,人像摄影不仅仅是记录,更是一种创作,一种表达。另外,这本书还探讨了“个性化表达”的重要性。作者鼓励读者去寻找自己的风格,去发掘自己独特的视角。这一点让我觉得非常难得,因为很多摄影教程都倾向于给出“标准答案”,而这本书则更注重启发读者的创造力。我读完之后,感觉自己对人像摄影的理解不再局限于技术层面,而是开始思考如何将自己的情感和想法融入到作品中,去创作出真正属于自己的“人像故事”。
评分最近刚看完《数码摄影必读:人像摄影》,老实说,这本书给我的感觉挺意外的。我本来以为会是一本纯粹讲器材、讲参数的“硬核”教程,毕竟“数码摄影必读”这个标题听起来就很有技术性。结果翻开来,发现它更像是一个老朋友在分享他的摄影心得。作者的文笔很接地气,没有那些晦涩难懂的术语,很多地方读起来就像在聊天一样。我特别喜欢其中关于“光影的魔术”这一章节,讲得非常细致。它不是简单地告诉你“打侧光能突出轮廓”,而是深入分析了不同光源的特性,比如窗户的柔光、台灯的硬光,以及如何利用这些光线来塑造人物的立体感和情绪。我还记得里面有一段讲到“逆光人像”,作者花了很大篇幅讲解了如何处理高光和阴影,让人物在逆光下依然能够清晰且富有戏剧性。这对我来说太及时了,我之前拍逆光人像,要么是人物一片死黑,要么就是背景过曝,一直是个老大难问题。这本书提供了很多具体的解决方案,比如利用反光板补光,或者后期调整曝光。另外,它还分享了一些关于眼神的捕捉技巧,这一点我之前一直忽略了,总觉得只要对焦准确就行。但作者强调,眼神是人像的灵魂,如何通过引导眼神的方向、调整眼神的光点,来传达人物的情绪,这是非常关键的一环。读完之后,我感觉自己对人像摄影的理解上升了一个维度,不再仅仅是技术层面,而是更加注重与人物的互动和情感的表达。
评分这本书我拿到手里大概有半个月了,一直想找个时间好好写点东西,但总觉得一时间不知从何说起。我本人是摄影爱好者,尤其喜欢拍人像,但一直觉得自己的作品总是差点意思,没有那种“抓人”的感觉。之前也零零散散看过一些摄影教程,有的是偏向技术层面的,讲白平衡、曝光补偿、ISO之类的,对我来说有点枯燥,而且总感觉离拍出好照片还有很远。有的则是偏向艺术评论,分析大师作品,虽然很有启发,但实际操作起来又觉得无从下手。这款《数码摄影必读:人像摄影》我一开始是被封面吸引的,一个很有故事感的眼神特写,立刻就勾起了我的兴趣。拿到书后,翻开目录,发现它涉及的内容很广,从前期准备、构图技巧、用光之道,到后期处理,甚至还有关于与被摄者沟通的建议,感觉非常全面。我最看重的是它并没有把人像摄影简单地归结为技术操作,而是强调了“人”本身的情感和故事。这一点让我觉得非常难得,因为拍人像,归根结底是要拍出人物的灵魂,而不是一张清晰的脸。我个人比较喜欢其中关于“捕捉瞬间”的部分,作者用了很多生动的例子来讲解如何捕捉人物在不经意间流露出的真实情感,比如一个微笑的弧度,一个眼神的停留,一个肢体的小动作,这些细节往往最能打动人。而且,书里有很多实拍照片作为例证,配以详细的说明,让我能直观地理解作者的观点。我尝试着运用书中的一些技巧去拍摄,效果确实比以前好了不少。
评分这本书,怎么说呢,它更像是一本“感悟集”,而不是一本“攻略”。我喜欢它那种娓娓道来的叙事方式,仿佛作者坐在你对面,一边喝茶一边给你讲他多年的摄影经验。我一直觉得,拍人像最难的不是按下快门的那一刻,而是如何让被摄者在你面前感到放松,展现出他们最自然、最真实的一面。这本书在这方面给了我很多启发。其中关于“沟通的艺术”这一章,虽然篇幅不算长,但内容却相当有分量。作者分享了自己如何打破与陌生人之间的隔阂,如何通过闲聊、观察和倾听,去了解对方的个性和喜好,然后在拍摄中巧妙地引导。他提到,很多时候,最好的照片并不是摆拍出来的,而是摄影师捕捉到的,在沟通和互动过程中,被摄者不经意间流露出的一个表情,一个眼神,一个细微的动作。这一点让我受益匪浅。我之前也尝试过和朋友拍照,但总觉得他们在我面前会有点拘谨,放不开。读完这一章,我明白了,重要的不是如何“指挥”他们摆姿势,而是如何营造一个轻松愉快的氛围,让他们忘记了相机的存在。此外,书中对于“情感的传递”也花了很大的笔墨。作者认为,人像摄影的最终目的,是能够通过照片,将人物的某种情绪、某种状态传递给观者。他分析了如何通过构图、用光、色彩甚至是景深来烘托人物的情绪,比如利用大面积的留白来营造孤独感,或者通过暖色调来传递温暖。这些理论性的东西,在作者的案例分析中变得非常生动,我甚至能从中感受到照片背后的故事。
评分坦白讲,《数码摄影必读:人像摄影》这本书,给我的感觉有点像是在“拆解”一幅优秀的人像作品。它不像市面上很多书那样,上来就告诉你“怎么拍出大片”,而是更倾向于“为什么这张照片会好看”。我个人比较喜欢它那种“庖丁解牛”般的分析方法。书中有很多章节,都是围绕着一张具体的照片展开,然后从构图、用光、色彩、人物表情、背景选择等多个角度,层层深入地剖析这张照片之所以成功的原因。比如,有一张用侧逆光拍摄的儿童肖像,作者不仅分析了光线如何勾勒出孩子的发丝和脸部轮廓,还细致地讲解了背景虚化如何让画面更简洁,突出孩子纯真的眼神。他还提到了,这张照片之所以有感染力,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孩子脸上的那种好奇和纯粹,而摄影师是如何通过巧妙的引导,捕捉到这一瞬间的。这一点让我觉得非常受用,因为我之前拍人像,总是在“技术”上下功夫,却忽略了“捕捉”和“引导”的重要性。这本书让我明白了,好的摄影作品,往往是技术和艺术的完美结合,而后者,往往更能打动人心。另外,我特别欣赏作者对于“细节”的强调。他认为,人像摄影中的很多“点睛之笔”,都藏在不经意间。比如,人物的衣着、配饰,甚至是手中握着的某个物品,都可能成为故事的载体。书中就有详细介绍如何利用这些细节来丰富画面的内涵。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看照片的眼光都变得不一样了,不再是泛泛而谈,而是能够更深入地去体会照片背后的每一个细节和用意。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