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动机与人格(第三版)(西方心理学大师经典译丛)
定价:58.00元
作者:(美)马斯洛 ,许金声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09-01
ISBN:9787300178066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点击了解更多相关书籍: 《马斯洛传:人的权利的沉思》 《社会学习理论》 《人的自由寻求》 《自卑与》 《我们时代的神经症》
内容提要
本书是“人本心理学之父”、当代的心理学家之一马斯洛重要的著作之一。在书中,他提出了许多精彩的理论,包括人本心理学科学观的理论、需要层次论、自我实现理论、元动机理论、心理治疗理论、高峰体验理论等。需要层次论是马斯洛心理学中影响*的理论之一,至今仍在多个学科领域和实际工作中发挥着巨大的影响力。
目录
第三版前言
第二版前言
致谢
写在前面的话亚伯拉罕·马斯洛的影响
部分动机理论
章 动机理论引言
第二章 人类动机理论
第三章 基本需要的满足
第四章 重新考察本能理论
第五章 需要的层次
第六章 非动机的行为
第二部分心理病态与正常状态
第七章 心理病理的起源
第八章 破坏性是本能的吗
第九章 作为良好人际关系的心理治疗
第十章 达到正常与健康的方法
第三部分自我实现
第十一章 自我实现的人
第十二章 自我实现者的爱情
第十三章 自我实现者的创造性
第四部分人类科学的方法论
第十四章 新心理学的问题
第十五章 关于科学的心理学研究
第十六章 方法中心与问题中心
第十七章 陈规化的认知与真正的认知
第十八章 心理学的整体论方法
走向积极的心理学
参考文献
后记 亚伯拉罕·马斯洛的丰硕成果
对《动机与人格》引用的回顾
推荐阅读
马斯洛著作年表
主题索引
作者介绍
马斯洛(1908—1970)“人本心理学之父”,当代的心理学家之一,人本心理学的奠基者之一,曾担任美国心理学学会主席。马斯洛为我们留下了丰富的心理学遗产,《动机与人格》是他重要的著作之一。
乔治·伦纳德评价他说:在改变我们对人性和人类可能性的看法方面,亚伯拉罕·马斯洛所做的,比过去50年中其他任何一位美国心理学家所做的都要多。他的影响,仍在继续直接或间接地增长,特别是在健康、教育和管理理论领域,以及在几百万美国人的私人和社会生活中。
文摘
序言
这绝对是我近年来读过的最“有料”的一本书。它没有华丽的辞藻,没有故弄玄虚的理论,而是用一种朴实无华却极具穿透力的语言,揭示了人类动机的本质。作者的分析方法非常严谨,通过大量的研究和案例,构建了一个完整而自洽的理论体系。我尤其欣赏书中对于“自我”的深入探讨,它让我意识到,我们所谓的“自我”,并不是一个固定不变的实体,而是在不断发展和变化的。这本书帮助我理解了,为什么有时候我会觉得自己和过去的自己判若两人,为什么我会有各种各样的矛盾和挣扎。书中对于“潜能”的阐述,更是让我深受启发。它告诉我,每个人都有无限的潜能,关键在于能否去发掘和培养。这种对人性的积极肯定,让我对未来充满了信心。我感觉这本书就像一个智者,在我迷茫的时候,给予我指引,在我困惑的时候,给予我答案。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仿佛脱胎换骨,对人生有了全新的认识。
评分我一直是个对人性充满好奇的人,尤其喜欢探索那些隐藏在行为背后的复杂动机。这次读《动机与人格》,简直就像是打开了一个潘多拉的盒子,里面充满了关于人类行为最深刻的洞察。作者的分析角度非常独特,他没有简单地把人看作是追求快乐、逃避痛苦的生物,而是深入挖掘了我们内心深处对于“意义”的追求。我之前读过一些心理学入门的书,里面大多是讲一些表面的技巧,比如如何更好地沟通,如何管理情绪等等。但这本书不一样,它像是在解剖一个复杂的生命体,一层层地剥开,让我们看到最核心的部分。书中对于“自我实现”的阐述,让我醍醐灌顶。我以前总是觉得,自我实现是一种遥不可及的状态,是少数“伟大”的人物才能达到的。但这本书告诉我,其实每个人都有潜力去实现自我,关键在于能否认识到并去培养这种内在的驱动力。它不是一种终点,而是一个持续的过程,一种不断探索和发展的状态。这种对人性的深刻理解,让我感觉自己对周围的人和事都有了更深的共情能力,也更加理解了为什么有些人会做出一些看似不可思议的选择。
评分这本书真的颠覆了我对“成功”的理解。读这本书之前,我总以为有了清晰的目标,然后拼命去实现,就是成功的全部。但《动机与人格》这本书,通过大量的案例和深入的分析,让我意识到,驱动我们前进的,远不止是那些显而易见的、外在的目标。它更像是潜藏在我们内心深处的一种更根本的、更原始的能量,一种对于自我实现、对于潜能充分发挥的渴望。我以前总觉得,如果我能挣到很多钱,买我想要的房子和车子,那我就算成功了。但读了这本书,我开始反思,这些外在的成就,是不是真的能满足我内心最深处的需要?是不是我在追逐这些目标的过程中,忽略了更重要的东西?书中关于“基本需求”和“成长需求”的区分,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们生理上的需求,安全的需求,爱与归属的需求,尊重的需求,这些都是我们生存的基础。而当这些基本需求得到满足后,我们还会渴望成长,渴望发挥自己的才能,渴望成为更好的自己。这种由内而外的驱动力,才是真正持久且强大的。这本书让我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人生方向,思考什么才是对我来说真正有意义的事情,而不是被社会潮流或者他人的期望所裹挟。
评分这本书的阅读体验,与其说是“读”,不如说是“经历”。我感觉自己跟着作者一起,进行了一场深入人心的自我探索之旅。这本书并不是那种轻松的消遣读物,它需要你静下心来,认真思考,并且愿意去面对自己内心深处的某些“不舒服”的部分。书中对于人类动机的分析,非常细致入微,让我看到了许多我之前从未意识到的驱动力。比如,我之前总以为自己是个非常理性的人,做决定都是基于逻辑分析。但读了这本书,我才意识到,很多时候,我被一些更深层次的、非理性的需求所影响,只是我自己没有察觉到。书中对于“缺失”和“完整”的探讨,让我对人生的意义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我们总是在不断地追逐,追逐金钱,追逐名誉,追逐所谓的“幸福”,但很多时候,我们可能只是在填补内心的空虚,而不是在寻求真正的完整。这本书让我开始思考,什么才是“完整”的状态,以及如何才能让自己变得更加完整。这种思考,让我对未来的人生有了更清晰的方向。
评分说实话,读这本书之前,我对于“动机”这个词的理解非常肤浅,无非就是想要得到什么,或者害怕失去什么。但《动机与人格》这本书,彻底刷新了我的认知。它让我明白,原来驱动我们行为的,远不止这些表面的欲望和恐惧。作者用非常清晰的逻辑和生动的例子,为我们构建了一个关于人类动机的宏大图景。我尤其喜欢书中关于“匮乏性需求”和“成长性需求”的区分,这让我对自己的许多行为有了全新的解读。比如,我以前常常会因为别人的一句评价而患得患失,现在才明白,这可能更多地是源于我内心深处对“被认可”的匮乏感,而不是我真正需要或想要的东西。而那些我真正热爱并愿意投入大量时间精力去追求的事情,往往是出于一种内在的、想要探索和创造的冲动,这才是真正的“成长性需求”。这种区分,让我能够更理智地看待自己的情绪和行为,不再被那些短暂的、外在的刺激所左右。这本书就像是一盏明灯,照亮了我内心深处那些模糊不清的角落,让我对自己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