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體育史
定價:28.80元
作者:譚華
齣版社:高等教育齣版社
齣版日期:2009-06-01
ISBN:9787040275186
字數:410000
頁碼:348
版次:1
裝幀:綫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440kg
編輯推薦
內容提要
本書是2005版《體育史》教材的修訂本,全書由原來的三編15章縮減為三編12章。全書結構完整、史料翔實、內容新穎,對“軸心時代”東西方體育特點及其曆史影響、中國體育曆史演變的特點、文藝復興以前相對獨立發展的體育文化如何走嚮體育全球化的過程、體育全球化過程中民族體育文化麵臨的處境與挑戰、體育發展與社會進步之間的復雜聯係等問題,都作瞭深入淺齣的獨到分析,許多論述富於啓發性。
書中有大量珍貴的圖片和閱讀文獻,每章末均附思考題和拓展閱讀文獻等,可作為高等學校體育教育專業、社會體育或體育休閑類專業、民族傳統體育專業和運動訓練專業本科使用的教材,也可作為體育專業研究生的參考教材和體育教師、體育管理人員及廣大體育愛好者的拓展讀物。
目錄
作者介紹
文摘
序言
這本書的封麵設計得相當樸素,但拿到手裏卻有一種沉甸甸的曆史厚重感。我一開始隻是抱著瞭解體育發展脈絡的心態翻開,沒想到一下子就被作者深入淺齣的文字功力給“拽”瞭進去。它不像那種枯燥的教科書,堆砌著年代和人名,而是像一位資深的體育迷在娓娓道來,將那些看似遙遠的古代競技、中世紀的騎士比武,乃至近現代體育的誕生和演變,都描繪得栩栩如生。尤其讓我印象深刻的是,作者在敘述不同地域體育文化差異時,那種細膩入微的觀察力。比如,西方體育注重對抗性與規則的標準化,而東方傳統體育則更強調身心閤一的修養,這些對比不是生硬地放在一起,而是通過具體的案例串聯起來,讓我對體育的本質有瞭更深層次的理解。這本書的價值不僅僅在於知識的普及,更在於它提供瞭一個宏大的視角,讓我們意識到,體育從來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它與當時的社會結構、宗教信仰、乃至哲學思潮都是緊密交織在一起的。閱讀的過程,就像是完成瞭一次跨越時空的田野調查,每一次翻頁都充滿瞭驚喜和新的發現,讓人忍不住想要立刻找相關的資料去印證和擴展。
評分這本書的行文風格有一種不動聲色的力量。它很少使用那種誇張的修辭或煽情的語言來吸引眼球,但字裏行間卻透露齣一種深厚的學養和嚴謹的治學態度。你能夠清晰地感受到,作者在每一個論斷背後,都做瞭大量的考證工作,引用的史料翔實而可靠,但呈現齣來卻極其流暢自然,完全沒有學術著作的艱澀感。比如,在論述工業革命對體育運動普及的影響時,作者沒有停留在“工廠提供瞭閑暇時間”這種膚淺的結論上,而是深入探討瞭時間觀念的改變、城市化進程對集體活動的推動,以及機械化生産如何間接促進瞭對身體素質的重新評估和訓練。這種層層遞進的分析邏輯,讓我對曆史的理解更加立體和立體化。對於想深入瞭解體育發展“為什麼會這樣”的讀者來說,這本書無疑提供瞭一個堅實的智力框架。它不是快速消費品,更像是可以放在案頭,隨時翻閱,每次都能發現新的注解和洞察的寶典。
評分我總覺得,好的曆史書能讓人對當下産生一種奇妙的疏離感,讓你能跳齣來審視今天習以為常的一切。這本書做到瞭這一點。當我讀到古代祭祀與競技的緊密結閤,或者中世紀教會對體育活動的復雜態度時,我忍不住會想,我們今天對體育明星的狂熱崇拜,其內在驅動力與古代的英雄崇拜究竟有多大區彆?作者似乎有意地在不同曆史時期之間搭建起無形的橋梁,讓讀者自然而然地進行跨時空的比較。尤其是在探討體育的“政治化”進程時,無論是古代城邦間的榮譽之戰,還是近現代國際賽事中的國傢形象塑造,那種權力與競技交織的張力被描繪得淋灕盡緻,既客觀又深刻。我特彆喜歡作者在敘事中偶爾流露齣的那種對人類探索自身極限的贊嘆,這種贊嘆是剋製的,但非常有感染力,讓人在為曆史的復雜唏噓之餘,又對人類精神的韌性油然而生敬意。
評分讀完這本書後,我最大的感受是,體育史遠比我想象的要波瀾壯闊,充滿瞭戲劇張力。作者對關鍵曆史節點的把握極為精準,每一個轉摺點,無論是奧運會的復興,還是職業體育的興起,都被賦予瞭清晰的社會動因和文化背景。我特彆欣賞作者在處理那些“邊緣化”的體育形式時的態度,比如那些曾經流行但後來消失在曆史長河中的遊戲和競賽。他沒有因為它們不主流就輕描淡寫,而是用充滿敬意的筆觸,去還原它們當時的社會功能和民眾情感寄托。這種對“全景式”曆史的追求,讓這本書的視野顯得異常開闊。我甚至覺得,這本書更像是一部社會變遷史的側寫,隻不過它的載體恰好是人類的身體活動與競技精神。讀到後來,我常常會停下來思考,我們今天所熱衷的那些體育項目,究竟繼承瞭哪些古老的精神內核,又在哪些方麵被現代商業邏輯所異化。這本書沒有直接給齣答案,但它提供瞭思考的工具和豐富的參照係,引導讀者自己去建構答案,這種“啓發性”的閱讀體驗,是很多同類書籍所不具備的。
評分老實說,我是在朋友的強烈推薦下開始讀這本厚厚的書的,一開始還有點擔心會讀不下去,畢竟“史”字總是帶著些許畏懼感。然而,這本書在結構上的安排非常巧妙,它沒有采用完全綫性的時間軸,而是經常在不同文明和不同主題之間進行穿梭和對話,這種跳躍感反而保持瞭閱讀的新鮮感。特彆是其中關於體育教育思想的演變那一部分,作者梳理瞭從柏拉圖的體魄與靈魂並重,到近代“全人教育”理念的迴歸,清晰地展示瞭教育傢們如何將體育視為塑造人格的關鍵環節。這種對“思想史”的關注,讓這本書的深度遠超一般的體育編年史。它讓我意識到,我們今天對青少年體育的重視或忽視,其實都可以在曆史的鏡子中找到先例和教訓。這本書的敘述節奏把握得非常好,既有宏觀的梳理,也有精彩的微觀案例作為支撐,讀起來酣暢淋灕,絕無拖遝之感。看完之後,我發現自己看任何一場比賽時,都會不自覺地代入曆史的背景,增添瞭一層更豐富的解讀維度。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