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当代学校武术教育价值刍论
定价:28.00元
作者:刘彩平
出版社: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1-05-01
ISBN:9787564406950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259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武术已被列入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行列,在为武术受到国家重视感动的同时,也深深体会到武术发展的严峻形势。武术,蕴含了中国文化的特点和精神,也承载了中华儿女的殷切希望。但是,它现在却像一个行之将去的老人,被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着。虽说武术发展到现在的状况,某种程度上有历史的原因,诸如建国以后对武术的改造,20世纪80年代对武术的挖掘、整理之后被束之高阁。但是,我们却不能籍此逃避在对其传承过程中的短视和不力的责任。武术的发展不仅需要保护,更需要传承;不仅需要理论,更需要实践。然而,理想与现实的差距使武术的发展走向异化或停滞。我们一方面大喊着保护武术文化,另一方面,却极其缺乏实践精神。理论研究指导武术实践,但是理论研究不付诸于武术实践,则这种保护的“理论”注定只是虚幻的,甚而会制约和阻碍武术实践的发展。在理论上保护武术拳种,但在实践中却不以其为武术发展的主体,这种理论保护不能使武术得以传承,这是武术目前所处尴尬境地之症结所在。
目录
作者介绍
刘彩平,女,1973年生,山西定襄人,教育学博士。1994年考入山西师范大学体育学院(体育教育专业),1998年获得学士学位。2000年考入西安体育学院(体育教育训练学专业),师从白鸿顺教授,2003年获得硕士学位。2007年考入北京体育大学(民族传统体育学专业),师从徐伟军教授,2010年获得博士学位。2003年至今在西安体育学院武术系工作。主要从事武术文化与教育的研究工作。
文摘
序言
《当代学校武术教育价值刍论》这本书,如同一幅徐徐展开的画卷,描绘了武术教育在现代学校教育体系中扮演的多元角色。刘彩平先生以其精辟的论述,将武术从一项简单的体育运动,提升到了文化传承、人格塑造、乃至身心疗愈的高度。我被书中关于武术教育如何能够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能力的论述深深吸引。在武术的练习中,学生并非被动地接受指令,而是需要根据不同的对手、不同的情境,灵活运用所学的技巧,做出最佳的判断和应对。这种即时性的思考和决策过程,极大地锻炼了学生的反应能力、分析能力和创新能力。书中提出的“化繁为简”的训练理念,更是让我意识到,看似复杂的武术动作,其背后蕴含着简洁高效的运动规律,而学生在理解和掌握这些规律的过程中,也培养了其从复杂中提炼核心要素、抓住事物本质的能力。这对于他们将来面对日益复杂的世界,无疑是一种宝贵的财富。此外,书中对武术练习如何帮助学生缓解学习压力、疏导负面情绪的探讨,也让我印象深刻。在快节奏的学习生活中,武术提供了一种有效的身心释放渠道,通过运动的酣畅淋漓,学生能够释放内心的压力,重拾积极乐观的心态,从而更好地投入到学习和生活中。
评分这本《当代学校武术教育价值刍论》如同一扇窗,悄然开启了我对武术教育的全新认知。在此之前,我对武术的理解,更多停留在影视剧中的行云流水、刀光剑影,或是体育赛场上那些严谨的套路和对抗。然而,作者刘彩平先生却以一种令人耳目一新的视角,深入剖析了武术教育在当代学校教育体系中所蕴含的深层价值。他并非仅仅罗列武术的技巧或历史,而是将其置于更广阔的教育哲学和社会背景下进行探讨。我尤其被书中关于“以武育人”的理念所打动。这不仅仅是身体的锻炼,更是一种精神的塑造。书中所描绘的,武术通过其独特的训练方式,如反复的练习、对身体的精细控制、以及在对抗中学会尊重对手、控制情绪,恰恰能够培养出学生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高度的纪律性、以及一种内在的沉静与自信。这种内在的成长,对于在信息爆炸、浮躁情绪蔓延的当代社会中成长的孩子们来说,显得尤为珍贵。作者通过大量的理论梳理和对现实教育的观察,层层递进地揭示了武术教育如何能够成为一种有效的德育途径,如何将“礼、仁、勇、智”等中华传统美德,通过具象化的肢体语言和实践过程,潜移默化地融入学生的品格之中。书中对不同年龄段学生的武术教育特点的分析,也让我对如何将武术这门古老的技艺,更有效地融入现代的教育体系,有了更清晰的思路。它不只是体育课上的一项活动,更是一种能够滋养学生心灵、塑造完整人格的教育方式。
评分阅读《当代学校武术教育价值刍论》的过程中,我仿佛跟随作者刘彩平先生的脚步,深入探索了武术教育的内在奥秘。书中关于武术教育在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精神的论述,尤其让我耳目一新。以往,我总认为武术是强调个人能力的技击之术,然而,本书却从更宏观的教育视角,揭示了其在促进团队合作方面的独特价值。作者指出,在一些集体性的武术训练项目,如集体套路演练、小组对抗训练中,学生需要高度的默契配合、相互支持与鼓励,才能完成高难度的动作,达到预期的效果。这种经历,能够让学生深刻体会到“1+1>2”的力量,学会如何在集体中找准自己的位置,如何有效地与他人沟通协作,共同达成目标。这种团队精神的培养,对于当下社会高度依赖协作的特点而言,显得尤为重要。书中还提及了武术练习中的“互助学习”模式,即学生之间通过相互观摩、纠正错误,在帮助他人的同时,也巩固了自己的知识和技能。这种“教学相长”的良性互动,不仅提升了学生的学习效率,更培养了他们乐于助人、共同进步的优良品质。这种将个体技能的训练融入集体智慧的构建,是武术教育独有的魅力所在,也是其区别于其他学科教育的重要之处。
评分阅读《当代学校武术教育价值刍论》的过程,仿佛经历了一场思想的洗礼。刘彩平先生的笔触细腻而深刻,他没有停留在对武术表面化的解读,而是将目光投向了其教育价值的本质。我惊讶于作者能够如此清晰地勾勒出武术教育在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方面的多重维度。书中关于“体悟合一”的论述,让我深刻理解了武术训练并非简单的肢体运动,而是身体与心灵、动作与意识的深度融合。在每一次出拳、踢腿、闪转腾挪中,学生都需要高度的专注和对自身身体的精准感知,这种过程本身就是一种极好的认知训练,能够显著提升其注意力、空间感以及身体协调性。更令我赞叹的是,作者对武术中所蕴含的“天人合一”哲学思想的解读,并将其与现代教育中的“全人教育”理念相结合。他指出,武术的练习,特别是那些强调与自然和谐、顺应力的武术流派,能够帮助学生建立起对自然规律的敬畏,培养其顺应环境、与外界融洽相处的能力,这对于缓解当下社会中普遍存在的“人与自然疏离”的矛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书中对这些抽象概念的阐释,并非空洞的说教,而是结合了具体的武术动作和训练场景,使得读者能够直观地感受到其教育力量。这种将传统哲学智慧与现代教育实践相结合的尝试,无疑为当代学校教育注入了新的活力和深刻的内涵。
评分这本书为我打开了一个全新的视角,让我重新审视了武术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和可能性。《当代学校武术教育价值刍论》的作者刘彩平先生,以其深厚的学养和敏锐的洞察力,为我们展现了武术教育远超体育范畴的丰富内涵。我尤其被书中对“武德”的深入探讨所吸引。作者不仅仅是将武德简单理解为“讲武德”,而是将其视为一种贯穿于武术练习全过程的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从尊重师长、团结同学,到比赛中的公平竞争、胜不骄败不馁,再到日常生活中克己复公、扶危济困,这些武德的体现,都深深地烙印在武术的训练体系之中。书中通过对这些精神层面的挖掘,清晰地阐述了武术教育如何能够成为培养学生健全人格和高尚品德的重要载体。我曾疑惑,在现代社会,孩子们是否还有必要学习这些“古老”的技艺?然而,阅读此书后,我意识到,那些看似古老的“武德”,恰恰是现代社会最为稀缺的品质。武术通过其独特的训练模式,提供了一个实践这些品质的绝佳平台。它不是枯燥的说教,而是通过真实的肢体体验和人际互动,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将“礼、义、廉、耻”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这种以“动”育“德”的方式,比任何说教都更加有效和深刻,真正做到了“知行合一”。
评分翻开《当代学校武术教育价值刍论》,我仿佛走进了一个充满智慧的殿堂。刘彩平先生以其深刻的笔触,揭示了武术教育在培养学生“规则意识”方面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当今社会,规则意识是每个公民应具备的基本素质。而武术,作为一种高度规范化的运动,其训练和比赛过程本身就是对规则的严格遵循。书中细致地阐述了武术中的各项规则,从最基础的训练纪律,到比赛中的技术犯规、判定标准,无不体现了对公平、公正的追求。作者通过生动的案例,描绘了学生在遵守规则的过程中,如何逐渐形成对权威的尊重,对公平的认同,以及对秩序的维护。这种在实践中学习和内化规则的过程,比任何理论灌输都更加有效。武术训练教会学生,在追求力量和技巧的同时,也必须在既定的规则框架内进行,这不仅能够保障训练的安全,更能够培养其作为社会一员的责任感和担当意识。书中还探讨了如何通过武术教育,将规则意识从“被动遵守”转化为“主动维护”,从而培养出具有社会公德意识和法治精神的未来公民。
评分《当代学校武术教育价值刍论》这本书,为我提供了一个理解武术教育的新维度。刘彩平先生的深刻洞察,让我认识到武术教育远非简单的身体技能传授,而是一种能够触及学生心灵深处的教育方式。我特别被书中对“坚韧与毅力”在武术教育中的体现的解读所打动。武术训练的艰辛,不言而喻。从基础的体能训练,到高难度的套路练习,再到严苛的实战对抗,每一个环节都充满了挑战。然而,正是这种挑战,磨砺了学生们的意志。作者生动地描述了学生们在一次次跌倒后重新站起,在一次次疲惫后咬牙坚持的场景。这种通过身体的极限体验,培养出的坚韧不拔的品格,是任何轻松的学习方式都难以比拟的。书中强调,武术教会学生的是,面对困难时,不是退缩,而是迎难而上,不断尝试,直到克服。这种“屡败屡战”的精神,对于正处于成长关键期的学生来说,是塑造其未来人生道路上不可或缺的宝贵品质。它让学生明白,成功并非唾手可得,而是需要通过持之以恒的努力和不懈的追求才能获得。这种对内在驱动力的培养,是武术教育最深远的价值之一。
评分我与《当代学校武术教育价值刍论》的相遇,是一场关于教育理念的深度对话。刘彩平先生以其严谨的学术态度和人文关怀,为我展现了武术教育在促进学生“情绪管理”方面的显著作用。在现代教育体系中,学生面临着来自学业、人际关系等多方面的压力,情绪波动在所难免。而武术,作为一种身体与精神的统一实践,提供了一个极佳的疏导情绪的途径。书中细致地分析了武术练习如何帮助学生释放紧张情绪,通过有规律的呼吸、舒展的肢体动作,将压抑的情绪转化为积极的能量。更重要的是,在武术的对抗中,学生需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无论是胜利时的激动,还是失败时的沮丧,都需要做到“喜怒不形于色”,学会冷静分析,理性应对。这种“情绪定力”的培养,对于学生形成健康的心态,更好地适应社会生活,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作者还将武术中所蕴含的“静以制动”的智慧,与现代心理学中的情绪调节技巧相结合,为我们提供了更加科学的指导。武术不仅仅是一种肢体上的训练,更是一种心灵的修炼,它帮助学生学会与自己的情绪和谐相处,成为情绪的主人,而不是被情绪所奴役。
评分《当代学校武术教育价值刍论》这本书,如同一面镜子,照出了武术教育在培养学生“自我认知”方面的深刻价值。刘彩平先生以其独特的洞察力,为我展现了武术如何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自己、理解自己。在武术的练习过程中,学生需要不断地挑战自己的身体极限,探索自己的能力边界。每一次成功的动作,每一次困难的克服,都加深了他们对自身潜能的认知。同时,在与对手的对抗中,学生也能够更清晰地看到自己的优点和不足,学会如何客观地评价自己,如何扬长避短。书中还强调了武术训练中“内省”的重要性。在每一次练习结束后,学生都需要反思自己的表现,总结经验教训,从而不断进步。这种通过实践来认识自我、通过反思来提升自我的过程,是培养学生自我认知能力的关键。作者认为,武术教育帮助学生建立起一种健康的自我评价体系,让他们不因一时的成功而骄傲自满,也不因一时的失败而气馁沮丧,而是能够以一种更加平和、客观的心态来面对自己的成长。这种成熟的自我认知,是学生未来人生道路上最重要的财富之一。
评分《当代学校武术教育价值刍论》这本书,让我对武术教育的理解,从“术”上升到了“道”。刘彩平先生以其独特的视角,将武术教育在培养学生“审美能力”方面的价值展现得淋漓尽致。我曾以为,审美更多地体现在音乐、美术等艺术领域,然而,本书却让我看到了武术中蕴含的独特美学。书中描绘的那些刚柔并济、动静结合的武术动作,本身就是一种动态的艺术。每一个招式,都充满了力量与韵律感,每一个腾挪闪转,都展现了人体线条的极致之美。作者指出,通过长期、精细的武术训练,学生能够培养出对身体动作的敏感性,学会欣赏动作中的力量、速度、协调性以及整体的流畅之美。这种对身体美的感知,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艺术修养,更能够让他们学会欣赏生活中的各种美。此外,书中还提到了武术的“礼仪之美”,如师生之间的尊重,学员之间的谦逊,以及在比赛中的风度,这些都体现了一种高尚的道德审美。这种将力量、技巧与道德、礼仪融为一体的审美体验,使得武术教育成为了一种独特而全面的美育方式,能够培养出学生内外兼修的独特气质。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