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世界杯冠军志之德国
定价:40.00元
作者:体坛传媒
出版社: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4-05-01
ISBN:9787550413603
字数:215000
页码:281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本次世界杯期间,成系列的世界杯专题书籍。品类齐全,包括七本冠军队的专集以及一本球星漫画集,还有一本1930年以来的全套彩图世界杯纪实。
2.由内地大体育媒体集团全程参与——体坛还是国际足联中国合作平面媒体——由周发行量500万份的大体育媒体《体坛周报》的编辑与记者联合打造,保证了专业水准,的深度解读和剖析历届世界杯,使本书具有更强的性、广泛的认可度以及足够的可读性。
3.本书由神奇教练米卢与CCTV张斌作序,还有国际足联副主席维拉,球星、2014年巴西世界杯全球形象大使罗纳尔多,西班牙球星伊涅斯塔等等数十位国际足球名人的联袂推荐。足球评论员刘建宏、詹俊与苏东全力支持。内地的各界关心足球的名人《大连金州不相信眼泪》作者老榕与自媒体联盟盟主青龙老贼纷纷点赞。
4.本系列图书有大量正版珍贵照片,随书赠送球队夺冠具有纪念意义的大幅海报,物超所值。
内容提要
在德国,至少有三样东西是世界上棒的:啤酒、汽车、足球明星!一大批德国球员的名字让人永远难以忘怀:席勒、贝肯鲍尔、福格茨、穆勒、迈耶、内策尔、鲁梅尼格、马特乌斯、克林斯曼、埃芬博格、萨默尔、比埃霍夫、卡恩、巴拉克……这些大名鼎鼎的球星背后有怎样的可歌可泣的感染故事?以钢铁般的意志和严谨的战术著称于世的日耳曼战车是2014世界杯夺冠的大热门,厄齐尔、罗伊斯、格策等天才球星能否成绩当今的德国足球?
目录
作者介绍
体坛传媒,是以体育、健康、时尚为核心的体育文化产业传媒集团。旗下纸媒体包括《体坛周报》、《足球周刊》、《高尔夫大师》等1报10刊,占据中国70%以上的体育平面媒体市场份额。
创办于1991年的《体坛周报》是中国发行量大的体育媒体,为广大读者提供专业、、周到的体育资讯和信息传播服务。
文摘
序言
这本《世界杯冠军志之德国》的书,实在是让人心情澎湃,光是翻开扉页,那股热血就仿佛要从纸页里喷薄而出。我印象最深的是关于1990年意大利之夏的那几场关键战役的描写,作者对弗朗茨·贝肯鲍尔的战术布局刻画得入木三分,那种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的智谋,被描绘得仿佛就在眼前。尤其是对阵英格兰的点球大战,文字的节奏感极其强烈,仿佛能听到空气中紧张到令人窒息的寂静,以及随之而来的,那撕心裂肺的欢呼。书中对于球员心理状态的剖析,比如马特乌斯在场上那种领袖气质的酝酿和爆发,不再是简单的技术罗列,而是上升到了精神层面的探讨。我特别喜欢其中一段描写,说的是德国队的“钢铁意志”,不仅仅是身体上的强悍,更是在逆境中那种近乎固执的信念感。阅读的过程中,我常常需要停下来,深吸一口气,回味那种纯粹的、不掺杂任何杂质的胜利的滋味。这本书不仅仅是在记录历史,更是在重塑一种民族精神的象征,那种即便身处绝境,也要用最坚韧的方式去争取胜利的德意志足球哲学。它让人明白,足球,从来就不只是22个人的奔跑,它是关于传承、关于荣耀,以及对完美的永不妥协的追求。
评分这本书的叙事结构安排得非常巧妙,它没有采取严格的时间线性叙事,而是采用了主题式的穿插,比如用一章的篇幅专门分析“门将的进化史”,从迈尔到诺伊尔,每一代守门员的风格革新与技术突破都被梳理得井井有条。这种跳跃式的结构反而增强了阅读的趣味性,让你在不同时代间自由穿梭,对比和印证德国足球的连续性。我尤其喜欢其中关于“替补席的智慧”那一节,作者深入剖析了那些被低估的B角球员,如何通过自身的影响力,在训练场上和场外维持着团队的凝聚力和高标准。这部分内容,对于任何一个团队管理者来说,都是一本绝佳的教科书。它揭示了冠军光环下,组织内部运作的复杂性和微妙性。这本书的语言风格非常成熟老练,用词考究,情感表达克制而有力,没有那种浮夸的煽情,但字里行间流露出的敬意,却足以震撼人心。它让我明白,真正的伟大,往往是建立在无数个被忽视的细节和永不松懈的日常努力之上的。
评分拿到这本厚厚的冠军志,我原本以为会是一本枯燥的年代回顾录,但出乎意料的是,作者的笔触非常细腻,带着一股浓厚的纪实文学的味道。我特别关注了书中关于2014年巴西世界杯的叙述,那不仅仅是关于那场7-1的传奇半决赛,更多的是对勒夫教练组在过去十年间进行人才梯队建设和风格革新的详尽记录。作者没有回避德国足球在2000年代初经历的低谷,反而用大量篇幅去分析了青训体系的改革是如何一步步播下日后辉煌的种子。我尤其欣赏书中对那些“无名英雄”的侧写,比如那些在替补席上默默支持,却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的球员,他们的故事被赋予了与明星球员同等的重量。这种全景式的、去神化处理的描写,让整个冠军历程显得更加真实可信。书中的数据分析部分也做得非常专业,但又恰到好处地融入了叙事,不会让人感到生硬,反而像是为激情澎湃的场面提供了坚实的逻辑支撑。读完这部分,我感觉自己像经历了一次德国足球由内而外的“蜕变之旅”,看到了一个体系是如何通过不断的自我否定和重塑,最终达成巅峰的。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设计和内页插图也值得称赞,那种复古的油墨质感,配上高清晰度的历史照片,简直是球迷的视觉盛宴。不过,真正让我眼前一亮的是作者对于不同时期球风演变的独到见解。比如,书中对比了上世纪七八十年代那种更偏向于“力量型”和“功能性”的足球,与克林斯曼和勒夫时代逐渐融入的“技术流”和“控球型”打法之间的微妙平衡。作者用了很多富有画面感的语言来描述这种转变,比如将早期的德国队比作一辆精密但略显笨重的“德式坦克”,而现代的德国队则更像是一辆高速运转、兼具速度与稳定性的“超级跑车”。这种比喻非常形象,让我对德国足球在不同时代背景下的适应性有了更深的理解。此外,书中还探讨了欧洲足球整体格局的变化对德国队战术选择的影响,揭示了冠军的背后,是无数次与时代脉搏的精准对接。这本书的深度,在于它没有把德国队的胜利简单归功于某几个超级巨星,而是将其视为一个复杂文化和社会背景下的产物。
评分坦白说,我是一个对历史细节要求比较高的人,这本书在史料的考据上,可以说是做到了令人发指的严谨。我随便翻到任何一个章节,都能找到对某场比赛裁判判罚的争议点、赛前更衣室的微妙气氛,甚至是当时德国国内球迷舆论的转向。这种极致的细节把控,让那些尘封已久的历史场景重新鲜活起来。特别是在描述一些关键人物时,作者展现了极高的共情能力,比如对一位在关键比赛中失误后,如何顶着巨大压力完成自我救赎的球员的描写,笔触充满了人文关怀,没有丝毫的指责或美化。它展现了体育竞技的残酷性与人性的光辉是如何交织在一起的。阅读过程中,我感觉自己不是在读一本足球史,而是在看一幅宏大的时代群像画,那些绿茵场上的英雄,他们的荣耀背后,是常人难以想象的挣扎与付出。这本书让我对“体育精神”这个词汇有了更深刻、更立体化的认识,它远比口号来得沉重而深刻。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