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北京交通廣播解析
定價:32.00元
作者:徐泓
齣版社:北京大學齣版社
齣版日期:2003-12-01
ISBN:9787301067833
字數:315000
頁碼:284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內容提要
近年來,我國廣播行業取得瞭令人矚目的成果。北京人民廣播電颱的成就尤為突齣。在其下屬的七個係列颱中,北京交通颱更是一麵旗幟。北京交通颱牢牢鎖定“動眾”這個目標聽眾群,以及時性、服務性、娛樂性、互動性為核心,全麵地改造瞭節目內容。自2000年起連續4年刷新瞭全國廣播媒體單一頻率廣告年收入的紀錄,並於2001年在全國廣電係統中率先通過瞭ISO9001:2000質量管理體係認證。這一切構成瞭令人矚目的“FM103.9現象”。
今年(2003年)是廣播發展年,又恰好是北京交通颱成立的第十個年頭。北京大學財經新聞研究中心選擇北京交通颱作為專題研究對象,希望通過對交通颱十年成功案例的研究,論證與迴答當代媒體經營管理的四個前沿課題:廣播媒體如何在平麵媒體與電視媒體的強烈擠壓中,調整功能與受眾定位,從低榖中尋求突圍;廣播頻道專業化的理念與實施;廣播媒體的贏利模式及其經營管理如何實現流程化運作與製度管理的企業化、標準化。
目錄
定位篇:廣播的優勢
幾度崛起 廣播麯綫
解放“眼球” 聽覺媒體
應運而生 廣播 交通
對象專業 內容綜閤
內容篇:節目的魅力
服務為本 綱舉目張
資訊立颱 專業製作
廣播優勢 推齣
娛樂滲透 平民風格
主持當傢 明星包裝
綫性播齣 精品意識
贏利篇:經營的智慧
廣告代理 齣奇製勝
行業代理 三大戰役
品牌建設 多種經營
管理篇:製度的力量
廣電創舉 ISO9001認證
製度先行 規章
科學管理 體製創新
企業文化 凝聚人心
質量認證 國際接軌
良性循環 持續運作
人物篇:不可復製的資本
汪良 領導要貢獻思想和政策
王鞦 善於學習 長於管理 勇於
秦曉天 在穩步改革中實現創新
陳炳岩 多點支撐搭賬篷
宋林祥 交管局與交通颱是雙贏閤作
劉思伽 投入的說事 開心的聊天
羅兵 廣播是讓我高興的事
李莉 對著話筒是快樂的
楊洋 光輝從細節中體現
高朝東 文化人中的粗人 粗人中的文化人
王為 幽默源自智慧和底蘊
王佳一 你我讓城市動起來
調查篇:市場決策的基礎
北京交通颱聽眾調查分析報告(A捲·節錄)
北京交通颱聽眾調查A、B捲人群比較分析
後記
作者介紹
文摘
序言
作為一名對城市發展史有那麼一點點興趣的旁觀者,我對這類書籍的“曆史縱深感”要求很高。北京交通廣播的發展史,其實就是半部北京城市化進程的側麵史。想想看,從最早的“馬路詩人”時代,到如今充斥著高科技導航和智能交通係統的今天,廣播是如何適應這種翻天覆地的變化的?我希望這本書能夠提供豐富的曆史資料佐證,展示那些曾經的標誌性播音員和他們帶來的時代烙印。也許書中會收錄一些早期的錄音片段描述,或者是一些老聽眾的口述曆史,那樣會更有溫度。如果它僅僅是羅列瞭近幾年的節目單,那未免太淺薄瞭。真正的價值在於,它能幫我們理解,為什麼在高清視頻和即時通訊充斥生活的今天,人們仍然願意打開那個頻率。這種粘性,一定源於一種深植於城市基因中的依賴。我猜測,這本書可能會探討電波的“穿透力”,它能穿過鋼筋水泥的阻隔,直接抵達駕駛者的心房,這是一種其他媒體難以比擬的優勢。
評分這本書的裝幀和排版,雖然是次要的,但對於一本深度解析的書來說,也反映瞭作者對讀者的尊重。我期望看到清晰的圖錶和數據支撐,畢竟“解析”二字,就意味著嚴謹的量化分析。比如,在討論收聽率的時候,是不是有詳細的麯綫圖對比不同時段、不同節目的錶現?在解析節目內容時,是不是有詞頻分析或情感傾嚮的統計?如果這本書能提供一些關於聽眾反饋渠道(如熱綫電話、網絡留言)的數據挖掘成果,那將極大地提升其學術價值。我猜想,作者在撰寫過程中,一定進行過大量的田野調查和問捲發放。如果書中能分享一兩個關於“如何處理突發聽眾投訴”的經典案例,並分析背後的公關策略,那對所有從事公共服務類媒體的人來說,都是寶貴的經驗。總而言之,我期待的不是一本光說不練的理論書,而是一本有血有肉,數據翔實的“內部報告”。
評分這本關於北京交通廣播深度剖析的書,雖然我手頭暫時沒有,但光是衝著這個選題和作者的名字,我就能想象齣它蘊含的豐富信息量。北京交通廣播,那可不是一般的電波,它承載著這座超大型城市每日的脈動和呼吸。我常常在早晚高峰期,被那些精準到分鍾的交通路況信息所拯救,它們如同城市的神經中樞,實時反饋著哪裏擁堵,哪裏暢通。這本書,想必不會僅僅停留在對節目內容的羅列上,而是會深入挖掘這種“城市之聲”是如何建立起與數百萬通勤者之間的信任和粘性。我猜想,作者一定花瞭很多心思去研究背後的運營邏輯、技術革新,以及在海量信息洪流中,如何保持內容的權威性和親民性。一個優秀的交通廣播,它需要的不僅是麥剋風前的聲音,更是幕後無數技術人員和編輯們對城市交通圖的瞭如指掌。這本書如果能揭示齣那些我們聽眾看不到的“幕後英雄”如何運作,那將是極具價值的行業洞察。我尤其期待看到對於新媒體融閤的探討,畢竟現在大傢獲取信息的渠道越來越多元,傳統廣播如何在這個時代保持其獨特的生命力,是一個非常值得深思的議題。
評分翻開任何一本關於特定領域媒體研究的著作,最吸引我的往往是作者是如何構建起他的分析框架的。徐泓這個名字,在廣播界想必是有一定分量的,如果他能從一個專業人士的角度,對北京交通廣播的節目形態進行一次徹底的“解剖”,那絕對是乾貨滿滿。我設想這本書裏會有一章專門講“聽眾畫像與內容定製”,因為交通廣播的聽眾具有極強的地域性和時間性依賴,你不可能用播報天氣的方式去播報連續劇。它需要的是一種陪伴感,一種“老朋友”的語調。我期待看到作者如何論證這種“陪伴感”的構建機製,是主持人語氣的選擇,還是信息篩選的哲學?會不會涉及到對危機公關的案例分析?比如,極端天氣或重大交通事故發生時,廣播電颱如何在一片混亂中迅速整閤信息,並以最冷靜、最有效的方式傳達給公眾,這不僅僅是播報新聞,更是一種社會責任的體現。這本書如果能將這些復雜的社會、技術、人文因素融閤在一個清晰的分析結構中,那麼它就超越瞭一本普通的媒體介紹,而成為瞭一本實用的城市傳播學教材。我非常好奇,它是否觸及瞭廣播頻率資源稀缺背景下的競爭策略。
評分閱讀體驗上,我更傾嚮於那些行文流暢、不故作高深的著作。如果這本書能做到將深奧的傳播學理論,用北京聽眾最熟悉的“京味兒”語言娓娓道來,那就太棒瞭。想象一下,作者用一種帶著點兒幽默感的方式,去剖析那些看似枯燥的交通數據背後的社會心理學:為什麼大傢總愛聽彆人抱怨堵車?這是一種集體的宣泄還是信息交換的剛需?我希望書中能有對特定主持風格的精彩模仿和點評,指齣他們是如何通過聲音的細微差彆來引導情緒的。如果作者能將自己對北京這座城市的深厚情感融入筆端,使得每一段文字都充滿瞭對這座城市的熱愛與關切,那麼這本書就不僅僅是一本行業分析報告,而是一部獻給“北京交通”的情書。這需要作者具備極高的文字駕馭能力和對生活敏銳的洞察力,纔能讓讀者在學習知識的同時,感受到一種共鳴和親切感。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