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礼射
定价:39.00元
售价:28.5元,便宜10.5元,折扣73
作者:
出版社:济南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6-11-01
ISBN:9787548824183
字数:
页码:149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新六艺是山东大学。尼山书院倾力打造的针对少年儿童新六艺的文化教育品牌,该系列课程将通过对琴、棋、书、画、健、读等系统的学习、全面的塑造,使学生全面提升道德修养、文化水平、智慧才能、审美情趣,为其全面健康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新六艺”课程普及活动,受到广大学生和家长的热烈欢迎,同时受到文化部的认可,“新六艺课程”被纳入了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新六艺”课程体系的成功实践,被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节目头条播出,人民日报第四版专文报道。社会反响巨大。全套丛书分为六册,礼射、诵读、国画、书法、国乐、围棋,具体体现了“新六艺”继承传统、创新发展的理念。礼射一书从什么是礼射、礼射的发展、礼射的教化意义、礼射的用具以及方法、礼射的射法解说等方面,全面诠释了礼射的文化内涵和教育意义。
目录
章什么是礼射
节射箭运动的由来
第二节礼射的由来
第二章礼射的发展历史及教化意义
节礼射的发展历史
第二节古代礼射的教育意义
第三节现代推行礼射教育的意义
第三章礼射用具
节弓与箭
第二节靶子、护具及座右弓
第四章礼射射法解说
节射艺八法
第二节射艺的要领和方法
作者介绍
王学典2002—2006年组建并任山东大学文史哲研究院院长,2006年调任《文史哲》杂志主编。2012年出任新组建的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执行副院长。郑训佐系中国书法家协会学术委员会委员、山东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学术委员会主任、山东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书法研究院副院长、山东省古典文学学会副会长、山东省文学评论家协会副主席、济南秋枫堂艺术顾问、齐鲁书法网顾问。
文摘
序言
这本书的语言风格是如此的古雅而凝练,读起来有一种“咬文嚼字”的快感,但绝不是那种故作高深的卖弄,而是恰到好处地营造出一种历史的厚重感。作者对词语的精准拿捏,使得许多原本平淡的句子瞬间变得韵味无穷。我尤其喜欢其中对声音的描绘,比如空气中细微的尘埃扬起声,弓弦拉满时的那声紧绷,以及击中靶心时那清脆的回响,这些听觉上的细节被捕捉得栩栩如生,极大地增强了现场感。与许多当代文学作品追求的直白和快节奏不同,此书展现了一种“慢下来”的美学,它要求读者放慢呼吸,去感受文字背后的呼吸。这本书的结构布局也十分考究,如同精心设计的园林,步移景异,总能在不经意间柳暗花明,引导读者进入更深层次的思考领域。对于那些追求文字美感和文化底蕴的读者来说,这本书无疑是一场盛宴。
评分说实话,这本书的思想深度远超我的预期,它不仅仅是对某个特定历史时期的记录或复原,更像是一次对人性本质的深刻叩问。作者似乎在用一种非常克制的笔调,探讨着“理想人格”是如何在社会规范和个体意志之间寻求平衡的。我特别欣赏其中对“专注”与“外放”之间辩证关系的探讨。书中人物面对外界的纷扰和内心的挣扎,所展现出的那种“定力”,着实令人敬佩。它没有提供简单的答案,反而提出了更多值得深思的问题,比如,在一个快速变化的世界里,坚守既有的“规矩”是否还有意义?如果意义存在,它又将如何承载?文字中流淌着一种历经沧桑后的通透,那种不激进、不偏颇的立场,使得整本书的论述显得格外有力且有说服力。每一次翻阅,都会因为心境的不同而产生新的理解,这本书的“保质期”似乎很长,值得反复咀嚼,每一次都会有新的体会。
评分这部作品的笔触之细腻,简直如同将读者置于那个特定的历史场景之中,让人不禁沉浸其中,细细品味字里行间流淌出的那份古朴与庄重。作者对细节的把控能力令人叹服,无论是对古代礼仪规范的描摹,还是对人物内心世界的刻画,都达到了令人信服的程度。特别是对于“礼”的阐释,并非是枯燥的说教,而是通过一个个鲜活的场景、一段段引人入胜的叙事展现出来,让读者在阅读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理解了其深层含义。那些关于仪态的描摹,比如拱手、揖礼、行走的步幅和速度,都被描绘得一丝不苟,仿佛能看到画面在眼前展开。我尤其欣赏作者在处理人与人之间微妙关系时所展现出的高超技巧,那种克制而又充满力量的交流方式,在现代社会已经不多见了。读完之后,我感觉自己的心境都沉静了不少,对许多日常的举止都有了新的思考,这绝不是一本可以轻易翻阅的消遣读物,它更像是一份需要用心去体会的文化指南,引导着我们去追寻那些被时间冲淡的“正道”。
评分我被这本书中流露出的极强的仪式感深深吸引住了。它不是简单地描述一个活动的过程,而是将整个过程提升到了精神修炼的层面。作者笔下的人物,他们的一举一动都充满了对“完美”的追求,这种追求并非为了取悦他人,更多的是一种对自我完善的执着。书中对于准备阶段的铺陈尤为精彩,从选材、打磨,到环境的净化,每一个步骤都被赋予了神圣的意义,这让我深刻理解了“工匠精神”的终极奥义。读这本书,就像是跟随一位德高望重的师父进行了一次漫长的学徒训练,虽然过程中可能会感到枯燥或严苛,但最终收获的是对事物本质更深层次的洞察。它所传递的“敬畏心”,是现代社会中非常稀缺的品质,提醒着我们,真正的强大源于对秩序和规则的尊重,以及对自己内心不懈的约束和锤炼。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提供了一个反思自身浮躁、重拾内在秩序的绝佳契机。
评分这本书给我带来了强烈的视觉冲击感,仿佛我不是在阅读文字,而是在观看一部精心制作的黑白老电影。叙事节奏的掌握非常巧妙,时而如山涧清泉般舒缓流畅,描绘着环境的静谧与人物的沉思;时而又如同疾风骤雨,在关键的冲突点上戛然而止,留给读者无尽的想象空间。作者的文字功底深厚,大量运用了富有画面感的词汇,使得即便是抽象的哲学思辨,也能被赋予生动的形象。我特别留意到作者在构建场景时的空间感处理,无论是庭院的布局、射场的布局,还是器物的陈设,都透露出一种精心设计的匠心,这背后蕴含着作者对传统美学的深刻理解。这种“一草一木皆有意”的写作手法,极大地丰富了阅读体验。老实说,起初我担心内容会过于晦涩,但实际上,作者通过巧妙的故事情节和极具张力的对话,成功地将深奥的理论融入到了故事的主线之中,使得即便是初次接触这类主题的读者,也能感到亲切且引人入胜。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