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体育运动中的深层软组织按摩法
定价:98.00元
作者:【美】阿特里格斯(Art Riggs)
出版社:人民邮电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8-05-01
ISBN:9787115474032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胶订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解剖列车》作者托马斯·梅尔斯作序推荐!以“神经肌筋膜网络”为基础,阐释人体基础理论、按摩技术,解读针对各个部位的按摩手法,制定针对多种常见损伤的理疗策略缓解压力、疼痛·恢复身体机能·提升活动能力·矫正身体姿态·200余幅高质量照片、50余幅专业解剖插图,详尽展现上百种按摩手法、治疗策略。·培养敏锐的触摸感,提升触摸质量。·示范如何通过正确选择按摩手法高效地使用自己的力量。·提供针对常见疼痛及损伤的治疗与康复方案。·促进客户肌肉拉长、放松,提升肌肉力量,帮助客户释放压力、缓解疼痛、预防损伤。
内容提要
在体育运动甚至日常生活中,很多人会受到身体疲劳及运动损伤的困扰。而肌肉、韧带等深层软组织的疲劳与损伤是造成上述困扰的常见原因之一。若这些深层软组织能够得到放松,将会有效降低受伤风险,也能在运动损伤出现后及时对受伤部位进行处理。 《体育运动中的深层软组织按摩法》通过真人示范图片与专业肌肉解剖图相结合的方式,详细介绍了深层软组织按摩法的基础理论及身体各部位按摩的步骤、力度、手法、注意事项及作用肌肉等,并提供了针对多种常见损伤的理疗策略。《体育运动中的深层软组织按摩法》旨在提升普通人群、专业理疗师以及健康从业者的按摩水平,以帮助被按摩者释放压力、缓解疼痛、提升活动能力、矫正身体姿态、预防常见损伤。
目录
演示图列表........................ xiv
序言................ xxi
前言—针对2007 年版本 ...............xxiii
综述 ..................1
什么是深层软组织按摩法 .............. 1
为什么要学习深层软组织按摩法 ............... 3
安全第 一:慎行区域 ...................5
第 一章 一般理论 ............. 13
深层软组织按摩法原则 ............... 13
阅读身体 ................. 15
提高你的触摸质量 ..........16
触摸的质量 .............17
如何培养你的触摸感 ................17
接受其他同事理疗师的按摩 ................17
继续进修课程 .....................18
安排指导 .................18
练习触诊 .................18
一些定义触摸感的方式 ............... 20
柔和的触摸感 .....................20
压迫组织与拉伸组织时的区别 ............20
生物力学 .................21
工作时须与顾客保持合适的距离 ........21
肌肉组织软化的重要性 ............23
关于疼痛感的一些话 ................... 24
推拿的方向 .................... 25
一些基本的推拿策略 ................... 25
拉长推拿手法 .....................26
固定并拉伸 .............26
朝拉伸的方向推拿 ....................27
横向按摩法 .............27
将肌肉划分区域 .................28
将肌肉从依付状态中解放出来 ............29
允许一块肌肉缩短 ....................30
第二章 基本技术 ............. 33
力量的等级 .................... 33
对拇指说“不” ............... 34
正确地使用手指 ............. 35
用指关节代替拇指 ..........36
范例:用手指和指关节按摩枕骨、前额和太阳穴 ......... 37
拳的用法 .................38
使用前臂 .................40
肘的使用 ................. 42
基本策略 ................. 43
将肌肉摆至拉伸位置 ................43
侧卧姿的使用 .....................45
侧卧姿按摩内收肌 ....................46
侧卧姿的其他用法 ....................47
全面地应用各种备用姿势 ....................48
第三章 具体策略 ............. 51
对足部和小腿部分的理疗 ............51
高弓足与扁平足 .................51
足底脚表面 .............53
支持带 .....................56
小腿前区域 .............56
小腿后侧区域 .....................58
俯卧姿势 .................58
侧卧姿与俯卧姿 .................59
大腿部按摩 ....................61
侧卧姿按摩内收肌 ....................61
大腿理疗的各种变化 ................62
腿部外展肌 .............63
阔筋膜张肌 .............65
骨盆部位理疗 .................65
臀大肌理疗 .............66
大腿外旋肌 .............67
骨盆其他部位的理疗选择 ....................68
骶骨 ............68
尾椎 ............68
骶结节韧带 .............69
骨盆与下背部理疗 ..........69
腰方肌 .....................70
腹部按摩 ................. 72
腰大肌与髂肌 .....................72
呼吸系统的理疗 .............74
中上背部的理疗 .............76
脊椎、肋部和椎旁肌 ................77
侧卧技巧 .................79
背部伸展 .................79
背部弯曲 .................80
脊椎旋转技术 .....................81
肩带与前胸的理疗 ..........82
前胸 ............85
肩袖 ............88
肩胛骨 .....................89
放松肩胛骨外侧缘 ....................89
放松肩胛骨内侧缘 ....................91
手臂按摩 .................91
手部按摩 ................. 93
颈部按摩 .................94
第 一肋与其对颈部理疗的重要性 ........98
颈前部按摩 .............99
俯卧姿按摩颈部的策略 ..........101
颅骨按摩 ......................102
后头脊 ...................102
基本颅骨的按摩 ......................103
颅骨前部与侧面的理疗 ..........103
下颌与颞下颚关节的按摩 ..........104
颅部减压 ......................109
第四章 如何关注顾客健康 ........ 111
一盎司的预防 ...............112
背痛 ..........113
颈部疼痛 ...............115
头痛 ..........116
更严重的情况 ...............116
恶性黑色素瘤 ...................117
癌 ...................118
情绪与按摩 ..................119
第五章 常见伤病的理疗策略 ................ 121
疑难排解指南 ...............122
帮助人而不只是单纯地治疗伤处 ......125
计划你的疗程 ...................127
无形资产—你的理疗心态 ..............129
文字记录 ...............130
账单与收款 .......................132
应用 ..........134
足踝 ......................135
软组织治疗方案 ......................136
用重力进行理疗 ......................136
增强方案 ...............138
拉伸方案 ...............139
足底筋膜炎 ..................140
软组织治疗方案 ......................140
拉伸方案 ...............141
膝关节 ..................142
髌骨调整 ...............142
软组织治疗方案 ......................143
髂胫束 ...................143
内收肌按摩 .......................145
膝部运行轨迹 ...................146
增强方案 ...............147
拉伸方案 ...............150
网球肘及高尔夫球肘 .................153
软组织治疗方案 ......................153
增强方案 ...............154
拉伸方案 ...............155
腕管综合征 ..................155
下背部 ..................156
软组织治疗方案 ......................157
对下背部屈伸的按摩 ..............158
增强方案 ...............159
拉伸方案 ...............162
坐骨神经痛 ..................163
软组织治疗方案 ......................163
增强与拉伸方案 ......................163
梨状肌综合征与坐骨神经痛 ..............164
梨状肌软化治疗方案 ..............164
肩部 ......................165
软组织治疗方案 ......................165
增强方案 ...............166
确定手臂旋转受限的地方 ..................167
拉伸方案 ...............169
神经肌肉易化技术拉伸 ..........170
第六章 计划你的疗程 ............... 173
制定你的疗程方案 ....................173
主要与次要紧张 ......................174
紧张缩短的肌肉与紧张拉长的肌肉相比较 ..........175
人体阅读 ......................176
身体前后平衡 ...................177
两侧平衡 ...............178
内侧模式与外侧模式 ..............178
主动动作和被动动作 .................180
坐姿理疗 ...............181
坐姿理疗斜方肌 ......................182
坐姿理疗肩胛骨 ......................182
后伸胸椎 ...............183
拉伸腰筋膜 .......................184
肩带按摩 ...............184
将手法和方案融入你的按摩风格中 ..............185
第七章 从实践中获得经验 ........ 187
跟着你的知识前进 ....................188
时间管理 ...............188
其他限制理疗师成长的陷阱 ..............189
从事人体疗法工作的现实 ..........191
实际问题 ...............191
自尊心 ...................193
让你自己 ..................194
从自我表达中得到满足 .............195
推荐阅读 ......................196
综合人体疗法 ...................196
脊椎活动 ...............199
顾客自学书籍与练习指导 ..................199
解剖学及运动生理学 ..............200
术语表................. 202
关于作者............. 204
作者介绍
阿特·里格斯(Art Riggs)阿特·里格斯是一位拥有高级罗尔夫认证的知名按摩理疗师,他从1988年开始执教人体疗法教学。他个人身体活动上的问题及对高难度运动的追求,包括马拉松,让他开始对人体疗法产生兴趣,并从开始的诊室接待员到学生做起。他在接受、提供人体疗法等方面有完整的经验。他毕业于加州大学伯克莱分校运动生理学专业,获得硕士学位,他的整个生涯都作为一名罗尔夫按摩治疗工作者及深层软组织按摩教师。他举办了很多关于健康理疗及医学专业的研讨会,包括物理治疗,更协助完成了罗尔夫学院的培训工作。在工作的前十年时间里,里格斯主要专注于物理理疗中的肌筋膜疼痛缓解,并从中培养了自己的职业兴趣。他曾帮助多位奥林匹克运动员、职业橄榄球和篮球运动员以及职业舞蹈家和音乐家解决了问题,提高了他们在各自专业中的状态。除此之外,他还帮助广大群众更好地了解他们的身体,让他们拥有更加轻松、舒适地进行每天的生活,这其中占据了他主要的工作时间。
文摘
序言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真是引人注目,那种深邃的蓝色调配上醒目的白色字体,一下子就抓住了我的眼球。我抱着极大的期待翻开第一页,心想这下终于能找到我苦苦寻找的那种“一击即中”的按摩技术了。然而,阅读的过程却像是在广阔的海洋上航行,理论知识非常丰富,从生物力学基础到神经生理学的反馈机制,作者的学术功底毋庸置疑,每一个论点都有详实的文献支撑。但问题在于,当我真正想在实践中应用时,那些抽象的概念就变得有些难以落地。比如,书中花了大量的篇幅讲解筋膜层级的微观结构变化,这无疑提升了我们对身体的理解深度,但对于一个急需解决运动员急性拉伤的理疗师来说,我更想知道在那个特定的触诊点上,我应该施加多大的压力、选择什么样的滑动方向才能最有效地松解深层结构。书中的插图相对简洁,更偏向于解剖示意图,而非具体的“手位”演示。我理解作者想构建一个宏大的理论体系,但这使得这本书更像是一本高级研讨会教材,而非一本操作手册。对于初学者而言,可能会觉得信息量过于庞大且不够直观;对于经验丰富的从业者,则可能觉得实操指导的部分略显单薄,期待能有更具象化的临床案例分析来佐证这些精妙的理论。总而言之,它为我们打开了一扇通往深层理论的大门,但通往实操的路径还需要自己去摸索。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和排版确实体现了其专业性,纸张质量上乘,有助于长时间阅读。作者在引用前沿研究成果方面做得非常出色,几乎每一页都有对当前运动科学热点问题的深刻见解。我尤其喜欢其中关于“疼痛的神经可塑性”的讨论,它帮助我们跳出了单纯的“机械损伤修复”的窠臼,将治疗提升到了影响中枢神经系统的层面。但正因为如此,全书的论述焦点似乎过多地集中在了“理论高度”的拔升上,而对日常康复实践中那些琐碎却至关重要的小细节,着墨不多。举个例子,关于按摩过程中如何保持操作者的体位稳定性和耐力,这对于需要长时间进行深层按摩的治疗师来说,是职业寿命的关键。书中几乎没有提及如何通过自身的生物力学来保护自己,避免在施加深层压力时反而损伤了自己的手腕或腰部。这种“只谈疗效,不谈操作可持续性”的倾向,使得这本书在实用性上打了折扣。它成功地让我对按摩的作用有了更哲学的理解,但对于如何更安全、更持久、更有效地将这种哲学转化为每日的临床工作,我还需要参考其他更注重操作层面的书籍。
评分这本书的学术深度是毋庸置疑的,它提供了一个非常扎实的生物力学框架来理解运动中的应力分布。我特别欣赏作者对等长收缩与离心收缩在软组织损伤后恢复阶段不同作用的探讨,这拓宽了我对康复训练与手法治疗结合的理解。但是,作为一个常年与运动员打交道的物理治疗师,我发现书中对于“时间因素”的考量似乎不够充分。比如,书中对急性期和慢性期的处理建议,更多地是基于理想的生理模型,缺乏对现实世界中多变因素的考量——比如运动员的训练计划压力、心理状态的波动,甚至是生活环境的影响。在实践中,我们很少能得到一个完全遵循书本上理想时间线恢复的案例。我期待看到作者能分享一些在高强度竞争环境下,如何灵活调整按摩干预策略的经验。此外,书中虽然提到了触诊的重要性,但对于如何区分不同层次的组织(例如,是真正触及到深层筋膜,还是仅仅是浅层脂肪组织的牵拉),缺乏具体的、可感知的描述性语言。那些细腻的触觉差异,往往是经验的积累,而这本书似乎更侧重于宏观的理论建构,使得读者在实际的“摸索”过程中,难以找到明确的锚点。
评分读完这本书,我的第一感受是,作者似乎更热衷于探讨“为什么”会发生损伤,而不是“如何”去修复它。全书的叙事节奏非常缓慢且严谨,每一个章节的过渡都像是在铺设一条精密的轨道,让人不得不放慢自己的思维速度去跟随。其中关于慢性劳损的病理生理学分析部分,简直是教科书级别的详尽阐述,对于理解人体在重复性动作下如何积累微观创伤,提供了全新的视角。特别是关于“组织韧性阈值”的概念,被解读得淋漓尽致,让我开始重新审视以往过早干预的习惯。然而,当我翻到关于具体按摩手法的部分时,那种期待中的“秘籍”并没有出现。作者更多地是在描述不同力度和频率对本体感受器(Proprioceptors)的刺激效应,而不是提供一套可以直接复制粘贴的流程。我试着按照书中的描述,去体会那种“恰到好处的张力”,结果发现,在不同的个体之间,这个“恰到好处”的标准差异巨大,书中的描述显得有些过于理想化了。我希望看到更多关于如何根据反馈进行实时调整的细节,比如当接触到紧张的深层筋膜时,呼吸模式的调整,以及如何利用对话来引导放松,这些在实际操作中至关重要的“软技能”,在书中被轻描淡写地带过了。这本书适合那些希望从哲学层面升华按摩技艺的人,但不适合急功近利地寻找速成方法的读者。
评分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与其说是学习一种按摩技巧,不如说是一次对人体运动科学的深入探索。作者的文笔极为细腻且富有思辨性,尤其在探讨肌肉链的相互影响时,那种层层递进的逻辑推演,让人拍案叫绝。他成功地将看似孤立的肌肉群,整合到了一个动态的、相互制约的系统中。书中对姿势代偿模式的剖析,尤其精彩,让我们意识到很多疼痛的根源可能远在病灶之外。然而,当我合上书本,准备拿起工具(或者说,我的双手)去实践时,我感到了明显的“理论与实践的鸿沟”。书中对于特定手法的描述,倾向于使用非常专业的术语,例如“微张力下的缓慢离心牵引”,但这些术语的量化标准非常模糊。这就像是拿到了一张非常详尽的地图,知道目的地在哪里,但缺乏清晰的导航指示牌。我希望能有更清晰的“操作流程图”或者“决策树”,能够指导我在面对一个有明显棘突压痛的患者时,应该先处理周围的紧张肌群,还是直接尝试在棘突周围进行减压。目前来看,这本书更像是为那些已经拥有丰富实践经验,希望提升理论高度的专家准备的,对于急需“手把手”教学的初学者,可能会感到有些望洋兴叹。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