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車爾尼鋼琴初步教程(作品599)+拜厄鋼琴基本教程+哈農鋼琴練指法 | ||
| 定價 | 81.00 | |
| 齣版社 | 人民音樂齣版社 | |
| 版次 | ||
| 齣版時間 | 2012年08月 | |
| 開本 | 16開 | |
| 作者 | 人民音樂齣版社 | |
| 裝幀 | 平裝 | |
| 頁數 | 0 | |
| 字數 | 0 | |
| ISBN編碼 | 9787103020609 | |
| 重量 | ||
《車爾尼鋼琴初步教程(作品599)》
1.識彆音符的初步練習
2.固定位置的五指練習
3.大指移位練習
4.音域超過一個八度的練習
5.帶有低音譜錶的練習
6.帶有升、降記號的練習
7.其他簡易調的練習
8.帶休止符的樂麯練習
9.訓練快速的練習
10.帶裝飾音及不帶裝飾音的鏇律練習
《拜厄鋼琴基本教程》
第壹階段
音樂入門知識
單手與雙手的觸鍵練習
三手聯彈
四手聯彈
在□和□音域內的雙手練習
高音到□的識譜及四手聯彈
低音到□的識譜及雙手練習
高音到□的識譜及四手聯彈
從全音符到八分音符的四手聯彈
八分音符的雙手練習
識彆低音譜錶中的音符
四手聯彈
(在以上大部分的練習中,手不移動位置。)
第二階段
簡單的音階、雙音、三連音、倚音練習
從全音符到十六分音符的四手聯彈
訓練流暢性的四手聯彈
各種節奏、音型的雙手練習
半音音階練習
附錄
手指練習
24條大調和小調音階
調的序列及大小調的相互關係
《哈農鋼琴練指法》
......
《車爾尼鋼琴初步教程(作品599)》
促進當今鋼琴傢演奏能力的絕jia教材。雙手從高音譜號開始,係統地引入不同時值的音符以及其他音樂要素,簡單而又快樂的演奏。ALFRED的版本經過時間的考驗,寬鬆的排印方便閱讀;車爾尼優異的指法得到完好保留;每組練習的目的配以附加說明和分類;裝飾音的正確演奏按照車爾尼本人的規定,也在腳注中加以說明。這些對年輕的鋼琴傢們日後有極大的幫助。
《拜厄鋼琴基本教程》
德國作麯傢拜厄(1803~1863)專為兒童編寫的一本淺易鋼琴教材。正如拜厄在原文版前言中所說:“《拜厄鋼琴基本教程》對象是兒童,甚至是學齡前兒童。因此,書中課程的安排盡可能做到循序漸進。……它是一本基礎教程,為學習者提供頭一年或到第二年使用的練習。”
《哈農鋼琴練指法》
可以碰到全部類型的難點,我們將它們加以編排為在前一段練纍瞭的手指在這一段能得到休息。通過這種組閤,人們就可以不費氣力,輕鬆地剋服技巧難點。練習之後,演奏時手指會體驗到非常的流暢。《哈農鋼琴練指法》的對象是所有學鋼琴的人。學習大約一年後,就能有很大成效。對那些程度較高的人來說,彈奏《哈農鋼琴練指法》的練習後用不瞭多久,他們會覺得手指和手腕不再僵硬,對zui睏難的技巧也能應付自如。
這本《車爾尼鋼琴初步教程 作品599+拜厄鋼琴基本教程+哈農鋼琴練指法》的組閤,簡直是鋼琴初學者的福音,但如果隻看其中的內容,我可能會覺得它在某些進階的音樂理解和錶現力上有所欠缺。比如,在學習完車爾尼599那些基礎的練習麯之後,我發現自己對於和聲的色彩感和織體變化依然很迷茫。書本的重點似乎完全放在瞭指法的精確度和音符的準確性上,這對於打下堅實的基礎固然重要,但對於真正想“彈”齣音樂的人來說,是不夠的。我期待能有更多的篇幅去探討如何處理不同力度下的情感錶達,如何通過對踏闆的細微控製來營造空間感,而不是僅僅停留在“把音符彈對”的層麵上。比如,教材中對於巴赫的賦格或者莫紮特的奏鳴麯中那些更精妙的對位處理、樂句的呼吸感處理,這本書裏並沒有深入到那個層麵,它更像是一個嚴格的“技術訓練營”,把基礎動作教給你,但如何將這些動作轉化為富有生命力的音樂語言,還需要讀者自己去圖書館找其他更側重於音樂分析和演奏實踐的書籍來補充。總而言之,它在技術基建上做得無可挑剔,但在構建宏偉的音樂殿堂時,似乎缺少瞭關鍵的設計圖紙。
評分當我翻閱這本集閤瞭三部經典練習麯目時,我最大的感受是它在“麯目多樣性與趣味性”方麵的缺失,這遠比它缺乏進階的和聲分析要來得更直接地影響我的學習積極性。拜厄的簡單重復和車爾尼599的機械性練習,對於一個心智已經成熟的成人學習者來說,很容易讓人産生強烈的挫敗感——“我什麼時候纔能彈點像樣的音樂?”這本書提供的是一個非常紮實但略顯灰暗的隧道,目標明確,但沿途沒有風景。我期望看到,即便是基礎教程,也能巧妙地融入一些改編自民間音樂或者當代小品的短小片段,哪怕是簡單的鏇律改編,也能極大地調動學習者的熱情。現在,我隻能在練習完枯燥的音階和琶音後,自己去網上找一些喜歡的簡單麯譜來“調劑”,這無疑打亂瞭教材預設的係統性學習節奏。如果教材本身能更巧妙地將技術練習與真正的音樂片段結閤,而不是將它們視為兩個完全獨立的模塊,那麼學習體驗將會提高一個檔次。
評分我注意到,盡管這套教程涵蓋瞭指法和基礎技術,但它在“聽覺訓練”和“視唱練耳”方麵的支持幾乎為零,這對於任何一個嚴肅的音樂學習者來說都是一個巨大的遺憾。學習鋼琴不應該僅僅是眼睛看譜、手指彈琴的“機械運動”,它必須是耳朵、大腦、手指三者協同閤作的藝術。在這本書的體係中,我發現自己往往能把音符彈得準確無誤,但一旦離開樂譜,讓我哼唱一個剛剛彈過的八度音程或者辨彆一個簡單的三和弦,我就立刻抓瞎瞭。這種脫節極大地限製瞭我未來學習即興演奏或進行更深層次音樂理解的能力。一個好的入門教材應該在早期就植入“聽”的習慣,比如在練習麯旁邊附帶一些聽力小測驗或者引導性的聽音練習。現在我必須花額外的時間去尋找配套的聽力教材,這使得整個學習路徑變得碎片化且低效。這套書構建瞭一個齣色的“動手工廠”,但完全沒有建立一個“聽覺感知中心”。
評分從一個側重於自我糾錯和效率的角度來看,這套教材雖然技術全麵,但在“反饋機製”的缺失上暴露瞭其作為傳統教材的局限性。它提供的是“標準答案”,而不是“個性化指導”。當我遇到一個特彆彆扭的和弦轉位或者一個難以控製的連奏時,書本隻是給齣正確的指法標記,卻缺乏對“為什麼這個指法對你來說就是不對勁”的深入分析。例如,對於不同手型的學生,同一個技術難點可能需要完全不同的解決方案,而這本書采用的是一種“一刀切”的指導方式。我更希望看到一些關於常見技術錯誤的“故障排除”指南,比如“如果你發現左手小指總是抬不起來,嘗試這樣做……”或者“如果琶音總是斷裂,檢查你的手腕是否過於僵硬”。這種缺乏針對性的細節指導,使得初學者在麵對瓶頸時,很容易陷入自我懷疑,隻能依靠昂貴的私人教師來提供那些本來可以被一本優秀教材提前預判並解決的“小竅門”和“經驗之談”。它教會瞭我如何跑,但沒能告訴我如何避免摔倒。
評分坦白說,我入手這套教材(如果它隻是單獨的一本技術手冊,而不是現在這個大閤集的話)的初衷是想快速提升手指的獨立性和速度,而哈農和拜厄確實在這方麵錶現齣色,它們像是一颱精密的機械,把我的手指打磨得服服帖帖。然而,在進行完這套“高強度體能訓練”後,我發現自己對古典音樂作品本身的審美培養幾乎為零。書本內容過於聚焦於“如何彈”,而完全忽略瞭“為什麼這樣彈”。我非常想在教程中看到對不同時期作麯傢風格的簡介,比如浪漫主義時期作品中那種奔放的激情該如何通過觸鍵來體現,或者印象派音樂中那種朦朧的色彩感應該如何用技術手段去模擬。現在我彈著車爾尼599,心裏卻對那些偉大的作品充滿瞭敬畏和陌生感,因為教材裏沒有給我提供任何通往這些藝術寶庫的“橋梁”。我感覺自己像是一個隻會跑百米衝刺的運動員,但並不知道如何進行一場馬拉鬆比賽的配速管理和賽道選擇,那些關於音樂史、麯式分析、甚至是樂器發展史的知識,完全在這本“技術手冊”中缺席瞭,這使得學習過程略顯枯燥和目的性單一。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