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講真話的中國
定價:38元
作者:《環球時報》
齣版社:科學齣版社
齣版日期:2004-01-01
ISBN:9787030313270
字數:420000
頁碼:342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763kg
編輯推薦
中國是個復雜的國傢
如果把《環球時報》所有社評加在一起當成一篇文章來讀
這句話可以做篇文章的標題
這的確是一句真話,而且是被輿論常常忽略的一句真話
內容提要
本書精選瞭《環球時報》2010年1月到2011年4月的社評文章。該書由環球時報總編輯與編輯部一些編輯共同撰寫,但每一篇都容納瞭來自全社會的大量思想,具有廣泛的社會認同度,甚至可以說,環球時報社評在相當程度上反映瞭中國主流社會的聲音。在該書中,環球時報真實反映瞭中國民間在一些對外敏感問題上的態度。這可以減少外界對中國的誤判,這種實事求是的錶達對中外發展可持續的關係是有益的。
目錄
作者介紹
《環球時報》是由人民日報社主辦的一份時事新聞媒體,創刊於1993年1月3日,如今在世界90個國傢和地區駐有350多位特派、特約記者,單期發行量超過200萬份。
《環球時報》社評 撰稿團隊
總撰稿:
鬍锡進,《環球時報》總編輯。1960年4月生於北京。1982年畢業於解放軍南京國際關係學院。1989年在北京外國語大學獲俄羅斯文學碩士學位。1996年至2005年任《環球時報》副總編輯。1993年至1996年任《人民日報》常駐南斯拉夫記者,深入前綫報道波黑戰爭。2003年前往海灣前綫報道伊拉剋戰爭。2005年起擔任《環球時報》總編輯。
社評起草人:
王 文:《環球時報》編委,主管評論,先後就讀於蘭州大學、香港浸會大學、南京大學-霍普金斯大學、北京大學,2005年加入環球時報。
何申權:《環球時報》評論組副組長、首席編輯,畢業於對外經貿大學、中國社科院美國研究所,曾就職於中央電視颱經濟頻道,2005年加入《環球時報》。
鬍 笳:《環球時報》評論編輯,畢業於復旦大學,先後在10多個國傢從事特派新聞采訪工作,2005年加入《環球時報》。
陳晨晨:《環球時報》英文版編輯,畢業於南京大學,2009年加入《環球時報》。
文摘
序言
這本書的結構安排非常考驗讀者的耐心,但一旦適應瞭這種跳躍式的敘事節奏,你會發現它其實暗藏著一條清晰的內在邏輯綫索。作者似乎故意打亂瞭時間順序,用碎片化的記憶和文件摘錄交織在一起,構建起一個多維度的現實圖景。這種手法的好處在於,它迫使讀者不能用綫性的、因果報 দাব的方式去理解一切,而是要學會在破碎的信息中自行尋找聯係。我特彆欣賞其中幾章對集體記憶與個人記憶衝突的探討。當官方的敘事試圖構建一個統一的宏大記憶時,個體那些微小、私密的“不閤時宜”的記憶如何頑強地存活下來,並最終影響我們對曆史的認知?作者在這方麵展現瞭極高的文學技巧和思想穿透力。
評分我讀完這本書後,最大的感受是作者對“邊界”這個概念的不斷叩問。這裏的邊界不僅僅是地理上的,更多的是社會結構、道德規範乃至個體認知上的界限。書中對不同地域、不同階層之間那種微妙的張力處理得相當精妙。比如,對沿海城市與內陸腹地之間那種信息流和資源流不對等所造成的心理隔閡的描寫,簡直是教科書級彆的分析。它沒有采用那種簡單的“發展與落後”的二元對立視角,而是深入剖析瞭這種差距如何滲透到人們的思維模式和生活習慣中。讀起來讓人不得不承認,我們所生活的世界,遠比我們想象的要多層和復雜。那種隱秘的、不成文的規矩,往往比明麵上的法律條文更具有約束力,作者將這些“潛規則”剝開來展示,非常大膽且坦誠。
評分這本書的語言風格是極其剋製且精確的,沒有任何多餘的煽情或誇張的修辭,這反而更增添瞭一種紀錄片般的質感和可信度。它像一把手術刀,冷靜地切開那些常被粉飾太平的社會肌理。我印象最深的是作者對體製內一些看似微不足道的流程和術語的細緻拆解。通過對這些“黑話”的解析,我們得以窺見權力運作時那種特有的邏輯閉環和自我維護機製。這種近乎人類學的田野調查式寫作,讓我對理解當下的一些現象有瞭更深層的洞察。它不是一本提供答案的書,而是一本提齣更尖銳問題的指南,它挑戰你既有的認知框架,逼迫你去質疑那些被視為理所當然的事情。
評分這本書的敘事視角非常獨特,作者似乎站在一個既熟悉又疏離的立場上觀察著中國社會的變遷。我尤其欣賞他對時代轉摺點上小人物命運的描摹。比如,書中對八十年代初,那些懷揣著改革開放夢想,卻又在舊體製的慣性中掙紮的人們的刻畫,入木三分。他們既有突破舊框架的勇氣,又有著對既得利益的留戀和恐懼,那種復雜的心態被作者細膩地捕捉到瞭。 每次讀到那些充滿時代烙印的對話和場景,我都會産生強烈的代入感,仿佛自己就是那個站在十字路口,必須做齣抉擇的個體。這種對“人”的深度挖掘,使得那些宏大的曆史敘事不再是冰冷的口號,而是滲透著血肉和汗水的真實經曆。整本書的文筆沉穩,如同老酒一般,後勁十足,值得反復品味。它沒有急於給齣明確的結論,而是提供瞭一麵鏡子,讓讀者自己去審視和反思。
評分我必須承認,這本書的閱讀體驗是充滿挑戰的,它要求讀者投入極大的心智努力去解碼。作者似乎刻意設置瞭許多“閱讀障礙”,比如大量引用的、晦澀難懂的背景資料,以及那些需要多重背景知識纔能完全領會的隱喻。這使得非專業讀者可能會感到吃力。然而,正是這種門檻,篩選齣瞭真正願意深入探究的讀者。對我而言,每攻剋一個難點,都會帶來巨大的智力滿足感。書中關於權力與民眾之間信息不對稱性如何固化社會階層的分析,尤其發人深省。它揭示瞭在信息被高度篩選和控製的環境下,個體能獲得的“真實”是多麼有限和脆弱。這本書更像是一份沉甸甸的報告,而不是輕鬆的讀物,但其價值絕對值得付齣時間去啃讀。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