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毛選集(第三捲,大32開)
定價:21.50元
作者:毛
齣版社:人民齣版社
齣版日期:2007-12-01
ISBN:9787010009209
字數:
頁碼:
版次:2
裝幀:平裝
開本:大32開
商品重量:0.381kg
編輯推薦
內容提要
這一捲包括毛在抗日戰爭後期,即1941年3月至1945年8月所作的31篇著作。
目錄
抗日戰爭時期(下)
《農村調查》的序言和跋(一九四一年三月、四月)
序
跋
改造我們的學習(一九四一年五月十九日)
揭破遠東慕尼黑的陰謀(一九四一年五月二十五日)
關於反的國際統一戰綫(一九四一年六月二十三日)
在陝甘寜邊區參議會的演說(一九四一年十一月六日)
整頓黨的作風(一九四二年二月一日)
反對黨八股(一九四二年二月八日)
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一九四二年五月)
引言
結論
一個極其重要的政策(一九四二年九月七日)
第二次世界大戰的轉摺點(一九四二年十月十二日)
祝十月革命二十五周年(一九四二年十一月六日)
抗日時期的經濟問題和財政問題(一九四二年十二月)
關於領導方法的若乾問題(一九四三年六月一日)
質問國民黨(一九四三年七月十二日)
開展根據地的租、生産和擁政愛民運動(一九四三年十月一日)
評國民黨十一中全會和三屆二次國民參政會(一九四三年十月五日)
組織起來(一九四三年十一月二十九日)
學習和時局(一九四四年四月十二日)
附錄:關於若乾曆史問題的決議(一九四五年四月二十日)
為人民服務(一九四四年九月八日)
評在雙十節的演說(一九四四年十月十一日)
文化工作中的統一戰綫(一九四四年十月三十日)
必須學會做經濟工作(一九四五年一月十日)
遊擊區也能夠進行生産(一九四五年一月三十一日)
兩個中國之命運(一九四五年四月二十三日)
論聯閤(一九四五年四月二十四日)
一 中國人民的基本要求
二 國際形勢和形勢
三 抗日戰爭中的兩條路綫
中國問題的關鍵
走著麯摺的道路的曆史
人民戰爭
兩個戰場
中國解放區
國民黨統治區
比較
……
愚公移山(一九四五年六月十一日)
論軍隊生産自給,兼論整風和生産兩大運動的重要性(一九四五年四月二十七日)
赫爾利和的雙簧已經破産(一九四五年七月十日)
評赫爾利政策的危險(一九四五年七月十二日)
給福斯特同誌的電報(一九四五年七月二十九日)
對日寇的後一戰(一九四五年八月九日)
作者介紹
文摘
序言
這本書的閱讀體驗,很大程度上得益於它所營造的“沉浸感”。我嘗試著在不同的時間、不同的心境下閱讀同一段落,發現隨著自己閱曆的增加和對時代背景理解的深化,每次都能品齣新的味道。比如初讀時隻是停留在文字錶麵,關注其宏大的敘事;而現在再看,更多的是去體會字裏行間蘊含的辯證思維和革命樂觀主義精神。這種多層次的理解,是任何快餐式閱讀材料都無法給予的。大32開的版式,使得大量的文字能夠鋪陳開來,不會顯得過於擁擠,這對於需要反復勾畫、批注的深度學習者來說,簡直是福音,為我的思想整理提供瞭絕佳的物理空間。
評分我必須承認,對於初學者來說,直接啃讀理論原著無疑是一項挑戰,但這個版本在細節處理上似乎考慮到瞭這一點。雖然它保留瞭原著的完整性和權威性,但其附帶的某些輔助材料(如果有的化,或者從其編排結構來看)似乎引導讀者循序漸進地進入復雜的理論體係。我個人的閱讀習慣是先通讀一遍,建立起整體的框架感,然後再針對性地挑選那些影響深遠的章節進行精讀和拆解。這本書的章節劃分邏輯清晰,使得這種“網狀閱讀”成為可能,它不是生硬的文本堆砌,而是具有內在的邏輯脈絡,像一張精心編織的理論地圖,指引著讀者探索。
評分作為一名長期關注曆史和理論研究的愛好者,我一直在尋找一套能夠係統深入地研讀XX思想的權威版本。這套《毛選集》的第三捲,給我的感覺就是“資料的完備性和注釋的精準性”。每一次閱讀關鍵篇章時,我都會對照著書中的注釋和引文進行交叉驗證,發現其引用的來源和解釋都非常嚴謹,這為我理解特定曆史背景下的理論形成提供瞭極大的幫助。相比我之前閱讀過的其他版本,這一捲在對一些復雜概念的闡釋上顯得更為透徹和細緻,尤其是一些涉及到軍事戰略和經濟建設早期的論述,這裏的解讀非常有啓發性,能讓我真正體會到那個時代實踐與理論相結閤的艱辛曆程。
評分這本書的裝幀設計真是讓人眼前一亮,大32開的開本拿在手裏沉甸甸的,非常有分量感。內頁的紙張質量也相當不錯,摸起來平滑細膩,印刷的字體清晰工整,即便是長時間閱讀也不會感到眼睛疲勞。我特彆喜歡這種經典書籍的排版風格,既保持瞭曆史的厚重感,又兼顧瞭現代讀者的閱讀體驗。書脊的裝幀處理得很紮實,感覺即便是經常翻閱也不會輕易散架,這對於一本需要反復研讀的經典著作來說至關重要。從這本書的整體外觀上,就能感受到齣版方在製作過程中的用心,它不僅僅是一本書,更像是一件值得收藏的藝術品。每一次把它從書架上取下來,都會被它散發齣的那種知識的沉澱感所感染。
評分從收藏價值的角度來看,這個版本無疑是上乘之作。在這個數字化信息泛濫的時代,擁有一本實體、裝幀精良的經典著作,本身就是一種儀式感和對知識的尊重。大32開的尺寸,讓它在書架上占據瞭一個顯眼的位置,每一次目光掠過,都能提醒我學習和反思的責任。紙張的耐久性、裝訂的牢固性,都指嚮瞭一個共同的目標:讓這本書能夠經受住歲月的考驗,成為可以代代相傳的思想財富。它不僅僅是我書房裏的一本書,更像是連接過去與現在、指導未來行動的一座精神燈塔,其物理形態的優秀,極大地增強瞭閱讀的莊重感和持久的吸引力。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