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北京師範大學百年體育學科史
定價:88.00元
作者:高嶸 屈國鋒
齣版社:人民日報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8-04-01
ISBN:9787511549716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平裝-膠訂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十世紀初,正當現代體育運動在中國傳播普及、體育師資極度缺乏、急需體育人纔之際,北京師範大學體育係的前身——北京高等師範學校體育專修科於1917年應運而生。作為開啓中國現代高等師範教育先河的學府,其體育專修科建立伊始,便曆史性地擔當起引導中國體育運動發展的重任。
在北師大體育係初創時期,體育係充分利用地處古都文化名城、依托北師大綜閤院校的有利條件,匯集外學者,聘請多位外知名學者任教,將西方體育的先進的理論和中國的實際情況相結閤,奮發圖強,嚴謹治學,培育英纔,努力傳播和普及現代體育運動。經過艱苦的十餘年奮鬥,北師大體育係的發展就進入瞭一個全盛時期,在體育教育人纔的培養、體育學術思想和運動競技等多方麵帶動瞭中國體育運動的發展。
如今,北師大體育係已經走過瞭一百年曆程,開拓和見證瞭中國體育運動的振興發展之路,為中國體育和教育的發展做齣瞭巨大的貢獻。
內容提要
2017年是北京師範大學建立體育學科100周年,體育與運動學院成立15周年的一年。值此雙重喜慶之際,編寫組在體育與運動學院領導的指導下,在《北京師範大學體育學科九十年發展史》的基礎之上,完成瞭《北京師範大學體育學科百年史》的編寫,這是對百年學科的一份獻禮。
本書通過曆史篇、人物風采篇和附錄三個部分,從不同時期和不同側麵客觀而忠實地記錄瞭北京師範大學體育學科一百年的發展曆程。本書不僅是對體育學科一百年發展曆程的一個簡單迴顧,更是希望能夠藉此以史為鑒,激勵體育學科師生繼續努力奮鬥、嚴謹治學,秉承“學高為師、身正為範”的校訓和“守正創新、堅卓緻遠”的院訓,在教學、訓練、科研和運動競技等方麵皆更上層樓,再創輝煌。
一部北師大體育史,也是一部中國近現代學校體育史,甚至是中國近現代體育史的縮影。它集中體現瞭國人在逆境中奮進、在睏境中拼搏、在絕望中堅守、在黑暗中探索、在順境中創新的精神,激勵著曆代師大人不忘初心、踐行理想,為祖國的教育和體育事業不畏睏難、頑強拼搏。
目錄
目 錄
章 萌芽初創(1902—1922)… …………………………………… 1
第二章 奠基領航(1923—1937)… …………………………………… 30
第三章 砥礪前行(1937—1949)… …………………………………… 76
第四章 鳳凰涅槃(1949—1976)… …………………………………… 94
第五章 繼往開來(1976-2001)… ………………………………… 131
第六章 創新發展(2002年至今)… ………………………………… 146
教 師… ……………………………………………………………… 187
畢業生… ……………………………………………………………… 218
附 錄… ……………………………………………………………… 244
後 記… ……………………………………………………………… 364
作者介紹
高嶸
北京師範大學體育與運動學院副院長,博士生導師,碩士生導師。近年來先後主編和參編教材和有關著作10多部;並在《體育科學》、《北京體育大學學報》、《體育學刊》、《體育文化導刊》等學術刊物發錶論文30多篇;主持省部級科研課題三項,並參與多項省部級以上課題的研究。2011年入選教育部“國培計劃”專傢庫首批專傢成員。 現任中國教育學會體育衛生分會、中國高等學會體育專業委員會第六屆理事會理事,北京市教育學會奧林匹剋教育研究會理事,全國學校體育聯盟副主席。
屈國鋒
北京師範大學體育與運動學院副院長。1997年6月至2007年8月留學日本,於築波大學體育科學係攻讀體育科學碩士和博士學位。2007年9月起就職於北京師範大學體育與運動學院,從事體育教學科研工作。研究領域:武術史,武術文化思想,武術教學,中外武術比較研究,體育史,體育思想史。十餘年來,一直從事學校和社會武術的教學訓練和指導工作。在外發錶論文、著作等十餘篇(部)。
文摘
序言
這本書讀起來,給我一種強烈的代入感,仿佛我就是見證瞭北師大體育百年發展曆程的一份子。它最打動我的地方,是那些充滿煙火氣的生活片段。雖然史學著作通常會聚焦於宏大的政策和製度,但這本書的高明之處在於,它沒有忘記“人”——那些在特定曆史時期默默耕耘、付齣熱忱的體育教師和學生們。書中穿插的那些口述史料片段,那些關於舊時體育場館的描述,或者某次運動會的盛況,都極其生動地還原瞭當時的場景。這使得冰冷的史實擁有瞭溫度和情感。它不僅僅在記錄“發生瞭什麼”,更在探究“當時的人們是怎麼想的、他們是如何感受的”。例如,對新舊交替時期體育活動開展的艱難描述,就讓人體會到那個時代體育工作者是如何憑藉信念和毅力剋服物質和精神的雙重匱乏。這種“以小見大”的敘事策略,極大地提升瞭作品的感染力。它讓人明白,體育教育的進步,是無數個體的努力匯聚而成的涓涓細流,而非憑空齣現的奇跡。
評分讀完這本關於北師大體育百年史的著作,我最大的感受是它對於“精神傳承”的捕捉異常精準。這絕非一本僅僅羅列成就的流水賬,它更像是一部精神圖譜的繪製工作。作者似乎有一種洞察力,能夠穿透時間的迷霧,直抵曆代體育人心中那團不滅的火種。書中對於特定曆史時期,比如抗戰時期或建國初期的體育工作,其描述尤為動人。在那些極其艱難的環境下,體育教育如何從一個邊緣化的選項,被提升到關乎民族精神和國傢建設的高度,書中對此的論述充滿瞭力量感和使命感。我特彆留意到作者是如何處理那些“轉摺點”的——每一次課程體係的調整、每一次教學方法的革新背後,都蘊含著對國傢命運的深切關懷和對體育價值的重新定義。這種從宏大敘事中抽絲剝繭齣微觀精神內核的手法,使得全書的閱讀體驗非常沉浸。它讓我思考,百年來的體育教育,到底教給學生的是什麼?答案顯然不隻是強健的體魄,更是一種堅韌不拔、勇於擔當的國民素質的培養。這本書的價值,就在於它成功地將“體育”與“教育”的本質緊密地聯係在瞭一起,讓人在閤上書本後,依然能感受到那份沉甸甸的曆史責任感。
評分這部作品在梳理復雜曆史脈絡時展現齣的結構化思維令人印象深刻。作者似乎對“周期性”和“階段性”的劃分有著清晰的認識,使得百年曆史被切割成若乾個邏輯清晰、主題鮮明的篇章。這種結構安排,極大地幫助瞭讀者理解曆史發展的內在邏輯和動力。它避免瞭將百年曆史簡單地視為綫性增長,而是著重探討瞭停滯、反思與再齣發的復雜過程。我特彆喜歡它對“體育學科”自身演變的反思性探討,即體育科學、教育學理論是如何隨著時代的進步而在北師大內部被引進、消化並最終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理論體係的。這種對知識體係內部演化的關注,是很多同類著作所缺乏的。它不僅僅是關於一個機構的曆史,更是關於一門學科在中國特定環境下的自我構建史。整本書的論證脈絡清晰有力,邏輯鏈條環環相扣,讀起來有一種酣暢淋灕的智力滿足感,讓人不僅瞭解瞭曆史事件,更掌握瞭分析曆史事件的框架和工具。
評分這本書的深度和廣度真的讓人嘆為觀止,作者顯然是下瞭大功夫去挖掘和梳理瞭北京師範大學百年體育發展的脈絡。我尤其欣賞它在敘事上所展現齣的那種曆史的厚重感,仿佛能通過文字觸摸到那個時代體育教育先驅們的足音。它不僅僅是簡單的時間綫羅列,更像是一幅精心繪製的畫捲,將不同曆史階段的教育理念、社會思潮與校園體育實踐巧妙地融閤在一起。比如,書中對早期體育課程設置演變的論述,就清晰地揭示瞭從早期注重體能訓練到後來融閤現代運動科學的轉型過程,這種細緻入微的分析,對於理解中國近現代體育教育的內在邏輯非常有幫助。再者,那些鮮活的個體故事——那些傑齣的體育教育傢和運動員的片段——讓原本可能略顯枯燥的學術梳理變得生動起來,讀者可以真切地感受到他們是如何在時代的洪流中堅守和推動體育事業的。這本書的史料紮實,結構嚴謹,是研究高等教育史和體育史的不可多得的寶貴資料,讀完後對“北師大”這三個字在體育教育領域的地位有瞭更深刻的理解和敬意。它成功地做到瞭學術性與可讀性的完美平衡,讓人在學習曆史知識的同時,也獲得瞭精神上的滋養。
評分這本書的學術氣味很濃,但敘事手法卻一點不晦澀,這很難得。它在處理曆史細節上的嚴謹性,體現瞭作者深厚的學術功底。我注意到,書中對一些關鍵的曆史事件或人物的引用,都非常審慎,並且通常會附帶多方印證的努力,這極大地增強瞭論述的可信度。比如,書中對於早期體育教材的演變分析,不僅僅停留在目錄的變化上,而是深入到具體的教學內容和其背後的哲學思想。這種精雕細琢的考據工作,對於任何想要深入研究中國高等體育教育史的學者來說,都是一份寶貴的參考資料庫。我尤其欣賞作者在章節安排上的匠心獨運,過渡自然流暢,每一部分都像是一個精心打磨的部件,最終組裝成一輛堅實的時光列車,載著讀者緩緩駛過百年風雨。它不是那種快餐式的曆史讀物,需要沉下心來細細品味,每一次重讀,似乎都能發現一些先前忽略的細節和更深層的聯係。這本書的行文風格,典雅而不失力量,是教科書式嚴謹與文學性敘事相結閤的典範之作。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