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图解黄帝内经(中国养生书 经典图解畅销版)
定价:68.00元
售价:51.0元,便宜17.0元,折扣75
作者:《图解经典》编辑部
出版社:江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4-06-01
ISBN:9787539050904
字数:
页码:368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1、一个图片就可以解决的问题,不再用文字来说明;
一个流程图可以明了的复杂过程,不再用冗长的语言来叙述;
一个表格就可以表达清楚的概念,不再用生涩的术语来阐述。
2、中医之祖,传承千年,适合中国人的养生之道。
n3、书中提出健康靠“养”不靠“治”,让得病的人懂得调养,更将疾病扼杀在摇篮之中。
n内容提要
《黄帝内经》是现存较早的中医理论著作之一,它将先人所积累下来的医疗经验,通过实践,升华为理性的认知内容,并形成了独特的医学理论,对后世中医学理论的奠定有深远的影响。本书是以《黄帝内经》古本为基础,集合多位专家和学者的建议,对《黄帝内经》进行了全新图解式的解读。目的是将《黄帝内经》艰涩的医学处事知识变得通俗易懂,使更多的读者能够接触到中国出色的传统文化并从中受益。
目录
源于《黄帝内经》的道家养生功法:《内经图》
《黄帝内经》的理论体系及十二经脉
人体的穴位和反射区
《黄帝内经》全图
《黄帝内经》的历史沿革
编者序《黄帝内经》:中医书
如何阅读本书
章
中医学早的典籍
1本书的主角①:黄帝
2本书的主角②:岐伯
3阅读本书你可以了解: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
4揭示生命的根本:维持和死亡
5《内经》的基本思想①:阴阳之说
6《内经》的基本思想②:五行之术
7《内经》的基本思想③:脏腑之象
8后的探究:《内经》成书之秘
第二章
生命的周期
1生的宿命:人体的生命周期
2两种物质,身体不可缺少:生命的动力
3生命的考验:人体老化的过程
4究竟我们能活多久:合理的寿限
5命中注定了吗:影响寿命的因素
6因人而异的结果:早衰
7四种长寿之人:真人、至人、圣人、贤人
8帮助延寿的密技:长寿的要决
第三章
养生的原则
1阴阳协调是健康的保证:阴阳和合
2理解阴与阳的互根:阳为本,阴从之
3阳气:推动、兴奋、升发、温煦
4阴气:宁静、抑制、肃降、凉润
5警告:切避虚邪风
6修身:补精、养气、守神
7安命:补气、养血、辅阴
第四章
五脏六腑
1脏居于内,形见于外:五脏系统总览
2主宰一切的“君王”:心者,君主之官
3辅佐着君主的“良臣”:肺者,相傅之官
4勇武忠心的“将军”:肝者,将军之官
5为“君主”表达意志的“内臣”:膻中(心包)护卫之官
6受纳和布化的“仓官”:脾胃者,仓廪之官
7专司内务的“内侍”:大肠者,传导之官
8接收纳贡的“礼官”:小肠者,受盛之官
9使“王廷”井然的“工部待官”:肾者,作强之官
10明辨是非的“清官”:胆,中正之官
11负责水道循环的“漕官”:三焦者,决渎之官
12司水之职的“一郡之官”:膀胱者,州都之官
第五章
奇经八脉
1经络是什么:众说纷纭话经络
2臂内拇侧上下循,中府乳上数三肋:手太阴肺经
3臂前外侧须审量,商阳食指内侧取:手阳明大肠经
4起于头面向下行,承泣眼眶边缘下:足阳明胃经
5下肢内侧向上循,隐白大趾内甲角:足太阴脾经
6极泉腋窝动脉牵,青灵肘上三寸览:手少阴心经
7臂外后缘尺内详,少泽小指外甲角:手太阳小肠经
8内侧后缘足走腹,足心凹陷是涌泉:足少阴肾经
9目内眦是睛明,眉头陷中攒竹取:足太阳膀胱经
10臂内中线诸穴匀,天池乳后旁一寸:手厥阴心包经
11臂外中线头侧绕,关冲无名指甲外:手少阳三焦经
12从头走足行身旁,外眦五分瞳子:足少阳胆经
13前内侧线穴细分,大敦拇趾三分处:足厥阴肝经
14“别道奇行”的特殊通道:奇经八脉
15千年珍藏,秘不授人:《内经图》详解
第六章
四季顺养
1人体与自然的相通相应:生命之本,通乎天气
2四时阴阳是万物的根本:四时阴阳,从之则生,逆之则死
3万物生发蓬勃、向荣,需布陈于自然:春季“发陈”
4茂盛华丽,需使精神适应繁茂秀美的时令:夏季“蕃秀”
5肃杀之气凄风冷雨,花木凋零,需调摄精神:秋季“容平”
6生机潜伏,万物蛰藏,需少动阳气深藏于内:冬季“闭藏”
7气血的运行受四时中风雨晦明变化的影响:四时的脉象
第七章
食养
1饮食为生人之本:食养的意义
2得谷者昌,失谷者亡:五谷是怎样营养全身的
3谨和五味,骨正筋柔:五味的功能与作用
4五味调和适合人体脏腑的营养需要:五味与脏腑
5脏腑失调,五色当显:五色当五脏
6一定要忌口吗:饮食的禁忌
7谨察阴阳所在而调:病后调养
第八章
形神合一的情志养生
1情志活动属于人类正常生理现象:认识五志
2生命现象的总称:什么是“神”
3神宜静,而不宜躁:养“神”之道
4喜怒无常,过之为害:五志太过对人体的影响
5千般难,不外情志:五脏虚实引起的情志变化
6身心并治之基础:形神合一
第九章
阴阳虚实与梦境
1梦是由外邪刺激而产生:梦的发生
2梦象的阴阳属性是体内阴阳关系的反应:阴阳与梦
3阴盛涉水生恐,阳盛大火烧灼,显现五脏虚实之象:气盛之梦
4肺虚金白战,肾虚黑沉淹,心虚火烤,脾虚厌餐:气虚之梦
5病邪侵脏腑,梦境现异象:邪寓之梦
6梦中受制难脱,气血阻滞所致:体滞之梦
第十章
阴阳五行与体质
1形成体质的结构与要素:脏腑、经络、形体
2影响体质的基本物质:精、气、血、
3气质是体质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体质与气质
4察色按脉,先别阴阳:阴阳五态之人
5阴阳二十五人:五行之人
6脏固有小大,气血需充盈:脏腑之人
7先天强厚者多寿,先天薄弱者多夭:体态之人
8勇者气行则已,怯者则著为病:性情之人
第十一章
病邪与六气
1六种自然界的气候变化:六气之说
2六气的异常:六淫
3外来的病邪①:“风”乃百病之始
4外来的病邪②:“寒”乃损阳阴邪
5外来的病邪③:“暑”乃盛热阳邪
6外来的病邪④:“湿”乃秽浊阴邪
7外来的病邪⑤:“燥”乃干涩之病邪
8外来的病邪⑥:“热”乃火热阳邪
第十二章
神奇的针灸
1老祖宗的智慧:何为针灸
2一脉相承且相对独立:腧穴与阴阳五行
3有形抑或无形的管道:经络与穴道
4人体脏腑、经络、气血、输注出入的特殊部位:腧穴说
5由外而内的特殊疗法:刺与灸
第十三章
常见病这样治
1牙疼不再是病:16个穴位轻松搞定你的牙
2睡到自然醒:失眠调养的妙招
3天再热也不怕:这些穴位可以防治中暑
4不晕车的秘密:爱上坐车
5轻松排毒:解决便秘的隐忧
6你也可以有好的头脑:帮你解决头疼头晕的穴位
7跟岔气说不:治疗岔气的简易方法
8感冒不再难缠:教你用妙招治感冒
9健康的腹部是按出来的:腹胀痛可以通过穴位解决
10哮喘的克星:定喘等九穴
11与肠胃和谐共存:消化不良有妙招
12肠胃炎不用怕:学会用穴位防治肠胃炎
13不论急性、慢性还是过敏性:鼻炎都可以这样治
14解决女性的隐忧:看穴位这样调理月经
15经行腹痛不用愁:没有副作用的痛经止痛药
附录:《黄帝内经》名词解释速查
人体标准经络穴位图(一)
人体标准经络穴位图(二)
作者介绍
《图解经典》编辑部,是紫图图书公司的重点编辑团队,以经验丰富的编辑为策划骨干,联合三十多位专家和学者为顾问,对人文社科领域的经典著作和主题进行全新图解式解读,十年来陆续推出的系列图书涵盖文化、哲学、艺术、宗教、历史各类题材,包括《图解黄帝内经》《图解山海经》《图解心经》《图解周易大全》《图解茶经》《图解心理学》《图解红楼梦》等百余种,受到了读者的广泛认可,得到了业界的一致好评。
文摘
生的宿命
n人体的生命周期
n● 男子生命历程
n八岁:肾气充实起来,头发生长开始茂盛,乳齿也更换了。
n十六岁:肾气旺盛,天癸产生,精气满溢而能外泻,两合,就能生育子女了。
n二十四岁:肾气充满,筋骨强健有力,真牙生长,这时牙齿已经长全。
n三十二岁:这时筋骨丰隆盛实,肌肉丰满健壮。
n四十岁:肾气衰退,头发与牙齿都开始脱落。
n四十八岁:人体上部阳气逐渐衰竭,面部憔悴无华,头发和两鬓逐渐花白。
n五十六岁:肝气衰弱,筋的活动不能灵活自如,身体抵抗力下降。
n六十四岁:天癸枯竭,精气不再充盈,开始慢慢衰弱,牙齿头发脱落,形体衰疲。身体沉重,步伐不稳,人这时已不能生育子女了。
n● 女子生命历程
n七岁:肾气盛旺了起来,乳齿更换,头发生长开始茂盛。
n十四岁:天癸产生,任脉通畅,太冲脉旺盛,月经按时来潮,具备了生育子女的能力。
n二十一岁:肾气充满,真牙生出,这时牙齿就长全了。
n二十八岁:筋骨强健有力,头发的生长达到茂盛的阶段,此时身体为强壮。
n三十五岁:阳明经脉气血渐衰弱,面部开始憔悴,头发也开始有脱落的现象。
n四十二岁:三阳经脉气血衰弱,面部憔悴无华,此时头发开始由黑变白。
n四十九岁:任脉气血虚弱,太冲脉的气血也衰弱了,天癸枯竭,月经断绝,形体渐渐衰老,因此失去了生育能力。
nn
n
生命的考验
n人体老化的过程
n● 衰老探索
n衰老是死亡的前奏。人类要想实现长寿,“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必须对衰老之谜进行全面、深刻、认真的探索,找出衰老的根本原因。
n尽管人们都不想衰老,但衰老是生命的一种现象,是生物发展的普遍规律。人的生命不能永世长存,一切生物个体都会逐渐老化、衰老直到死亡。我们每个人迟早是要衰老的,尽管衰老是不可抗拒的,但事实上每个人衰老的早晚有很大不同,正如《内经》里所说的,有人“年半百而动作皆衰”,而有的人却能“春秋皆度百岁,而动作不衰”,原因究竟何在呢?其实衰老会在两种不同的情况下产生,一种是正常情况下出现的生理性衰老;另一种是疾病引起的病理性衰老。生理性衰老是生命过程的必然结局,病理性衰老则可结合防病加以控制。病理性衰老,有人称之为早衰,也就是生命在生长、发育的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疾病,从外部侵袭引起形态和功能发生变化,提前出现身体脏器的退行性改变,生命在其途中发生夭折。
nn
n
因人而异的结果
n早衰
n● 早衰
n人体的衰老是一个逐渐发生的过程,不但不同的人衰老开始的年龄各不相同,而且同一个人各个器官结构和功能退化的年龄也不一致。衰老有两种:即:生理性衰老和病理性衰老。这里所说的病理性衰老,则是人们所称的早衰了。其实早衰的原因在于先天禀赋薄弱,后天又不知调养所致。
n● 常见的早衰原因
n(1)七情太过。俗话说:“笑一笑,十年少;愁一愁,白了头。”这里的“白了头”,就是《内经》所说七情中的忧伤对人体刺激后所引起的衰老征象。如果长期受精神刺激或突然受到剧烈的精神创伤,超过人体生理活动所能调节的范围,就会引起体内阴阳气血失调、脏腑经络的功能紊乱,从而导致疾病的发生,促进早衰的来临。
n(2)疾病损伤。疾病可加速衰老,缩短寿命,促使早亡。原因是患病后,可加重阴阳平衡失调,加重气血精神脏腑的亏损,甚至导致气散精竭神去,阴阳离决而死亡。可见,疾病也是导致早衰的原因之一。
n(3)饮食不节。科学研究发现:进食过饱后,大脑中一种叫“纤维芽细胞生长因子”的物质会比进食前增加数万倍。这种物质能使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和脂肪细胞增殖,并能促使脑动脉粥样硬化,是引起大脑早衰的主要物质。
n(4)劳伤过度。劳伤,也就是指过度劳累引起疾病,形体过度劳倦便伤及人体的正气。《素问·上古天真论》说:“以妄为常,故半百而衰也”,非常明确地指出了若把妄作妄为当做正常的生活规律,只活到50岁就已显得很衰老了。所谓妄作妄为,是指错误的生活方式,如劳伤过度等。
nn
n
安命
n补气、养血、辅阴
n● 补气养血
n气和血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两大基本物质。气与血,其实是异名同类。但气是为主,血为辅;气是为重,血为轻。如果要补气养血的话,应该是补气在先,而养血在后。我们说人的生死是由气来决定的,那是因为气存在于万物的任何角落,它无所不在且无所不生,所以气有不调,则无所不病。因此《内经》认为治病以气为首务。而血是循行于脉内,是人体发挥营养作用的前提和条件。血沿脉管循行于全身,为全身各脏腑组织的功能活动提供营养。全身各部(内脏、五官、九窍、四肢、百骸)无一不是在血的濡养作用下而发挥功能的。比如鼻能嗅,眼能视,耳能听,喉能发音,手能取物等都是在血的濡养作用下完成的。冬季严寒,是容易伤动阳气,致使气亏血滞,血液循环不佳的。这是由于寒邪太甚,逼使体内阳气上逆,导致人体内气血亏滞。因此,必须要补气养血,使气畅血和,方可以抗御严寒的侵入。
n● 养阴先要藏阳
n前面章节我们也提到了阴阳是互根互补的,阴根于阳,于阴。阴为阳之基,无阴则阳无以化;阳为阴之动力,无阳则阴无以生。阴气一般多生于秋冬之季,所以说到养阴秋冬季是好的时节。然而,要养阴首先是要“藏阳”。那“藏阳”又是指什么呢?我们可以打个比方,以一天为例来说明,白天的时候,阳气支持着人们的一切活动,走路、看书学习、工作等,所有这一切都是阳气来支持的。到了晚上,人觉得困了,想睡觉,在睡觉这个过程中,阳气收敛,就是“藏阳”也可以说睡觉就是“藏阳”的过程,这时的身体也是需要阳气的,白天的时候阳气大部分用于身体的活动,晚上睡觉的时候,阳气大部分用于滋养身体器官,这就是“藏阳”的过程。具体到某个脏器更好理解,比如脾(胃),白天阳气主要用于脾(胃)的消化食物的功能,而晚上阳气主要用于滋养脾(胃)这个器官。所以说要养生就要懂得养阴,而养阴又首先要“藏阳”。
n......
序言
源于《黄帝内经》的道家养生功法:《内经图》
《黄帝内经》的理论体系及十二经脉
人体的穴位和反射区
《黄帝内经》全图
《黄帝内经》的历史沿革
编者序《黄帝内经》:中医书
如何阅读本书
章
中医学早的典籍
1本书的主角①:黄帝
2本书的主角②:岐伯
3阅读本书你可以了解: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
4揭示生命的根本:维持和死亡
5《内经》的基本思想①:阴阳之说
6《内经》的基本思想②:五行之术
7《内经》的基本思想③:脏腑之象
8后的探究:《内经》成书之秘
第二章
生命的周期
1生的宿命:人体的生命周期
2两种物质,身体不可缺少:生命的动力
3生命的考验:人体老化的过程
4究竟我们能活多久:合理的寿限
5命中注定了吗:影响寿命的因素
6因人而异的结果:早衰
7四种长寿之人:真人、至人、圣人、贤人
8帮助延寿的密技:长寿的要决
第三章
养生的原则
1阴阳协调是健康的保证:阴阳和合
2理解阴与阳的互根:阳为本,阴从之
3阳气:推动、兴奋、升发、温煦
4阴气:宁静、抑制、肃降、凉润
5警告:切避虚邪风
6修身:补精、养气、守神
7安命:补气、养血、辅阴
第四章
五脏六腑
1脏居于内,形见于外:五脏系统总览
2主宰一切的“君王”:心者,君主之官
3辅佐着君主的“良臣”:肺者,相傅之官
4勇武忠心的“将军”:肝者,将军之官
5为“君主”表达意志的“内臣”:膻中(心包)护卫之官
6受纳和布化的“仓官”:脾胃者,仓廪之官
7专司内务的“内侍”:大肠者,传导之官
8接收纳贡的“礼官”:小肠者,受盛之官
9使“王廷”井然的“工部待官”:肾者,作强之官
10明辨是非的“清官”:胆,中正之官
11负责水道循环的“漕官”:三焦者,决渎之官
12司水之职的“一郡之官”:膀胱者,州都之官
第五章
奇经八脉
1经络是什么:众说纷纭话经络
2臂内拇侧上下循,中府乳上数三肋:手太阴肺经
3臂前外侧须审量,商阳食指内侧取:手阳明大肠经
4起于头面向下行,承泣眼眶边缘下:足阳明胃经
5下肢内侧向上循,隐白大趾内甲角:足太阴脾经
6极泉腋窝动脉牵,青灵肘上三寸览:手少阴心经
7臂外后缘尺内详,少泽小指外甲角:手太阳小肠经
8内侧后缘足走腹,足心凹陷是涌泉:足少阴肾经
9目内眦是睛明,眉头陷中攒竹取:足太阳膀胱经
10臂内中线诸穴匀,天池乳后旁一寸:手厥阴心包经
11臂外中线头侧绕,关冲无名指甲外:手少阳三焦经
12从头走足行身旁,外眦五分瞳子:足少阳胆经
13前内侧线穴细分,大敦拇趾三分处:足厥阴肝经
14“别道奇行”的特殊通道:奇经八脉
15千年珍藏,秘不授人:《内经图》详解
第六章
四季顺养
1人体与自然的相通相应:生命之本,通乎天气
2四时阴阳是万物的根本:四时阴阳,从之则生,逆之则死
3万物生发蓬勃、向荣,需布陈于自然:春季“发陈”
4茂盛华丽,需使精神适应繁茂秀美的时令:夏季“蕃秀”
5肃杀之气凄风冷雨,花木凋零,需调摄精神:秋季“容平”
6生机潜伏,万物蛰藏,需少动阳气深藏于内:冬季“闭藏”
7气血的运行受四时中风雨晦明变化的影响:四时的脉象
第七章
食养
1饮食为生人之本:食养的意义
2得谷者昌,失谷者亡:五谷是怎样营养全身的
3谨和五味,骨正筋柔:五味的功能与作用
4五味调和适合人体脏腑的营养需要:五味与脏腑
5脏腑失调,五色当显:五色当五脏
6一定要忌口吗:饮食的禁忌
7谨察阴阳所在而调:病后调养
第八章
形神合一的情志养生
1情志活动属于人类正常生理现象:认识五志
2生命现象的总称:什么是“神”
3神宜静,而不宜躁:养“神”之道
4喜怒无常,过之为害:五志太过对人体的影响
5千般难,不外情志:五脏虚实引起的情志变化
6身心并治之基础:形神合一
第九章
阴阳虚实与梦境
1梦是由外邪刺激而产生:梦的发生
2梦象的阴阳属性是体内阴阳关系的反应:阴阳与梦
3阴盛涉水生恐,阳盛大火烧灼,显现五脏虚实之象:气盛之梦
4肺虚金白战,肾虚黑沉淹,心虚火烤,脾虚厌餐:气虚之梦
5病邪侵脏腑,梦境现异象:邪寓之梦
6梦中受制难脱,气血阻滞所致:体滞之梦
第十章
阴阳五行与体质
1形成体质的结构与要素:脏腑、经络、形体
2影响体质的基本物质:精、气、血、
3气质是体质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体质与气质
4察色按脉,先别阴阳:阴阳五态之人
5阴阳二十五人:五行之人
6脏固有小大,气血需充盈:脏腑之人
7先天强厚者多寿,先天薄弱者多夭:体态之人
8勇者气行则已,怯者则著为病:性情之人
第十一章
病邪与六气
1六种自然界的气候变化:六气之说
2六气的异常:六淫
3外来的病邪①:“风”乃百病之始
4外来的病邪②:“寒”乃损阳阴邪
5外来的病邪③:“暑”乃盛热阳邪
6外来的病邪④:“湿”乃秽浊阴邪
7外来的病邪⑤:“燥”乃干涩之病邪
8外来的病邪⑥:“热”乃火热阳邪
第十二章
神奇的针灸
1老祖宗的智慧:何为针灸
2一脉相承且相对独立:腧穴与阴阳五行
3有形抑或无形的管道:经络与穴道
4人体脏腑、经络、气血、输注出入的特殊部位:腧穴说
5由外而内的特殊疗法:刺与灸
第十三章
常见病这样治
1牙疼不再是病:16个穴位轻松搞定你的牙
2睡到自然醒:失眠调养的妙招
3天再热也不怕:这些穴位可以防治中暑
4不晕车的秘密:爱上坐车
5轻松排毒:解决便秘的隐忧
6你也可以有好的头脑:帮你解决头疼头晕的穴位
7跟岔气说不:治疗岔气的简易方法
8感冒不再难缠:教你用妙招治感冒
9健康的腹部是按出来的:腹胀痛可以通过穴位解决
10哮喘的克星:定喘等九穴
11与肠胃和谐共存:消化不良有妙招
12肠胃炎不用怕:学会用穴位防治肠胃炎
13不论急性、慢性还是过敏性:鼻炎都可以这样治
14解决女性的隐忧:看穴位这样调理月经
15经行腹痛不用愁:没有副作用的痛经止痛药
附录:《黄帝内经》名词解释速查
人体标准经络穴位图(一)
人体标准经络穴位图(二)
我一直对中国传统养生文化充满兴趣,特别是《黄帝内经》这部经典,但一直苦于古文晦涩难懂,难以窥其精髓。最近偶然发现了这本《图解黄帝内经(中国养生书 经典图版)》,简直是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首先,它的“图解”二字名不虚传,书中大量的精美插图,将那些抽象的概念变得生动形象,比如讲到经络时,不再是枯燥的文字描述,而是清晰的图谱展示,一下子就明白了穴位的位置和走向。而且,这些插图不仅是示意图,很多还带有很强的艺术感,色彩搭配也很和谐,让人在阅读的同时也是一种视觉享受。文字部分也做了很好的解读,用现代汉语的阐释,结合图解,让原本深奥的理论变得易于理解。这本书的编排也很用心,每一章都围绕着一个主题展开,逻辑清晰,循序渐进,即使是初学者,也能很快上手,不会感到迷茫。我尤其喜欢它对“天人合一”、“阴阳五行”等核心概念的解读,通过图文并茂的方式,让我对人与自然的关系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理解了为什么古人如此注重顺应自然规律来养生。总的来说,这是一本既有深度又有广度的养生读物,非常适合想要了解《黄帝内经》但又担心自己无法理解的读者。它不仅是一本书,更像是一本开启智慧的钥匙,让我对传统中医的智慧有了全新的认知,也激发了我对自身健康的更多关注。
评分我一直对中国的古籍抱有一种敬畏之心,但《黄帝内经》这样的经典,对我来说,实在是太高深了。总觉得里面充斥着大量我理解不了的术语和概念,看几页就头疼。所以,当我在网上看到这本书时,抱着“图解”二字,想着或许能稍微入门一些,就毫不犹豫地买了。拿到书之后,我真的大为惊喜。首先,这本书的装帧设计就很有质感,纸张厚实,印刷清晰,拿在手里就有一种沉甸甸的文化气息。而内容上,它并没有将《黄帝内经》的原文一字不差地搬上来,而是进行了一个非常精妙的“二次创作”。它保留了原著的精髓,但用现代人更容易理解的语言进行阐释,并且大量运用了插图来辅助说明。这些插图不是简单的点缀,而是真正起到了“图解”的作用,将抽象的医学理论具象化。比如,关于脏腑功能、经络运行的描述,配上精美的图示,一下子就让那些复杂的生理过程变得一目了然。我尤其欣赏的是,这本书在解读《黄帝内经》的同时,并没有完全脱离现代医学的视角,而是尝试将两者进行融合,这样一来,我们这些不了解中医的人,也能从一个更宏观的角度去理解中医的博大精深。这本书让我感觉到,传统文化并非遥不可及,而是可以通过巧妙的方式,走近我们,并真正地服务于我们的生活。
评分说实话,我一直觉得养生这东西,要么就是一些花里胡哨的保健品,要么就是各种玄而又玄的理论,总觉得离我太远。直到我翻开了这本《图解黄帝内经》,我才发现,原来养生可以这么具体、这么接地气。书里的内容,不像我之前想象的那样,是关于各种养生秘籍或者灵丹妙药,而是更侧重于讲解人体的基本运行规律,以及如何通过调整生活习惯来达到健康的目的。比如,它会讲到“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自然规律,告诉我们不同季节身体会有怎样的变化,我们又该如何去适应。这一点我深有体会,之前总觉得换季的时候特别容易生病,看了这本书才知道,原来是身体没有跟上自然的节奏。书里还讲到很多关于饮食、作息、情绪的建议,这些都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最基本的事情,但它用《黄帝内经》的理论来解释,让你知道为什么这样做是对的,为什么那样做会伤身。最让我惊喜的是,这本书不是那种生硬的教科书,它的语言风格很生活化,读起来一点都不累。而且,它并不是让你去死记硬背什么穴位或者药方,而是引导你去思考,去感受自己的身体。我感觉这本书就像一位循循善诱的良师益友,在平静地讲述着关于健康的大智慧,让我逐渐明白,真正的养生,不是追求所谓的“速成”,而是回归到最自然、最本真的生活方式。
评分一直以来,我对中医的认知都停留在一些零散的碎片化的知识点上,比如一些药材的功效,或者一些简单的养生小常识。但真正想要系统地了解中医的根基,却觉得无从下手。《黄帝内经》这部巨著,更是让我望而却步。所以,当我在朋友那里看到这本《图解黄帝内经》时,我立刻被它吸引住了。我当时想,如果能有图来辅助理解,也许我真的能看懂一些。事实证明,我的想法是对的。这本书真的做到了“图解”,大量的插图,让那些原本晦涩的文字变得通俗易懂。书里的讲解也很到位,它没有直接抛出原文,而是先用白话文解释清楚概念,然后再结合插图,让读者能够直观地理解。我尤其喜欢它对“五行学说”和“阴阳平衡”的解读,这些都是中医理论的核心,但很多人觉得难以理解。这本书通过生动的图示和通俗的解释,让我对这些概念有了全新的认识,也理解了为什么古人会用这样的方式来认识世界和人体。它不仅仅是一本关于《黄帝内经》的书,更是一本关于如何“知人”、“知天”的书,让我从更宏观的角度去理解健康和生命。读完之后,我感觉自己对中医的理解不再是浅尝辄止,而是有了一个初步的、系统的认识,也让我对自己的身体有了更科学、更智慧的关注。
评分最近一直在寻找能够提升自己生活品质的书籍,偶然间看到了这本《图解黄帝内经》,我抱着试试看的心态买来阅读。打开书的那一刻,就被它精心制作的图文结合的设计所吸引。我一直认为,好的养生书不应该是枯燥乏味的理论堆砌,而是能够引发读者的兴趣,并能切实地应用到生活中。《图解黄帝内经》正是这样一本让我惊喜的书。书中没有空洞的口号,也没有难以理解的术语,而是通过大量形象生动的图画,来解释《黄帝内经》中关于人体生理、病理以及养生之道的核心思想。我之前对中医的很多概念都模模糊糊,比如“气”、“血”、“津液”这些,总觉得它们很虚幻,但这本书通过图示,将这些概念变得清晰起来。例如,它会用生动的比喻和图画来解释“气”的运行,让我一下子就理解了“气”在人体中的重要作用。而且,这本书的解读角度非常新颖,它不仅仅是简单地翻译古文,而是将《黄帝内经》的智慧融入到现代生活的方方面面,比如如何通过调整饮食来顺应四季的变化,如何通过调节情绪来保持身心健康等等。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好像打开了一扇通往健康的大门,对如何更好地照顾自己的身体有了更清晰的认识,也让我对中国传统养生文化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和认同。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