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TWL 围棋经典死活3600题(中级) 9787538177121 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

RTWL 围棋经典死活3600题(中级) 9787538177121 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李春震 著
图书标签:
  • 围棋
  • 死活
  • 中级
  • 棋谱
  • 练习
  • 3600题
  • RTWL
  • 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
  • 对弈
  • 技巧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晓月草堂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
ISBN:9787538177121
商品编码:29645964284
包装:平装
出版时间:2013-02-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围棋经典死活3600题(中级)

定价:35.00元

作者:李春震

出版社: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02-01

ISBN:9787538177121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359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围棋死活是贯穿围棋序盘、中盘、官子各阶段的要素,可以说,不研究围棋的死活,就不能谈论围棋。下棋时,如果看不清棋的死活,无异于盲人骑瞎马。李春震编著的《围棋经典死活3600题》包括初级、中级、高级三个分册。初级适合业余1段以下的读者,中级适合业余1段至3段的读者,高级适合业余3段以上的读者。《围棋经典死活3600题·中级》在经典死活的基础上增加了一些实战常型和一些少见的珍奇型,由于分类比较明确,便于读者记忆与掌握。

目录


1.做活要点

2.破眼急所

3.扑与倒扑

4.左右同形

5.倒脱靴

6.双方急所

7.导致气紧

8.左右兼顾

9.外侧攻杀

10.角部特征

11.借助扳子

12.正确次序

13.抓住弱点

14.利用弃子

15.间接攻击

16.巧借外围

17.一路妙手

18.追杀

19.金柜角及变形

20.珍珑奇形

习题解答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围棋棋谱鉴赏与实战精解》 引言 围棋,一项古老而富有智慧的棋类运动,以其深邃的棋理、精妙的战术以及对个人心性修养的独特要求,吸引着无数爱好者。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无数棋谱的诞生与演进,构成了围棋艺术的宝库。这些棋谱不仅记录了历史上的经典对局,更蕴含着历代高手的智慧结晶,是后学者学习、进步不可或缺的宝贵财富。 本书《围棋棋谱鉴赏与实战精解》旨在深入浅出地带领读者走进围棋棋谱的海洋,从宏观的棋局演变到微观的局部变化,从理论的棋理阐释到实战的应对策略,力求为广大围棋爱好者提供一套系统、全面而富有启发性的学习指南。本书并非旨在传授某一特定技巧或解题数量,而是侧重于培养读者对棋谱的理解能力、分析能力以及在实战中灵活运用棋理的能力。 第一部分:棋谱的魅力与价值 围棋棋谱,不仅仅是黑白棋子在棋盘上的静态记录,它们是棋手思想的载体,是历史对弈的见证,更是围棋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 1. 围棋棋谱的起源与发展: 从古老的传说与早期残存的棋谱,追溯围棋棋谱的雏形。 历代棋书、棋谱的编纂特点,如《玄玄棋经》、《官子谱》等经典著作的时代背景与学术价值。 古代与现代棋谱在记录方式、解说深度上的差异与演变。 职业棋手谱、业余棋谱、研究谱的特点与各自的意义。 2. 棋谱的文化内涵与艺术价值: 围棋棋谱中所蕴含的哲学思想,如“围”、“空”、“气”、“眼”等概念的哲学解读。 棋谱展现的军事策略与战争智慧,如攻守平衡、声东击西、以弱胜强等。 棋谱中体现的艺术家般的审美品味,如行棋的优美、布局的宏大、官子的精巧等。 不同流派、不同时代的棋风差异,以及棋谱如何反映这些风格。 3. 学习棋谱的重要性: 继承与创新: 学习前人经验,避免重复试错,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棋理的升华: 通过实战棋谱,理解抽象的棋理在实际对局中的应用。 实战能力的提升: 学习优秀棋谱中的定式、布局、中盘战斗、官子技巧,直接转化为实战能力。 棋感与棋力的培养: 沉浸在优秀的棋谱中,潜移默化地提升棋感与大局观。 思维方式的锻炼: 分析棋谱的过程,是对逻辑思维、空间想象力、计算能力的全方位锻炼。 第二部分:棋谱鉴赏之道 鉴赏围棋棋谱,并非简单地复盘对局,而是需要一种深入的、批判性的眼光,去理解棋谱背后的意图、得失与精妙之处。 1. 如何“读”懂一盘棋: 整体把握: 初次阅读时,先通读全盘,了解全局的开局、中盘、官子大概走向。 重点分析: 识别棋谱中的关键转折点,如胜负处、妙手、争议点等。 棋手意图推敲: 尝试站在棋手的角度,理解每一步棋的意图、目的以及对后续棋局的影响。 变化路的解读: 棋谱中通常会标记变化路,理解这些变化路是如何被计算和评估的。 注释与图解的重要性: 学习如何理解和利用棋谱中的注释和图解,它们是解开棋谱奥秘的钥匙。 2. 鉴赏经典棋局的维度: 布局的精妙: 分析开局阶段的布阵思路,如何确立优势,如何构建战略框架。 中盘的激战: 欣赏激烈的攻防转换,如何处理复杂的战斗,如何寻找对手的弱点。 官子的收官: 领略精巧的官子计算,如何在细微之处扩大优势或挽回劣势。 治孤的智慧: 学习如何处理被攻击的孤棋,如何做出最经济有效的应对。 手筋的闪光: 识别那些出人意料、一子制胜的“手筋”,并分析其原理。 妙手的解读: 发现那些看似平凡却起到关键作用的妙手,理解其深层含义。 胜负处分析: 重点研究决定胜负的关键时刻,分析双方的得失,找出分歧点。 3. 不同类型棋谱的鉴赏侧重点: 对局棋谱: 侧重于实战性,分析棋手在实际对局中的决策过程。 研究棋谱/诘棋谱: 侧重于理论性与计算深度,分析某一局部变化的极致处理。 定式谱: 侧重于某种固定变化下的标准走法,理解其背后的原因和原则。 布局谱: 侧重于全局的战略思路,理解不同布局的优缺点和适用场景。 第三部分:棋谱实战应用与进阶 理论学习与实践结合,才能真正将棋谱的智慧融入到自己的棋艺中。 1. 从棋谱到实战的转化: 理解而非死记: 强调理解棋谱背后的原理,而不是机械地记忆棋谱。 情景模拟: 在对局中,尝试回忆与当前局面相似的棋谱片段,并思考如何应用。 局后复盘: 将实战对局与学过的棋谱进行对比,找出差距,反思不足。 主动拆解: 将棋谱中的局部变化应用于实战练习,加深理解。 2. 围棋棋谱中的常用战术与技巧: 攻防之道: 如何有效地进攻,如何坚实地防守,攻防的转换时机。 弃子取势: 在关键时刻,果断弃掉部分棋子,换取更大的战略优势。 围空与破空: 两种对立统一的策略,如何平衡围空与主动出击。 厚薄之道: 理解棋形“厚实”与“薄弱”的含义,以及如何利用对手的薄弱。 搜根拔毛: 在官子阶段,如何将看似微小的利益最大化。 打劫的艺术: 围棋中最具戏剧性的环节,理解打劫的时机、价值与风险。 3. 学习棋谱的常见误区与规避: 只看结果,不究过程: 忽略棋谱中每一步棋的深层含义。 脱离实际,盲目模仿: 将不适合当前棋力或棋局的棋谱生搬硬套。 缺乏计算,仅凭感觉: 棋谱的学习需要严谨的计算支持。 过于追求数量,忽视深度: 浏览大量棋谱,不如深入研究一两盘。 不与实战结合: 学习的棋谱不能转化为实战能力。 第四部分:精选棋谱案例赏析 本书将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古代及近现代经典棋局,从不同角度进行深度剖析,让读者在具体的案例中体会棋谱的精髓。 古代经典: 选取几盘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古代名局,如中日擂台赛中的经典对局,或早期围棋文献中记载的著名棋局,分析其历史背景、棋风特点以及对后世的影响。 现代名局: 选取近现代顶尖棋手之间进行的、极具代表性的对局,如世界冠军争霸赛、重要比赛中的经典对局,分析棋手在现代围棋理念下的布局、中盘搏杀、官子收束等方面的处理。 特定战术案例: 选取包含特定战术(如弃子、治孤、打劫、手筋)的局部案例,进行详细的图解和解说,帮助读者理解这些战术的运用精髓。 研究型棋谱分析: 选取一两则著名的研究型棋谱或诘棋谱,分析其严谨的计算过程和出人意料的妙手,展示围棋理论研究的深度。 结语 围棋棋谱是连接古今、沟通理论与实战的桥梁。通过对围棋棋谱的深入鉴赏与实战精解,我们不仅能够学习到精妙的棋艺,更能从中汲取智慧,培养冷静的头脑、审慎的判断力以及坚韧不拔的意志。《围棋棋谱鉴赏与实战精解》希望能够成为您在围棋道路上的一位良师益友,引领您领略围棋棋谱的无穷魅力,助您在棋盘上挥洒自如,不断进步。愿每一位热爱围棋的读者,都能在棋谱的世界里,找到属于自己的那份智慧与乐趣。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装帧设计倒是中规中矩,没有太多花哨的东西,这也是我比较欣赏的一点。毕竟,我们买围棋书,主要还是看重内容本身。纸张质量摸起来也还不错,印刷清晰,黑白分明,这对做题时看清棋子的位置非常重要。我过去买过一些印刷质量差的书,有时候黑白灰度不一致,会严重影响对棋形复杂部分的判断。这本书在这方面做得很好,即使是那些盘根错节的复杂形状,也能看得一清二楚。更让我满意的是,它似乎没有那种“为了凑数而凑题”的嫌疑。每一道题目的难度梯度都把握得比较到位,不会让你在解了几十道简单的题目后,突然被一道超纲的题目打击得信心全无。这种平滑的学习曲线,非常适合需要持续积累信心的中级棋手。我个人认为,对于想稳定提高中盘战斗和官子精度的棋手来说,这本书的价值远超其标价。它更像是一份长期的训练计划,而不是一本速成手册。

评分

说实话,我买围棋书,最怕的就是那种“一看就懂,一做就错”的尴尬局面。很多市面上的死活题集,图画得花里胡哨,但实战中根本用不上,或者题目本身的设定就脱离了常见的对局场景。这本书的题目给我带来的一个最直接的感受就是“实用性极强”。我前几天刚好在跟朋友对弈中遇到了一个类似的残局,当时就卡住了,想了很久也没找到活棋的路子。后来回家翻这本书,发现类似的结构在好几章里都有涉及,而且解析得非常透彻。它不仅仅是告诉你“这步是活棋”,更重要的是分析了其他所有看似合理的“假活”路线为什么会死,这种正反两方面的剖析,极大地加深了我对禁入点和关键手位的理解。我尤其喜欢它在解析中穿插的一些小注释,那些像是经验之谈的提醒,比如“此处应避免的贪心走法”或者“注意对方的后手制约”,这些细节处理,体现了作者深厚的棋艺和教学经验,让人感觉像是有一位高手在旁边亲自指导,而不是冷冰冰的教材。

评分

我接触围棋这么多年,深知死活是基本功中的基本功,但很多时候,我们往往因为追求花哨的布局或者复杂的定式,而忽略了基础的打磨。这套书的出现,正好给了我一个“回炉重造”的机会。我注意到它在一些章节的布局上,非常注重对“对杀”的系统训练,这正是我目前最大的弱点。很多时候,棋局明明优势很大,但在最后阶段的对杀中,因为一个微小的失误而被对手反超。这本书里的许多题目,就是专门针对这种“毫厘之差定胜负”的场景设计的。它不只是考察你是否知道“如何活”或者“如何杀”,更是在考察你对“极限生存空间”和“效率最大化”的把握。读着书中的解析,我开始反思自己在实战中那些过于保守或者过于激进的决策,很多时候,棋盘上的最优解,其实是建立在对死活的绝对把握之上的。这本书无疑是帮我重新夯实了这块基石。

评分

作为一名习惯于使用电子工具辅助学习的棋迷,我一开始还有点担心纸质书的互动性不如App。但当我真正开始做这套题的时候,我发现纸质书的优势在这里体现出来了——沉浸感。做死活题最需要的就是那种专注和耐心,避免被手机上的其他通知打扰。这本书的排版很清晰,留白适中,方便我随时在旁边记录自己的思考过程或者画出备选路线。而且,它不像某些电子题库那样,你一做错,马上就能看到答案,那种即时的反馈机制有时候会削弱你独立思考的动力。而这本实体书,你必须自己一步步推演,等到最终确定答案后,再翻到后面的解析部分进行核对,这种自我纠错的过程,才是真正让知识内化的关键。我打算把这本书作为我日常训练的固定项目,每天坚持做一部分,相信假以时日,我的棋盘感觉和对局的韧性都会有一个质的飞跃。

评分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挺吸引人的,那种带着点复古气息的排版,让人一眼就能感受到它厚重的历史感。我之前也在找一套能系统提升我棋力的围棋教材,手里也零散地看过一些其他出版社的书,但总觉得内容上不够连贯,或者说,对中级棋手来说,有些题目太偏、太晦涩了。而这本给我的感觉就是非常扎实。拿到手里掂量了一下分量,就知道内容肯定很实在,不是那种糊弄人的薄册子。我特别欣赏作者在编排题目时的用心,它不是简单地把题目堆砌起来,而是似乎有一个清晰的脉络,从基础的断点、提子开始,逐步深入到复杂的定型和手筋。这种循序渐进的学习过程,对于我这种卡在业余段位中上徘徊的棋手来说,是极其宝贵的。它不像那些只讲“绝妙手”的书,让你觉得高不可攀,而是更注重“如何一步步走向正确答案”的思维过程,这才是真正能提升实战能力的。我还没来得及做完,但光是翻阅目录和初步浏览前几章的题目,就感觉自己对一些常见的死活陷阱有了更清晰的认识。我期待着能跟着这本书的节奏,把我的棋力再往上冲一冲。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