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基本信息 | |||
| 图书名称 | 中国地理百科:伊犁河畔 | 作者 | 《中国地理百科》丛书编委会著 |
| 定价 | 49.9元 | 出版社 | 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
| ISBN | 9787510088568 | 出版日期 | 2015-08-01 |
| 字数 | 页码 | ||
| 版次 | 2 | 装帧 | 平装 |
| 开本 | 16开 | 商品重量 | 0.4Kg |
| 内容简介 | |
| 中国地理百科”丛书创新地把中国全境按山川形胜划分出数百个地理单元,并力求融“百科全书词典”的简洁准确,与“有图通俗读物”的生动有趣为一体,通过大量图片和词条之间的互相诠释,充分展示每一地理单元。《伊犁河畔》即围绕“中亚湿岛”——伊犁河谷而展开,这片位于新疆伊犁境内,由伊犁河及其支流冲积而成的三角形谷地三面环山、西部敞开。三大向东会集的山脉构成西天山的基本骨架,五大河谷盆地组成相联系的地理单元,而新疆流量大的河流伊犁河犹如大动脉般滔滔西去,整个区域内汇聚了雪峰、冰川、草原、沙漠等多种地貌。除此之外,书中还展示了伊犁河谷的种种魅力所在:拥有大面积的野生果林和遍布天山的雪岭云杉,栖息着天山马鹿、雪豹等珍贵的野生动物;分布有喀拉峻草原、那拉提草原等众多的天然牧场,出产闻名于世的伊犁天马……这里既是亚欧大陆草原游牧文化的发祥地,又是古丝绸之路的北道要冲;既是塞人、匈奴、乌孙等草原民族争夺的历史舞台,又是哈萨克族、锡伯族等40多个民族如今的宜居天堂。 |
| 作者简介 | |
| 目录 | |
| 编辑推荐 | |
| ●中国首套规模达到数百分册的地理科普丛书,范围无缝覆盖中国全境。打破传统认识上的行政区划的界线,依据伊犁河谷的地理特征,划分本书区域范围。 ●展示“中亚湿岛”壮美的冰川雪峰、纵横的河川谷地、广袤的森林草原、肥沃的农耕大地。 ●揭示亚欧大陆草原游牧文化发祥地、古丝绸之路北道要冲的历史底蕴。 ●呈现草原上的三大文物奇观:乌孙古墓、草原石人、岩画石刻。 ●形式新颖,文字精简而通俗,图片真实而精彩,这两者的交互使科普阅读变得生动有趣。 |
| 文摘 | |
| 序言 | |
|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这是人—地关系的中国式表述。基于这一认知,中国地理百科丛书尝试以地理学为基础,融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于一体,对中国广袤无垠的天地之间之人与环境相互作用、和谐共处的历史和现状以全方位视野实现一次全面系统、浅显易懂的表述。学术界在 相关学科领域的深厚积累,为实现这种尝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本丛书力图将这些成果梳理成篇,并以读者所乐见的形式呈现,借以充实地理科普读物品种,实现知识的“常识化”这一目标。 为强化本丛书作为科普读物的特性,保持每一地理区域的相对完整和内在联系,本丛书根据中国的山川形胜,划出数百个地理单元(例如“成都平原”“河西走廊”“南海诸岛”“三江平原”等),各地理单元拼合衔接,即覆盖中国全境。以这些独立地理单元为单位,将其内 容集结成册,即是本丛书的构成主体。除此之外,为了更全面、更立体地展示中国地理的全貌,在上述地理单元分册的基础上,又衍生出另外两种类型的分册:其一以同类型地理事物为集结对象,如《绿洲》《岩溶地貌》《丹霞地貌》等;其二以宏大地理事物为叙述对象,如《长江》《 长城》《北纬30度》等。以上三种类型的图书共同构成了本丛书的内容,读者可依据自己的兴趣所在以及视野幅宽,自由选读其中部分分册或者丛书。 本丛书的每一分册,均以某一特定地理单元或地理事物所在的“一方水土”的地质、地貌、气候、资源、多样性物种等,以及在此间展开的人类活动——经济、历史、文化等多元内容为叙述的核心。为方便不同年龄、不同知识背景的读者系统而有效地获取信息,各分册的内容不做 严格、细致的分类,而只依词条间的相关程度大致集结,简单分编,使整体内容得以保持有机联系,直观呈现。因此,通常情况下,每分册由4部分内容组成:部分为自然地理,涉及地质、地貌、土壤、水文、气候、物种、生态等相关的内容;第二部分为经济地理,容纳与生产力、 生产方式和物产等相关的内容;第三部分为历史地理,主要为与人类活动历史相关的内容;第四部分为文化地理,收录民俗、宗教、文娱活动等与区域文化相关的内容。 本丛书不是学术著作,也非传统意义上的工具书,但为了容纳尽量多的知识,本丛书的编纂仍采用了类似工具书的体例,并力图将其打造成为兼具通俗读物之生动有趣与知识词典之简洁准确的科普读本——各分册所涉及的广阔知识面被浓缩为一个个具体的知识点,纷繁的信息被梳理 为明晰的词条,并配以大量的视觉元素(照片、示意图、图表等)。这样一来,各分册内容合则为一个相对完整的知识系统,分则为一个个简明、有趣的知识点(词条),这种局部独立、图文交互的体例,可支持不同程度的或跳跃式阅读,给予读者大程度的阅读自由。 总而言之,本丛书希望通过对“一方水土”的有效展示,让读者对自身所栖居的区域地理和人类活动及其相互作用有更全面而深入的了解。读者倘能因此而见微知著,提升对地理科学的兴趣和认知,进而加深对人与环境关系的理解,则更是编者所乐见的。 受限于图书的篇幅与体量,也基于简明、方便阅读等考虑,以下诸项敬请读者留意: 1. 本着求“精”而不求“全”的原则,本丛书以决定性、典型性、特殊性为词条收录标准,以概括分册涉及的知识精华为主旨。 2. 词条(包括民族、风俗等在内)释文秉持“述而不作”的客观态度。 3. 本丛书以国家基础地理信息中心提供的1∶100万矢量地形要素数据(DLG)为基础绘制相关示意图,并依据丛书内容的需要进行标示、标注等处理,或因应实际需要进行缩放使用。相关示意图均不作为权属争议依据。 4. 本丛书所涉省(自治区、直辖市、特别行政区)、市(地区、自治州、盟)、县(区、市、自治县、旗、自治旗)等行政区划的标准名称,均统一标注于各分册的“区域地貌示意图”中。此外,非特殊情况,正文中不再以具体行政区划单位的全称表述(如“北京市朝阳区”,正 文中简称为“北京朝阳”)。 5.历史文献资料中的专有名词及计量单位等,本丛书均直接引用。 这套陆续出版的科普丛书得到不同学科领域的多位专家、学者的悉心指导与大力支持,更多的专家、学者参与到丛书的编、撰、审诸环节中,大量摄影师及绘图工作者承担了丛书图片的拍摄和绘制工作,众多学术单位为丛书提供了资料及数据支持,共同为丛书的顺利出版做出了切 实的贡献,在此一并表示感谢! 囿于水平之限,丛书中挂一漏万的情况在所难免,亟待读者的批评与指正,并欢迎读者提供建议、线索或来稿。 中国地理百科丛书编委会 |
在翻阅这本书之前,我脑海中对伊犁的印象,更多的是停留在一片遥远而神秘的土地上。而《中国地理百科:伊犁河畔》这个书名,则为我打开了一扇全新的窗口。我期待这本书能够以一种非常系统和科学的方式,为我展示伊犁河畔的方方面面。也许它会从地理位置、气候条件、地质构造这些基础信息入手,然后逐步深入到动植物资源、矿产分布等更具体的内容。我想知道,在这片土地上,究竟有哪些独特的动植物品种,它们是如何适应这里独特环境的?关于伊犁的经济发展,特别是其农业和畜牧业的优势,是否会有详细的介绍?对于当地的一些特色产业,比如葡萄酒、畜产品加工等,是否会有深入的分析?我希望这本书能够像一本严谨的百科全书一样,提供丰富的数据和案例,让我对伊犁河畔有一个全面、客观、且科学的认知,了解这片土地的资源禀赋和发展潜力,不仅仅是感性上的认识,更要有理性的认识。
评分伊犁,一个熟悉又陌生的名字,总在脑海中勾勒出一幅幅壮丽的画卷。我一直对这片神秘的土地充满了好奇,听说这里是“塞外江南”,是丝绸之路上的璀璨明珠。一直渴望能有一本书,能带我身临其境,感受那里的风土人情,领略那里的自然风光。这次偶然翻阅到这本关于伊犁的书,虽然还没来得及细细品读,但光是书名就足以让我心生向往。《中国地理百科:伊犁河畔》——这名字本身就充满了故事感。我想象着,翻开书页,仿佛就能听到伊犁河潺潺的流水声,感受到草原上吹来的习习凉风,看到那成群的骏马在辽阔的草原上奔腾。书中是否会描绘出那令人惊叹的雪山、碧绿的湖泊,以及那色彩斑斓的花海?我尤其对那里的历史文化部分充满了期待,想了解这片土地上曾经发生过怎样的故事,孕育了怎样的文明。伊犁,这个名字承载了太多的想象,而这本书,无疑是我打开这扇窗户的最佳选择。
评分我一直认为,了解一个地方,最直观的方式就是通过它的地理环境。山川河流、气候植被,这些构成了土地的骨骼和血肉,也塑造了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们的性格和命运。《中国地理百科:伊犁河畔》这本书,从书名来看,就非常侧重于地理信息的梳理。我期待书中能够详细介绍伊犁河这条母亲河的源头、流向、以及它对周边生态环境的影响。同时,对于伊犁地区特有的地貌特征,例如天山山脉在这里的分布,以及由此形成的独特的地形地貌,比如峡谷、盆地等,我也希望能有深入的了解。书中是否会包含详细的地图和图表,帮助读者更清晰地理解伊犁河畔的地理格局?关于当地的气候特点,四季分明还是有其特殊之处?这些地理要素的介绍,将直接决定我对伊犁地区自然环境的认知深度。我对这方面的专业性要求很高,希望这本书能够提供权威且详实的信息,让我对这片土地的地理概貌有一个全面而深刻的认识,为后续理解其人文历史打下坚实的基础。
评分作为一个对历史地理类书籍有着特殊偏好的读者,我总是希望能够从书中窥探到一片土地的深层脉络。《中国地理百科:伊犁河畔》这本书,仅仅从书名上,就激起了我对伊犁地区历史人文的浓厚兴趣。我设想着,书中是否会深入探讨伊犁在古代丝绸之路上的重要地位?它曾经扮演过怎样的角色,连接过怎样的文明?那些曾经在这片土地上繁衍生息的民族,他们的迁徙、融合、以及留下的历史印记,是否会在书中得到细致的阐述?对于一些重要的历史事件和人物,例如成吉思汗西征、伊犁建城等,是否会有详细的解读?我更希望书中能够对当地的文化遗产进行细致的梳理,包括那些古老的遗迹、寺庙、以及流传下来的民间传说。这些历史的沉淀,往往是理解一个地方最深刻的钥匙,我渴望通过这本书,能够触摸到伊犁过往的脉搏,感受其在历史长河中的独特演变。
评分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但若身不能至,书便是最好的行者。《中国地理百科:伊犁河畔》这本书,从书名就透露出一股浓厚的地域特色,伊犁,一个在我心中充满诗意的地方。我一直对那些能够描绘出鲜活画面、讲述生动故事的书籍情有独钟。这本书是否能够用文字勾勒出伊犁河畔那壮阔的草原风光?想象中的画面有成吉思汗的铁骑,有葡萄美酒的香气,有香妃的传说。我希望书中能够描绘出当地独特的民族风情,那些淳朴的民俗习惯,那些古老的歌谣,那些色彩斑斓的服饰,以及当地人民热情好客的品质。是否会涉及到当地的特色美食?比如那些令人垂涎的烤肉、奶茶、以及各种糕点。更重要的是,我期待书中能够传递出一种人文关怀,让我感受到伊犁人民的生活态度和精神世界,仿佛我正行走在伊犁的街头巷尾,与当地人一同呼吸着同一片天空下的空气,感受着那份独特的生活韵味。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