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象棋棋王经典中局(第二辑)
定价:46.00元
售价:31.3元,便宜14.7元,折扣68
作者:张弘
出版社:经济管理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4-06-01
ISBN:9787509630938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张弘编著的《象棋棋王经典中局(第2辑14届全国冠军胡荣华2届全国冠军柳大华)》是“象棋棋王经典丛书”系列丛书之一。本书选取胡荣华和柳大华两位棋王征战谱中*精彩的30盘对局,并就棋局*精华与高潮的部分加以评述。这本书介绍的是胡荣华和柳大华的经典中局。读者通过对棋王经典中局加以研习,必会在大局观、战略战术、临场应变、经验教训、比赛心态等方面有所感悟与提升。
内容提要
目录
胡荣华经典中局 部分 人物介绍 第二部分 传记故事 第三部分 棋路历程 第四部分 经典中局 局 杨官磷负胡荣华——1960年全国象棋个人决赛 第二局 季本涵负胡荣华——1962年全国象棋个人锦标赛 第三局 胡荣华胜杨官磷——1964年全国象棋个人锦标赛 第四局 胡荣华胜王嘉良——1965年全国象棋个人锦标赛 第五局 陈新全负胡荣华——1965年全国象棋个人锦标赛 第六局 钱洪发负胡荣华——1978年江苏、上海、甘肃、广东四省市象棋赛 第七局 蔡福如负胡荣华——1978年江苏、上海、甘肃、广东四省市象棋赛 第八局 胡荣华胜李来群——1979年第四届全运会 第九局 傅光明负胡荣华——1979年第四届全运会 第十局 王嘉良负胡荣华——1980年全国象棋团体锦标赛 第十一局 杨官磷负胡荣华——1982年全国象棋团体锦标赛 第十二局 王嘉良负胡荣华——1982年全国象棋团体锦标赛 第十三局 胡荣华胜臧如意——1983年恒顺杯象棋邀请赛 第十四局 赵国荣负胡荣华——1983年全国象棋团体锦标赛 第十五局 胡荣华胜于幼华——1983年全国象棋团体锦标赛 第十六局 胡荣华胜赵国荣——1984年昆化杯象棋大师赛 第十七局 黄勇负胡荣华——1984年第三届三楚杯象棋名手邀请赛 第十八局 胡荣华胜吕钦——1986年第六届五羊杯全国象棋冠军邀请赛 第十九局 吕钦负胡荣华——1987年第七届五羊杯全国象棋冠军邀请赛 第二十局 阎文清负胡荣华——1992年蓬莱阁杯全国象棋男子精英赛 第二十一局 胡荣华胜李来群——1992年宝仁杯世界顺炮王争霸赛 第二十二局 胡荣华胜吕钦——1997年全国象棋个人锦标赛 第二十三局 胡荣华胜吕钦——1999年中华灵芝宝杯第十九届全国象棋冠军赛 第二十四局 胡荣华胜于幼华——2000年全国象棋个人锦标赛 第二十五局 陈富杰负胡荣华——2003年银荔杯全国象棋甲级联赛 第二十六局 王斌负胡荣华——2006年第五届威凯房地产杯大师排位赛 第二十七局 胡荣华胜汪洋——2008年首届九城杯象棋超霸赛 第二十八局 洪智负胡荣华——2011年第三届句容茅山·碧桂园杯全国象棋冠军邀请赛 第二十九局 王斌负胡荣华——2011年第二届全国智力运动会 第三十局 胡荣华胜赵鑫鑫——2013年第五届句容茅山·余坤杯全国象棋冠军邀请赛柳大华经典中局 部分 人物介绍 第二部分 传记故事 第三部分 棋路历程 第四部分 经典中局 局 柳大华胜徐天利——1980年全国象棋个人锦标赛 第二局 柳大华胜李来群——1981年全国象棋个人锦标赛 第三局 柳大华和杨官磷——1982年全国象棋个人锦标赛 第四局 柳大华胜言穆江——1984年昆化杯象棋大师邀请赛 第五局 陈信安负柳大华——1984年全国象棋团体锦标赛 第六局 柳大华胜郑新年——1985年全国象棋团体锦标赛 第七局 陶汉明负柳大华——1991年全国象棋个人锦标赛 第八局 蔡忠城负柳大华——1993年全国象棋团体锦标赛 第九局 柳大华胜金波——2005年启新高尔夫杯全国象棋甲级联赛 第十局 王斌负柳大华——2006年启新高尔夫杯全国象棋甲级联赛 第十一局 柳大华胜吕钦——2007年届来群杯象棋名人战 第十二局 柳大华胜黄仕清——2008年惠州华轩杯全国象棋甲级联赛 第十三局 张强负柳大华——2008年惠州华轩杯全国象棋甲级联赛 第十四局 柳大华胜陶汉明——2008年第三届杨官磷杯全国象棋公开赛 第十五局 谢岿负柳大华——2009年惠州华轩杯全国象棋甲级联赛 第十六局 柳大华胜郑一泓——2009年九城杯中国象棋年终总决赛 第十七局 张申宏负柳大华——2010年北武当山杯全国象棋精英赛 第十八局 柳大华胜郑惟桐——2010年北武当山杯全国象棋精英赛 第十九局 洪智负柳大华——2010年北武当山杯全国象棋精英赛 第二十局 柳大华胜吕钦——2010年第二届句容茅山杯全国象棋冠军邀请赛 第二十一局 柳大华胜洪智——2010年第二届句容茅山杯全国象棋冠军邀请赛 第二十二局 柳大华胜蒋川——2010年第五届后肖杯象棋大师精英赛- 第二十三局 许银川负柳大华——2011年第三届句容茅山·碧桂园杯全国象棋冠军邀请赛 第二十四局 程进超负柳大华——2011年伊泰杯全国象棋甲级联赛 第二十五局 柳大华胜王天一——2011年伊泰杯全国象棋甲级联赛 第二十六局 赵国荣负柳大华——2011年届重庆黔江杯全国象棋冠军争霸赛 第二十七局 柳大华胜李鸿嘉——2012年伊泰杯全国象棋甲级联赛 第二十八局 卜风波负柳大华——2013年游戏天下棋弈全国象棋甲级联赛 第二十九局 柳大华胜王天一——2013年第二届重庆黔江杯全国象棋冠军争霸赛 第三十局 柳大华胜吕钦——2013年第二届碧桂园杯全国象棋冠军邀请赛
作者介绍
张弘,毕业于东北师范大学中文系,国家一级运动员,国家初级教练员。1998年考入黑龙江省体校象棋专业,进入黑龙江省象棋队训练。数次代表黑龙江队参加全国象棋团体锦标赛,其中2001年获得全国团体锦标赛甲组第五名。多次获得黑龙江省象棋赛前三名,2013年获哈尔滨市和谐杯象棋精英赛冠军。2002年调入当代体育杂志社《棋艺》编辑部工作,现任首席编辑。2006年始,兼任黑龙江省棋牌训练管理中心象棋教练,负责省内青少年培训教学工作,培养出了多名全省象棋少年锦标赛冠军。著有《中国象棋大师之路自学丛书》(合著)、《名师教象棋丛书》(合著)。
文摘
序言
不得不提的是,这本书的辅助材料和学习建议非常贴心,这让它超越了一本普通的棋谱合集。附录部分整理了一些针对特定中局主题(比如“弃子取势”或“薄弱防守点利用”)的思维导图,虽然文字不多,但结构清晰,便于快速回顾和记忆核心思想。更重要的是,作者在正文的某些关键步骤后,会建议读者暂停阅读,并进行一定时长的深度思考或进行复盘训练,这种“主动学习”的引导机制非常科学,强制性地提升了读者的专注度和内化能力。我个人感觉,这本书与其说是一本参考书,不如说是一份系统化的“中局能力提升训练手册”。它不仅仅是提供知识,更是在教授如何高效地吸收和运用这些知识,使得阅读体验从被动接受信息,转变为主动构建棋艺体系的过程。
评分这本书的讲解风格简直是大师级的“庖丁解牛”。它不像某些书籍那样堆砌大量的理论术语,而是采用了一种非常人性化的叙事方式。作者总是能精准地把握读者的思维盲点,提前预判我们可能会在哪里产生疑问,然后用非常简洁、甚至带着一点点幽默感的语言来解释那些看似复杂的局面。比如在分析一个多兵对残局时,作者没有直接给出最佳路线,而是先探讨了“为什么其他走法不好”,这种反向论证的方式极大地加深了我对局势理解的深度。而且,它极其注重“意图”的传达,不仅仅是告诉你“应该走哪一步”,更重要的是解释“为什么这么走”。这种“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的教学方法,使得棋艺的提升不再是机械地记忆招法,而变成了一种思维模式的构建。读完一个章节,感觉自己像是跟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前辈进行了一次深入的复盘指导。
评分这本书的排版和装帧设计简直是一场视觉享受。封面那深邃的墨绿色调,配上烫金的标题字体,散发出一种低调而内敛的专业感,拿在手里沉甸甸的,让人立刻感受到这不是一本寻常的普及读物。内页的纸张质地非常细腻,即便是长时间阅读也不会感到刺眼,而且油墨的印刷清晰度极高,图表和棋谱的线条干净利落,这一点对于研究中局变化来说至关重要,每一个细微的走位都必须一目了然。作者在版式设计上明显花了不少心思,每局棋的讲解都留有足够的空白区域,方便读者自行演算和批注,这在很多市面上流行的快餐式棋谱中是很难得的。特别是那些关键变着处的着法标记和符号运用,完全符合国际标准,即便是初学者也能很快适应,这体现了编辑团队的专业水准。总而言之,这是一本从里到外都透着匠人精神的作品,光是翻阅的过程就是一种享受,让人迫不及待想投入到实战的研究之中。
评分我必须赞扬作者在棋局选择上的独到眼光和深厚功力。这一辑收录的棋例,明显是从海量的实战对局中精心挑选出来的“精华中的精华”。这些中局,既不是那些已经被分析得烂熟的教科书式范例,也不是那种过于晦涩难懂、脱离实战的“天书残局”,它们恰好卡在一个非常美妙的平衡点上——足够复杂,足以考验读者的综合判断力,但又具备清晰的逻辑主线和可学习的套路。我尤其欣赏作者对于“胜势转换”阶段的剖析,很多时候,棋手在优势局面下反而容易因为贪功而失误,但书中的讲解却非常稳健,强调了如何通过精确的兑子和防守来巩固优势,而不是盲目追求“杀棋”。这对于提高我的临场应变能力,尤其是在压力下的决策制定方面,提供了极大的帮助。这些中局案例的深度和广度,远超我的预期。
评分对于我这种业余爱好者来说,最怕的就是买到那些“云深不知处”的理论书,看完后依旧不知道如何在实战中应用。但令人欣慰的是,这套书的实战导向性极强。作者在讲解完一个中局的理论精髓之后,总会紧接着给出几个“实战陷阱”的模拟场景,这些场景的设置非常贴近业余比赛中经常出现的低级错误点,让我瞬间有了“原来我经常会犯这种错误”的顿悟感。更棒的是,书中还穿插了一些现代职业棋手在新思路下的应对,这让教材的内容保持了与时俱进的活力。它成功地搭建了一座理论与实践之间的桥梁,让那些看似高深的战术原则,能够被有效地转化为我自己的武器库。每次研究完一局棋,我都迫不及待地想去快棋赛中检验一下新的理解,这种即时反馈的学习效果是无与伦比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