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气候变化背景下生物多样性保护管理方略——以江西典型自然保护区为例
定价:24.00元
作者:许爱民
出版社:中国环境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2-10-01
ISBN:9787511111357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大16开
商品重量:0.259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许爱民等编著的《气候变化背景下生物多样性保护管理方略》结合全球气候变化背景,分析了江西典型自然保护区生态系统的现状、未来变化的情景和应采取的对策,内容涉及生态系统服务、生态系统综合管理、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可持续利用。
目录
1 引言
2 气候变化背景下生态系统脆弱性
2.1 生态系统脆弱性概念与内涵
2.2 生态系统脆弱性驱动力分析
2.3 生态系统退化的代价
2.4 气候变化对生态系统脆弱性的影响
3 江西气候变化的基本事实和自然保护区现状
3.1 江西省气候变化基本事实和预测
3.2 江西自然生态系统特征
3.3 江西省自然保护区概况
4 典型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评价
4.1 三个典型自然保护区概况
4.2 生态环境评价技术方法
4.3 九连山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评价
4.4 南风面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评价
4.5 南矶湿地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评价
5 气候变化脆弱性评估理论与方法
5.1 气候变化脆弱性评估理论
5.2 气候变化脆弱性评估技术方法
6 九连山保护区气候变化脆弱性分析与应对
6.1 保护区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管理面临的威胁
6.2 保护区应对气候变化脆弱性评估
6.3 保护区应对气候变化的管理策略
7 南风面保护区气候变化脆弱性分析与应对
7.1 保护区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管理面临的挑战与威胁
7.2 保护区应对气候变化脆弱性评估
7.3 保护区应对气候变化的管理策略
8 南矶湿地保护区气候变化脆弱性分析与应对
8.1 保护区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管理面临的威胁
8.2 保护区应对气候变化脆弱性评估
8.3 应对气候变化的管理策略
9 气候变化背景下生物多样性保护策略
9.1 生物多样性保护障碍分析
9.2 生物多样性保护路径分析
9.3 生物多样性保护管理方略
10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作为一名热衷于户外探险和自然观察的爱好者,我常常在徒步的过程中,惊叹于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也时而为一些濒危物种的生存困境感到忧虑。当我在书店看到这本书时,它立刻吸引了我的目光。《气候变化背景下生物多样性保护管理方略——以江西典型自然保护区为例》,这个书名就透着一股现实而迫切的使命感。我迫不及待地翻阅,期待能从中寻找到关于“方略”的具体内容。我关注的不仅仅是保护区的名字,更想知道在那些山峦叠嶂、江河纵横之地,是如何将抽象的“方略”转化为具体的行动的。比如,他们是否采用了创新的监测技术来追踪物种的迁徙模式?是否通过恢复关键的生态廊道来打通物种的生存之路?又或者,他们是如何调动当地居民的积极性,让他们成为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参与者和受益者?我希望能看到书中提供详实的案例分析,通过数据和故事,展现保护区工作人员的智慧与汗水,以及他们在气候变化这个巨大阴影下,为守护绿色家园所做的努力。这本书,应该能为像我一样关心自然的人们,提供一个更深刻的视角,去理解保护区的复杂工作和重要意义。
评分我是一名对中国区域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都颇为关注的读者,尤其对那些能够将宏观议题与微观实践相结合的研究项目情有独钟。《气候变化背景下生物多样性保护管理方略——以江西典型自然保护区为例》这个书名,立刻勾起了我的好奇心。我希望这本书能为我揭示,在我国一个具体的省份——江西,当地的自然保护区是如何在日益严峻的气候变化大背景下,进行着一场艰苦卓绝的生物多样性保卫战。我特别期待书中能详细介绍,这些“典型”的保护区,究竟是如何“典型”的?它们选择了哪些具有代表性的区域?这些区域又面临着哪些独特的、与气候变化密切相关的生物多样性保护难题?我更想知道的是,书中所提出的“方略”究竟包含哪些内容?是通过科学监测数据分析,还是基于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估?是侧重于硬件设施的投入,还是更强调制度设计和社区协作?我设想,书中或许会展示一些具体的保护项目,比如针对某个濒危物种的迁地保护,或是对某个脆弱生态系统的修复工程,以及这些项目在应对气候变化带来的不确定性时,所展现出的韧性和适应性。这本书,对我理解中国在气候变化背景下的地方性生态保护策略,无疑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评分作为一名对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交叉领域有着浓厚兴趣的读者,我对《气候变化背景下生物多样性保护管理方略——以江西典型自然保护区为例》这本书寄予厚望。气候变化和生物多样性丧失是当今世界面临的两大严峻挑战,而自然保护区则是我们守护地球生命最后的堡垒。这本书将这两个关键议题与一个具体的区域(江西)和一群实践者(保护区管理方)联系起来,让我看到了其潜在的深度和广度。我希望书中能够深入探讨气候变化对江西地区生物多样性产生的具体影响,比如温度升高、降雨模式改变、极端天气事件增加等,可能对当地特有的动植物物种及其栖息地造成的直接或间接威胁。更重要的是,我期待书中能够详细阐述江西的典型自然保护区是如何根据这些挑战,制定出创新且有效的保护管理方略。这可能包括但不限于:如何利用最新的科学技术手段进行生态监测和评估;如何调整和优化保护区的边界和管理措施以适应气候变化;如何通过生态廊道的建设和栖息地破碎化的缓解来增强物种的适应能力;以及如何加强与周边社区的合作,共同构建一个可持续的生物多样性保护体系。这本书,如果能提供清晰的逻辑框架、翔实的案例分析和具有前瞻性的政策建议,必将成为该领域的重要参考。
评分我对生态学和环境科学有着浓厚的兴趣,尤其是当前全球面临的气候变化和生物多样性丧失的双重挑战,这让我深感不安。因此,当我在研读相关文献时,偶然发现了这本书,《气候变化背景下生物多样性保护管理方略——以江西典型自然保护区为例》,它所涵盖的主题正是我一直在思考和探索的。我对书中“方略”的具体内容充满了期待。我推测,这本书不会止步于简单地描述气候变化的影响,而会更深入地探讨在这一动态背景下,如何制定并实施具有前瞻性和适应性的保护管理策略。我期望书中能够详细介绍江西地区的典型自然保护区,如庐山、井冈山、鄱阳湖等,它们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的具体挑战,例如极端天气事件的频发、降水格局的改变、森林火灾风险的增加等。更重要的是,我希望看到书中能够剖析这些保护区是如何基于科学评估,制定出包括栖息地保护与恢复、外来入侵物种防控、适应性管理措施等一系列综合性的管理方案,并提供实际的案例数据来支持这些方略的有效性。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能够提供一个区域性的、实践性的研究范例,为应对气候变化下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管理提供宝贵的理论指导和操作经验。
评分这本书的出现,如同一缕清风,吹散了我对未来生态系统走向的迷茫。尽管我非专业人士,但气候变化对地球生命的影响早已是公开的秘密,而生物多样性作为地球生命健康的基石,其保护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我一直对国内的自然保护区在应对这一全球性挑战中的角色感到好奇,这本书恰好满足了我这份探究的愿望。特别是题目中“江西典型自然保护区为例”,这个具体的地域指向,让我觉得内容会更加扎实、接地气,而非空泛的理论说教。我期望书中能深入剖析气候变化带来的具体威胁,例如栖息地破碎化、物种迁移受阻、生态系统失衡等,并在此基础上,详细阐述江西的这些保护区是如何根据自身特点,设计并实施一套行之有效的保护管理方略的。我特别想了解,他们是如何在科学研究、政策制定、社区参与以及技术应用等方面进行整合,以期在严峻的气候条件下,最大限度地守护好那些珍贵的生命。这本书的价值,或许就在于它能为其他地区,乃至其他国家,提供可借鉴的经验和值得思考的解决方案,成为应对气候危机下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江西范本”。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