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你真的知道你在吃什么吗
定价:35.00元
作者:崔诺言
出版社: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6-01-01
ISBN:9787538496420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胶订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目录
Part1 马上揭晓食物的秘密:被夸大的食物功效和危险
章 夸大食物的功效将助长其危害
一、你认为的“健康食物”就是健康的吗
服用蜂王浆就能像蜂王一样长寿吗
牛奶对人体真的有益吗
二、维生素是因为它能够“维生”而重要吗
服用维生素和矿物质真的对身体有益吗
矿物质与重金属的差异是什么
维生素C是肥胖的帮凶
三、一直被忽视的葡萄糖
四、害人的“健康法”
纯素食就是健康的吗
糙米是十全十美的食物吗
苹果与碳酸饮料,哪种对我们的牙齿损伤更大
水喝得越多越好吗
植物油中没有胆固醇就是健康的吗
多吃鱼会有害健康吗
第二章 比有害食品更糟的是错误的知识
一、存在谬误和偏见的食物知识
关于食品的错误知识源自对肥胖的错误认识
一氧化二氢(DHMO):未被察觉的恐怖物质
没有的健康
这些真的能被称为科学吗
二、科学实验的结果都是正确的吗
三、增加了成分标注的食品就能放心食用吗
食品业界的营销趋势——“无”的营销理念
不好的营销理念在食品制造界滋生
四、精制:食品越白,对身体越有害吗
五、乳化剂会促进有害物质的吸收吗
六、其实99%的毒素来自“纯天然”食物
食品安全事故大部分是源于天然食物中毒
健康是靠自然而来
七、“毒”“药”本同源,只是量上有差别
氧气原本也是毒
孩子讨厌蔬菜的原因
肉毒杆菌毒素是剧毒,也是药
兴奋毒素
排毒
八、食品添加剂是魔法物质吗
使用食品添加剂的食品都不安全吗
经过加工的食物都有害吗
第三章 ——伪科学是灾难的开始
一、宣布与肥胖抗争后,美国肥胖率暴增
二、错误的知识孕育了肥胖
脂肪不是肥胖的原因,而是肥胖的结果
阿特金斯法有效吗
饱和脂肪酸与胆固醇真的不好吗
胆固醇真的有好坏之分吗
三、那些被误认为是肥胖罪魁祸首的无辜食物
吃鸡蛋真的会让胆固醇增高吗
吃巧克力真的会造成肥胖吗
碳酸饮料真的越喝越胖吗
只有依靠运动才能吗
吃零热量食物就能少长肉吗
四、压力真的会使人发胖吗
电视的两面性
第四章 不安和压力是健康的大敌
一、现代人既健康又长寿,为什么还是感到不安
长寿食品和长寿地区真的存在吗
消费者和研究者更关注坏结果
越危险的结果越能显出专家的,越能引人注目
越曝光名声越坏
二、否定的安慰剂效应(Nocebo Effect)
多种化学物质过敏症(MCS)
合成调味料过敏症
三、对未知的恐惧使我们变得脆弱
因为不了解,所以很恐惧
我的身体中堆积了食品添加剂
食品添加剂的相互作用——鸡尾酒效应
四、健康的食品公司研究员和长寿的CEO
几个认知错误的常识
Part2 为了健康和减少浪费,马上揭晓合成添加剂的秘密
第五章 人工合成添加剂的本质
一、天然与合成的差异只是纯度和溶解度
天然甜味剂与人造甜味剂
天然调味料与合成调味料
天然色素与合成色素
天然香料与合成香料
天然防腐剂与合成防腐剂
二、人类早使用的食品添加剂——盐
“低钠少盐”只是一句空喊的口号
亚硝酸盐的使用始于希腊罗马时代
初乳中富含亚硝酸盐的原因
一氧化氮既是治疗心绞痛的药物,也是补精剂
三、豆腐不是长在树上的
四、有机农作物的营养成分高吗
第六章 美味的食物就是“健康的食物”吗
一、让我们开心地享受美食吧
我们都喜欢美味的食品
素食未必就健康
熟悉的食物能带来安全感
韩式拉面(方便面):韩国人的传统食物
廉价食品未必就是不好的
为什么新上市的冰激凌不容易受欢迎
二、我们已经做到对食物精挑细选了
身体需要的才是正确的
特别的饮食习惯真的会危害健康吗
三、“如何吸收”是重要的
骨质疏松与碳酸饮料有关吗
自然发酵食品和工厂发酵食品的成分不同吗
过于洁净的环境反而会导致疾病吗
第七章 感觉——大脑制造的神奇体验
一、我们是如何感觉味道的
身体的G蛋白偶联受体能“感受”到美味
相同的感受体也会产生完全不同的感觉
可以通过感觉区分“毒”和“药”吗
味觉是不存在的
二、色、香、味是大脑制造出的“幻觉”
痛苦和快感一样是大脑的感觉
感觉是不可或缺的
三、我们身体中的“生存感觉”
感觉的极限
第八章 致癌食品真的存在吗
一、了解癌症的本质很重要
二、我们常吃致癌物和有毒食物吗
虾酱是一级致癌物
烧烤、炭烧都是危险的烹饪方式
三、抗癌药都不能预防癌症,食物就能做到吗
每天喝两杯咖啡真的能预防癌症吗
对待癌症的正确态度—— 平常心
我们能够在残酷的地球上艰难生存下来的秘密
后记 食品是文化的产物
作者介绍
崔诺言
毕业于韩国首尔大学食品工程学专业,并取得同专业硕士研究生学位,之后在食品公司担任食品及香料研究员。
一天,他看到一个叫做《Sponge2.0》的电视节目,这是一个讨论对食品和食品添加剂存在误会和偏见的节目。看后他重新思考了自己的食品专业并开始学习。为了消除大家对食品的怀疑,他建立了个人网站。该网站包含了很多的资料,并以网站上整理的资料为基础出版了《不良知识把我摧毁》一书。在整理对食品的误会和偏见的过程中,他注意到包括食品在内的很多领域都被过度地细化而忽略了彼此的联系,从而影响了人们对事物真正价值的认识。为了消除误会,认清本质,他又撰写了《你真的知道你在吃什么吗》一书。
文摘
序言
评价三 这本书的名字《你真的知道你在吃什么吗》实在是太有共鸣了!每天忙碌的生活,让我们很难有时间和精力去深入了解我们每天吃下去的到底是什么。我最关心的是,这本书是否能够帮助我识别哪些食物是真正有益健康的,哪些可能是“披着羊皮的狼”。我希望它能给我一些实用的建议,比如如何解读食品标签,如何辨别新鲜的食材,以及如何避免那些可能对身体有害的成分。我希望作者能够站在读者的角度,用一种平实但又不失专业的方式,为我们揭示食品背后的故事。比如,那些我们常吃的零食、饮料,甚至是看起来很健康的“减肥食品”,它们究竟是通过什么方式被制造出来的?其中是否含有我们不了解的成分?它们对我们的长期健康会产生什么影响?我希望读完这本书,我能够不再迷茫,能够更自信地为自己和家人挑选更优质的食物,建立一个真正健康的饮食体系。
评分评价四 一直对食品安全和健康饮食方面的内容比较关注,当看到《你真的知道你在吃什么吗》这本书名时,立刻被吸引了。在我看来,这个问题非常重要,但常常被我们忽略。我希望这本书不仅仅是罗列一些食品的坏处,而是能提供一些更深入的、更具启发性的内容。比如,它能否探讨一下现代农业对食品质量的影响?那些大规模种植的作物,是否因为化肥农药的使用而失去了原有的营养价值?或者,它能否分析一下当前食品加工业的一些趋势,以及这些趋势对消费者健康可能带来的长远影响?我希望这本书能让我从更宏观的角度去理解“我们吃什么”,而不仅仅局限于微观的成分分析。比如,它能否提供一些关于可持续农业、有机食品的背景知识,让我们了解除了“吃得对”之外,“吃得好”和“吃得有责任感”也同样重要。我期待这本书能引发我对整个食品体系的思考,并最终引导我做出更健康、更负责任的饮食选择。
评分评价二 最近我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那就是我们对日常饮食的了解到底有多深?尤其是在琳琅满目的超市货架前,面对各种各样的包装食品,我常常会感到一种无力感。那些花哨的广告语,那些看似诱人的成分表,到底有多少是值得信赖的?《你真的知道你在吃什么吗》这本书,就像是在我心中敲响了警钟。我希望它能提供一些关于食品安全、营养成分、以及可能存在的健康隐患的专业知识,但不是那种枯燥的学术报告,而是用通俗易懂的方式,让我们这些普通读者能够理解。我希望它能揭示一些行业内幕,让我们看到食物从田间到餐桌的真实过程,了解那些我们可能忽略的环节。例如,那些食品添加剂的种类和作用,它们对人体的影响究竟有多大?加工食品的营养价值是否真的被夸大了?是否存在一些我们不知道的“潜规则”?我期待这本书能帮助我建立起一种更健康的饮食观念,让我能够真正掌握自己选择食物的主动权,不再被商家的宣传所迷惑。
评分评价一 这本书的名字叫《你真的知道你在吃什么吗》,虽然我还没来得及细细拜读,但光从书名就能感受到一种强烈的警示意味。现代社会生活节奏快,我们常常为了节省时间,选择外卖、速食,或者购买那些包装精美、口味诱人的加工食品。我常常会好奇,那些琳琅满目的食品添加剂,那些光鲜亮丽的色泽,到底隐藏着怎样的真相?当我们把食物放入口中时,我们真的了解它们是如何被生产出来的吗?它们是否真的如同标签上所宣称的那般安全健康?我感觉这本书就像是一把钥匙,能够打开我对食物真相的认知大门。我迫不及待地想知道,在那些光鲜亮丽的背后,是否隐藏着不为人知的秘密,那些我们习以为常的食物,是否真的如我们所见的那样简单?我希望这本书能给我带来一些关于食材来源、加工过程、以及潜在健康风险的深度解读,让我能够更理性地选择我每天摄入的食物。也许读完之后,我会重新审视我的饮食习惯,做出更明智的决定,为了自己和家人的健康,不再盲目跟风,而是真正做到“吃得明白,吃得安心”。
评分评价五 这本书的书名《你真的知道你在吃什么吗》触动了我内心深处的一个隐忧。在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似乎被各种关于健康饮食的说法弄得眼花缭乱,但真正了解食物本质的人又有多少呢?我特别希望这本书能提供一些关于食物成分的“破译”技巧,让我能够像一个侦探一样,通过食品标签和配料表,窥探到食物的真实面貌。比如,那些看起来很复杂的化学名称,到底代表着什么?它们在食物中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有没有一些我们应该极力避免的“危险信号”?我希望作者能用生动有趣的例子,将这些枯燥的知识变得易于理解和记忆。同时,我也希望这本书能探讨一下现代饮食文化对我们健康的影响,比如过度加工、高油高盐的饮食习惯,以及我们如何才能在这种环境下保持一种平衡和健康的生活方式。这本书对我来说,不只是一本科普读物,更像是一次自我教育的契机,帮助我成为一个更了解食物、更爱惜自己的消费者。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