撑竿跳高——青少年田径技术训练丛书 9787500921295

撑竿跳高——青少年田径技术训练丛书 9787500921295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日广田哲夫,李鸿江 审 著
图书标签:
  • 撑竿跳高
  • 田径
  • 技术训练
  • 青少年
  • 运动
  • 体育
  • 训练
  • 教学
  • 技巧
  • 田径运动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广影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人民体育出版社
ISBN:9787500921295
商品编码:29665505611
包装:平装
出版时间:2001-11-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撑竿跳高——青少年田径技术训练丛书

定价:10.00元

作者:(日)广田哲夫,李鸿江 审

出版社:人民体育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1-11-01

ISBN:9787500921295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在田径运动中,撑竿跳高由于玻璃钢撑竿的出现,促使了技术的进步和成绩的飞跃。在以往的奥运会上,撑竿跳高以其精彩的技术和激烈的竞争,在观众记忆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伴随着科学的进步及新型撑竿的开发,可以想像撑竿跳高技术也会随之进一步改进。
本书就是为有志于学习撑竿跳高的年轻人写的。如果教师、教练员能将本书当体指导书去使用,作者将无比高兴。

目录


章撑竿跳高的技术
 1.撑竿跳高的特点
  (1)撑竿跳高的历史背景
  (2)撑竿跳高的专业术语
  (3)撑竿跳高的器材和规则
  (4)决定成绩的主要因绩
  (5)速度和成绩的关系
  (6)握竿位置与成绩的提高
 2.跳跃技术
  (1)持竿
  (2)助跑
  (3)
  (4)起跳
  (5)悬垂
  (6)摆体与后仰(举腿)
  (7)伸展与转体
  (8)过杆
第二章 撑竿跳高的指导
 1.对初学者的指导
  (1)入门期运动员的训练
  (2)设施与器材
  (3)撑竿
  (4)技术学习(参照技术训练)
  (5)对初学者的阶段性训练(之一)
  (6)对初学者的阶段性训练(之二)
  (7)对初学者的阶段性训练(之三)
 2.对初学者的10个忠告
第三章 技术的提高与训练
 1.提高成绩的决定因素
 2.训练的基本要素
 3.肌力与速度的强化
  (1)肌肉瀑发力的提高
  (2)大肌力的训练
  (3)青少年运动员(青春期前)在肌力训练当中的注意事项
  (4)训练内容的选择
  (5)训练时的注意点
  (6)助路速度的强化
 4.撑竿路高所需的训练
  (1)基础体力
  (2)专项力量的强化
  (3)利用撑竿跳学习基本技术
  (4)摆体倒立的分解训法练
 5.技术的完成
 6.心理素质训练
 7.关于撑竿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撑竿跳高——青少年田径技术训练丛书 一、 历史的飞跃:从远古的杂技到现代的竞技 撑竿跳高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人类最古老的生存需求。早在史前时代,为了跨越河流、沟壑,或是攀爬高处躲避野兽,先民们就已懂得利用坚韧的树枝或竹竿作为辅助工具。这种原始的“跳跃”行为,虽然与现代撑竿跳高有着天壤之别,却已蕴含了利用外物增强弹跳能力的朴素智慧。 进入文明时代,撑竿跳高逐渐演变成一种杂技表演。在古希腊的奥林匹克运动会中,虽然没有撑竿跳高这个独立项目,但文献中曾记载过一些类似利用木棍进行跳跃的活动。在中世纪的欧洲,一些地区的庆典和节日中,也出现了利用长竿跨越障碍物的表演,这被认为是撑竿跳高早期发展的一个重要环节。 到了18世纪,欧洲的一些体操学校开始将撑竿跳高作为一种训练项目。最初使用的竿子多为实心木材,重量大且弹性差,成绩也十分有限。19世纪后期,金属竿的出现,尤其是钢制竿的广泛应用,极大地推动了撑竿跳高的技术革新。金属竿的轻便性和良好的弹性,使得运动员能够以前所未有的高度向上跃升。 20世纪初,国际田径联合会(IAAF,现为World Athletics)成立,标志着撑竿跳高正式成为一项规范化的田径项目。第一届现代奥运会(1896年)就包含了撑竿跳高项目,但当时的成绩与如今相比微不足道。随着训练方法、器材技术的不断进步,撑竿跳高的成绩也在不断刷新。从早期的竹竿、实心木竿,到后来的空心钢竿,再到如今的玻璃纤维和碳纤维复合材料竿,每一次器材的革新都直接催生了运动成绩的飞跃。 撑竿跳高技术的演进同样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从最初的“坐跳”式(将身体骑跨在竿上),到“上摆”式(利用摆动上杆),再到“转身”式(完成技术动作中的身体旋转),以及现代的“一腾跃起,二摆竿,三转体,四过杆”的完整技术链条,每一步都凝聚了无数运动员和教练员的智慧与实践。尤其是20世纪中期以来,随着运动科学的发展,对人体力学、生物力学的深入研究,以及对训练理论的不断探索,撑竿跳高的技术动作变得更加精细化、科学化,也更加强调协调性和爆发力。 如今,撑竿跳高已成为田径赛场上最令人惊叹的视觉奇观之一。运动员如同一只矫健的雄鹰,借助一根神奇的“翅膀”,将渺小的身体送往令人难以置信的高度。它不仅考验运动员的力量、速度、柔韧性,更考验他们的勇气、技巧、心理素质以及对器材的精准控制。撑竿跳高的历史,就是一部人类挑战极限、不断超越自我的奋斗史。 二、 技术的精髓:力量、速度与技巧的完美融合 撑竿跳高之所以被誉为“田径皇冠上的明珠”,在于其复杂而精妙的技术体系。它绝非单一要素的叠加,而是力量、速度、柔韧性、协调性以及瞬间判断力等多种能力的综合体现。想要在高空中优雅地划出一道弧线,需要将以下几个关键技术环节融会贯通。 1. 助跑(Run-up): 助跑是整个动作的开端,其目标是为后续的起跳积蓄足够的动能。一个优秀的助跑需要速度、节奏和稳定性。运动员需要以稳定的速度,保持身体的重心略微前倾,肌肉处于积极的准备状态。助跑的距离和速度需要与运动员的个人能力、竿子的弹性以及跳高高度相匹配。速度过快容易导致节奏失控,速度过慢则难以产生足够的动力。关键在于找到一个“恰到好处”的速度,让身体在最后一步踏入起跳区域时,能够将助跑的水平速度高效地转化为向上的动能。 2. 撑竿起跳(Plant and Take-off): 这是撑竿跳高技术中最具挑战性和决定性的环节之一。当运动员进入起跳区域的最后几步时,需要以一个强有力的、精准的动作将竿尖插入地面上的特定位置(通常是一个凹槽或标记),并同时用单脚(通常是惯用脚)用力蹬地。这个瞬间,起跑棒的插入点、角度以及蹬踏的力量和时机至关重要。竿尖的插入深度、角度的精确性直接影响着后续竿子的弯曲程度和能量的传递。蹬踏的力量则需要与助跑的速度叠加,产生最大的向上加速度。这个过程要求运动员具备极强的爆发力和空间感知能力。 3. 竿上动作(Pole Carry, Swing, and Drive): 这是撑竿跳高技术中最具观赏性的部分。一旦起跳完成,竿子就开始弯曲,储存助跑和起跳的动能。运动员需要紧随竿子的弯曲,利用身体的摆动和驱动,将水平的动能转化为垂直的动能。 竿上持竿(Pole Carry): 在起跳的瞬间,运动员需要用双手紧握竿子,保持身体的稳定,并开始引导竿子的弯曲。 上摆(Swing): 随着竿子的弯曲,运动员需要将腿向上摆动,利用身体的惯性和引力,配合竿子的回弹,将身体向上推。这是一个复杂的协调动作,腿部的摆动、腰腹的收紧都需要与竿子的弹性产生最佳的配合。 驱动(Drive): 在竿子达到最大弯曲并开始回弹的瞬间,运动员需要用身体的整体力量,特别是腰腹和腿部的力量,用力“推”竿,将储存的能量最大化地释放出来,将身体送向空中。此时,运动员的身体姿势需要调整,为后续的空中动作做准备。 4. 空中动作(In-the-Air Maneuvers): 当竿子将运动员送至空中后,接下来的动作是决定能否成功过杆的关键。 转体(Turn): 在接近过杆高度时,运动员需要以极快的速度完成身体的旋转。这个转体通常是90度或180度,以便为过杆创造有利的身体姿势。 过杆(Bar Clearance): 这是撑竿跳高的最高潮。运动员需要利用身体的柔韧性和协调性,以一种“翻滚”或“蛇形”的姿势,将身体依次越过横杆。不同的运动员有不同的过杆技术,例如“下压式”或“展腹式”。核心在于身体的重心能够尽量低于横杆,或者在身体过杆时,能够做出有效的姿势改变,以避免碰到横杆。 落地(Landing): 成功过杆后,运动员需要安全地落在海绵垫上。虽然落地是技术动作的最后一步,但运动员在空中仍然需要保持身体的平衡,为安全落地做好准备。 整个撑竿跳高技术是一个连贯且动态的过程,各个环节之间相互衔接,缺一不可。每一次成功的跳跃,都凝聚了运动员日复一日艰苦的训练,以及他们对技术细节的精准把握。 三、 青少年训练的特殊性:循序渐进,科学引导 对于青少年而言,撑竿跳高训练的重点在于“循序渐进”和“科学引导”,以最大程度地发挥其身体潜能,同时避免运动损伤。与成年运动员的训练模式不同,青少年训练更注重基础的建立和全面能力的培养,而非过早追求极限成绩。 1. 基础体能与柔韧性的培养: 在接触专业撑竿跳高技术之前,青少年运动员需要重点发展良好的基础体能。这包括: 爆发力: 通过跳跃、投掷等练习,发展腿部、腰腹的力量和爆发力。 速度: 通过短跑、加速跑等训练,提高助跑速度。 耐力: 适当的体能训练,确保运动员能够承受长时间的训练。 柔韧性: 充分的拉伸和柔韧性训练,特别是对腰腹、肩部、腿部等关键部位的柔韧性要求很高,这有助于完成更舒展、更有效的技术动作,并有效预防运动损伤。 2. 器材的适应与安全: 青少年在接触撑竿跳高训练时,应从低弹性的、较短的竿子开始。这是因为: 技术掌握: 低弹性的竿子允许运动员有更充足的时间去感受和掌握竿上动作,例如竿子的弯曲、回弹以及身体的配合。 安全性: 高弹性的竿子产生的回弹力更强,如果技术不熟练,很容易造成运动员失去控制,增加受伤风险。 心理适应: 从较低的横杆高度开始,逐步过渡,让青少年建立自信心,逐渐适应撑竿跳高的挑战。 3. 技术动作的分解与模仿: 针对青少年运动员的身心特点,技术教学应采用分解练习和模仿相结合的方式。 陆地模仿: 在没有竿子的情况下,通过陆地模仿练习,让运动员熟悉竿上动作的身体姿势和运动轨迹。例如,模拟起跳、弯曲身体、空中转体等动作。 低杆练习: 使用低弹性的竿子,在较低的横杆高度下进行反复练习,重点纠正技术细节,建立正确的动作感觉。 视频分析: 利用视频技术,对运动员的动作进行录制和分析,帮助他们更直观地认识自己的技术问题,并进行有针对性的改进。 4. 心理素质的锻炼: 撑竿跳高是一项对心理素质要求极高的运动。青少年运动员的心理训练同样重要。 建立自信: 通过成功的训练和比赛经历,帮助青少年建立对自己的信任,敢于挑战更高的横杆。 克服恐惧: 尤其是在高空动作中,克服对高度的恐惧是至关重要的。教练员需要用耐心和鼓励,帮助他们逐渐适应和克服。 专注力训练: 提高运动员在训练和比赛中的专注力,不受外界干扰,专注于完成每一个技术动作。 5. 科学的训练计划与恢复: 青少年运动员的训练计划应科学合理,避免过度训练。 训练量与强度: 根据运动员的年龄、身体发育状况和训练水平,制定合适的训练量和训练强度。 休息与恢复: 充分的休息和恢复是身体成长和技术进步的重要保障。合理的安排休息时间,注意营养补充,以及必要的物理恢复手段,都是不可或缺的。 伤病预防: 始终将伤病预防放在首位。通过科学的热身、拉伸,以及对运动员身体状况的密切关注,及时发现和处理潜在的伤病问题。 青少年撑竿跳高训练,是一段充满挑战但也极具回报的旅程。它不仅仅是教会孩子们如何跳得更高,更是帮助他们培养坚韧不拔的意志,以及对运动的热爱和对自我极限的不断探索。通过科学、系统、充满人文关怀的训练,青少年运动员将有机会在撑竿跳高的世界中,绽放出属于自己的光彩。

用户评价

评分

我一直对体育运动中的科学训练方法很感兴趣,尤其是那些能够解释“为什么”和“怎么做”的内容。撑竿跳高这项运动,在我看来,是一种对人体潜能极致挖掘的体现,而这背后必然蕴含着深厚的运动科学原理。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深入浅出地讲解支撑杆的物理原理,包括材料的选择、长度和硬度的影响,以及运动员如何利用支撑杆的弹性势能来获得更高的起跳高度。我还很想了解,在技术训练之外,身体素质的训练是如何与之相结合的。例如,力量训练、柔韧性训练、协调性训练,以及心肺功能的提升,它们在撑竿跳高运动中分别扮演着怎样的角色?这本书是否会提供具体的训练计划和指导,能够帮助青少年运动员科学地发展各项身体素质,从而为他们的撑竿跳高之路打下坚实的基础?我期待这本书能够提供一些前沿的训练理念和方法,让我对这项运动有更科学、更全面的认识。

评分

作为一名体育院校的学生,我对田径项目的基础理论和实践训练都有一定的了解。但是,撑竿跳高一直是我认为技术难度最高、最需要细致打磨的项目之一。我通常会关注一些更具普适性的田径训练内容,但这次被这本书的封面和系列定位所吸引,觉得它可能包含一些我之前没有接触过的、更具针对性的信息。我尤其想知道,这本书在“技术训练”方面,是如何区分不同水平的运动员的?例如,对于初学者,可能会侧重于基础动作的建立和安全注意事项;而对于有一定基础的运动员,则可能需要更精深的技巧剖析和突破瓶颈的指导。书中是否会涉及到心理训练的部分?因为我知道,撑竿跳高运动员不仅需要强大的身体素质,更需要强大的心理素质来面对一次又一次的挑战和可能出现的失败。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提供一些更高级、更具指导意义的内容,帮助我对撑竿跳高这项运动有更深层次的理解,甚至能够为我未来的学习和研究提供一些素材。

评分

读完这本书的简介,我的脑海里立刻浮现出许多关于撑竿跳高运动员的画面。那些在赛场上一次次挑战高度的矫健身影,那种超越自我的精神力量,都让我肃然起敬。我一直觉得,一项运动的魅力,不仅仅在于最终的成绩,更在于其背后所付出的努力和所蕴含的智慧。这本书的“青少年田径技术训练丛书”的定位,让我觉得它不仅仅是一本枯燥的技术手册,更可能是一本能够点燃青少年对这项运动热情,并且引导他们科学训练的书籍。我非常想知道,书中是如何将枯燥的训练过程变得生动有趣的?它会不会通过一些生动的案例、或者有趣的比喻来讲解复杂的动作要领?此外,我个人对运动员的成长经历也比较好奇,这本书是否会分享一些年轻运动员在训练中遇到的困难、如何克服,以及最终取得成功的励志故事?我相信,这些故事能够给正在努力训练的青少年们带来巨大的鼓舞和动力。

评分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就充满了动感,我一眼就被那个高高跃起的身影吸引住了。我一直觉得撑竿跳高是一项充满挑战又极具观赏性的运动,它需要技巧、力量、勇气和对高度的极致追求。所以当我看到这本书的名字时,就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它。我希望通过这本书,能够更深入地了解这项运动的方方面面,不仅仅是跳跃本身,还包括那些不为人知的训练方法和背后的科学原理。我特别想知道,那些顶尖的撑竿跳高运动员是如何一步步突破极限的,他们的训练计划是怎样的,有没有什么特别的窍门或者心得可以借鉴。这本书的系列名称“青少年田径技术训练丛书”也让我对它的内容充满了期待,因为这意味着它可能会包含一些适合青少年学习和实践的内容,这对我来说非常有价值。我希望能从中获得一些启发,不仅是在体能训练方面,也包括如何培养正确的运动心态和技术动作。总而言之,这本书给我的第一印象是非常积极的,我迫不及待地想翻开它,开始我的探索之旅。

评分

作为一个业余的田径爱好者,我一直对各种田径项目都有着浓厚的兴趣,而撑竿跳高更是其中我最为着迷的一项。它将力与美、技术与智慧完美地结合在一起,每一次的腾空都充满了戏剧性。我之前也看过不少关于撑竿跳高的视频和一些零散的文章,但总觉得不够系统,缺乏深度。这本书的出现,让我看到了填补这一空白的可能性。我特别关注的是书中所提到的“技术训练”部分,因为我深知,撑竿跳高绝不仅仅是依靠蛮力,精湛的技术才是决定高度的关键。我非常想了解,从起跑到助跑,从插竿到过杆,每一个环节是如何科学地进行训练的。书中会不会详细讲解不同阶段的技术要领,以及常见的错误动作分析和纠正方法?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提供一套完整、清晰、易于理解的训练体系,帮助像我这样的爱好者,能够更科学、更有效地提升自己的撑竿跳高水平,甚至能够从中找到进阶的路径。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