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彩妆传奇
定价:99.80元
售价:72.9元,便宜26.9元,折扣73
作者: 丽莎·埃尔德里奇,钟潇
出版社: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出版日期:2017-06-01
ISBN:9787550299276
字数:
页码:232
版次:1
装帧:精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适读人群 :普通大众、时尚界人士、文化史读者
这是一部源远流长、活色生香的文化史,纵览数千年,从古埃及到文艺复兴的欧洲,从维多利亚时代的英国到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的美国,横跨文化、历史、美术、戏剧、政治、经济、化学与动植物学,会让你对如今的小小化妆包肃然起敬。n
人们对美的追求如何被灵感女神?哪些人先抓住了化妆品商业化的良机?信息化时代的妆容潮流又将如何发展?兰蔻全球创意总监、英国化妆师丽莎·埃尔德里奇在大量研究工作的基础上撰写本书,从红、白、黑三种色彩入手,详细梳理彩妆的过去,展望彩妆的未来。n
书中精心呈现了大量珍贵的资料图片与作者私人收藏的古董化妆品。n
唇彩、腮红和睫毛膏看似是现代产物,但点染双唇、脸颊和眼周却是世界上古老的行为之一。作品遍布时装秀、红毯、广告和杂志封面的世界知名化妆师丽莎·埃尔德里奇将把你从远古时期和古典时代,带入英国维多利亚时期和好莱坞的黄金年代,再到现在和未来,一探技术的究竟,全方位呈现化妆品背后的故事。n
本书将告诉你人们使用化妆品的原因,并为你介绍不同年代的化妆品。你还将在书中看到光芒四射、引人竞相模仿的彩妆缪斯,以及她们是如何坐上女神宝座的。每个章节都讲述了的行业故事,以及赫莲娜·鲁宾斯坦、查尔斯·雷夫森、伊丽莎白·雅顿和雅诗兰黛等现代彩妆奠基人的经典传奇。n
本书在用大量精美插图为你展现特定时期的妆容和风潮的同时,也将探究化妆品在女性的历史中扮演的角色以及它带给我们的诱惑与吸引。n
引言 9n
序:化妆文化史 13n
部分古代化妆颜料n
章红:彩妆中永不褪色的经典 18n
第2章白:苍白背后的政治与权力 38n
第3章黑:彩妆中的深色印记 62n
第二部分美妆产业n
第4章媒体与动力:梦想的 90n
第5章彩妆先锋:前瞻者与百花齐放 122n
第6章化妆包里的历史:从民间偏方到世界品牌 156n
第7章彩妆前沿:畅想未来 210n
后记:我想像你一样 224n
致谢 228n
图片来源 230n
出版后记 231n
丽莎·埃尔德里奇,是业内备受尊敬的化妆大师。她曾与日本化妆品巨头资生堂(Shiseido)联合开发了系列产品,曾为香奈儿(Channel)提供过彩妆创意,时任兰蔻(Lancme)全球创意总监;她曾为凯特·温斯莱特(Kate Winslet)、凯特·摩斯(Kate Moss)、凯拉·奈特利(Keira Knightley)、艾玛·沃特森(Emma Watson)等上百位知名人士与明星设计过妆容;她曾与墨特-马可斯(Mert & Marcus)、索威·桑德波(Slve Sundsb)、彼得·林德伯格(Peter Lindbergh)、帕特里克·德马舍利耶(Patrick Demarchelier) 等诸多时装摄影师合作;她也曾与蔻依(Chloé)、阿尔伯特·菲尔蒂(Alberta Ferretti)、普拉达(Prada) 等一系列高级时装和化妆品牌合作进行时装秀与广告宣传。 n
部分古代化妆颜料章红:彩妆中永不褪色的经典n
胭脂是现存历史悠久、用途也多样的化妆单品,在过去的几千年中被用来给嘴唇和脸颊上色。虽然在不同时期,时尚和社会对化妆品的认知差异使得历史上胭脂的使用程度不尽相同,但是红色的地位却从未被动摇。当今的胭脂被冠上了不同的名称,从传统的粉质胭脂到液体胭脂、口红和唇彩,以及各式用于唇部和脸颊的膏状及啫喱状的产品。不过,为什么它能成为我们化妆包里受欢迎、地位为稳固的单品呢?又是什么促使全球一代又一代女性在脸上擦上一抹绯红呢?n
想要找到答案,或许要从了解红色和它引起的丰富联想开始。虽然在不同文化中,红色的含义略有差异,但它总是和吸引、爱、热情、青春和健康联系在一起。在东方文化中,红色通常象征着喜庆,所以中国、印度和越南的新娘在婚礼上通常身着红色礼服。它在戏剧中也具有象征意义,在中国京剧和日本歌舞伎的脸谱中被大量使用。当然,红色也有其非常不同的内涵意义——它是鲜血、危险和革命的颜色,也是一些政党团体的象征。n
如果我们单纯从化妆品本身和它的功能来看,使用胭脂的目的就是给皮肤增添一抹红晕。进化心理学家南茜·埃特考夫(Nancy Etcoff)曾指出,红色的魅力来自于它能产生纯粹的、生理上的吸引力:“脸颊上的红晕和嘴唇上的烈焰都是,是在模拟一种年轻、还未生育、健康而有活力的状态。”对红色经久不衰的吸引力的另一科学解释是,红色是人类可视范围内波长长的颜色,意味着和其他颜色相比,红色能够激发起我们更加强烈的潜意识反应。试想一下,你走进一个红色的房间,它对你产生的作用,以及深深浅浅的红色是如何迅速吸引你的目光的。埃特考夫做出了一个完美的总结:“红色是鲜血的颜色,是害羞和激动时的潮红,是高涨时乳头、嘴唇和生殖器的颜色。距离再远,红色也清晰可见,让人心神荡漾。”n
古老的的胭脂是混合氧化铁和动物脂肪或者植物油制成的红赭石棒,这种颜料棒的外形和尺寸和如今诸多品牌旗下较粗的眼影棒无异。到了19世纪,胭脂开始在药店销售,当时的胭脂由手工制成,原料各异,所以色调和质地有所差异。人们会晒干胭脂虫,用以生产鲜红的胭脂红色素。虽然红丹、朱砂、硫化汞等矿物质毒性剧烈,但都曾被用来制造烈火般的鲜红颜料;蔬菜和其他植物的提取物——例如从红花中提取的红花黄色素、从紫草根中提取的紫草红、从捣碎的桑葚和草莓中获取的深红色、红甜菜汁和红苋菜——都曾被用来制造或柔和或浓烈,色调不一的红色和粉色。n
早在公元前一万年,古埃及就贡献出了面部化妆颜料和化妆品的杰作。古埃及人精通化学,热衷化妆,通过混合不同原料制造出了润肤霜、眼线、唇彩、胭脂和指甲油等化妆品。他们将由各种天然产物——包括茎块类植物和矿物质——制成的粉末撒在调制盘、碟子和勺子里,加入动物脂肪或植物油进行搅拌,以改变混合物的质地,保证在眼部、嘴唇和脸颊上不会脱落。早期坟墓中出土了诸如调色板、研磨器和涂抹器等用于混合的工具,暗示这些工具不仅在日常生活中占据重要的地位,在来生的重要性也丝毫不减。n
令人惊艳的眼妆是埃及人(在美妆界)被铭记的主要原因,但他们也同样因为大胆运用红色而出名。古埃及人用油脂和赭石红混合制成原始口红,打造出烈焰红唇。腮红的成分和口红相同,可能会用蜡或树脂进行混合,给双颊带去嫣红色的光泽,不过这种光彩被翠绿色的眼影和描着深黑线的电眼所中和,退为配角。n
在研究古代化妆品使用的过程中,我们很快就会发现,女性在特定时期拥有的自由和权利与她们化妆的自由紧密相关。通常来说,在女性受压迫强烈的年代,化妆品也会备受非议,被视为无法接受。比起后几个世纪,古埃及的女性实际上拥有相当大的自主权,她们可以拥有和继承土地与财产(据美国记者威尔伯在埃及购买的莎草纸记载,10%~11%的土地所有者是女性),经营自己的生意,并对男性提出法律诉讼。高强度的体力劳动并不会招来厌恶,一些底层的古埃及妇女以出卖体力谋生。虽然古埃及是早使用化妆品的社会之一,但考虑到上述原因,它能成为具实验性和包容性的社会之一也就不足为奇了,遗憾的是,后期的其他文明却非如此开明。n
在伊朗,考古学家在克尔曼省(Kerman)的沙赫达德(Shahdad)发现了胭脂早的痕迹,当地每一个坟墓中都能找到数量可观的白色粉末。在储藏白色粉末的船只的船底(这种白色粉末被男性和女性用作粉底),考古学家找到了涂成红色的金属小碗和浅碟,他们认为这些是曾装过口红和腮红的容器。n
……n
我一直是个对美学有追求的人,但对于彩妆,我总是停留在基础的使用层面,总觉得它离我有点遥远。直到最近偶然翻阅了这本书,才真正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它没有像市面上很多彩妆书那样,上来就讲一大堆复杂的技巧或者堆砌各种产品,而是从一个非常宏观且有深度的高度切入,让我看到了彩妆背后蕴含的丰富历史和文化意义。我最欣赏的是它对不同文化背景下彩妆演变的梳理,比如亚洲人对精致、自然的追求,与西方人大胆、前卫的风格,在历史长河中是如何交织、碰撞并最终形成独特美学体系的。书中还涉及了一些关于面部比例、色彩心理学的分析,这些让我从一个更科学、更专业的角度去理解彩妆的奥秘。读到那些关于不同时代女性如何运用彩妆来表达自我、争取权利的篇章时,我深受触动,感觉彩妆不仅仅是装饰,更是女性力量的一种体现。这本书的内容非常丰富,信息量也很大,但作者的叙述方式却一点也不枯燥,反而引人入胜。我感觉自己就像是在跟随一位博学的向导,一步步探索着彩妆这个迷人的世界,收获满满。
评分这本书的出现,简直像一股清流,完全颠覆了我之前对彩妆书籍的刻板印象。它不是那种让你看了就想立刻去模仿的“网红妆容”指南,也不是充斥着大量产品测评的“购物清单”。相反,它更像是一位饱含深情的历史学家,用细腻的笔触,为我娓娓道来一场跨越千年的“美妆传奇”。我喜欢它不落俗套的叙事方式,将每一个时代的妆容特征,都与当时的社会文化、生活方式紧密相连。比如,我从未想过,在某个特定时期,某种妆容的流行竟然与当时的政治气候、阶级划分息息相关。书中对一些经典妆容的起源和演变的考究,也让我大开眼界,原来我们今天习以为常的某些彩妆元素,竟然有着如此悠久的历史渊源。而且,作者的文字功底非常扎实,语言优美且富有感染力,读起来不仅不枯燥,反而充满了探索的乐趣。这本书让我明白,彩妆绝不仅仅是表面的修饰,它是一种文化符号,一种情感的表达,甚至是一种社会现象。它让我更加敬畏这个行业的历史深度,也激发了我对“美”的更深层次的思考。
评分作为一名长期活跃在美妆圈的爱好者,我读过的彩妆书籍可谓不在少数,但这本书,无疑是我最近几年来读到过最独特、最有深度的作品之一。它给我的感觉,与其说是一本彩妆教程,不如说是一部关于“妆容的演进史”的百科全书。书中没有那些流水线式的“新手必看”或者“热门单品推荐”,而是从更广阔的视角,探讨了不同时代、不同社会背景下,人们对于“美”的定义以及彩妆在其中扮演的角色。我尤其被书中关于古代文明中彩妆使用的描述所吸引,比如古埃及人对眼妆的极致追求,以及他们运用天然矿物进行的色彩调配,这些都展现了人类早期对美的渴望和创造力。同时,书中对近代以来彩妆革命的解读也十分精彩,它不仅仅是技术上的进步,更是社会思潮、女性解放运动的缩影。作者在叙述历史时,能够巧妙地将艺术、文化、科技以及社会变革融合在一起,让读者在了解彩妆的同时,也能深入理解那个时代的社会风貌。这本书让我对彩妆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也让我意识到,每一个精致的妆容背后,都承载着一段动人的故事。
评分这本书实在太让我惊喜了!刚拿到手的时候,就被它封面那充满艺术感的色彩和质感吸引住了,感觉就像是一件珍贵的收藏品。迫不及待地翻开,里面的内容更是让人眼前一亮。它不仅仅是关于彩妆的介绍,更像是一场穿越时空的视觉盛宴,带领我领略了不同时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美妆潮流。从古埃及艳后神秘的眼线,到文艺复兴时期贵族精致的妆容,再到20世纪好莱坞黄金时代的魅力四射,每一个篇章都像打开了一个充满惊喜的宝盒。作者在文字上的描绘也十分到位,仿佛能闻到香料的气息,看到丝绸的光泽,感受到那个时代的氛围。我特别喜欢书中对不同肤色、不同脸型的人们如何运用彩妆来展现独特魅力的探讨,这让我觉得彩妆不只是模仿,更是一种自我表达的艺术。而且,书中穿插的一些历史轶事和名人故事,也让阅读过程增添了不少趣味。我一直对美妆有着浓厚的兴趣,但这本书让我看到了一个全新的维度,它不仅仅是技巧,更是历史、文化和艺术的融合。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对美的理解又提升了一个层次,也更加敢于尝试和探索属于自己的独特风格了。
评分我一直对艺术和历史有着浓厚的兴趣,而这本书,恰恰将我钟爱的两个领域完美地结合在了一起。它不是那种浅尝辄止的彩妆科普,而是一次深入人心的“美妆考古”。我被书中对不同历史时期彩妆的考究深深吸引,作者不仅仅是列举了妆容的变化,更重要的是,他深入挖掘了这些变化背后的文化驱动力。从古代文明的仪式性妆容,到现代社会个性化表达的彩妆,每一个转变都承载着深刻的时代烙印。书中对一些特定时期代表性人物的妆容分析,更是妙趣横生,让我仿佛置身于那个时代,亲眼见证了美的流转。我特别欣赏作者在处理历史资料时的严谨态度,以及将复杂的历史信息以清晰、易懂的方式呈现出来的能力。读这本书,我不仅仅是在学习彩妆知识,更是在感受历史的脉搏,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人们对美的追求与认同。它让我意识到,彩妆的美,远不止于产品本身,更在于它所承载的文化底蕴和历史故事。这本书,绝对是一次令人收获颇丰的阅读体验。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