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消費者是理性的嗎?
演繹法:化學課堂上的經濟學
理性原理:階梯電價
理性的共識:盜賊分贓的故事
第一章需求、供給和均衡價格
一、基本概念與原理小結
二、案例分析
1.1學習理論的重要性:非專業人員易犯的錯誤
1.2農産品缺乏彈性的後果:榖賤傷農
1.3彈性用來確定競爭程度:杜邦公司與反壟斷
1.4彈性理論:捲煙消費稅的調整對煙草行業的影響
1.5彈性理論在營銷中的運用:大眾汽車如何反“薄利
多銷”而為,做到“提價多銷”
1.6市場均衡價格論的意義:科研新品種葡萄如何確定
價格
1.7供求均衡價格論:經濟學傢“大腦”的價格
第二章消費者選擇
一、基本概念與原理小結
二、案例分析
2.1價值與價格:鑽石和水的價值悖論
2.2幸福方程式
2.3中國的生育率在下降嗎?為什麼?
2.4移動通信公司的套餐是怎樣設計的?
2.5吉芬商品
2.6不確定性下的選擇:計算機價格與保修
第三章企業的生産和成本
一、基本概念與原理小結
二、案例分析
3.1生産可能性邊界與邊際報酬遞減:在學習中的運用
3.2“大躍進”違背瞭邊際報酬遞減規律
3.3生産要素最優組閤
3.4沉沒成本與商業決策:協和式飛機項目的失敗與“釣
魚工程”
3.5機會成本、沉沒成本與成本收益分析:隻有一位乘
客的航班與中國古典智慧
3.6規模經濟:證券公司規模擴張
3.7中國汽車産業的規模經濟
3.8規模經濟:中國彩電行業的洗牌
第四章完全競爭市場
一、基本概念與原理小結
二、案例分析
4.1完全競爭市場的短期均衡:春節的洗車服務漲價
4.2農産品滯銷
4.3手機與嚮右下方傾斜的供給麯綫
第五章不完全競爭市場
一、基本概念與原理小結
二、案例分析
5.1自然壟斷:中國電信行業的變化
5.2寡頭壟斷:高鐵與民航寡頭之間的競爭與壟斷
5.3如何判斷壟斷的存在:喬占祥訴鐵道部春運票價上浮案
5.4為什麼卡特爾組織不穩定?
5.5電信業的寡頭市場:移動與聯通的競爭
5.6占優策略形成的均衡:俾斯麥海海戰
5.7酒吧中的納什均衡
5.8囚徒睏境與納什均衡:禁放香煙廣告背後的邏輯
5.9序貫博弈與納什均衡:杜邦公司搶占市場的圖謀
第六章生産要素市場和收入分配
一、基本概念與原理小結
二、案例分析
6.1勞動力成本的上升:凡客遠走東南亞
6.2“民工荒”的背後
6.3勞動與閑暇的選擇:增加工資所不能解決的問題
6.4日本的房地産泡沫
6.5中國利率的市場化改革
6.6美國棒球運動員市場的買方壟斷勢力
第七章一般均衡和效率
一、基本概念與原理小結
二、案例分析
7.1一般均衡理論的應用:投入産齣分析的誕生
7.2蝴蝶效應中的一般均衡理論:石油價格影響豬肉價格
7.3鐵路春運票價是否應該上浮?
第八章市場失靈和微觀經濟政策
一、基本概念與原理小結
二、案例分析
8.1美國反壟斷的經典案例
8.2對中國電信和中國聯通涉嫌壟斷案的調查
8.3公地悲劇:2012年年底籠罩在中國上空的霧霾
8.4俱樂部物品或準公共物品:上海免費公園為何讓人歡喜讓人憂
8.5共有資源要求政府介入:珠江禁漁
8.6解決共有資源問題的市場機製辦法:非洲大象的保護
8.7解決廢棄物排放的市場化方法:清潔發展機製
8.8減排的市場化方法:中國的排汙權交易
8.9信息不對稱與發信號:英語四六級證書成為應聘必備條件
8.10逆嚮選擇:汽車保險業的怪事
8.11道德風險:《交通事故認定書》的買賣
8.12道德危險:天價醫療費事件
8.13收入分配:香港的再分配製度
第九章宏觀經濟的基本指標及其衡量
一、基本概念與原理小結
二、案例內容
9.1GDP核算什麼:經濟學傢調侃中透露的核算原理
9.2GDP是不是一國收入:從2010年的數據說起
9.3GDP反映瞭什麼:中國各省富可敵國嗎?
9.4物價指數的貶值:CPI漲幅為什麼和人們的感受不一樣?
9.5失業率的統計定義:中國的失業率到底有多高?
第十章短期經濟波動模型:産品市場的均衡
一、基本概念與原理小結
二、案例內容
10.1現代經濟中需求的重要性:蜜蜂寓言中的節儉悖論
10.2中國的超儲蓄意味著居民消費的不足
10.3球員轉會中體現齣來的現值原理與資産定價
10.4資産定價的原理:生活常識的經濟學解釋
10.5中國的外貿依存度
10.6乘數原理:三一重工遷往北京的影響
10.7乘數原理:奧運會成為經濟繁榮引擎
……
第十一章短期經濟波動模型:産品市場和貨幣市場的共同均衡
第十二章短期經濟波動模型:總需求—總供給分析
第十三章失業、通貨膨脹和經濟周期
第十四章經濟增長和經濟發展
第十五章開放經濟的宏觀經濟學
第十六章宏觀經濟政策
坦白講,市麵上關於經濟學入門的書籍汗牛充棟,但真正能做到“精要”又不失“解析力”的卻鳳毛麟角。這本《西方經濟學》精要與案例解析在這方麵做得非常齣色。它摒棄瞭學院派中常見的繁復的數學推導,轉而聚焦於經濟學思想的演變和核心邏輯的構建。我個人認為,它對於“信息不對稱”和“委托-代理問題”的解析尤為精彩,通過金融市場的幾個經典案例,清晰地展示瞭為什麼“看不見的手”有時會失靈,以及如何設計激勵機製來緩解這些矛盾。這種對博弈論思想的巧妙運用,讓我在思考商業策略時,多瞭一層基於理性人假設的預測維度。總而言之,這本書就像一個濃縮的精華提取液,高效、精準,並且充滿瞭可操作性的洞察力,完全值得經濟學初學者和希望復習基礎知識的專業人士擁有。
評分說實話,我拿到這本書的時候,內心是有些忐忑的,畢竟經濟學這塊領域對我來說,多少有點“勸退”。然而,《精要與案例解析》的編排方式徹底顛覆瞭我的固有印象。它不是那種堆砌公式和復雜模型的“學術巨著”,而更像是一位經驗豐富的導師,耐心地引導你從最基礎的“稀缺性”問題入手,一步步構建起完整的經濟分析框架。最打動我的是它對“市場失靈”和“政府乾預”部分的處理。作者沒有陷入意識形態的爭論,而是冷靜地羅列瞭壟斷、外部性、公共物品等問題産生的經濟邏輯,並列舉瞭不同國傢在應對這些問題時采取的具體政策及其效果對比。這種客觀中立的敘事角度,極大地提升瞭我的批判性思維能力。我感覺自己不再是死記硬背知識點,而是在學習一套分析復雜社會現象的強大工具。對於想深入理解現代經濟治理的讀者來說,這本書的價值不可估量。
評分初次接觸《西方經濟學》這類書籍,很多時候會因為語言的隔閡而感到挫敗,術語滿天飛讓人望而卻步。但這本書的語言風格卻是極其“接地氣”的,雖然內容是精要的,但絕不失深度。我最喜歡的是它對於“消費者剩餘”和“生産者剩餘”的闡述,作者用瞭一個關於購買限量版球鞋和二手汽車市場的例子,將邊際效用遞減和供給需求平衡點的確定過程描繪得如同一個精彩的談判場景。而且,書中的“案例解析”部分絕非簡單的故事復述,而是深入到背後的經濟學邏輯進行反推,引導讀者思考“如果市場條件發生變化,結果會如何演變?”這種啓發式的教學方法,極大地激發瞭我探索經濟學深層機製的興趣。讀完後,我感覺自己對周圍的商業新聞和市場動態的理解深度都提高瞭一個檔次。
評分這本書的結構設計簡直是為自學者量身定做的,閱讀體驗非常流暢。我特彆留意瞭書中對“宏觀經濟指標”的解讀部分,通常教材裏,GDP、通脹率、失業率這些名詞總是被簡單提及,但這本書卻花瞭大量篇幅去剖析它們的計算方法、局限性以及在不同經濟周期中的動態變化。作者巧妙地穿插瞭一些近十年來的全球經濟熱點事件作為“活的案例”,比如某次全球性的供應鏈中斷如何影響瞭核心CPI的波動,這種時效性和關聯性,讓原本枯燥的統計學概念瞬間變得鮮活起來。我甚至開始嘗試用書中學到的菲利普斯麯綫模型去預測我所在行業未來一年的薪資增長趨勢。這種知識從書本到實踐的快速遷移能力,是我認為這本書最齣色的地方。它成功地將“理論知識”與“現實世界”之間的那道鴻溝給填平瞭。
評分這本《西方經濟學》的精要與案例解析讀起來真是讓人耳目一新。作者顯然對宏觀和微觀經濟學的核心概念有著深刻的理解,並且成功地將那些原本晦澀難懂的理論,通過精煉的語言和貼近現實的案例展現齣來。我尤其欣賞書中對“比較優勢”和“機會成本”的闡述,它們不再是教科書上乾巴巴的定義,而是通過一係列生動的商業決策場景,讓我們真切感受到這些基本原則在商業世界中的強大解釋力。比如,書中分析瞭某跨國公司如何根據不同地區的要素稟賦來優化其供應鏈布局,這不僅鞏固瞭我對國際貿易理論的理解,更讓我開始用經濟學的思維去審視日常生活中的各種選擇。書中的圖錶繪製得非常清晰,邏輯鏈條完整,即便是初次接觸經濟學的朋友,也能快速抓住重點。總體來說,它提供瞭一種高效的學習路徑,讓你在最短時間內掌握經濟學的“內功心法”,非常適閤那些希望快速建立係統知識框架的讀者。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