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基本信息 | |||
| 图书名称 | 北京市社区体育设施现状与发展研究 | 作者 | 刘欣葵,谭善勇 |
| 定价 | 38.00元 | 出版社 | 中国经济出版社 |
| ISBN | 9787513625609 | 出版日期 | 2014-04-01 |
| 字数 | 页码 | ||
| 版次 | 1 | 装帧 | 平装 |
| 开本 | 16开 | 商品重量 | 0.4Kg |
| 内容简介 | |
| 中华体育精神是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发展体育的物质基础在于基本的体育设施建设。党在十四届六中全会公报《中央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中指出:“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要有物质保证。没有必要的物质保证, 精神文明建设的许多任务就难以落实。”文件中还明确要求, 必须增大精神文明建设的投资。因此, 加强城市生活社区体育设施建设是十分必要的。 本书从北京城市发展与北京社区体育设施建设回顾与展望入手,对外社区体育设施现状进行了研究。在此基础上,对北京市社区体育设施建设现状进行了大规模的调查和细致的研究,分析提出了目前北京市社区体育设施以及可享用的体育设施建设的基本特点、问题及对策建议。 |
| 作者简介 | |
| 刘欣葵,首都经济贸易大学教授。香港浸会大学当代中国研究中心客座研究员,首都环境建设委员会特聘专家,北京市西城区顾问。主要著作有《首都体制下的北京规划建设管理》《北京城市规划建设管理60年》《城市规划管理制度与法规》《北京——从传统古都到中国式世界城市》。主要研究领域为城市规划、城市管理。 谭善勇,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国区域科学协会专家,中国城市经济学会理事,北京城市科学研究会理事,北京城市管理学会理事,北京城市发展研究院院务委员等。出版的部分专著和教材有《城市化与中国经济增长研究》(即将出版)《房地产传媒运营理论与实践》《城市经济学》《城市管理概论》《城市管理学》《房地产经济学》《城市房地产投资分析》等。主要研究领域为城市与区域经济、房地产经济与管理。 |
| 目录 | |
| 篇社区体育设施概述及外情况 章社区体育设施综述 1.1社区体育、社区体育设施 1.2外社区体育设施发展概况 1.3加强社区体育设施建设的意义 第2章北京城市社区体育建设回顾与展望 2.1北京城市社区体育建设的背景 2.2北京努力建设国际体育中心城市的实践 2.3北京城市体育设施建设情况回顾 2.4北京城市社区体育设施建设管理的积极探索 2.5北京市近期加强群众性体育设施建设情况 2.6北京城市社区体育设施发展不均衡的原因分析 2.7北京城市社区体育建设与社区体育服务展望 第3章外社区体育设施发展现状 3.1社区体育设施建设的标准与管理经验 3.2国外社区体育设施建设的标准与管理经验 第2篇北京市居住区配套体育设施现状调研分析 第4章北京市居住区体育配套设施的总体情况 4.1北京市居住区配套体育设施调查范围方法 4.2居住区配套体育设施总体情况 4.3体育配套设施千人指标情况 4.4北京市居住区体育配套设施经营情况 第5章北京市居住区体育配套设施区域和类型情况比较 5.1区域情况比较 5.2三种类型居住区情况比较 第6章北京市居住区体育配套设施总体评价及案例分析 6.1北京市居住区体育设施总体评价 6.2北京居住区体育设施配套典型案例 第7章北京市居住区体育设施存在问题及相关建议 7.1居住区体育设施管理中存在问题分析 7.2改进居住区体育配套设施的相关建议 第3篇北京市城市社区可享用体育设施现状调研分析 第8章北京市城市社区可享用体育设施总体情况 8.1北京市城市社区可享用体育设施调查说明 8.2调查范围内社区可享用体育设施的总体情况 第9章社区可享用体育设施的分区县比较分析 9.1西城区46个社区可享用体育设施分析 9.2石景山区38个社区可享用体育设施分析 9.3房山区14个社区现实可享用体育设施比较分析 9.4通州区21个社区现实可享用体育设施比较分析 9.5延庆县5个社区可享用体育设施分析 9.6五区县可享用体育设施的比较分析 0章社区体育设施配建方案 10.1社区体育设施配建意愿分析 10.2社区体育设施配建标准及社区评级研究 10.3社区体育设施配建的原则和方式附录 附录1公共体育设施建设规模及标准 附录2北京市居住公共服务设施规划设计指标(2006年) 附录3石景山区新建改建居住区公共服务和市政基础 配套设施建设管理暂行办法 附录4顺义区居住小区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和管理工作的有关规定(试行) 附录5社区可享用体育设施调查表1——基本信息调查表 附录6社区可享用体育设施调查表2——街道与社区居委会 所属体育设施调查表 附录7社区可享用体育设施调查表3——居住区配套建设体育设施调查表 附录8社区可享用体育设施调查表4——社区及周边公共体育设施调查表 附录9社区可享用体育设施调查表5——社区体育设施配建意愿调查表 附录10社区可享用体育设施调查表6——社区体育设施配建方案表 参考文献 重要术语索引表 地名索引表 |
| 编辑推荐 | |
| 文摘 | |
| 序言 | |
作为一名对城市规划和生活品质有着浓厚兴趣的读者,这本书的题目《北京市社区体育设施现状与发展研究》无疑触动了我内心的好奇。我一直在思考,一个国际化大都市,其社区体育设施的完善程度,直接反映了这座城市对市民健康福祉的重视程度。我好奇本书将如何描绘北京社区体育设施的“现状”。它会呈现出怎样的图景?是星罗棋布的健身小广场,还是隐匿于高楼大厦间的室内运动场?作者是否会深入到城市的各个角落,用细致的观察和翔实的数据,勾勒出一幅客观而全面的图画?更让我期待的是“发展”二字。这本书将如何展望北京社区体育设施的未来?它会提出哪些创新的发展模式?例如,是否会探讨智慧体育设施的应用,如何将科技与体育健身相结合,让运动更加便捷有趣?书中是否会关注到不同人群的需求,比如老年人、青少年、残疾人的运动便利性?我希望这本书能为我揭示一个充满活力和希望的北京社区体育发展蓝图。
评分我一直认为,一个城市的活力,很大程度上体现在它为市民提供的公共服务上,而社区体育设施就是其中至关重要的一环。这本书的题目——“北京市社区体育设施现状与发展研究”,精准地捕捉到了我一直以来对北京城市生活品质的关切点。我非常期待书中能够深入剖析北京在发展社区体育设施过程中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例如,随着北京人口的不断增长和老龄化趋势的加剧,对体育设施的需求肯定也在不断提升,那么现有的设施能否满足这种需求?在城市空间的限制下,如何有效地利用现有土地资源,或者开拓新的空间来建设体育设施?书中是否会探讨不同类型社区(例如老旧小区、新建小区、城乡结合部)在体育设施建设上存在的差异和问题?我更希望看到书中能有针对性地提出一些解决方案,比如如何利用科技手段提升设施的管理效率,如何鼓励社会资本参与体育设施的建设和运营,以及如何通过政策引导,让体育设施更好地融入居民的生活。
评分当我翻开这本书,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序言部分,作者字里行间流露出对北京城市体育事业发展的深切关怀,以及对这项研究的严谨态度。这种饱含情感的开篇,瞬间拉近了读者与作者的距离,让我感觉这不是一本冰冷的学术报告,而是充满人文关怀的研究成果。我对书中可能涉及到的研究方法非常感兴趣。一项关于“现状与发展”的研究,必然需要扎实的数据支撑和深入的分析。我推测作者会采用多种研究手段,比如问卷调查、访谈、案例分析,甚至可能结合 GIS 技术来分析设施的空间分布。通过这些方法,书中应该能够勾勒出一幅清晰的北京社区体育设施现状图。我特别期待书中能够呈现一些具体的案例,比如某个改造成功的社区体育公园,或者某个在居民中反响热烈的健身点。这些鲜活的例子,能够让抽象的数据变得生动起来,也更能体现研究的实际价值。同时,我也好奇书中会提出哪些具有前瞻性的发展建议,这些建议是否能够真正落地,并为北京未来的社区体育设施建设提供有益的指导。
评分这本书的书名,让我立刻联想到了我生活中的许多场景:傍晚时分,小区楼下的健身器材旁挤满了锻炼的居民;周末,附近的公园里热闹非凡,人们在绿茵场上挥洒汗水。这些点点滴滴构成了我对“社区体育设施”的认知。然而,这本书的标题更加宏观和深入,它不仅仅是记录现象,更要进行“研究”。我特别好奇,这本书会用怎样的数据来支撑其“现状”的论述?是简单的数量统计,还是更复杂的空间分布分析,亦或是对设施使用率和满意度的调查?我希望书中能够提供一些出乎意料的发现,揭示一些我们平时可能忽略但却至关重要的细节。至于“发展”,我更期待书中能有一份切实可行的发展蓝图。这份蓝图是否会考虑到人口结构的变化,比如老龄化带来的对康复性运动设施的需求?是否会关注到科技在体育设施领域的应用,比如智能健身设备、线上预约系统?这本书的出现,对我而言,就像打开了一扇了解北京城市发展脉络的窗口,它关乎这座城市的健康,也关乎我们每一个居民的幸福感。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给我留下了深刻的第一印象,简洁却不失专业感,主色调采用了沉稳的蓝色,象征着宁静和专业,点缀着一些象征体育运动的活力图形,让人一看便知其内容与城市体育息息相关。我一直对北京的城市发展和居民生活品质非常关注,尤其是体育健身这块,它直接关系到市民的健康和幸福感。北京作为中国的首都,其社区体育设施的建设水平,无疑是衡量一个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重要标尺。我特别好奇,在快速的城市化进程中,北京的社区体育设施究竟发展到了何种程度?是满足了居民日益增长的健身需求,还是存在着诸如数量不足、分布不均、设施老化等问题?这本书的标题直接切入了我的关注点,让我迫切地想知道书中是如何剖析这些现状的。它会不会从宏观的政策层面,分析政府在推动社区体育发展方面的努力和挑战?又或者会从微观的社区层面,通过大量的实地调研,展现不同区域、不同类型社区体育设施的具体情况?我预想书中可能会包含大量的图表和数据,用客观的证据来支撑其论点,这对我这样喜欢深入了解事物本质的读者来说,是非常有吸引力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