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基本信息 | |
| 书名: | 交响配器法(第二卷上下) |
| 作者/主编: | 瓦西连科 张洪模 |
| 出版社: | 人民音乐出版社 |
| ISBN号: | 9787103004012 |
| 出版年份: | 1963年 |
| 版次: | 第1版 |
| 总页数: | 742页 |
| 开本: | 1/32 |
| 图书定价: | 44.00元 |
| 实际重量: | 640g |
| 新旧程度: | 正版全新 |
作者:(苏)C.瓦西连科 译者:张洪模
拿到这本书后,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厚重”——不仅仅是物理上的重量,更是知识的深度和广度。这本书在介绍传统配器法的同时,也涉及到了现代音乐的一些编配技巧,这对于想全面发展的学习者来说是极其宝贵的。比如,它对木管组、铜管组、弦乐组以及打击乐组的特性分析得极其细致,音色特点、演奏技巧、常用的织体,都有详尽的描述。我记得有一次我在为一个室内乐作品配器时,对法国号的运用把握不准,总觉得声音太“闷”或者太“亮”,翻阅到相关章节后,作者通过几个经典乐段的剖析,让我明白了如何在不同的动态和音区中,最有效地利用法国号的特点。这种“手把手”的教学方式,远比干巴巴的理论陈述要有效得多。更值得称赞的是,书中对不同时期、不同作曲家配器风格的对比分析,拓宽了我的视野,让我明白配器绝非简单的“把音符分配给乐器”,而是一种深刻的艺术表达。
评分说实话,我之前也看过好几本相关的配器书籍,但大多要么过于偏重理论推导,让人昏昏欲睡;要么就是例子太老旧,脱离了当代音乐创作的实际需求。然而,这套教材的出现,极大地弥补了这种不足。它在讲解技术细节的同时,非常注重“听觉想象力”的培养。作者似乎很清楚,配器最终是要服务于听众的耳朵,因此,在讲解如何构建丰满的音响时,总是会引导读者去“想象”最终听到的效果,而不是只盯着五线谱上的记号看。我尤其喜欢它在探讨“层次感”和“平衡性”时所用的比喻,非常形象生动。比如,它将不同声部的音量关系比作一个舞台上的灯光布局,主旋律是主角,伴奏是背景光,而效果声部则是点缀的射灯,如何布光才能让主角最完美地呈现,这本书提供了详尽的指导。对于希望自己的作品听起来“更专业、更有画面感”的创作者来说,这本书无疑是宝藏。
评分我必须承认,这本书的学习曲线是陡峭的,它要求读者具备一定的乐理基础才能更好地吸收。但是,一旦你跨过了最初的门槛,你会发现它为你构建了一个无比坚实和宏伟的配器知识体系。它不像一些速成手册,只教你“怎么做”,而是深入探究“为什么这么做才是最好的”。例如,在讲解弦乐的指法对音色的影响时,作者详细分析了不同弓法、不同位置揉弦对手感和听感产生的细微差异,这种对细节的极致追求,体现了作者深厚的专业素养和对音乐本体的热爱。阅读过程中,我经常需要停下来,拿出乐器对照着书中的描述去实践和验证,这种主动学习的过程效率极高。它鼓励读者去“质疑”既有的范式,并在理解原理的基础上,创造出属于自己的配器语言。对于那些不满足于“会用”乐器,而渴望“精通”配器艺术的严肃学习者来说,这本书的价值是无可替代的。
评分这是一本真正能让人“沉下心来”钻研的学术著作,装帧和纸质都体现出了出版社对教材质量的严格把控,让人爱惜有加。内容编排上,它展现了极高的体系性和逻辑性,知识点的推进层层递进,没有丝毫的跳跃感,非常适合系统学习。我个人认为,这本书最大的亮点在于它对“动态范围”和“音域分配”的精妙处理。很多时候,我们自己配器,容易犯“平均用力”的错误,导致整个音响平面化,缺乏张力。这本书通过大量配器范例的对比分析,清晰地展示了如何利用不同乐器的最佳工作区间,构建出富有立体感的声场。读完关于铜管组的章节,我对如何让小号在不盖过弦乐主旋律的情况下,依然保持其嘹亮特性有了全新的认识。它不仅是一本工具书,更是一部关于“听觉美学”的深度探讨,让人在学习配器技能的同时,也提升了对音乐整体结构和审美倾向的理解高度。
评分这本乐理书简直是音乐学习路上的“神助攻”!初次翻开时,我就被它清晰的逻辑和深入浅出的讲解方式所吸引。作者对和声学、对位法等基础知识的梳理非常到位,即便是初学者也能很快找到方向。它不像有些教材那样枯燥乏味,而是充满了生动的例子和详实的图表,让人在阅读的过程中不仅学到了知识,还能感受到音乐本身的魅力。特别是对于我这种喜欢自己编曲的朋友来说,这本书提供的配器思路简直是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让我对管弦乐队的构成有了更深刻的理解。那些复杂的织体、声部进行,在作者的笔下变得井井有条,让人茅塞顿开。我经常在写作自己的作品时,遇到“这个乐器适合哪个声部?”“这个和弦如何用不同的乐器组合来表现?”这样的困惑,而这本书总能给出最专业的解答。它不仅仅是一本教科书,更像是一位耐心又博学的导师,时刻在你身边指点迷津。我特别欣赏它在实际应用方面的讲解,理论与实践结合得非常紧密,让我在学习过程中就能着手尝试,而不是停留在纸上谈兵。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