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笛子教学曲精选(下册)(修订版)(简谱版)》由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
前言
演奏符号说明
1.朝元歌
2.妆台秋思
3.早晨
4.三五七
5.二凡
6.幽兰逢春
7.鹧鸪飞
8.水乡船歌
9.小放牛
10.欢乐歌
11.中花六板
12.鹧鸪飞
13.行街
14.喜报
15.秋湖月夜
16.姑苏行
17.脚踏水车唱山歌
18.春风遍江南
19.收割
20.挂红灯
21.骆驼队
22.春到拉萨
23.春到湘江
24.南词
25.冷月
26.双声恨
27.梅花三弄
28.南韵
29.阿里山,你可听到我的笛声
30.奔月
31.深秋叙
32.听泉——为低音竹笛独白而创作
33.行云流水
34.咏春
35.忆故乡
36.双合凤(笛子二重奏)
37.顶嘴(笛子二重奏)
38.采莲(笛子二重奏)
39.跑旱船(笛子二重奏)
40.渔夫曲
41.划船调
42.高原上的节日
43.云雀
44.第二长笛协奏曲(第*乐章)
45.野蜂飞舞
46.流浪者之歌
47.苍(笛子与交响乐队)
48.愁空山(竹笛与管弦乐队协奏曲)
附录:笛子曲集中的版本
修订版后记
这套乐谱的编排简直是为我这种半路出家的学习者量身定做的!我之前跟着网上的零散视频学了很久,总觉得不得要领,枯燥的时候也容易放弃。直到我拿到了这本教材,翻开目录的时候,那种清晰的逻辑感就扑面而来。它不是简单地罗列曲子,而是非常有层次地划分了练习的阶段。比如,前几章重点攻克气息的稳定性和指法的灵活性,配的练习曲虽然简单,但每一首都针对性极强,不像有些教材,为了凑数弄出一些意义不大的小调子。最让我惊喜的是,它对一些传统曲目的处理非常细腻,比如在某些快速跑动的地方,作者不是简单地把音符堆上去,而是给出了非常人性化的运指建议,甚至连吹奏时的口腔感觉都有提及,这对于提高演奏的“神韵”至关重要。我用了大概一个月的时间,对照着书里的示范指法反复练习那些基础练习,感觉自己的音准和音色都有了肉眼可见的提升。尤其是高音区的处理,以前总是吹得又尖又散,现在通过书里提到的“气息的聚焦”练习,感觉圆润度明显改善了。这本书真正做到了把复杂的理论转化为可操作的实践步骤,让人感觉学笛子不再是一件玄学,而是有清晰路径可以遵循的技艺提升过程。
评分坦白说,我给这本书的评价偏向于实用性。我工作很忙,只能利用下班后的时间断断续续地练琴。我之前买过好几本号称“速成”的笛子书,结果不是内容太浅显,听着像给小孩儿玩的儿歌,就是曲谱排版混乱,看得我眼睛都要花了。这本《精选(下册)》,首先排版就非常舒服,留白恰到好处,墨色清晰,即使在昏暗的灯光下看,也不会觉得吃力。其次,曲目的难度跨度控制得很好。它虽然是“下册”,但里面的曲子并不是一下子就跳到高难度的深渊,而是有一个平滑的过渡,让你在不知不觉中完成了技巧的升级。我个人特别喜欢里面收录的几首带有浓郁地方色彩的练习曲,它们旋律优美,听起来完全不像枯燥的练习,更像是在欣赏一幅流动的音画。通过练习这些曲子,我不仅锻炼了指法,还潜移默化地培养了对不同地方音乐风格的敏感度。对于想在短时间内有效提升演奏水平,同时又不想被晦涩难懂的理论淹没的业余爱好者来说,这本书的性价比真的非常高。
评分说实话,我对乐谱的挑选非常挑剔,因为一旦选错了教材,后面纠正指法和习惯会非常麻烦。这本《精选(下册)》给我的第一印象是它的“耐听性”。很多教学曲听一遍就觉得索然无味,但这里的曲子,即使是练习曲,也经得起反复推敲。我注意到,作者在处理一些高难度的装饰音时,给出了非常清晰的节奏型建议,这比单纯看音符要重要得多,因为它决定了演奏出来的效果是流畅还是断裂。我最近正在攻克一首需要大量快速吐音和花舌技巧的曲子,以前总是感觉气息跟不上,换指也容易打滑。但按照这本书里提供的特定段落分解练习法,我发现自己的协调性在短期内有了质的飞跃。它没有那种“炫技”的倾向,而是脚踏实地地建立每一个基础模块。而且,这本书的纸张和装订质量也令人满意,可以平摊在谱架上,不用担心它合上,这在练习过程中是非常人性化的设计,能让人完全专注于音乐本身,而不是和乐谱“打架”。
评分我是一名音乐学院的学生,日常接触的教材五花八门,但真正能沉下心来反复研读的却不多。这本《精选(下册)》在专业性上确实达到了很高的水准。它收录的曲目选择非常考究,兼顾了艺术性和技巧性,很多都是在专业比赛中经常出现的保留曲目。我特别欣赏它在曲谱注释上的严谨态度。例如,对于一些需要大幅度揉弦或花指的乐段,作者不仅标注了演奏记号,还辅以了简短的文字说明,解释了这种技巧在音乐表达上的作用,而不是机械地要求你完成动作。这对于我们理解作曲家的意图非常有帮助。更重要的是,它在一些传统乐曲的改编上保留了原作的精髓,同时又巧妙地融入了现代演奏技巧的考量,使得这些老曲子在今天的舞台上依然充满活力。我最近正在准备一个独奏会,这本书里有一首江南丝竹的改编曲,它的处理方式非常清丽脱俗,比我之前使用的任何版本都要更具表现力。总的来说,对于有一定基础的学习者来说,这本书更像是一本技法提升和曲目拓展的“秘籍”,值得反复揣摩,每次重读都会有新的领悟。
评分我是一个对中国传统乐器抱有深厚情感的音乐爱好者,虽然主修的乐器不是笛子,但我一直想深入了解一下竹笛的演奏艺术。这本书给我的感觉是,它不仅仅是一本乐谱集,更像是一部浓缩的竹笛艺术史和技巧指南。我翻阅了它的引言和前言部分,作者对竹笛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地位和演奏风格演变的论述,体现了极高的学术素养。书中选取的曲目,不仅仅是技巧展示,更是对不同时期、不同流派风格的集中体现。比如,有些曲子明显带有北方刚劲有力的风格,而另一些则更偏向于南方的婉转细腻。这种对比和传承,让学习者能建立起一个更宏观的音乐视野。我尤其欣赏它对传统记谱法和现代记谱法并用的处理方式,这对于我们这些习惯了五线谱的听众,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桥梁去理解传统记谱的精妙之处。这本书的价值已经超越了“教学”范畴,它为深入研究和欣赏竹笛艺术提供了一个极佳的入口。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