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基本信息 | |
| 书名: | 爵士作曲理论与实践 |
| 丛书名: | 美国伯克利音乐学院教材 |
| 出版社: | 人民音乐出版社 |
| ISBN号: | 9787103037607 |
| 出版年份: | 2009年9月1日 |
| 版次: | 第1版 |
| 总页数: | 237页 |
| 开本: | 1/16 |
| 图书定价: | 99元 |
| 实际重量: | 1.3Kg |
| 新旧程度: | 正版全新 |
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真是让人眼前一亮,封面那种复古又带着点现代感的排版,一下子就抓住了我的注意力。拿到手里沉甸甸的,感觉非常扎实,纸张的质感也很好,阅读体验很棒,长时间翻阅眼睛也不会太累。内页的排版布局清晰合理,图表和乐谱的印刷都非常清晰,即便是复杂的和声进行和织体分析,也能看得一清二楚,这一点对于学习作曲理论来说太重要了。出版社的用心程度真的能感受得到,从字体的选择到章节的划分,每一个细节都透露着专业和对读者的尊重。而且,作为一本专业的教材,它在内容深度和广度上都做得非常到位,不是那种浮于表面的介绍,而是真正深入到了爵士乐的骨髓里。这本书不光是工具书,更像是一件艺术品,摆在书架上也是一种享受。我特别喜欢它在讲解一些核心概念时,会配上相应的历史背景或者大师案例,这让枯燥的理论知识一下子鲜活了起来,读起来更有代入感和启发性。
评分说实话,我最初对爵士乐的理解还停留在一些耳熟能详的旋律上,觉得它神秘而遥远,遥不可及。直到我翻开这本书,才发现原来爵士乐的“魔法”背后,是如此系统和严谨的理论体系在支撑着。作者的叙述方式非常平易近人,他似乎有一种魔力,能将那些看似高深的乐理知识,用最生活化、最直观的方式解释清楚。比如,他讲解属七和弦的替代和导向时,不是干巴巴地堆砌公式,而是会用一种“对话”的方式,引导你去体会和声色彩的变化和情感的流动。这种教学方法极大地降低了学习门槛,让我这个科班出身但对爵士乐接触不深的人也能很快抓住重点。书中的例曲选取也非常精妙,很多都是爵士乐史上的经典曲目,通过分析这些范例,我不仅学会了理论,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对爵士乐风格的“耳朵”,这比单纯背诵规则要重要得多。
评分我观察到,这本书在处理不同历史时期的爵士乐风格时,展现出了极高的学术严谨性。它没有把爵士乐简单地视为一个单一的流派,而是清晰地梳理了从早期布鲁斯根源到后来的比波普、冷爵士乃至融合爵士的演变脉络。在理论的阐释上,作者非常注重区分不同时代的特征——比如,早期摇摆乐的稳定律动和现代爵士乐中更自由的节奏处理之间的差异,它们在和声色彩运用上的细微差别都被细致地剖析了。这种宏观的视野,让我对爵士乐的“活”的生命力有了更深的理解,它不是静止的教条,而是一个不断自我革新的过程。对我而言,这本书不仅是一本作曲指南,更像是一部浓缩的爵士乐发展史,填补了我在这方面知识体系上的空白。
评分与其他市面上一些过于“学院派”或“过度简化”的教材相比,这本书的平衡感把握得恰到好处。它既有扎实的音乐学基础支撑,确保了理论的正确性和深度,又避免了陷入象牙塔式的晦涩难懂。我发现,很多国外顶尖音乐学院可能使用的教材,其核心思想和框架都能在这本书中找到呼应,但它的中文表述更贴合亚洲学习者的思维习惯,很多西方术语都有精准且易于理解的中文释义。特别是对节奏和律动的讲解,书中采用了图形化和听觉化的双重描述方式,这对于理解爵士乐中复杂的切分和摇摆感(Swing Feel)至关重要。读完之后,感觉自己不再是被动地“模仿”爵士乐,而是能够主动地“思考”并“创造”爵士乐了,这是一种由内而外的能力提升。
评分这本书的实践导向性非常强,这一点深得我心。很多理论教材读完后,感觉像是在知识的海洋里打转,不知道如何将学到的东西应用到实际创作中去。但这本书不同,它在理论讲解的末尾,几乎都会紧跟着大量的练习和创作提示。比如,在讲解了和弦层叠(Chord Voicing)的技巧后,它会立刻给出不同风格(如波萨诺瓦、硬波普)下的具体配置练习。我按照书中的步骤一步步操作下来,很快就能感受到自己演奏或编配时的音响效果发生了质的飞跃。尤其是一些关于即兴Solo的章节,它没有直接给出“答案”,而是提供了一套可迁移的思维框架,教你如何从和声结构中提炼动机、发展主题,真正做到了授人以渔。对于那些渴望将理论转化为实际演奏能力的朋友来说,这本书无疑是一张宝贵的路线图。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