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国际形势和中国外交蓝皮书(2014)英文版
:90.00元
售价:61.2元,便宜28.8元,折扣68
作者: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
出版社:世界知识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4-05-01
ISBN:9787501246526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本书是《国际形势和中国外交蓝皮书2014》的英文版,全书分为两大部分:篇,2013年国际形势专题述评;第二篇,2013年中国外交评析。本书对国际人士全面认识国际形势和正确理解中国外交提供了一个非常的中国视角。
目录
篇 2013年国际形势专题述评
章 2013年美国外交:困难抉择的一年
第二章 2013年俄罗斯外交:大国风范、成就突出
第三章 2013年欧洲形势:危机渐去、风险犹存
第四章 2013年日本形式:安倍内谋修宪、对外用强
第五章 2013年中亚形势:总体稳定、风险上升
第六章 2013年中东形势:跌宕起伏、喜忧参半
第七章 2013年朝鲜半岛:僵局持续、对话难返
第八章 2013年伊核谈判:峰回路转、博弈仍艰
第九章 2013年南亚形势:加速转型、风险叠加
第十章 2013年拉美形势:左翼受挫、根基松动
第十一章 2013年非洲形势:一体化加快、影响力增大
第十二章 2013年国际军控与裁军:动力不足、震荡颇多
第十三章 2013年世界经济:升降互见、角色调整
第二篇 2013年中国外交评析
第十四章 2013年中国转型外交:全球着眼、周边着力
第十五章 2013年中国周边外交:加大投入、主动进取
第十六章 2013年中国多边舞台:大国作用、中国特色
第十七章 2013年中国经济外交:增长平稳、合作升级
第十八章 2013年中国军事外交:构筑立体架构
第十九章 2013年中国公共外交:讲中国梦想、展大国责任
第二十章 2013年中美关系:踏上构建新型大国关系征程
第二十一章 2013年中俄关系:互为优先、更上层楼
第二十二章 2013年中欧关系:经受考验、再谋发展
第二十三章 2013年中日关系:矛盾深化、前景难料
第二十四章 2013年中印关系:走向成熟、理性务实
第二十五章 2013年中非关系:携手圆梦、共谋发展
第二十六章 2013年中拉关系:全面推进、挑战犹存
第二十七章 2013年中国—东盟关系:承上启下、命运共同
第二十八章 2013年中国与南太平洋国家关系:务实推进、亮点不断
作者介绍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的研究人员
文摘
序言
这本书的书名看起来就带着一种厚重的历史感和国际视野,光是“蓝皮书”这三个字,就让人联想到严谨的学术研究和官方的政策解读。我拿到这本书的时候,首先被它的装帧吸引了,那种沉稳的色调和清晰的排版,仿佛在暗示着里面内容的份量。虽然我还没完全深入阅读,但从目录的梳理和前言的导读来看,作者们显然是下了一番大功夫,试图构建一个宏大而又细腻的国际关系分析框架。我尤其期待它对当时全球热点事件的深度剖析,比如地区冲突的演变、大国关系的微妙平衡,以及中国在这些复杂棋局中如何运筹帷幄。毕竟,了解外部世界的脉动,是理解自身发展轨迹的关键。这本书似乎不仅仅是在罗列事实,更像是在提供一个观察世界的“透镜”,帮助读者穿透日常新闻的表象,直达深层次的结构性变化。它不仅仅是给外交人士看的,对于任何关心国家命运和世界走向的普通读者来说,都是一个极具价值的参考读物,能让人在纷繁复杂的国际事务中,找到清晰的思路和冷静的判断力。这本书的专业性和权威性,从它能够汇集众多专家学者观点的这一点上就可见一斑,这保证了内容的多维度和观点的平衡性,而不是单方面的说教。
评分从阅读体验上来说,我个人更倾向于那些结构清晰、引用规范的学术著作,这本蓝皮书在这一点上做得相当到位。它似乎在遵循一套成熟的学术规范来组织材料,这让信息的检索和交叉验证变得相对容易。我注意到,很多章节都附有详细的注释和参考文献列表,这表明了作者们严谨的治学态度,确保了书中观点的可追溯性。这种对细节的关注,是建立信任感的基石。对于我这样需要时常引用或参考国际关系材料的人来说,一本可靠的资料来源至关重要。它就像一个经过严格检验的数据库,我可以使用其中的数据和分析框架去支持我自己的研究或思考,而无需花费大量时间去核实基础信息的准确性。因此,这本书的价值不仅在于它“说了什么”,更在于它“如何说”以及它“作为一种资料的可靠性”。它为读者提供了一个坚实的知识基座,去面对和理解那个复杂多变的国际舞台。
评分这本书的篇幅看起来相当可观,这本身就预示着其内容的广度和深度非同一般。我翻阅了其中的一些章节标题,发现它覆盖的范围非常全面,从全球经济治理的新趋势,到不同大洲的双边关系,再到一些特定议题如气候变化或海洋安全,几乎无所不囊。这种全景式的扫描,对于想要快速构建一个立体认知图谱的读者来说,无疑是一大福音。我尤其欣赏它在处理敏感问题时的平衡术。在国际关系领域,观点往往是两极分化的,但好的研究应当是能够容纳并梳理对立声音的。我期望这本书能在这方面做得出色,即呈现不同国家和学派对同一事件的不同解读,并在此基础上,清晰地阐述中国的立场和应对策略是如何在这些张力中找到出路的。这种多角度的呈现,使得整个论述体系更加坚固,也让读者在面对外界对中国外交政策的质疑时,能够有更加充分、更有力的论据来进行理性回应和深入探讨。
评分这本书的语言风格,初读之下,给我一种非常冷静和克制的印象,这与它所探讨的主题——国际形势的变幻莫测和中国外交的审慎前行——是高度契合的。它没有使用那种煽动性的、引人注目的修辞,而是采用了大量基于事实的数据和严密的逻辑链条来支撑论点。我喜欢这种扎实的叙事方式,它迫使读者必须放下预设立场,跟随作者的思路去审视那些错综复杂的国际博弈。例如,在分析某一具体区域的政治经济动态时,它不会简单地将其归咎于某个国家的单方面意图,而是会细致地剖析历史遗留问题、地缘政治压力以及内部社会结构等多个层面的相互作用。这种深挖根源的分析角度,极大地提升了阅读的层次感。它不是一本读完就扔掉的时效性读物,更像是一份可以反复研读的案头工具书,每次重温,可能都会因为自身经验的增加而获得新的领悟。这种厚重感,正是优秀政策研究读物的魅力所在,它提供的是思考的框架,而非简单的结论,这点非常值得称赞。
评分作为一本年度报告性质的蓝皮书,它最核心的价值就在于它的时效性和对趋势的捕捉能力。2014年前后,正是全球格局经历深刻调整的关键时期,许多新的合作机制正在酝酿,一些传统的国际秩序也开始显现裂痕。这本书能否精准地捕捉到这些“萌芽中的变化”,并对未来的走向做出相对靠谱的预判,是我非常关注的焦点。我希望它不仅仅是对过去一年外交活动的简单回顾,更重要的是,它应该像一个高精度的雷达,扫描到未来几年可能成为主导议程的议题。比如,新兴经济体在全球治理中的角色转变,技术竞争在国际关系中的权重增加等等。这种前瞻性,决定了一本蓝皮书的生命力。如果它能提供一些令人耳目一新的洞察,揭示出一些隐藏在表面新闻之下的深层逻辑,那么它就远远超越了一本普通的年鉴,而成为一份具有战略指导意义的文献。这种预见性分析,对于制定长远的国家发展战略也具有不可替代的参考价值。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