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南海局勢深度分析報告(2014)
定價:45.00元
作者:硃鋒
齣版社:世界知識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6-08-01
ISBN:9787501252770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內容提要
本書為南京大學中國南海協同創新中心組織編輯的年度研究成果論文集。共收錄研究成果25篇,內容涵蓋2014年南海問題*動態,各國南海政策,我國南海管理等問題。這些專傢學者來自全國各大專業學術研究機構和科研院所,對所涉獵內容,研究深透,論述嚴謹,基本上體現瞭我國2014年度學術界研究的*成果,這些動態研究成果,將對我國社會各界瞭解和關注南海問題,對我國外交戰綫開展公共外交工作提供重要的思想理論參考。
目錄
一、2014年南海局勢總體評估
2013—2014年南海總體局勢評估 硃鋒 孫建中
2014年東盟在南海問題上立場分析與展望 魯鵬
2014年東盟各國軍事新動嚮研究 徐亮
南海問題的國際化發展 李安民 鄧雙全
二、2014年大國關係與南海爭議
當前域外大國的南海政策及特點 劉琳
日本南海政策新動態評析 李聆群
對日本安倍密集發起“東盟攻勢”的分析 劉軍紅 徐學群
越南學者近年來南海問題國際法研究:分析與展望 黃瑤
中國與東盟關係:在調整中嚮前發展 季玲 魏玲
中國南海維權的國際輿論環境特點分析 鞠海龍
三、南海熱點問題及其應對
對南海斷續綫名稱及性質研究的一些看法 瀋固朝
越、菲、美三國對南海斷續綫的質疑及中國的應對策略 黃瑤、黃靖文
南海主權爭端及其和平解決之法律方法 代中現 寜宇
南海重大突發事件急需國際閤作——MH370案例分析 蘇奮振 孫建中 秦愷
颱灣在兩岸共同應對南海問題上的挑戰與機遇 王誌鵬
南海海上交通秩序管理機製:問題與走嚮 李相元
解析“981鑽井平颱事件”及其影響 馬博
南海方嚮軍警民聯閤維權問題研究 趙緒明 金晶
四、南海的資源、環境、漁業問題
當前南海漁業形勢分析報告 常娜
2014年南海旅遊業形勢分析報告 常娜
南海油氣資源現狀與勘探開發戰略研究 殷勇 林文榮
南海諸島珊瑚礁亟需同步加大開發與保護力度 趙煥庭 王麗榮
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構建與戰略支點的選擇 張潔
作者介紹
1964年生,江蘇蘇州人,1981年考入北京大學國際關係學院,1991年獲博士學位。曾任北京大學國際戰略研究中心副主任、北京大學國際關係學院教授,現任南京大學南海研究協同創新中心主任。曾在美國哈佛大學、美國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美國關注軍控科學傢聯盟、英國杜蘭大學、日本信洲大學以及香港中文大學擔任訪問學者。
主要著述:
《人權與國際關係》(專著),北京大學齣版社2000年7月版;
《導彈防禦計劃與國際安全》(專著),上海人民齣版社2001年10月版
《風雲2001》,北京新華齣版社2002年版
《國際關係理論與東亞安全》(專著),中國人民大學齣版社2007年版
《中國崛起:理論與政策的視角》(編著),上海人民大學齣版社2008年版
《Chinas Ascent: Power, Security and the Future of International Politics》,Ithaca: Cornell University Press, 2008
《中日安保交流、防衛閤作的曆史、現狀和展望》,與日本防衛廳前政務次官鞦山昌廣先生閤編,東京亞紀書房,2011年版
文摘
序言
讀完這本書,我最大的感受是作者對於“時間維度”的把握齣乎意料地精準。2014年,對於南海問題而言,無疑是一個關鍵的轉摺點,許多我們今天習以為常的現象,在當時還處於醞釀或萌芽階段。這本書的價值就在於,它像一颱時光機,將我們帶迴那個充滿不確定性的“前夜”。作者沒有采用那種事後諸葛亮的批判視角,而是完全沉浸在當下的語境中進行推演和判斷。我尤其欣賞它對區域內國傢“戰略耐心”的描述,那種看似波瀾不驚的水麵下,實則蘊藏著長期主義的謀篇布局,被描繪得極具畫麵感。文字的節奏把握得極好,時而如疾風驟雨般聚焦於某個突發事件的即時影響,時而又如同緩慢流淌的深海暗流,娓娓道來那些長達數十年的外交遺産是如何塑造今日的僵局。對於任何試圖理解當代東亞安全架構的人來說,這本書提供瞭一個絕佳的、基於彼時情境的參照係。
評分這本厚重的案頭之作,甫一翻開,便撲麵而來一股沉甸甸的、充滿時代烙印的氣息。我原以為這隻是一份例行的、基於官方數據的羅列與解讀,畢竟“深度分析”這四個字在如今的齣版界,往往意味著不過是添油加醋的修飾。然而,此書的開篇幾章,便以一種近乎冷酷的寫實手法,勾勒齣瞭彼時南海地緣政治版圖的復雜底色。它沒有迴避那些晦澀難懂的外交辭令背後的真實意圖,反而像一個經驗老到的棋手,將棋盤上的每一個“子”——無論是聲索國、域外大國,還是那些在風浪中討生活的小漁船——的動機都剖析得淋灕盡緻。尤其令人印象深刻的是其對“曆史性權利”這一核心爭議點的梳理,作者似乎窮盡瞭所有能找到的檔案和學術探討,構建瞭一個多維度的證據鏈,讓人在閱讀過程中不得不時常停下來,對照著手中的世界地圖,去想象那些在熱帶陽光下悄然進行的博弈與角力。它不是一本能讓人輕鬆閱讀的書,需要你帶著一份曆史的敬畏和對國際關係的敏感度纔能真正領會其間的精妙布局與暗流湧動。
評分這本書的論述風格,在我看來,是屬於那種“硬核”的、非娛樂化的學術寫作。它對專業術語的運用毫不手軟,諸如“非傳統安全威脅”、“混閤戰術運用”等概念,都被賦予瞭具體的、與南海場景緊密結閤的注解。這使得它的信息密度極高,幾乎沒有可以跳過的段落。我嘗試將它推薦給幾位非專業的朋友,他們普遍反映信息量太大,需要反復咀嚼纔能消化。這並非批評,而是對其內容深度的側麵佐證。作者顯然是將自己的研究心血傾注在瞭對細節的挖掘上,比如對於特定島礁的物理形態變化、不同國傢海軍的補給綫部署等微觀層麵的探討,都展現瞭令人驚嘆的細緻程度。它更像是一份提交給高層決策者的智庫報告,而非麵嚮大眾市場的普及讀物,其嚴謹性是毋庸置疑的。
評分這本書的敘事視角,非常巧妙地在“宏觀戰略”與“個體命運”之間實現瞭切換。一方麵,它清晰地勾勒齣大國博弈下的權力真空與利益填充,邏輯鏈條嚴密到令人窒息;而另一方麵,它卻時不時地將筆觸投嚮那些在爭議海域作業的普通民眾,那些漁民、海警人員,甚至是在相關國際法庭上奔走的律師團隊。這種“自上而下”與“自下而上”的交織,使得原本冰冷的國際政治分析擁有瞭人性的溫度和復雜性。我感覺作者對所有涉事群體的處境都抱有深切的理解,既沒有陷入簡單的道德審判,也沒有完全屈從於權力邏輯。這種剋製的、多角度的同情心,讓整篇分析報告顯得更加立體和可信。它讓你意識到,在宏大的地緣政治棋局之下,無數個體的生存和選擇,同樣是推動曆史進程的隱形力量。
評分坦白講,閱讀這本書的過程,更像是一場對自身認知邊界的挑戰。它迫使我重新審視許多被媒體簡化和標簽化的議題。例如,作者對“區域閤作機製的潛力與局限性”的分析,就遠比一般報道中描繪的更為悲觀和務實。它沒有給齣任何輕鬆的“解決方案”,反而冷靜地指齣,在利益衝突達到臨界點時,既有的協商框架往往會迅速失效,淪為形式主義的舞颱。這種毫不留情的揭示,雖然讓人略感沮喪,但也正是其價值所在——它拒絕提供廉價的希望。這本書像一麵鏡子,清晰地映照齣特定曆史時刻南海局勢的內在結構性矛盾,它不煽動情緒,隻負責提供最堅硬的事實和最清醒的邏輯推演,對於尋求真正理解而非簡單站隊的人來說,它是一份不可多得的、極具重量感的思想資料。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