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2012年全国象棋少年赛男子丁组对局选评
定价:28.00元
作者:刘锦祺著
出版社:经济管理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4-04-01
ISBN:9787509630068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2012年全国象棋少年赛男子丁组对局选评》选局就是2012年全国少年赛男子丁组的对局。棋手普遍学棋三年左右,开局掌握面不广,但是对于比较熟悉的布局研究得比较深。中、残局的功力尚浅。对于一些象棋理论知识掌握不深,关键局面的处理缺少大局观,残局的基础不牢,局面发展易反复,是这个组别的普遍现象。本书选取对局146盘。其中评注50盘,其余96盘棋既作为资料保存,又为教学工作提供一些素材。在前50盘的评注中采用与成人评注不同的方式——多图制评注,凡棋局需要讲解的地方或者对局方出现问题之处都加以插图,这样有助于少年棋手学习。在讲解过程中由浅入深,特别是在开局部分,针对少年棋理论不足的弱点,侧重于开局战理的讲解,对于布局中出现的疑型,作者不惜笔墨,力求把棋讲透彻,这也是本书的特色之一。
目录
作者介绍
刘锦祺,辽宁锦州市人。象棋*裁判员,象棋教练员。《棋艺》杂志”棋理专栏”主笔,秋雨夜象棋网站管理员。先后出版《象棋十三冠军短局集》、《智者之战》(与赵冬合著)、《王者之战》、《群雄逐鹿》、《象棋杀法练习4000题》等十佘本著作。
文摘
序言
这本书的选局独到之处,在于其对“丁组”这一特定年龄段棋手技术风格的侧重性挖掘。通常的公开赛棋谱可能会偏向于收录顶尖组的对决,那些棋局往往复杂到令人望而生畏,对于基础学习者来说,吸收难度较大。然而,这本书精准地聚焦于少年组的实战,这些棋局往往兼具了战术的精妙和学习的可操作性。我发现,很多在更高组别中被视为“定式”的开局,在这里展示了更多元的、充满试验性的变化。这表明了作者在筛选材料时,并未盲目追求“最佳”对局,而是更注重那些能够体现出未来潜力和学习价值的典型战例。通过这些对局,我得以观察到他们如何处理一些半开放局面的僵持,以及在时间压力下,他们对基本功的运用是否扎实。这种针对性的选材,极大地降低了阅读的门槛,使得棋艺进阶的路径变得更加清晰可见,它像是一座精心搭建的阶梯,引导着有志于提升棋艺的读者,一步步向上攀登,而不是直接把人抛到山顶。
评分从整体的学术价值和参考意义来看,这本书无疑是一部高质量的行业记录。它不仅仅是关于“如何赢棋”的技巧手册,更是一份珍贵的时代侧写。它记录了特定年份、特定年龄段的中国少年象棋水平的真实面貌,这对于研究中国象棋人才培养体系的发展脉络,具有不可替代的史料价值。后来的棋手回顾历史,可以从中清晰地看到某一代棋手在特定时期所关注的焦点变化,例如,某种新颖的开局思路是否在那个时期开始流行,或者某种防守体系是否在那时达到了新的成熟度。对于专业的教练员或者象棋研究者而言,这种年度性的、分年龄段的对局精选,是进行横向和纵向比较的绝佳素材。它提供了一个时间切片,让我们得以洞察这项运动在青少年群体中的演变轨迹。因此,这本书的意义早已超越了单纯的“棋谱”范畴,它沉淀了一段特定时期内,中国少年象棋的集体智慧与竞技风貌,值得所有关心此项运动发展的人士加以珍藏和研究。
评分阅读过程中,我感受到了强烈的代入感,仿佛自己就是那个坐在对弈桌前的少年棋手。这种感觉的营造,绝非偶然,而是源于对比赛氛围的精准捕捉。这本书并非简单地罗列胜负结果,而是侧重于展现“少年赛”这一特殊环境下的竞技特点。你能在棋局的演变中,清晰地看到年轻棋手那种初生牛犊不怕虎的搏杀精神,那种大胆的弃子和极富想象力的组合进攻,与老棋手沉稳的布局策略有着显著的区别。有些对局一开始看起来平平无奇,但在中局突然爆发了惊人的战术火花,正是这种不可预测性,让阅读过程充满了悬念和刺激。作者在评点时,也巧妙地融入了对青少年棋手心理活动的揣摩,比如在关键时刻,哪方选择了冒险的应手,哪方又过于保守,这些细微之处的剖析,让棋谱的解读不再是冰冷的数学推演,而更像是一场生动的心理博弈记录。它不仅教会了我招法,更让我理解了在压力下的决策艺术,这对于我提升自己的临场应变能力,价值非凡。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第一印象。初拿到手时,那种略带磨砂质感的封面材料,触感温润而又不失稳重,立刻就让人感觉到这是一本用心制作的棋谱集,而不是那种敷衍了事、只为出版而出版的普通书籍。色彩的搭配也颇为讲究,深沉的墨绿色与简洁的白色字体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既突出了主题的专业性,又保持了一种古典的韵味,非常符合象棋这类传统智力游戏的格调。尤其是书脊处的烫金字体,在灯光下微微闪烁,透露出一种低调的精致感。侧面看去,纸张的厚度适中,既保证了翻阅时的顺滑感,又让人感觉内容承载量是足够的,不会因为纸薄而显得空洞。装订工艺也无可挑剔,无论怎么用力翻开,书页都非常服帖,完全不用担心“散页”的风险,这对于需要反复查阅特定棋局的棋手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加分项。我甚至注意到,扉页上印制的出版社信息和版权页都非常清晰规范,这种对细节的关注,让人对内页的棋谱质量也自然而然地抱有了更高的期待。总的来说,从这本书“面子”的打造上,就能感受到编者和出版方对这项运动的尊重,它不仅仅是一本工具书,更像是一件值得收藏的工艺品,光是摆在书架上,就让人心生愉悦和期待。
评分书中的版面布局和符号系统简直是教科书级别的示范,清晰度高到令人赞叹。我翻阅了很多不同年代出版的棋谱,很多旧版棋谱为了节省篇幅,常常把棋盘挤得太小,或者棋子图标印刷得模糊不清,严重影响了阅读体验,但这本书完全没有这个问题。它的棋盘采用了标准的九宫格设计,线条粗细适中,界限分明,即便是初学者也能一眼捕捉到局面的核心变化。更让我欣赏的是,对局的详细注释部分,作者对行棋逻辑的梳理极其到位。他没有仅仅停留在“走A象是好棋”这种表层描述上,而是深入挖掘了每一步背后的“为什么”,例如“此时弃马的意图在于牵制对方车炮的联动性”这类深入的分析,让人茅塞顿开。符号的使用也极为规范统一,无论是将军、应将,还是兑换、陷阱的标记,都用得恰到好处,没有出现任何模棱两可的描述。对于那些需要快速分析和复盘的棋手而言,这种高度清晰和逻辑严密的呈现方式,极大地提高了学习效率。这说明编写者对读者的阅读习惯有着深刻的理解,真正做到了“让棋局自己说话”,而不是用晦涩的文字去强行解释。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