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国历集萃:晚清军事集团
定价:58.80元
售价:40.0元,便宜18.8元,折扣68
作者:国家人文历史杂志社
出版社:人民日报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6-07-01
ISBN:9787511540508
字数:
页码:304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国家人文历史》的创作团队有这样一种理念——任何新闻在发生时就已经是历史,而不去了解新闻背后的历史就无法真正理解新闻本身。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国家人文历史》坚持自己的信念,以历史的眼光解读新闻,用新闻的视角看待历史。努力创造出有深度、有厚度、有历史感的新闻解读,给予读者一种全新的时政评论。
没有历史感的新闻何以能有深度?
没有历史感的阅读何以给人深思?
没有历史感的民族何以有文化自信?
在飞速变革、人心浮躁的当今社会,《国家人文历史》以“人文家国、历久弥新”为理念,努力在历史与现实之间寻找人文精神的支点,希望能为重塑中国的文化自信而创造推力。
《国历集萃:晚清军事集团》精选《国家人文历史》已发表过的文章,从晚清军事集团的角度,探究近代中国的历史演变。
目录
部分:湘军的崛起
与世俗文法战者不啻十之五六
曾国藩身上的四个矛盾
与自己斗其乐无穷
“庸才”曾国藩的励志路
学会变通,脱胎换骨,终达人生
“愤青”终于越活越通透
曾国藩的后八年
功成名就后的纠结人生
尤不愿得清官之名
曾国藩:内清外浊的非典型清官
左宗棠没有也能发迹
火箭般飞升的政治明星
湘军CE0胡林翼
一盘很大的棋没下完
冯草创杨统筹萧冲锋韦投资石组团
洪秀全和他的创业团队
主将共治走向东王
通往小天堂的征途
官员穿戏服金冠重八斤
奇葩制度底层狂欢
人臣随时变“天爹”
天京事变的体制基因
盛极而衰大喜大悲
1856:全盛期刚开始就戛然而止
天堂向滑落
太平天国治下的江南
天国很远苏杭很近
侍王府:太平军三号人物的浙江攻略
安庆血战
太平天国命运转折点
战事失利祸起萧墙
26岁英王陈玉成之死
劈山炮加洋枪
淮军援沪:中国军队近代化的起步
小组赛磕磕碰碰淘汰赛状态神勇
曾国藩的“五星球队”
浴血坚城与兄弟阋墙
战天京:湘军的大战略和小九九
刘铭传
盐枭出身的台湾近代化之父
左宗棠与胡雪岩联手成大业
借债西征,收复新疆
第二部分:旧军的谢幕
东京:陆奥宗光决意开战
长崎:一支忐忑不安的舰队
丰岛:突袭!高升号被击沉
平壤:清朝陆军不堪一击
黄海:硬碰硬的惨烈对决
鸭绿江:疯狂暴走的“皇军之父”
威海卫:北洋水师的坟墓
关于甲午战争的22个谬误
邓世昌真“相”
谁描黑了北洋海军
一次黄海海战的复盘
撞击吉野号不可能出现
致远舰究竟冲向何处
日军没有直接击沉任何一艘中国军舰
黄海之战“经远”后的航程
决定战争胜负的九个细节
缺失海权魂魄的舰队如何走向失败
甲午战争与民族国家构建
甲午沉舰的百年寻踪
发现致远舰!
董福祥拚死战联军,马福禄喋血正阳门
1900年八国联军攻陷北京城始末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这本书的出现,无疑填补了一个重要的历史研究空白。晚清时期,中国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巨变,内忧外患接踵而至。而在这风雨飘摇之际,各种军事集团的崛起与演变,更是深刻影响了中国近代史的走向。作者深耕此领域多年,想必对当时错综复杂的权力格局、各方势力的消长以及其背后的深层动因有着独到的见解。我特别期待书中能展现那些被历史洪流裹挟的普通士兵和将领们,他们的命运在时代的大潮中如何沉浮。同时,对于这些军事集团如何筹措军饷、如何发展武器装备,以及它们在军事技术和战术上的创新与局限,也是我非常感兴趣的方面。通过对这些具体细节的深入剖析,我们或许能更清晰地理解晚清军事力量的真实面貌,以及它们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所扮演的角色。这本书的出版,对我而言,不仅仅是对一段历史的回顾,更是对理解当下中国军事发展脉络的一个重要视角。我希望能从书中读到那些不为人知的往事,感受那个时代特有的悲壮与挣扎。
评分这是一次关于晚清军事力量的“解剖学”式研究。作者以一种冷静而客观的笔触,将晚清时期涌现的形形色色的军事集团剥离开来,仔细地审视它们的“骨骼”与“血脉”。我特别欣赏书中对军事技术、武器装备的分析,以及这些技术如何影响军事集团的战斗力,进而影响政治格局。例如,书中对洋务运动期间各军事集团引进和仿制西式武器的过程,以及由此带来的军事革新和挑战的描写,都极具启发性。此外,作者对于军事集团的经费来源、后勤保障以及与官僚体系的互动关系的探讨,也让我看到了军事力量在近代国家建构过程中的现实困境。这本书并非仅仅关注战争和军事行动本身,而是更注重军事力量的“生成机制”和“存在逻辑”,这使得它具有了更深远的意义,帮助我们理解为何近代中国会在军事上如此积弱,又如何在困境中寻求变革。
评分这本书就像打开了一扇通往晚清军事世界的大门,我得以窥见那些曾经叱咤风云的军事集团如何在那个动荡的时代里,以各自的方式书写着历史。作者的叙述风格非常吸引人,没有枯燥的说教,而是将历史事件和人物娓娓道来。我尤其喜欢书中对一些重要军事人物的刻画,他们的决策、他们的挣扎、他们的雄心壮志,在书中得到了生动的展现。这些军事集团的形成并非偶然,它们是晚清社会种种矛盾和力量碰撞的产物。书中对这些背景的梳理,让我们能够理解为什么在同一时期,中国会出现如此多样的军事力量,以及它们之间复杂的关系。这本书不仅让我了解了晚清军事史上的重要事件和人物,更重要的是,它让我思考了军事力量与国家命运、社会变革之间的深刻联系。读完这本书,我对晚清那段复杂而充满张力的历史有了更立体的认识。
评分读完这本书,我最大的感受就是晚清的军事力量绝非铁板一块,而是由无数个林林总总、既相互勾连又彼此掣肘的军事集团构成。作者通过细致入微的史料梳理,将那些在历史舞台上或显赫一时、或昙花一现的军事力量一一展现在我们面前。我尤其惊叹于书中对各集团内部组织架构、权力运作以及意识形态的描绘。这些看似松散的军事组织,实则蕴含着复杂的利益博弈和地方性政治力量。它们既是清廷统治的工具,有时又是挑战中央权威的潜在威胁。对这些军事集团的起源、发展及其最终走向的分析,无疑能帮助我们更深刻地理解晚清政局的不稳定性和中央集权的衰落。书中对于各军事集团在具体战役中的表现,以及它们之间相互攻伐、合作共赢的策略,也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观察晚清军事战略和战术演变的独特窗口。总而言之,这本书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让我们得以窥探晚清政治军事生态的真实图景。
评分这本书简直是一部晚清军事史的缩影,它不仅仅是简单地罗列了几个军事组织,而是将这些组织置于晚清中国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的大背景下进行考察。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作者对不同军事集团背后所代表的地域性、民族性以及士绅阶层力量的深入挖掘。这些军事力量的形成,往往与地方精英的崛起、传统社会的转型以及外来文化的冲击紧密相连。书中对湘军、淮军等著名军事集团的成因、组织模式、人事构成及其对清末政治的影响进行了详尽的论述,让我对这些“地方军”的形成过程及其在国家统一与分裂中的作用有了更清晰的认识。此外,书中对一些鲜为人知的小型军事组织的描写,也极大地拓展了我的视野,让我意识到晚清军事力量的多元性和复杂性远超以往的想象。这本书的学术价值和史料价值都非常高,对于任何对中国近代史感兴趣的读者来说,都是一本不容错过的佳作。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