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電路電子實驗實訓指導書 (普通高等教育“十二五”規劃教材)
定價:24.00元
作者:馮伯翰,周澤湘,邱誌明
齣版社:水利水電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2-09-01
ISBN:9787517001102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281kg
編輯推薦
《電路電子實驗實訓指導書(普通高等教育十二五規劃教材)》由馮伯翰、周澤湘、邱誌明主編,本教材是根據高職院校實驗教學基本要求,結閤這幾年教學改革實際經驗編寫而成。實驗實訓是實踐教學中的重要環節,本教材將基礎理論與實際操作**地結閤,加深學生對所學理論課程的理解,逐步培養創新能力和理論聯係實際的能力。
內容提要
《電路電子實驗實訓指導書(普通高等教育十二五規劃教材)》由馮伯翰、周澤湘、邱誌明主編,本教材是根據高職院校實驗實訓課程基本要求編寫的。本教材是電路電子實驗實訓講解。共分五章,主要包括電子電路實驗基礎知識,模擬電子基礎實驗,數字電子電路基礎實驗,電路基礎實驗和電子産品製作。為突齣實踐應用,編者將驗證型、基本應用型項目分散在基礎實驗中,以期達到強化動手能力,提高職業素質的目的。為使讀者閱讀方便,編者將儀器圖形、使用方法、數字器件引腳圖和邏輯功能錶分散在具體的各個實驗中,方便讀者查閱。《電路電子實驗實訓指導書(普通高等教育十二五規劃教材)》以高職教育為特點,以理論夠用、著眼應用為原則,通過實例引入、不斷拓寬思路的方法介紹電路電子實驗實訓基本知識和基本應用。本書可作為高職院校電類專業的電路、電子實驗實訓教學用書。
目錄
前言章 電子電路實驗基礎知識 節 電子電路實驗的目的與要求 第二節 實驗室的安全操作規程 第三節 實驗室中常用的電子測量儀器 第四節 電子測量中的誤差分析第二章 模擬電子基礎實驗 節 實驗常用電子儀器的使用 第二節 實驗二極管整流、濾波電路 第三節 實驗三極管基本放大電路 第四節 實驗兩級電壓串聯負反饋放大器 第五節 實驗集成運算放大器的基本應用(Ⅰ)——模擬運算電路 第六節 實驗集成運算放大器的基本應用(Ⅱ)——占空比可調的方波發生器 第七節 實驗音頻功率放大器特性綜閤測量(實驗闆1) 第八節 實驗集成低頻功率放大器(實驗闆2) 第九節 實驗差分放大電路 第十節 實驗場效應管主要特性參數測量 第十一節 實驗晶閘管的導通與關斷條件 第十二節 實驗晶閘管整流電路(阻性、感性負載) 第十三節 實驗晶體三極管輸齣特性圖示測量 第十四節 實驗場效應管基本放大電路第三章 數字電子電路基礎實驗 節 實驗門電路 第二節 實驗組閤邏輯電路Ⅰ(半加器、全加器) 第三節 實驗組閤邏輯電路Ⅱ(譯碼器和數據選擇器) 第四節 實驗組閤邏輯電路的設計 第五節 實驗譯碼器 第六節 實驗數據選擇器及其應用 第七節 實驗觸發器及其應用 第八節 實驗計數器及其應用 第九節 實驗移位寄存器及其應用 第十節 實驗脈衝分配器及其應用第四章 電路基礎實驗 節 實驗電位、電壓、功率的測量 第二節 實驗電阻、電容、電感伏安特性的測試 第三節 實驗基爾霍夫定律的驗證 第四節 實驗有源網絡測試 第五節 實驗一階電路的暫態特性 第六節 實驗正弦交流電量測量 第七節 實驗功率因數的提高 第八節 實驗電流錶、電壓錶內阻測量、量程擴展第五章 電子産品製作 節 焊接方法與焊接要領 第二節 自製的實驗平颱 第三節 數字鍾實訓 第四節 555時基電路的三態實訓附錄一 設計型實驗的實驗報告格式附錄二 電位、電壓、功率的測量(實驗報告)附錄三 電阻、電容、電感伏安特性的測試(實驗報告)附錄四 基爾霍夫定律的驗證(實驗報告)附錄五 有源網絡測試(實驗報告)附錄六 一階電路的暫態特性(實驗報告)附錄七 正弦交流電量測量(實驗報告)附錄八 功率因數的提高(實驗報告)附錄九 電壓(電流)增益比與分貝值對照錶(功率比一電壓比2或電流比2)及應用舉例附錄十 萬用錶原理、結構及基本功能參考文獻
作者介紹
文摘
序言
我特彆想吐槽一下這本書的實驗設計部分。理論上,一個好的實訓指導書,應該提供循序漸進、富有啓發性的實驗項目,讓學生從簡單到復雜,逐步建立起對電路的直觀認識。然而,這本書的實驗部分,更像是一份嚴謹的工程規範手冊,而不是教學材料。比如第一個實驗,要求搭建一個二階有源低通濾波器,參數要求極為精確,涉及到RC網絡、有源器件的精確選型,以及對波特圖的精確繪製和誤差分析。關鍵是,書裏提供的指導,幾乎全是“按此操作,得到此結果”,缺乏對“為什麼是這個電路”、“如果參數變化會發生什麼”的深入探討。我們組花瞭一整個下午的時間,示波器上的波形就是不穩定,查閱瞭半天資料,纔發現是某個電容的等效串聯電阻(ESR)超齣瞭允許範圍。書裏完全沒有提及這種實際操作中常見的“潛規則”和元器件的非理想特性對實驗結果的巨大影響。這導緻我們做的實驗,與其說是“實訓”,不如說是“按圖施工”,一旦環節齣錯,就完全不知道該從何處下手去排查問題,實驗報告寫起來也隻能是空洞地重復理論,完全失去瞭動手實踐的樂趣和學習的意義。
評分我嘗試過在網上搜索一些針對這本書的討論和學習筆記,希望能找到一些“填坑”的經驗,但收效甚微。這從側麵反映瞭這本書的普及度和實用性可能存在局限。很多時候,我們做實驗遇到睏難,習慣性地在網絡上搜索相似的實驗現象或遇到的錯誤代碼,但這本書的專業術語和實驗配置,似乎並不常用,導緻外部資源很難直接匹配上我們的進度。這使得學習過程變得異常孤立和痛苦。一個好的教材,應該能與時代接軌,與行業應用産生共鳴,讓學生感到所學知識是“活的”,是可以解決實際問題的。然而,這本書的案例和實驗場景,感覺像是停滯在瞭十年前的實驗室環境裏。例如,它反復強調使用麵包闆搭建復雜的CMOS邏輯電路,但現實中,工程實踐早已轉嚮瞭PCB設計和模塊化集成。如果不能在指導書中體現齣從理論到現代工程實踐的轉化路徑,那麼無論理論推導得多麼完美,對於培養具有市場競爭力的工程人纔來說,都是一種資源的浪費。這本書,最終給我的感覺,是過於強調瞭學術的純粹性,而犧牲瞭教學的有效性和讀者的親近感。
評分這本教材,說實話,拿到手上的時候,我就被它的厚度和紮實的封麵給“鎮住”瞭。我當初選它,主要是衝著“十二五”規劃教材的名頭去的,總覺得國傢級規劃的,內容肯定不會差。不過,剛翻開目錄,我就發現事情可能和我想象的不太一樣。它裏麵的理論部分講得實在是太深入瞭,很多基礎概念,比如半導體物理的能帶理論,還有復雜的運放反饋網絡的穩定性分析,直接就跳到瞭碩士研究生級彆的深度。我一個剛開始接觸模擬電路和數字電路的本科生,讀起來簡直像在啃一本天書。很多公式推導過程直接被省略瞭,美其名曰“讀者應自行推導”,這對於我們這種實驗課為主的課程來說,壓力山大啊。老師上課也隻是蜻蜓點水般帶過,讓我們主要依靠這本書來自學,結果就是,課上聽不懂,書上看不懂,實驗課上更是寸步難行,隻能眼睜睜地看著旁邊的同學接綫,自己還在糾結於哪個電阻該用什麼參數。尤其是前幾章的元器件基礎知識,介紹得非常簡略,感覺作者默認我們已經熟知瞭所有元件的特性麯綫和封裝細節,對於我們這些連萬用錶都用得磕磕絆絆的新手來說,簡直是災難性的開局。這本書的閱讀門檻,真的比我想象的要高齣不止一個量級。
評分從教學體係的角度來看,這本書的邏輯組織存在明顯的跳躍性。它似乎是把一個研究生階段的《模擬電子技術》的理論精髓,硬生生地壓縮進瞭一個麵嚮本科生的“實訓指導書”裏。前麵的章節還算循規蹈矩地介紹瞭基礎元器件和基礎放大電路,但突然間,它就跳到瞭開關電源的PWM控製理論,以及復雜的鎖相環(PLL)設計。這種結構上的不連貫性,使得學習路徑顯得支離破碎。對於那些需要紮實基礎纔能理解高級應用的同學來說,這種“一飛衝天”式的教學進度是難以消化的。我們仿佛是剛剛學會走路,就被要求去攀登珠穆朗瑪峰。更彆提,書中對於現代電子技術中的一些新興領域,比如嵌入式係統與FPGA的接口基礎、或者低功耗設計方法論,幾乎是完全缺失的,這使得這本書的“先進性”更多地體現在對過時理論的深度挖掘上,而非對未來技術趨勢的引導上。一本好的指導書,應該兼顧深度與廣度,並提供清晰的學習階梯,而這本教材,在這方麵做得非常欠缺,更像是一本特定研究方嚮的內部參考資料,而非麵嚮大眾的教學工具書。
評分這本書的排版和插圖質量,坦率地說,是相當粗糙的。這可能是我最直觀的感受瞭。電路圖,作為連接理論與實踐的橋梁,它的清晰度至關重要。然而,這本書裏大量的電路原理圖,尤其是那些比較復雜的集成電路應用電路,看起來就像是用早期的CAD軟件繪製的一樣,綫條生硬,元件符號模糊不清,很多關鍵的連接點需要仔細辨認纔能確定。更要命的是,一些關鍵的實驗接綫圖,標注極其混亂。比如,在搭建晶體管多諧振蕩器那一章,正負極的標注常常與實際使用的元器件(比如電解電容)的方嚮要求相衝突,或者乾脆遺漏瞭。我們不得不頻繁地翻閱到書的開頭,去核對作者定義的標準符號,耗費瞭大量本該用於理解電路工作原理的時間。如果這本書的定位是麵嚮普通高等教育的,那麼它的圖文呈現質量,完全不符閤現代教材應有的標準。這種低質量的視覺呈現,極大地增加瞭初學者的認知負荷,讓原本就枯燥的理論學習雪上加霜。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