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围棋死活妙机
定价:23.00元
售价:15.6元,便宜7.4元,折扣67
作者:(日)秀哉 ,蜀蓉
出版社:成都时代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8-09-01
ISBN:9787807058335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商品重量:0.200kg
日本经典围棋死活书,非常有名的除《发阳论》、《棋经众妙》之外,就是这本本因坊秀哉著的《围棋死活妙机》。
《围棋死活妙机》一书源自实战,经加工整理匠心,出题严谨,内容非常精彩。在解说方面尽量满足不同水平者的需求,详细说明有关联的各种变化,在揭示正解图的同时,列出失败图或参考图供读者参考。
《围棋死活妙机》分为死之部、活之部、劫之部、对杀之部四章,适合中、高级围棋爱好者训练之用。
章 死之部
第二章 活之部
第三章 劫之部
第四章 对杀之部
秀哉(1874-1940),日本二十一世本因坊,8岁学棋,10岁拜十八世本因坊秀甫为师,后入十九世本因坊秀荣门下。1914年被推举为“名人”。秀哉棋风雄肆奔放,机略纵横。激战中常能以凶险之着出奇制胜,独霸日本棋坛数十年,被誉为“不败的名人”。
我必须承认,初拿到这本书时,我对它的期望值其实是比较低的,毕竟市面上关于棋艺提升的书籍汗牛充栋,大多不外乎是旧瓶装新酒。然而,翻开内页后,那种扑面而来的新鲜感和逻辑的严谨性,立刻抓住了我的注意力。它没有陷入那种故作高深的理论堆砌,而是非常务实地探讨了棋局中那些“转瞬即逝”的关键点。书中的章节划分很有趣,像是探险地图上的不同区域,每到一个新的地方,都有不同的挑战和发现。特别是它对“弃子取势”这一主题的深入剖析,简直可以说是教科书级别的演示。作者的文字功底也值得称赞,他用非常生动的比喻,将抽象的棋理具象化,比如将局部战斗比作“风暴眼”,将整体平衡比作“天平的微调”。这种深入浅出的讲解方式,极大地降低了理解难度,让那些原本觉得晦涩难懂的死活变化,变得清晰可见,充满了美感。
评分这本关于棋局精妙之处的著作,确实让我这个业余棋手受益匪浅。书中的布局策略分析得极其透彻,从最基础的角部定式到复杂的中腹争夺,作者都用一种近乎手把手的口吻,引导读者理解每一步棋背后的深层含义。我尤其欣赏它对“气”的理解,那种不仅仅停留在计算层面,而是上升到对全局势态把握的阐述,让人有种豁然开朗的感觉。很多时候,我看棋只是看眼前几步的得失,但读了这本书,才明白高手过招,常常在布局阶段就已经埋下了胜负的伏线。作者引用了大量的古代名局作为案例,但并非生硬地罗列,而是巧妙地融入现代的思考方式,使得那些陈旧的棋谱焕发出了新的生命力。对于那些渴望从“会下棋”迈向“会思考”的棋友来说,这本书无疑是一盏明灯,它教会我的不是固定的招法,而是一种看待棋盘的哲学,一种对“妙机”的敏锐捕捉能力。即便是研究了几十年围棋的资深爱好者,想必也能从中咂摸出不同的滋味来。
评分坦白讲,我更倾向于将这本书视为一本“棋局解密手册”,而非单纯的“教程”。它重点关注的,是如何在看似绝境中找到一线生机,或者如何在优势局面下发动致命一击的“临界点”。书中对于“急所”的判断,有着非凡的直觉和准确性。那些常常被业余棋手忽略的、位于棋盘边缘地带的微小空点,在作者的笔下,瞬间被放大成了决定胜负的关键。我用书中的方法去检验了几盘我最近输掉的对局,发现那几次失误,恰恰是因为我错过了书中所强调的那些“妙机”。这本书的叙事风格非常富有画面感,让你仿佛能听到棋子落下的声音,感受到棋盘上空气的流动。它没有花哨的噱头,全凭硬核的内容和精准的分析立足,实属难得的佳作,对于所有希望提升实战应变能力的棋手来说,都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宝藏。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和排版也给我留下了极佳的印象,这对于一本需要频繁查阅的工具书来说至关重要。棋谱的清晰度达到了专业水准,黑白分明,标注清晰,即便是复杂的组合变化,也不会让人产生视觉疲劳。更难得的是,作者在每一部分的开头和结尾,都加入了一些关于棋道与人生的哲学思考。这使得阅读过程不再是枯燥的应试训练,而更像是一次心灵的洗礼。比如,书中提到“围棋的残酷性在于,你永远无法真正挽回已经失去的时间”,这句话让我深思良久。它提醒着我们,在棋盘上必须珍惜每一步的“此刻”,这种将对弈的紧迫感延伸到对生活态度的反思,是许多同类书籍所缺乏的文学厚度。它教会我如何带着敬畏之心去对待每一次落子,无论胜负,都应尊重过程。
评分作为一个追求技术深度胜过速度的读者,我对这本书的分析深度表示由衷的敬佩。它不仅仅满足于告诉我们“如何做”,更致力于解释“为什么必须如此”。书中对于一些看似简单的手筋,进行了多达十几步的深度推演,每一步的替代选择和后果都被详细列出,这种近乎偏执的严谨态度,体现了作者对围棋艺术的无限敬畏。我印象最深的是关于“打劫”策略那一章,作者不仅分析了劫材的优劣,更上升到对对手心理的揣摩,指出何时该主动造劫,何时该避开劫争,这已经超出了纯粹的技术层面,进入了博弈心理学的范畴。阅读过程中,我不得不频繁地停下来,在棋盘上复盘验证,常常会发现自己先前固有的某些“常识”其实是站不住脚的。这本书更像是一位顶级棋手在你耳边进行的私人教学,时而严厉,时而鼓励,总是直指要害。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