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高等学校公共体育通用教材:大学体育教程
定价:29.80元
作者:姜丽
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0-10-01
ISBN:9787040308778
字数:
页码:314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大学体育教程》共分两篇十二章,主要对象是大学生,据此,在编写时特别注意把解决当代大学生体育与健康的需求和实践问题作为出发点,突出了针对性、指导性、先进性和可操作性,以适合当代大学生和青年人学习的需要。本书可作为普通高校大学体育课程教学用书,也可作为高校开展素质教育的参考书供学生阅读。与此同时,本书对从事大学生体育与健康教育的教学人员和研究人员也是一本很好的参考书。
内容提要
《大学体育教程》根据教育部《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的精神编写,突出体现了时代性、特色性、可读性、创新性、可操作性等特点。在内容的编排上,将传统大学体育课程内容按照现代教育理论、体育教育的基本发展规律和体育课程的新发展重新构建。全书包括两篇十二章内容。理论知识篇(共七章)阐述了体育的基本理论,并根据学生的心理、生理特点实际情况,重点介绍了体育锻炼对人体的影响、体育锻炼与营养、体育手段与锻炼原则、保健与康复、健康测量与评价、体育文化等;运动技能篇(共五章)介绍了田径运动、球类运动、民族传统体育、时尚休闲体育、生存生活技能等实用性内容。
作为一本大学公共体育教材,《大学体育教程》可以很好地指导学生参加体育锻炼实践,为终身体育奠定基础。
目录
理论知识篇
章 体育与人类社会的发展
节 体育的基本概念
第二节 体育与人类社会的发展
第二章 体育与人的发展
节 体育锻炼对人体的影响
第二节 身体素质的生理学分析
第三章 体育锻炼与合理营养
节 营养概述
第二节 营养素与健康
第三节 体育锻炼与合理营养
第四节 大学生的膳食结构与合理营养
第四章 体育手段与锻炼原则
节 体育手段的产生与发展
第二节 体育手段的科学基础
第三节 体育与环境
第四节 大学生体育知识态度与实践
第五节 体育锻炼原则
第五章 安全保健康复技能
节 体育锻炼的医务监督
第二节 常见运动损伤的预防与处置
第三节 运动中常见生理反应与处置
第四节 运动处方
第六章 健康测量与评价
节 健康测量与评价概述
第二节 大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的内容和意义
第三节 健康状况自我测量
第七章 体育文化论
节 体育文化概述
第二节 校园体育文化
运动技能篇
第八章 田径运动
节 走
第二节 跑
第三节 跳跃
第四节 投掷
第九章 球类运动
节 篮球运动
第二节 排球运动
第三节 足球运动
第四节 乒乓球运动
第五节 羽毛球运动
第六节 网球运动
第七节 手球运动
第十章 民族传统体育
节 武术概述
第二节 太极拳
第三节 舟山船拳
第四节 跆拳道
第五节 舞龙
第六节 舞狮
第七节 龙舟竞渡
第十一章 时尚休闲体育
节 有氧健身操搏击操拉丁健美操
第二节 体育舞蹈
第三节 瑜伽
第四节 健美运动
第五节 街舞形体训练少数民族舞蹈
第六节 滑板轮滑
第七节 台球保龄球
第八节 冲浪运动划艇帆板运动
第九节 娱乐游戏
第十二章 生存生活技能
节 野外生存
第二节 定向运动
第三节 拓展训练
第四节 攀岩
第五节 游泳
参考文献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在使用体验上,这本书的实用性几乎为零。它似乎更侧重于理论的堆砌,而非实际操作的指导。比如,在讲解如何组织一项团队活动或者如何进行有效的赛后恢复时,提供的建议都非常空泛,缺乏具体的步骤分解和可操作性的工具列表。我需要的是能在我踏上运动场时立即派上用场的方法和技巧,而不是一堆只能在图书馆里供奉的抽象理论。此外,书中附带的任何辅助资源,比如配套的在线视频链接或者练习手册,都是缺失的或者无效的。这本书更像是一个厚重的理论参考书,而不是一本能陪伴学生度过整个学期、帮助他们提升实际运动能力的“教程”。它在理论深度上不足以支撑专业研究,在实践指导上又过于简陋,最终成为了一个尴尬的存在。
评分章节之间的逻辑衔接处理得非常糟糕,读起来断断续续,缺乏整体的连贯性。比如,某一章还在详细讲解游泳的打腿技巧,下一章可能就跳到了田径中的标枪投掷原理,两者之间没有任何过渡性的解释说明,让人摸不着头脑,不知道如何将零散的知识点串联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体育技能体系。我发现自己经常需要手动在不同章节之间来回翻找,试图找出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但这本书似乎从未试图建立这种联系。这对于需要系统性学习的大学生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障碍。如果教材的结构本身就是混乱的,那么学习者构建的知识体系也必然是碎片化的,这完全违背了教育的基本原则。
评分这本书的语言风格,坦白地说,枯燥得能把人催眠。作者似乎完全没有意识到,体育是一门与活力、激情紧密相关的学科。他使用的词汇和句子结构充满了僵硬的学术腔调,大量的长句和复杂的从句让原本简单的概念变得晦涩难懂。我尝试去理解一些基础的心肺功能训练原理,但阅读过程却像是在啃一块又硬又冷的石头,需要反复回溯才能勉强捕捉到作者的逻辑链条。更令人恼火的是,书中经常出现概念上的前后矛盾或者定义不清晰的情况,这使得我在自学过程中不得不频繁地查阅其他资料来“修正”这本书提供的信息。一本好的教材,应该用生动、清晰、鼓舞人心的方式来引导学生,但这本教材给我的感觉是,作者在完成一项任务,而不是在传授一门热爱的事业。
评分这本书的排版和装帧设计实在不敢恭维,翻开书页,那种廉价的纸张质感让人瞬间失去阅读的兴致。字体选择上,很多地方显得过于密集,尤其是在涉及到一些运动解剖学和生理学概念的章节时,密密麻麻的文字堆砌在一起,让人感到头晕目眩。更别提那些图片了,很多运动动作的示意图模糊不清,线条粗糙,根本看不出关键的发力点和身体姿态,这对于初学者来说简直是灾难性的。我本来还指望能通过清晰的图示来理解那些复杂的动作要领,结果却发现自己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去猜测作者到底想表达什么。设计上似乎完全没有考虑到读者的阅读体验,如果这是一本面向大学生的教材,至少在视觉传达上应该更专业、更具引导性。说实话,光是每次翻开它,就觉得像是在完成一项艰巨的任务,而不是学习一门充满活力的课程。
评分内容上,这本书给我的感觉是极其陈旧和保守,仿佛是上个世纪的教学大纲直接复印过来的。它花了大量篇幅去描述那些早已被现代体育科学证明效率不高或者安全性存疑的训练方法,对于当今流行的、更科学的训练模式,比如高强度间歇训练(HIIT)或者结合运动心理学的指导,几乎是只字不提,或者一带而过,处理得非常敷衍。我对比了一下其他一些更前沿的体育资料,这本书在运动生物力学和营养学的知识更新上明显滞后了。比如,关于体能评测的标准和方法,书中介绍的测试项目很多已经不符合国家最新的标准体系了。这让我非常困惑,我花钱买一本教材,难道就是为了学习那些已经被淘汰的知识吗?作为一本“教程”,它本应是引导我们走向未来运动方式的指南,而不是一个停留在过去的博物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