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方竹栽培与利用技术研究
定价:30.00元
作者:刘跃钧,刘饶
出版社:中国林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6-12-01
ISBN:9787503887833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胶订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刘跃钧、刘饶*的《方竹栽培与利用技术研究》 是从方竹形态特征、开发现状及发展趋势、生物学特 性、造林、培育、施肥、抚育、园林绿化应用、试验 与评价、遗传多样性,笋的营养成分等栽培与利用技 术方面进行详细论述。
目录
前言章 方竹形态特征 1方竹Chimonobambusa quadrangularis 2合江方竹Chimonobambusa hejiangensis第二章 方竹笋研究开发现状及发展趋势 1生物学特性 2营养成分 3DNA分子标记研究 4人工栽培技术 4.1 选地整地 4.2 繁殖方法 4.3 抚育管理 4.4 有害生物防治 5发展趋势第三章 方竹生物学特性研究 1试验地概况 2研究方法 3结果与分析 3.1 方竹鞭芽萌发特性 3.2 竹鞭生长 3.3 方竹竹笋的形成 3.4 方竹竹笋的出土 3.5 方竹的生长 4结论第四章 方竹人工造林技术研究 l试验地概况 2试验材料与方法 3结果与分析 3.1 海拔高度对造林成活率和当年出笋的影响 3.2 母竹年龄对造林成活率的影响 3.3 造林方式对成活率的影响 3.4 移栽时间对成活率和出笋成竹的影响 3.5 浇水管理措施对成活率的影响 3.6 种竹起挖后存放时间对成活率的影响 4小结第五章 野生方竹林培育技术研究 l试验方法 1.1 试验地基本情况 1.2 处理方法 2结果与分析 2.1 方竹出笋数量与培育措施关系 2.2 培育措施与方竹新竹成竹率关系 2.3 不同培育措施与方竹新成竹胸径生长关系 2.4 母竹胸径与新竹胸径生长关系 2.5 培育措施与新竹胸径增长量关系 3小结第六章 不同施肥抚育措施对方竹出笋的影响 1试验方法 1.1 试验地基本情况 1.2 处理方法 2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肥料与出笋量的关系 2.2 不同施肥量与出笋的关系 3结论第七章 方竹在园林绿化中的应用技术研究 1引种试验地概况 2试验方法 3结果与分析 3.1 母竹粗细与新生小竹直径的关系 3.2 每丛母竹数量与栽后三年的景观效果 3.3 栽后三年(二个出笋年)内出笋距离及比例 3.4 园林绿化应用关键技术 4总结第八章 合江方竹引种试验与评价 1引种试验地概况 2引种试验材料及方法 2.1 引种材料来源 2.2 引种试验方法 2.3 营养成分测定 3结果与分析 3.1 引种成活率与保存率 3.2 出笋数量与产量 3.3 物候观察结果 3.4 鲜笋与烘干 4结论与评价第九章 方竹和合江方竹种质遗传多样性研究 1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及来源 1.2 基因组DNA的提取 1.3 ISSR—PCR反应条件及程序 1.4 ISSR引物的筛选 1.5 电泳及染色 1.6 数据处理和统计方法 2结果 2.1 正交试验 2.2 引物筛选 2.3 寒竹属竹种之间的遗传相似性分析 2.4 寒竹属竹种之间的聚类分析 3讨论第十章 不同种源方竹和合江方竹笋营养成分研究 1试验材料及方法 1.1 材料来源 1.2 测定方法 2结果与分析 2.1 鲜笋可食率 2.2 水分含量 2.3 粗脂肪含量 2.4 灰分含量 2.5 粗纤维含量 2.6 维生素C含量 2.7 蛋白质含量 2.8 还原糖含量 2.9 铁、铜、锰、锌含量 2.10 氨基酸含量 3结论与讨论第十一章 方竹人工高效栽培技术 1林地选择 2林地准备 3母竹选择与挖掘 4种植方法 5幼林管护 6成林管理 7竹笋采收 8病虫害防治第十二章 合江方竹栽培及采后加工技术 1生物学特性 2栽培与管理技术 2.1 种植地选择 2.2 母竹选择 2.3 种植技术 2.4 抚育管理 2.5 合理挖笋 2.6 病虫害防治 3竹笋加工技术 3.1 带壳鲜笋销售 3.2 去壳鲜笋 3.3 干笋第十三章 方竹在园林绿化景观中的应用技术 1园林应用的适生环境 2方竹在园林中的配置方式 2.1 群植 2.2 列植 2.3 孤植 3方竹在园林中的种植 4园林中方竹林的管护参考文献
作者介绍
刘跃钧,1966年生,浙江松阳人,本科,在职硕士,教授级高工,**营养师,首届浙江省林业科技标兵,丽水市第九批拔尖人才,首批丽水市重点科技创新团队(中药材团队)带头人,首批丽水市中药材产业“林下经济与药用植物岗位”首席专家。丽水市突出贡献专家。主要从事林下中药材栽培利用技术研究推广。获省(部)级三等奖5项,厅(市)级一等奖2项、二等奖7项、三等奖5项;发表论文50多篇,出版专*11部,制定行业标准l项、市级地方标准6项,获发明4项、实用新型2项,研发黄精酒等新产品2个。 刘饶,1964年生,浙江景宁人,本科,教授级高工,主要从事木本药材和植物资源利用研究。获省(部)级二等奖1项、三等奖3项,市(厅)级一等奖2项、二等奖6项、三等奖9项;发表论文30多篇,出版专*1部。
文摘
序言
我是一名对农业科技和绿色发展比较关注的读者。近年来,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成为越来越重要的议题,而竹子作为一种重要的可再生资源,在其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我拿到这本书,首先关注的是它在“技术研究”方面的深度。我希望它能够提供一些关于方竹栽培的科学依据和创新技术,比如如何通过改良栽培方式来提高产量和品质,如何利用现代生物技术来培育优良品种,以及如何通过科学的管理来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书中会不会涉及到一些关于竹林生态系统的研究,比如竹子对土壤改良、水土保持、生物多样性保护等方面的作用?我尤其关注书中是否会探讨如何将方竹的栽培与生态旅游、乡村振兴等相结合,形成一条完整的产业链,实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双赢。此外,作为一本“研究”类的书籍,我希望它能够提供一些数据支持和案例分析,让其中的技术和理念更具说服力。如果书中能够包含一些成功的栽培和利用案例,那对我来说将是非常有价值的参考。
评分我对园林绿化和城市景观设计有一些初步的了解。在城市中,绿化和美化环境是越来越受到重视,而选择适宜的植物种类是其中的关键。竹子因其独特的形态和生长特性,常常被用于园林景观的营造,能带来一种清新、雅致的意境。我翻看这本书,很想知道方竹在园林应用方面有什么独到之处。它是否适合在城市环境中栽培?它的观赏价值如何?书中会不会提供一些关于方竹在不同园林场景下的应用建议,比如庭院、公园、街道绿化等?我希望这本书能展示方竹在美学上的潜力,以及如何通过合理的栽培和修剪来提升其观赏效果。同时,我也关注植物的生态功能,比如方竹是否具有净化空气、吸附噪音、固碳减排等方面的能力?如果书中能够结合园林设计的理念,提供一些将方竹融入景观的实用技巧,那就更好了。我期待这本书能够为我提供更多关于方竹在景观营造方面的灵感和指导,让我能够更好地利用这种植物来美化我们的生活空间。
评分作为一名对传统文化和手工艺比较感兴趣的人,我一直觉得竹子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从古代文人的诗词歌赋,到各种精美的竹编器皿,再到建筑中的竹构,竹子几乎渗透到了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所以,当我看到这本书的书名里有“利用技术研究”这几个字时,我立刻就来了兴趣。我希望这本书不仅仅停留在栽培技术层面,更能深入探讨竹子在各个领域的应用。比如,它会不会介绍如何利用竹子制作家具、乐器、建筑材料,甚至是一些更具创新性的产品?我特别好奇,现在有没有一些新的技术能够提升竹制品的性能,让它在现代生活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另外,书中提到的“研究”这个词,让我觉得它可能会包含一些比较前沿的探索,比如关于竹子的生物特性、遗传育种、可持续利用等方面的内容。我希望这本书能够带领我了解竹子背后蕴含的科学原理,以及它在现代社会中作为一种环保、可持续材料的巨大潜力。我期待这本书能提供一些关于竹子深度利用的思路和方法,能够拓展我对于竹子价值的认知。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倒是挺别致的,采用了一种很自然的绿色调,配上几张竹子的插画,一看就知道是关于植物的。我当时就是被这个封面吸引了,觉得应该是一本比较硬核的科普读物。拿到手翻开来看,纸张的质感还算不错,印刷也很清晰,字迹也比较大,阅读起来不费劲。我对竹子的了解仅限于知道它是一种速生植物,而且用途很多,但具体怎么种,怎么才能种好,我就一无所知了。所以,我特别期待这本书能在这方面给我一些启发。比如,我一直很好奇,为什么有些地方的竹子长得特别茂密,而有些地方的竹子却稀疏零落?是不是跟土壤、水分、光照有关?这本书里面会不会讲解这些基础的栽培常识,比如如何选址、如何育苗、如何施肥、如何病虫害防治等等?我希望它不仅仅是理论上的讲解,最好能有一些实操性的指导,比如图文并茂地展示一些关键步骤,这样我这个园艺小白也能看得懂。而且,书中关于“方竹”这个具体品种的介绍,也让我很好奇,它和我们常见的竹子有什么区别?生长习性如何?是不是有什么独特的优点,才值得专门出一本书来研究?这些都是我阅读前对这本书的初步设想,希望能得到解答。
评分作为一名对植物学和林业资源研究有一定兴趣的读者,我拿到这本书,首先被它的专业性所吸引。书名中的“栽培与利用技术研究”表明了其内容的深度和广度。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提供关于方竹这种特定竹种的详尽科学信息,包括其分类学特征、地理分布、生长发育规律等。在栽培技术方面,我期待书中能够深入探讨不同生长环境下,方竹的最佳栽培模式,比如土壤要求、水分管理、光照条件、施肥策略等,并且能提供一些解决栽培过程中常见问题的实用方案。在利用技术研究方面,我更关注其潜在的经济价值和生态价值。比如,方竹的竹材在建筑、家具、造纸、生物能源等领域是否具有独特的优势?它的生物活性成分在医药、保健品方面是否有研究价值?书中是否会介绍相关的加工技术和产品开发案例?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提供一些严谨的科学数据和研究成果,为方竹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理论和实践指导,拓展我对这种植物的认知边界,并能了解其在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