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正义的人质:年代的电影记忆(版)
定价:42.00元
作者:张秋
出版社:长江文艺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02-01
ISBN:9787535492937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胶订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人质三部曲”从历史的角度解析电影,从电影的角度还原个体的历史。独特的跨界写作,融历史与影评于一炉,好看耐读,尽显思想锋芒。
三部曲从电影这一素材出发,呈现了具有标志性的现当代历史事件或某一特殊历史时期。其中,《历史的人质》涉及一战、二战、大屠杀;《太阳的人质》(待出)关乎前苏联、东欧,以及作为冷战时期标志的柏林墙;《正义的人质》则聚焦朝鲜战争、越南战争和全球反恐战争。热战与冷战相互交替的特殊年代,已经并仍将源源不断地催生出无数电影经典力作,它们本身也屡屡构成了历史性的事件,构成了国家与民族,乃至人类集体记忆史的一部分,推动着我们对历史的反思,帮助我们对抗“有组织的遗忘”。
内容提要
本卷影片所涉历史线索,是美国或以美国为主导的三场战争:朝鲜战争、越南战争和反恐战争,其中前两场是冷战中的热战。三场战争之间存在着诸多的内在联系,它们给美国,给不同的阵营,给世界文明和全球政治都带来了巨大而深刻的影响。身处这些重大历史事件中的个体,在某种程度上经历着比两次世界大战更为谲诡、艰难的命运,因为他们发现自己不但陷入了战争的迷雾,还陷入了正义的迷雾。也就是说,战争的正义性与非正义性——无论是开战正义还是作战正义,都不再那么泾渭分明,而是极富争议,那么,在这种情况下,个体何为?人性何为?
目录
目录
“人质三部曲”总序
“必要之恶”及正义的成本(自序)
章 坚韧的刺刀
朝鲜战争(1950.6.25—1953.7.27)
“老兵不死,只是凋零”——《钢盔》
“大家都是懦夫,又都是勇士”——《坚韧的刺刀》
要恋爱,不要战争——《樱花恋》
在“无意义”中寻找意义——《猪排山》
和“另一个我”同归于尽——《满洲候选人》
只有医院才显示出什么是战争——《陆军医院》
“意识形态就那么重要吗?”——《太极旗飘扬》
第二章:现代启示录
越南战争(1961.5.14—1975.4.30)
一场自杀性游戏的牺牲品——《猎鹿人》
“他本身就是一种无法穿透的黑暗”——《现代启示录》
“我们是在与自己作战”——《排》
不堪一击的“全金属外壳”——《全金属外壳》
电台播音室里的特殊战争——《早安越南》
人性所能发挥的拒绝力量到底有多大?——《越战创伤》
“没有上帝,没有国家,只有我和轮椅”——《生于七月四日》
第三章:“必要的杀戮”
反恐战争(2001.10.7—2014.10.26)
宁可错抓一千,也不放过一个——《关塔纳摩之路》
“节选修订”,直接指向现实本身——《节选修订》
英雄主义成了一种病——《拆弹部队》
“权力的逻辑”了事物本身的逻辑——《公平游戏》
反恐“制造”了新的“恐怖分子”?——《必要的杀戮》
“不情愿的原教旨主义者”——《拉合尔茶馆的陌生人》
“自我关涉”才是真正的“善意”——《善意的杀戮》
延伸观看片目索引
参考书目
作者介绍
张秋,专栏作家,影评人。江苏无锡人,毕业于苏州大学中文系。当过狱警,后辗转南京、深圳等地多家媒体,现供职于上海译文出版社。为报刊撰写各类专栏,曾获中国报纸副刊好专栏奖。著有《镜》(2005,上海文化出版社)、《不准调头》(2007,东方出版中心)、《爱,诫》(2008,新华出版社)、《中产阶级的审慎魅力》(2010,江西教育出版社)等。其中《不准调头》名列豆瓣网和《城市画报》评选的 “2007年十大电影书”。
文摘
序言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倒是挺吸引人的,采用了一种复古的拼贴风格,色彩搭配也很考究,让人一眼就能联想到某个特定的年代。我拿到书的时候,第一感觉就是纸张的质感很不错,拿在手里沉甸甸的,印刷清晰,字体大小适中,阅读起来应该会很舒适。书名本身就带着一种故事性,“正义的人质”这样的词组很容易勾起读者的好奇心,让人想知道里面讲述的是怎样的关于正义与被挟持的故事。而“年代的电影记忆”则直接点明了内容的主题,我一直对老电影情有独钟,那些黑白或泛黄的画面,承载了无数经典的故事和深刻的情感,至今仍能打动人心。我非常期待作者能通过这本书,带我重温那些我可能错过,或者即使看过也想再次回味的经典瞬间。书的厚度也适中,不会显得过于臃肿,也不会太薄而让人觉得意犹未尽。总的来说,从外在的包装到书名所透露的信息,都让我对这本书的内容充满了期待,希望它能带来一场触动心灵的电影怀旧之旅。
评分初拿到这本书,脑海中就浮现出许多关于那个年代的影像碎片。我猜想,这本书可能会像一个时光胶囊,把那些尘封在记忆里的电影片段一一打开,让我们得以再次回味。我非常喜欢那种能够唤醒集体记忆的读物,因为它们不仅仅是文字的堆砌,更是情感的共鸣。我曾看过一些关于老电影的书籍,但很多都偏重于导演、演员的生平,或者电影技术的分析。而这本书的名字“年代的电影记忆”,让我觉得它可能更侧重于电影所承载的那个时代的人文风貌、社会变迁,以及它们如何影响了当时人们的生活和情感。我期待作者能够挖掘出一些鲜为人知的幕后故事,或者从独特的视角解读那些经典的电影桥段,让我们看到电影之外的更多层次。同时,“正义的人质”这个副标题也给我留下了一些悬念,我好奇它会如何与电影记忆联系起来,是电影情节中的一个关键元素,还是作者借此表达一种更深层次的隐喻?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提供一些新的思考,让我们不仅仅是重温旧梦,更能从中获得新的启发。
评分拿到这本书,第一个吸引我的就是它极具年代感的书名,仿佛一下子把我拉回了某个熟悉的过去。我尤其对“年代的电影记忆”这一部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我总觉得,老电影不仅仅是光影的艺术,更是那个时代社会百态、风土人情的一面镜子。每一部经典电影的背后,都可能隐藏着那个时代人们的喜怒哀乐、梦想与挣扎。我非常期待作者能够通过这本书,为我们揭开那些被时间掩埋的电影故事,或许是那些我们耳熟能详的老电影,但以一种全新的视角去解读;又或许是那些被遗忘的珍珠,通过作者的笔触重新焕发光彩。我希望这本书能让我不仅仅是“看”电影,而是“感受”电影,感受那个时代的氛围,感受那个时代人们的精神世界。而“正义的人质”这个副标题,也让我充满了好奇,它究竟是书中的具体情节,还是作者用来串联这些电影记忆的一种隐喻?我期待这本书能带来一次深刻的、充满怀旧情怀的阅读体验。
评分翻开这本书,首先感受到的是一种扑面而来的怀旧气息。从书名“满58包邮 正义的人质:年代的电影记忆(版)”来看,我就立刻联想到了许多关于老电影的回忆。我一直对那个时代的电影情有独钟,它们虽然在技术上可能不如现在先进,但所传达的情感和故事却往往更加朴实、真挚,触动人心。我非常期待这本书能够带领我重温那些曾经让我潸然泪下、捧腹大笑、或深思熟虑的老电影。我希望作者能够以一种非常生动、细腻的笔触,将那些经典电影的片段、背后的故事,以及它们所代表的时代背景娓娓道来。同时,“正义的人质”这个副标题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好奇它是否会贯穿全书,或者以某种特殊的方式与电影记忆相结合,带来意想不到的解读。我希望这本书不仅仅是简单的电影介绍,更能引发我对那个时代的思考,对人性、对正义的更深层次的理解。
评分这本书的书名本身就极具吸引力,“年代的电影记忆”几个字,瞬间就能勾起我内心深处对过往时光的追溯。我一直认为,老电影是那个时代留给我们最宝贵的文化遗产之一,它们承载着一代人的青春、梦想与情感。我非常期待作者能够通过这本书,为我们呈现一场关于经典电影的盛宴。我希望它能不仅仅是简单地罗列电影片单,而是能够深入挖掘每一部影片背后的故事、拍摄的细节,以及那些电影所折射出的社会文化风貌。我非常好奇“正义的人质”这个副标题在其中扮演的角色,它是否是贯穿全书的主线,还是一个引人深思的隐喻?我希望这本书能让我有机会重新认识那些我曾看过的经典,或者发现一些我所不了解的被埋没的佳作。我期待它能带我走进那些泛黄的胶片世界,感受那个时代独有的魅力和温度,并从中获得一些关于生活和人生的启示。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