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基本信息 | |
| 图书名称 | 建设新农村产品标准化生产丛书:天麻标准化生产技术 |
| 作者 | 宫喜臣著 |
| 定价 | 10.00元 |
| 出版社 | 金盾出版社 |
| ISBN | 9787508262819 |
| 出版日期 | 2010-05-01 |
| 字数 | |
| 页码 | |
| 版次 | 1 |
| 装帧 | 平装 |
| 开本 | 32开 |
| 商品重量 | 0.118Kg |
| 内容简介 | |
| 本书由中国农业科学院特产研究所专家编著。内容包括:中药材标准化生产的概念和意义,天麻标准化生产的品种选择,播种和育苗,田间管理,施肥技术,病、虫、鼠害的防治,采收、加工与贮藏,以及商品规格和质量标准。内容丰富、通俗易懂、科学性和可操作性强,适合广大药农、中医药爱好者及专业人员阅读,亦可供相关院校师生参考。 |
| 作者简介 | |
| 暂无相关内容 |
| 目录 | |
| 章 中药材标准化生产的概念和天麻标准化生产的意义 一、中药材标准化生产的概念 (一)中药材标准化和中药材生产标准化的概念 (二)标准化的分级和表述形式 (三)中药材标准化生产的内容 (四)中药材标准化生产的实施 (五)中药材标准化生产操作规程的制定原则 (六)中药材标准化生产操作规程(SOP)的制定 (七)中药材标准化生产的质量管理规范、认证管理办法及中药材GAP认证检查评定标准 二、天麻标准化生产的意义 (一)天麻是重要的中药材 (二)天麻野生资源短缺,人工栽培天麻势在必行 (三)天麻标准化生产的环境指标 第二章 天麻标准化生产的品种选择 一、天麻的原植物 (一)天麻的种类与分布 (二)天麻的形态特征 二、天麻优良品种的选择 (一)鄂天麻1号 (二)鄂天麻2号 (三)宜红优1号天麻 (四)红天麻 (五)乌天麻 第三章 天麻标准化生产的播种和育苗 一、天麻种子萌发与共生萌发菌的关系 (一)促进天麻种子萌发的共生真菌的种类 (二)共生萌发菌紫萁小菇的形态特征 (三)紫萁小菇的营养特性 (四)紫萁小菇生长发育的环境条件 二、天麻块茎的生长发育与蜜环菌的关系 (一)蜜环菌的种类及分布 (二)蜜环菌的形态特征 (三)蜜环菌的生物学特性 (四)蜜环菌生长繁殖的环境条件 (五)蜜环菌的真伪鉴别 三、紫萁小菇与蜜环菌菌种的制备 (一)紫萁小菇与蜜环菌菌种制备所需要的场地设置 (二)接种常用设备与接种工具 (三)常用的设备及使用方法 (四)常用仪器与设备 (五)常用消毒设备及消毒方法 (六)常用表面消毒法 (七)培养基的配方与制作 (八)紫萁小菇菌种与蜜环菌种的制作 四、蜜环菌菌枝和菌材(棒)的培养 (一)菌枝和菌材的准备 (二)菌床的培养 (三)培菌注意事项与管理措施 (四)蜜环菌菌枝与菌棒质量检查 五、天麻的生育特性及生长发育所需要的环境条件 (一)天麻的生育特性 (二)天麻生长发育与环境条件的关系 六、天麻种子的培育(有性繁殖)与播种技术 (一)种子的培育 (二)天麻标准化生产的播种方法 七、天麻的无性繁殖 (一)天麻种栽的准备 (二)种麻的选择 (三)天麻种栽的贮藏 (四)天麻标准化栽培场地的选择 (五)天麻标准化栽培方法 八、天麻标准化生产的工厂化栽培 (一)场址的选择 (二)工厂化栽培所需要的设备 (三)栽培方式 九、天麻的育种技术 (一)中药材育种工作的成就 (二)天麻育种工作的成果 (三)天麻育种方法 第四章 天麻标准化栽培的田间管理 一、天麻标准化生产田间管理的意义 二、天麻标准化生产田问管理的内容 三、天麻标准化生产夏季田间管理 四、天麻标准化生产秋季田间管理 五、天麻标准化生产冬季管理 六、防止杂菌的感染 七、松土除草 八、病虫鼠害的预防和防治 第五章 天麻标准化生产的施肥技术 第六章 天麻标准化生产的病虫鼠害的防治 一、天麻标准化生产的病害防治 (一)腐烂病的诊断与防治 (二)水浸病的防治 (三)锈腐病的防治 (四)日灼病的防治 (五)杂菌感染病的诊断与防治 (六)蜜环菌病理侵染的防治 二、天麻标准化生产的虫害防治 (一)蝼蛄的防治 (二)蛴螬的防治 (三)介壳虫的防治 (四)蚜虫的防治 (五)白蚁的防治 (六)跳虫的防治 三、天麻标准化生产的鼠害防治 第七章 天麻标准化生产的采收、加工与贮藏 一、天麻标准化生产的采收 (一)采收时间 (二)采收方法 二、天麻标准化生产的加工方法 (一)分级 (二)清洗与刮皮 (三)蒸煮 (四)熏 (五)烘干 三、天麻标准化生产的贮藏与运输 (一)商品天麻的贮藏 (二)商品天麻的运输 第八章 天麻标准化生产的商品规格和质量标准 一、成品天麻商品规格 (一)成品天麻的性状 (二)成品天麻的分级 二、成品天麻质量标准 (一)天麻的组织结构 (二)天麻的粉末鉴定 (三)商品天麻的理化鉴定 (四)商品天麻的理化指标 三、成品天麻的真伪鉴别 (一)天麻成品药材的鉴定 (二)伪品天麻的鉴定 附录 附录一 天麻生产技术规程(SOP)湖北省地方标准(摘录) 附录二 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试行) 附录三 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认证管理办法(试行) 附录四 药用植物及制剂进出口绿色行业标准 主要参考文献 |
| 编辑推荐 | |
| 暂无相关内容 |
| 文摘 | |
| 暂无相关内容 |
| 序言 | |
| 暂无相关内容 |
我是一名退休多年的老农,年轻的时候也种过不少药材,对这种需要精心打理的作物很有感情。这些年看国家大力发展新农村,我也关注着农业技术的发展。听说现在种天麻挺赚钱的,不少年轻人也跃跃欲试,但总觉得他们缺乏经验,光靠一腔热情是不够的。这本《建设新农村产品标准化生产丛书:天麻标准化生产技术》听名字就很靠谱,我猜这本书应该会把天麻种植的方方面面都讲透了,而且是那种“标准化”的做法,听起来就比以前那种摸着石头过河要强得多。我特别想知道,这本书里会不会讲到如何才能种出那种“道地”的天麻,就是品质好、药用价值高那种。我记得以前我们种药材,很多都要看时节,看老天爷的脸色,这本书会不会有那种能够克服自然条件的办法?比如,讲讲怎么改良土壤,怎么施肥才能让天麻长得又快又壮,而且里面的有效成分不打折扣。我还想知道,这本书会不会讲到怎么鉴别天麻的好坏,采收的时候要注意什么,还有晒干、储存的时候有什么讲究。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成为我们这些老农民和年轻一代之间沟通的桥梁,把那些老经验和新知识结合起来,真正地为新农村建设添砖加瓦。
评分我是一名怀揣着创业梦想的年轻人,一直想在农村找到一个能够有所作为的切入点。前阵子和村里的长辈聊天,他们提起现在种植的天麻虽然有一些销路,但总感觉品质不稳定,有时候价格也很难上去。我当时就萌生了学习专业知识,看看能不能把天麻种植做得更规范、更有竞争力。当我在书店里看到这本《天麻标准化生产技术》时,简直像是找到了救星。我最期待的是书中关于“标准化”的解读,这不仅仅意味着产量,更意味着质量的可控性和可追溯性。我希望这本书能告诉我,究竟什么是“标准化”的天麻生产?它体现在哪些方面?比如,从菌种的筛选到栽培基质的配比,再到温湿度、光照等环境因素的精确控制,以及采收后的分级标准等等。我渴望了解一套成熟、可复制的体系,能够让我少走弯路,直接掌握最有效、最科学的种植方法。我相信,通过学习这本书,我不仅能掌握一门技术,更能理解现代农业的精髓,为打造高品质的天麻品牌打下坚实的基础,也为自己未来的创业之路增添一份信心和底气。
评分作为一个曾经参与过几次天麻种植项目的农技推广人员,我深切体会到信息不对称和技术更新滞后的问题对基层农业生产带来的影响。很多时候,最新的科研成果很难快速有效地传递到一线种植户手中,导致很多有效的技术和经验无法得到推广和应用。这本书的出现,让我看到了一个解决这个问题的希望。《天麻标准化生产技术》的出现,恰恰填补了这方面的空白。我特别关注书中关于病虫害绿色防控的部分,因为这直接关系到天麻产品的安全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我希望书中能够详细介绍当前天麻种植过程中最常见、危害最大的几种病虫害,以及与之相对应的,最科学、最经济、最环保的防治策略,比如生物防治、物理防治,以及合理使用低毒低残留农药的时机和方法。我也希望书中能够提供一些针对不同地区、不同气候条件的具体指导,因为天麻的生长对环境要求非常苛刻,不同区域的种植户需要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如果这本书能够做到这些,那它对提升整个区域的天麻产业水平,乃至国家相关农产品的竞争力,都将具有不可估量的价值。
评分翻开这本书,我仿佛看到了那一株株健康饱满的天麻,在沃土中蓬勃生长。我一直对农业科技充满兴趣,尤其关注那些能够切实提升农产品质量和效益的技术。这本书的标题“天麻标准化生产技术”立刻吸引了我,我知道天麻作为一种重要的药用和食用价值都很高的作物,其品质直接关系到最终的疗效和口感。在过去,很多天麻的种植可能更多依赖于经验传承,缺乏科学系统的指导,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其产量和品质的稳定。我特别好奇书中会如何详细讲解从选种、育苗到移栽、田间管理,再到病虫害防治和采收加工的每一个环节。我想象着书中会用图文并茂的方式,深入浅出地介绍科学的栽培方法,比如如何选择最适合天麻生长的土壤环境,如何进行科学的施肥和灌溉,以及如何有效控制可能影响天麻生长的各种病菌和虫害,从而最大限度地减少损失,保证天麻的产量和品质。这本书的出现,无疑为广大天麻种植者提供了一个宝贵的学习平台,我相信它能够帮助他们摆脱传统种植的局限,走向更加科学、高效、绿色的现代化生产道路,为建设新农村贡献一份力量。
评分这本《天麻标准化生产技术》吸引我的,是它所承载的“标准化”理念。在我看来,现代农业的进步,很大程度上就体现在生产流程的规范化和产品质量的精细化管理上。对于天麻这样一种价值不菲且对生长环境要求极高的作物,标准化生产无疑是提升其市场竞争力和附加值的关键。我非常期待书中能详细阐述“标准化”在天麻生产中的具体体现。例如,从原种的选育、繁育到栽培介质的配制,再到出菇期的温湿度、光照、通风等环境条件的精细调控,以及病虫害的早期预警和综合防治体系的建立,每一个环节是否都有明确的操作规范和质量标准?我更想了解的是,这些标准是如何制定出来的?它们是否基于最新的科研成果和长期的实践经验?书中是否会提供具体的图表、数据和案例分析,来指导生产者如何一步步地实现标准化生产?我深信,只有将科学的种植技术转化为一套可执行、可量化的标准,才能真正实现天麻产业的现代化转型,提高农户的经济效益,并最终推动我国特色农产品的健康可持续发展,为建设美丽中国贡献力量。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