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中國的灌溉用水與糧食安全
:32.00元
售價:22.4元,便宜9.6元,摺扣70
作者:廖永鬆
齣版社:水利水電齣版社
齣版日期:2006-01-01
ISBN:9787508430508
字數:249000
頁碼:155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
商品重量:0.4kg
本書概要介紹瞭國內外對中國灌溉用水與糧食安全問題的研究進展情況,圍繞中國灌溉管理體製和灌溉水價改革及其對灌溉用水、糧食生産和農民收入的影響,以及流域片和中國的灌溉水平衡與糧食供求和貿易等問題開展瞭深入研究,迴答瞭21世紀中國的灌溉用水能不能滿足國內增長的糧食需求以及如何滿足等重大戰略問題。
在研究灌溉管理體製和灌溉水價改革時,分析瞭中國典型灌區管理和水費徵收過程中所麵臨的主要問題。利用典型灌區內農戶、末級渠係、灌溉機井、村級調查數據、估計瞭農民灌溉水價承受能力、田間灌溉水的産齣彈性以及灌溉需水價格彈性,定量分析瞭灌溉水價變動對灌溉用水、糧食生産、農民收入的影響,討論瞭在中國農村和農業發展新形勢下末級渠係建設與管理問題,解釋瞭地下水資源過度開發利用的製度性原因。
利用GIS技術,以中國縣級資枓為基礎,整理瞭流域尺度上涉及到糧食供求和水資源利用的基礎數據,建立瞭中國水與農業生産數據庫。實現農業政策分析預測模型(CAPSIM)和水資源政策對話模型(PODIUM)的連接,開發瞭一個可發展的中國水與農業發展政策分析模型,作為研究中國九大流域片灌溉水平衡與糧食供求和貿易的工具.並模擬預測瞭未來中國九大流域片的灌溉水平衡與糧食供求和貿易情景,分析瞭解決黃淮海地區灌溉水短缺多方案的現實可能性,論證瞭國傢灌溉麵積發展規劃和灌溉用水政策調整的重要性和可行性。
本書可供從事農業、水利、經濟、資源與環境、社會等方麵的有關人士及科技工作者、管理者和大專院校師生參考。
廖永鬆,男,1970年9月齣生於四川省富順縣。1993年畢業於西南農業大學經濟貿易學院,獲經濟學學士學位。1997年畢業於中國農業科學院研究生院,獲農學碩士學位。1997-2000年在中國傢墾經濟發展中心工和。2000-2003年在中國科學院地理與資源研究所農業政策研究中心讀博士學位。
拿到這本《中國的灌溉用水與糧食安全》,我第一反應是它的標題非常有力量,直接點齣瞭兩個至關重要的話題,而且將它們巧妙地聯係在一起。我總覺得,水是生命之源,而糧食則是維係生命的基礎。在中國這樣一個擁有龐大人口的國傢,這兩個命題的關聯性就顯得尤為突齣。我猜測,書中可能會描繪齣中國水資源分布的天然限製,以及如何通過一代代人的智慧和努力,剋服這些限製,發展齣高效的灌溉農業。這其中,一定少不瞭對中國古代水利工程的贊美,例如那些流傳韆古的偉大工程,它們不僅解決瞭當時的用水難題,也為後世留下瞭寶貴的經驗。同時,我也期待書中能探討現代水利技術的發展,比如如何利用科技手段,更精準地監測和分配水資源,如何推廣節水灌溉技術,以應對日益嚴峻的水資源短缺問題。糧食安全不僅僅是産量,還包括瞭食品的供給能力,以及如何確保民眾能夠以閤理的價格獲得充足、安全的食物。這本書或許會就此展開討論,分析中國在保障糧食安全方麵所麵臨的挑戰,以及未來的發展方嚮。或許,書中還會涉及到一些國際閤作或者貿易方麵的內容,因為在全球化時代,糧食安全也受到國際因素的影響。
評分這本書的名字,就像一把鑰匙,直接打開瞭我對中國農業發展的興趣之門。我一直認為,水資源的管理水平,很大程度上決定瞭一個國傢的農業潛力,而糧食安全,則是國傢穩定的基石。《中國的灌溉用水與糧食安全》這個標題,直接戳中瞭這兩個核心要素。我迫切地想知道,作者是如何將“灌溉用水”這個具體的工程和技術層麵,與“糧食安全”這個宏觀的國傢戰略層麵聯係起來的。我猜想,書中可能會對中國的水資源現狀進行詳盡的分析,包括淡水資源的分布、可利用量,以及在不同區域麵臨的挑戰。接著,它會深入探討中國在灌溉技術上的發展曆程,從古代的經驗積纍,到現代的科學創新。也許會提到一些具體的灌溉工程,比如三峽工程對下遊灌溉的影響,或者西北地區利用地下水進行灌溉的案例。而在糧食安全方麵,我期待書中能探討中國如何通過科技進步,不斷提高糧食單産,如何構建一個穩定可靠的糧食供應體係,以及如何應對國際貿易和氣候變化帶來的不確定性。我非常希望能在這本書中找到關於中國如何實現可持續農業發展的答案,以及在未來的發展道路上,如何繼續平衡好水資源利用與糧食生産之間的關係。
評分這本書剛到手,還沒來得及細細品讀,但光看目錄和前言,就足以讓人對其中蘊含的知識量感到震撼。我一直對中國這樣一個擁有悠久農耕曆史的國度,在現代如何平衡不斷增長的人口對食物的需求與有限的自然資源之間的問題感到好奇。特彆是“灌溉用水”這個詞,立刻就抓住瞭我的注意力。水,在中國,從來都不是一個簡單的資源,它承載著灌溉的希望,也孕育著生態的憂慮。我猜想書中一定對中國不同區域的灌溉係統進行瞭深入的剖析,從古老的都江堰,到現代化的水利樞紐,再到各地因地製宜的節水灌溉技術,應該都有精彩的論述。糧食安全更是不用多說,這是關係到國計民生的頭等大事。讀這本書,我期待能更清晰地理解,中國是如何通過精細化的水資源管理,來保障億萬人民的溫飽,並且在未來可能麵臨的挑戰中,如何繼續維持這份來之不易的穩定。或許書中還會探討一些技術革新,比如滴灌、噴灌,甚至更先進的智能化灌溉係統,這些都將是提升水效、保障産量的重要手段。我也希望作者能就水資源分配的公平性,以及不同地區之間的用水矛盾,提齣一些有深度的見解。總而言之,這本書給我的第一印象是厚重、紮實,而且極具現實意義。
評分說實話,當我看到《中國的灌溉用水與糧食安全》這個書名時,腦海中瞬間浮現齣許多畫麵。我能想象到書中會詳細介紹中國各地獨特的水利工程,從北方的引黃灌溉,到南方的梯田蓄水,再到一些邊遠地區因地製宜的簡易灌溉設施,一定是一個龐大而復雜的體係。我特彆好奇,書中是否會深入探討這些灌溉係統背後的經濟學原理和技術細節。例如,不同灌溉方式的成本效益分析,如何通過技術革新來降低用水量,提高灌溉效率,以及這些措施對農業生産成本和産齣的具體影響。糧食安全這個話題,更是承載瞭太多的信息。我猜想,書中可能會分析中國在不同曆史時期,為瞭保障糧食供應所付齣的努力和取得的成就。也許會涉及到一些具體的糧食生産技術,比如優良品種的選育,病蟲害防治,以及化肥農藥的閤理使用。更進一步,我希望這本書能觸及到糧食安全背後的社會和政治因素,例如國傢在糧食生産和儲備方麵的政策,以及如何通過這些政策來穩定市場,保障供應。我也對書中是否會討論糧食進口的策略,以及如何在全球糧食貿易中保持競爭力感到好奇。
評分我最近迷上瞭一類講述宏大敘事的圖書,尤其關注那些能夠勾勒齣國傢發展脈絡,並深入剖析其中關鍵要素的書籍。這本《中國的灌溉用水與糧食安全》恰好符閤我的這一偏好。我預感它不僅僅是在討論一個技術層麵的問題,更是將中國的農業發展置於更廣闊的經濟、社會乃至地緣政治的背景下進行審視。想象一下,中國幅員遼闊,地理條件差異巨大,降水分布極不均衡,這樣的背景下,如何纔能構建一個穩定高效的糧食生産體係?書中大概會從宏觀層麵,梳理齣中國在不同曆史時期,針對水資源利用和糧食生産所采取的戰略決策。比如,國傢層麵的水利規劃,對大型灌區的建設和管理,以及如何通過政策引導,促進農業生産力的提升。我尤其好奇書中是否會涉及一些區域性案例研究,例如黃河流域的水資源緊張與糧食生産的權衡,或者南方水網地區獨特的灌溉模式對産量帶來的影響。同時,糧食安全不僅僅是産量的問題,還關乎糧食的質量、儲備以及在全球供應鏈中的地位。這本書能否在這方麵給齣一些啓示,讓人充滿期待。也許,書中還會觸及一些關於氣候變化對水資源和糧食生産的長期影響,以及中國正在進行的應對策略。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