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中國學(第二輯)
定價:72.00元
售價:50.4元,便宜21.6元,摺扣70
作者:潘世偉,黃仁偉,周武
齣版社:上海人民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2-10-01
ISBN:9787208109452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4kg
《中國學(第2輯)》編著者潘世偉、黃仁偉、周武。《中國學(第2輯)》作為一本高質量的學術論文集,收錄瞭王傢範、周武等學者的文章28篇。書稿集中討論瞭中國學研究的曆史、現狀和趨勢,認識當代中國發展的世界意義以及21世紀全球挑戰與可持續發展等重大學術問題。
《中國學(第2輯)》編著者潘世偉、黃仁偉、周武。《中國學(第2輯)》作為一本高質量的學術論文集,收錄瞭王傢範、周武等學者的文章28篇。書稿集中討論瞭中國學研究的曆史、現狀和趨勢,認識當代中國發展的世界意義以及21世紀全球挑戰與可持續發展等重大學術問題。
特稿學術漢學與實用漢學之爭西方漢學和中國學全球化時代的中國文化與俄羅斯的中國學傳統中國研究的國際視野與本土意義西方範式與中國學研究:以“民間宗教”的曆史學反省為例對話全球視域中的時代中國——蔔正民教授訪談錄曆史人文感受與體驗萬年史的心境移接與支絀:晚清兵工業的內在睏境中國近現代哲學思維中之演化論議題論當代中國實現儒學價值的可能性當代聚焦經濟波動下中國民營企業技術創新周期特徵研究——基於行業的實證分析颱灣産業轉型的檢討中國的老齡人口生活狀況及社會保障——一個基於六省實證調查的社會學研究知識經濟與區域發展:以上海楊浦為例中國與世界防止經濟危機下保守主義的迴潮——淺析融入國際體係的戰略選擇中國在國際體係中的地位與角色中國在拉美日益凸顯的角色:雙贏閤作?不對等的夥伴關係?創建東亞環境共同體中國以推動國內需求應對全球經濟失衡新視界國人五大經濟行為特徵及其淵源——中國經濟高速增長的人文解釋中印經濟改革與發展的比較研究上海市外來與本地從業人員狀況比較研究——基於2005年和2009年兩次抽樣調查的分析重讀大師魏斐德與清史研究從《詩史閱世六十年》看何炳棣先生的性格與治學書評老井的故事——《中國曆史通論(增訂本)》閱讀筆記鬍適研究的新進展——評《捨我其誰:鬍適》被貿易改變的人類曆史——讀《茶葉與:十九世紀經濟全球化中的中國》解說曆史中國:矛盾、復雜和的魅力——評《分流之前和之後——中國和歐洲經濟變遷中的政治》新清史視域中的“內亞論”——評《中華的後帝國——大清》黨乾部眼中的新舊杭州——評《黨接管杭州》傾聽紗廠姐妹的陌生無聲音——讀《姐妹與陌生人:上海紗廠女工,1919—1949》
實在是很意外,這本書竟然能帶給我如此多元的視角。我最先被吸引的是關於中國古代科技發展的一章。我一直認為中國古代的科技成就斐然,但書中卻提供瞭一些我從未接觸過的信息,比如一些關於天文、數學、醫藥領域的細節,以及這些成就如何在當時社會中被應用。作者並沒有泛泛而談,而是深入到具體的發明創造,分析其原理和影響,甚至還探討瞭這些技術後來未能持續發展的原因。這讓我對“中國智造”有瞭更深刻的認識,也引發瞭我對科技發展規律的思考。然後,我又被一篇關於少數民族文化的文章所吸引。書中對某個特定少數民族的生活習俗、宗教信仰、藝術形式進行瞭生動的描繪,讓我感覺像是親身走進瞭一個完全不同的世界。作者的文字充滿溫情,展現瞭對少數民族文化的尊重和欣賞,同時也揭示瞭不同文化之間交流與碰撞的復雜性。我之前對一些少數民族的瞭解大多來自於新聞報道,而這本書讓我看到瞭更真實、更鮮活的麵貌。這本書讓我感到自己的知識視野得到瞭極大的拓展,對中國這個多民族國傢的理解也更加立體和全麵。
評分這本書給我的感覺就像是在古老的書房裏,點上一盞昏黃的燈,然後慢慢展開一幅精美的山水畫捲。我最先被吸引的是關於明代海禁政策的探討。我一直以為那是一段封閉落後的曆史,但書中通過大量史料的梳理和分析,揭示瞭海禁背後復雜的政治、經濟和文化考量,以及它對中國乃至世界曆史進程産生的深遠影響。作者並不是簡單地批判或贊揚,而是以一種審慎的態度,試圖還原曆史的真相。讀完之後,我發現自己對“開放”與“封閉”這兩個概念有瞭更 nuanced 的理解。接著,我被一篇關於中國古代戲劇的章節深深打動。我平時對京劇、昆麯這些瞭解不多,但書中對不同劇種的起源、發展和錶演特色進行瞭細緻的講解,還引用瞭許多經典的唱詞和情節。作者不僅僅是介紹,更是在解讀這些藝術形式背後所承載的民族情感、曆史記憶和社會批判。我甚至開始嘗試著去聽一些古戲的錄音,發現那些咿咿呀呀的唱腔,在理解瞭其中的含義後,竟能讓我感受到一種直擊心靈的震撼。這本書讓我感覺自己像是打開瞭一扇通往過去的大門,裏麵有無數值得挖掘的寶藏。
評分我不得不說,這套書的質量真的超齣瞭我的預期,每一篇都像是一顆璀璨的寶石。最讓我著迷的是一篇關於中國古代城市規劃的文章。我一直對古城的布局和建築風格很感興趣,這本書從曆史、地理、人文等多個角度,深入剖析瞭中國古代城市的形成和發展。作者不僅僅關注宏觀的規劃,還對城市中的生活細節,比如市井的繁華、巷陌的幽深、居民的日常進行瞭細緻的描繪,讓我仿佛能聽到古老城市的喧囂與寜靜。我之前去過一些古城,總覺得少瞭點什麼,讀完這篇文章纔明白,原來是少瞭對這座城市“靈魂”的理解。然後,我被一篇關於中國古代社會風俗的文章深深吸引。它沒有選擇那些宏大的曆史事件,而是聚焦於老百姓的衣食住行、婚喪嫁娶、節慶習俗。作者的文字樸實而真摯,字裏行間透露齣對底層人民生活的關懷。我讀到瞭一些關於春節、中鞦節習俗的描寫,讓我對這些節日有瞭更深的理解,也感受到瞭中國人傢庭觀念的深厚。這本書讓我覺得,瞭解一個國傢,不僅僅要看那些偉大的成就,更要關注普通人的生活,因為那裏纔藏著最真實的文化根源。
評分天呐,這套《中國學(第二輯)》絕對是我最近讀到的最令人驚喜的學術著作之一!我本來是抱著瞭解一些中國文化常識的心態去翻的,沒想到它給瞭我如此深刻的震撼。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其中一篇關於宋代文人雅集的文章,作者描繪得栩栩如生,那些士大夫們飲酒作詩,談笑風生的場景仿佛就在眼前。我能感受到他們內心深處的孤獨與傲骨,對傢國命運的憂思,以及對藝術與生活品味的極緻追求。書中對當時社會背景的分析也相當到位,讓我對宋朝這個看似繁榮的時代有瞭更立體的認識。它不僅僅是羅列史實,更像是把曆史人物的情感和思想挖掘齣來,與讀者進行瞭一場跨越時空的對話。我花瞭整整一個下午沉浸其中,讀完後久久不能平靜,仿佛自己也短暫地置身於那個風雅的年代。後來我又翻到一篇關於中國古代園林的文章,那簡直是一場視覺和哲學盛宴。作者沒有簡單地介紹亭颱樓閣,而是深入探討瞭造園者如何將自然山水與人文精神巧妙融閤,如何通過藉景、疊石、麯徑通幽等手法,營造齣“雖由人作,宛自天開”的意境。我之前去過一些古典園林,總覺得少瞭點什麼,讀完這篇文章纔恍然大悟,原來那些意境背後蘊含著如此深厚的哲學思考和美學追求。這本書讓我對中國傳統文化有瞭全新的認識,不再是枯燥的理論,而是鮮活的生命力。
評分這本書的敘述風格簡直是“潤物細無聲”式的,一點點地滲透進我的腦海,然後引發我無窮的思考。我最開始讀到的是關於中國古代哲學思想的一章,特彆是關於“天人閤一”的論述。我以前對這個概念總覺得有些模糊,但書中通過梳理不同學派的觀點,結閤曆史上的文學藝術作品,將這個抽象的概念變得具體而生動。我能感受到那種中國人與自然融為一體,追求和諧共生的精神境界。作者的文字非常有感染力,讀著讀著,我仿佛也置身於青山綠水之間,體會到瞭那種超然物外的感覺。接著,我又被一篇關於中國古代教育製度的文章所吸引。我一直對科舉製度有所瞭解,但書中更深入地探討瞭古代教育的整體體係,包括不同時期教育的特點、內容以及對社會結構的影響。作者並沒有簡單地羅列製度,而是通過一些生動的故事和人物,展現瞭古代學子們讀書的艱辛與樂趣,以及教育在當時社會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這本書讓我重新審視瞭教育的意義,以及它與個人命運、社會發展之間的深刻聯係。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