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怒云编著的《中国林业碳汇(修订版)》是一本研究林业碳汇的专著。书中介绍了许多关于气候变化与林业碳汇的新知识和新构想,是一本很好地了解和掌握碳汇知识的专著。本书不仅适用于林业碳汇的研究者和管理者,以及林业政策的制定者、林业科研人员和大专院校的师生,同时也可以为其他相关领域的专业人员在研究林业碳汇时提供有益借鉴。该书的出版对构建我国生态服务市场,促进森林生态效益价值的市场进程和林业又好又快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总序
序
再版前言
**版前言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碳汇与林业碳汇
一、碳汇问题的由来
二、林业碳汇活动的意义
三、林业碳汇概念
第二节 碳汇市场与管理政策
一、碳汇市场概况
二、碳汇项目级的交易进展
三、碳汇管理
第三节 碳汇问题研究
一、研究的**外背景
二、碳汇技术研究
三、碳汇管理政策体系的建立
第二章 林业碳汇研究的理论基础
第一节 生态学基础
一、生态理论的提出与发展
二、概念的界定与研究的核心内容
三、林业碳汇问题的生态学依据
第二节 经济学基础
一、几个相关的经济学概念
二、微观市场理论的主要机制
三、生态经济学的思想与碳汇功能的市场化选择
四、碳汇市场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第三节 政策学基础
一、理论的提出和概念的界定
二、宏观政策与微观市场的相互关系
三、碳汇研究的政策架构
四、克服碳汇市场失灵的政策选择
第四节 森林生态系统理论基础
一、森林生态系统生产力研究的主要思想
二、森林生态系统是重要的碳库
三、森林的生长增加对碳的吸收和碳固定
四、毁林引起碳排放的增加
五、促进碳汇自然生产的政策措施
第五节 森林经营理论基础
一、森林经营的主要思想
二、保护现有森林的碳储存
三、增强森林对碳的吸收和固定
四、发展碳替代的可能方式
五、促进碳汇生产的政策措施
第六节 项目管理与评价理论基础
一、项目管理与评价的主要思想
二、项目管理的思想在碳汇活动中的应用
三、碳汇项目的评价
四、碳汇生产评价的政策含义
第三章 **碳汇活动与管理
第一节 **林业碳汇管理
一、**主体资格
二、项目相关机构
三、项目实施的具体规则
四、项目运行周期
五、能力建设
六、我国参与项目的可行性
第二节 **碳市场管理
一、欧盟排放贸易计划及其政策
二、英国排放贸易计划及其政策
三、美国芝加哥气候交易所及其政策
四、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温室气体削减计划及其政策
五、碳市场管理模式评价
第三节 **碳汇项目案例
一、普朗特(Plantar)项目
二、大西洋森林保护和恢复项目
三、案例评价
第四章 **林业碳汇活动与管理政策
第一节 **开展碳汇活动的必要性
一、引进林业建设的额外资金
二、引进**的造林技术
三、推进林业发展投融资机制的改革和创新
四、积极影响林业发展的**进程
五、支持**气候外交谈判
六、促进林业经济理论的拓展
第二节 开展林业碳汇活动的可行性
一、碳汇活动的战略环境分析
二、SWOT理论的基本思想
三、社会政治制度的保障
四、林地资源支撑
五、市场需求支持
六、资金和技术上的比较优势
七、可以消除的顾虑
第三节 管理政策研究
一、系统论的设计思想
二、优先战略
三、赶超战略
四、碳汇管理政策总体思路的构建
第五章 **林业碳汇项目实践
第一节 广西碳汇项目
一、项目建设目标
二、前期准备
第二节 内蒙古碳汇项目
一、项目建设目标
二、项目实施区域
三、项目预期收益
第三节 云南、四川项目
一、项目概要
二、项目目标
三、项目内容
四、项目进展
第四节 辽宁项目
一、项目目标
二、实施过程
三、预期效益
第五节 山西项目
一、项目背景
二、项目目标
三、项目预期效益
四、投资预算
第六节 广西项目的经验
第六章 《京都议定书》规则下中国林业碳汇潜力
第一节 造林再造林碳汇项目优先发展区域
一、建立优先发展区域的意义
二、建立优先发展区域的思路
三、评价指标的选择
四、技术路线
五、1990年以来无林地信息分析
七、林木生长率评价指标
八、社会经济评价指标
第二节 综合评价指标
一、数据标准化处理
三、编制全国清洁发展机制林业碳汇项目优先区域综合评价图
第三节 优先发展区域
第四节 针对京都市场的政策设计
一、开展清洁发展机制碳汇项目需要把握的基本原则
二、确定开展清洁发展机制碳汇项目的优先区域
三、建立清洁发展机制碳汇项目库
四、碳汇交易要获得**行政许可
五、清洁发展机制项目应**归口管理
六、进一步加强宣传教育的力度
七、重视人才培养和基础建设
八、制定配套政策
第七章 非京都规则下碳汇自愿市场
第一节 **碳汇自愿市场
一、市场规模
二、市场准入标准
三、碳汇贸易的争论
四、零售市场的买卖双方
第二节 建立中国**碳基金
一、建立绿色碳基金的目的
二、绿色碳基金的建立
三、绿色碳基金未来的走向
四、参与绿色碳基金企业获得的收益
五、民间融资
第三节 针对非京都市场的政策建议
一、扩大捐资渠道
二、碳汇基金用途
三、加强全国林业碳汇计量、监测工作
四、争取财政支持
五、呼吁相关立法
六、促进**交易
附录
参考文献
我最近对“碳汇中国”这个系列丛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尤其是其中的《中国林业碳汇(修订版)》。作为一个对生态文明建设和可持续发展抱有高度热情的人,我一直认为,要实现中国经济的绿色转型,离不开对自然资源的深度开发和科学利用。而林业,作为中国最主要的碳汇“器官”,其作用不言而喻。我十分关注这本书是否能够详尽地阐述中国林业碳汇的现状、潜力以及未来的发展路径。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深入浅出地讲解碳汇的基本原理,以及在林业领域如何进行科学的测量、报告和核查(MRV)。书中能否包含对不同森林类型、不同年龄结构森林碳汇潜力的评估?能否探讨在政策、技术、资金等方面的支持下,如何进一步提升中国林业的固碳能力?此外,我也很想知道,这本书是否会触及到一些更具前瞻性的议题,比如森林碳汇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协同增效,以及如何将林业碳汇与碳交易市场有效对接,从而为林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这本书的“修订版”让我相信,它一定汇集了最新的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能够为我提供一个全面而深刻的视角,来理解中国在林业碳汇领域的战略布局和实施成效。
评分说实话,我对《中国林业碳汇(修订版)》这本书,一开始是被它的“碳汇中国”系列丛书的整体定位所吸引。这让我觉得这是一套系统性、深入性地探讨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丛书。而其中关于“林业碳汇”的部分,对我来说尤其具有现实意义。我一直关注着中国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的举措,而森林作为天然的“碳库”,其作用自然不言而喻。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提供一个全面而深入的解读,不仅仅是介绍植树造林,更要详细分析中国在提升森林质量、增加森林蓄积量、保护现有森林等方面所做的努力。我非常想了解,这本书是否会深入探讨林业碳汇的科学核算体系,以及如何确保这些碳汇的真实性和永久性。是否会分析不同地区、不同森林类型在碳汇潜力上的差异?是否会讨论森林碳汇与农业、湿地等其他生态系统的协同作用?作为一个对可持续发展充满热情的研究者,我期待这本书能够为我提供扎实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实践案例,帮助我更清晰地认识中国林业碳汇在中国绿色发展战略中的地位和作用,并从中汲取更多的灵感来推动相关领域的研究。
评分拿到《中国林业碳汇(修订版)/碳汇中国系列丛书》这本书,我第一感觉是沉甸甸的责任感。毕竟,气候变化是我们这个时代最大的挑战之一,而中国作为全球重要的参与者,在应对这一挑战中的角色至关重要。我之前对林业碳汇的理解比较零散,知道植树造林能吸收二氧化碳,但具体机制、规模和效益如何,了解得并不深入。这本书的出现,恰好填补了我知识上的空白。我期待它能够详细介绍中国林业碳汇的“前世今生”,包括历史上的森林资源变迁,以及为增加碳汇所做的努力。我尤其关心的是,这本书是否会提供一些量化的数据,比如中国林业每年能够吸收多少吨二氧化碳,这些数字又是如何计算出来的。另外,不同省份、不同类型的林业碳汇项目,它们的效益和挑战是否有所差异?书中能否分析一些成功的案例,让我们看到中国林业碳汇实践的亮点?作为一个希望为环境保护贡献一份力量的普通人,我希望能从这本书中获得更清晰的认知,了解中国林业碳汇在国家整体减排目标中扮演的角色,以及它对全球气候治理的意义。
评分我最近迷上了一系列关于中国可持续发展主题的书籍,而《中国林业碳汇(修订版)》无疑是其中我最期待的一本。我一直认为,在追求经济发展的同时,不能忽视我们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中国林业碳汇》这个书名,直接点明了林业在环境保护中的核心作用,尤其是其“碳汇”功能。我希望这本书能够为我揭示一个更为宏观的视角,了解中国作为一个拥有广阔森林资源的国家,是如何将这一优势转化为应对气候变化的有力武器的。本书的“修订版”暗示了其内容的时效性和前沿性,我猜想其中会包含许多最新的研究成果和政策解读。我非常想知道,在中国林业碳汇的实践中,有哪些创新性的技术和管理方法被引入?例如,是否涉及了遥感技术、大数据分析在森林碳汇监测中的应用?此外,这本书能否探讨一下林业碳汇项目的经济可行性?如何通过市场化的机制来激励林业碳汇的增加?这本书不仅是我获取知识的来源,更是我理解中国如何以一种更加绿色、可持续的方式走向未来的一个重要窗口,我希望它能给我带来深刻的启发和思考。
评分这本《中国林业碳汇(修订版)》的书名就足以吸引我这样的环保关注者。我一直对如何通过自然的力量来应对气候变化感到好奇,而林业碳汇无疑是其中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这本书似乎提供了一个深入了解中国在这一领域所做的努力和成就的窗口。我非常期待能够通过这本书,了解中国是如何通过植树造林、森林经营、湿地恢复等多种方式,来增加森林的碳汇能力。这本书的“修订版”字样也让我觉得它具有时效性和更新颖的信息,毕竟碳汇研究是一个不断发展的领域,新的技术和方法层出不穷。我希望这本书不仅仅是理论的介绍,更能包含实际的案例研究,展示不同地区、不同类型的林业碳汇项目是如何运作的,它们面临的挑战以及如何克服的。同时,作为一个普通读者,我也希望能从中学习到一些与个人生活息息相关的知识,比如如何支持可持续林业,或者了解个人在减少碳排放方面的作用,哪怕只是通过一些简单的生活习惯的改变。总而言之,这本书在我心中是一个关于如何利用我们宝贵的森林资源,为地球降温的希望之书,我迫不及待地想翻开它,探索其中的奥秘,并希望能从中获得启发,将这些知识和理念融入到自己的生活中。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