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电子测量技术(第2版)/21世纪高职高专信息类专业系列教材
定价:27.00元
作者:宋启峰,宋启峰
出版社:重庆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2-06-01
ISBN:9787562421702
字数:
页码:220
版次:2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00kg
编辑推荐
《21世纪高职高专信息类专业系列教材:电子测量技术(第2版)》测量是人们认识客观事物并获得其量值的实验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人们借助专门的设备,通过实验的方法,求出被测量的大小,并给出单位。测量的基本方法是比较。测量技术是研究测量原理、测量仪器和测量方法及其相互关系的技术学科。
内容提要
《21世纪高职高专信息类专业系列教材:电子测量技术(第2版)》是2l世纪高职高专信息类专业系列教材 之一,共有8章,介绍了电子测量的原理方法,以及现代电子仪器的原理与 应用;其内容包括:误差分析与数据处理,示波器及其测量技术,电压、时 间频率的测量技术,元器件参数的测量技术,信号发生器及扫频测量技术, 微计算机化电子测量仪器。为了帮助读者巩固所学内容,每章后配有小结和 习题,还配有电子课件,供教师参考。本书理论以够用为度,注重实际操作的讲解,并配有参考 实训方案,实用性较强。本书适用于高职高专、成教等电子信息类专业学生 使用,也可供有关的工程技术人员学习参考。
目录
O 绪论
O.1 测量与计量
0.2 电子测量概述
0.3 电子测量仪器概述
0.4 本课程的任务
小结
思考题与习题
1 测量误差与数据处理
1.1 测量误差的基本概念
1.2 测量误差的估计及处理
1.3 误差的合成与分配
1.4 测量数据的处理
小结
思考题与习题
实训参考方案
2 信号发生器
2.1 概述
2.2 常用信号发生器
2.3 合成信号发生器
小结
思考题与习题
实训参考方案
3 示波器与示波测量技术
3.1 波形显示原理
3.2 示波器的组成原理
3.3 通用示波器
3.4 示波器的多波形显示
3.5 取样技术在示波器中的应用
3.6 示波器的应用
小结
思考题与习题
实训参考方案
4 时间与频率的测量
4.1 概述
4.2 电子计数器的功能
4.3 电子计数器的测量误差
4.4 电子计数器的应用
小结
思考题与习题
实训参考方案
5 电压测量技术
5.1 电压测量概述
5.2 交流电压的测量
5.3 电压的数字化测量方法
5.4 电压的计量与测量
5.5 失真度、调制度的测量
小结
思考题与习题
实训参考方案
6 频域测量
6.1 频率特性测试仪
6.2 光栅增辉式图示方法
6.3 扫频外差式频谱仪
小结
思考题与习题
实训参考方案
7 阻抗测量
7.1 电桥法测量R,L,C
7.2 谐振法测量阻抗
7.3 阻抗的数字化测量方法
小结
思考题与习题
实训参考方案
8 现代电子测量仪器
8.1 智能仪器与个人仪器
8.2 自动测试系统
8.3 虚拟仪器
8.4 逻辑分析仪
小结
思考题与习题
实训参考方案
附录数据处理系统
部分习题参考答案
参考文献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这本书在处理不同难度知识点之间的衔接方面,展现了极高的匠心。它没有采取那种“一刀切”的教学方式,而是非常巧妙地为不同层次的学习者设置了不同的入口。对于初学者来说,前几章的入门介绍详略得当,让你能够快速上手最基础的万用表和示波器操作,建立起对电信号的基本感知。然而,当你深入到后续关于阻抗匹配和时域/频域转换的章节时,它会毫不犹豫地引入高等数学和傅里叶分析的概念,但同时又会配上直观的图形解释,确保那些数学基础稍弱的读者也能抓住核心思想。这种循序渐进、兼顾广度和深度的编排方式,使得这本书既适合作为专业课程的主教材,也同样适合那些有一定基础,想系统性地查漏补缺的在职技术人员。它真正做到了让知识的梯度变化变得平滑且有逻辑性。
评分我必须得说,这本书的排版和学习体验设计得相当人性化。很多技术书籍的图文混排常常让人感到混乱,但这本书在这方面做得非常出色。它的插图大多是彩色高清的,而且与正文的对应关系非常紧密,你几乎不需要费力去猜测某个示意图到底对应哪个段落的描述。特别是在介绍复杂的电路连接或仪器面板布局时,那些高分辨率的实物图简直就是救星,让我对仪器的实操信心倍增。此外,书中穿插的“知识拓展”和“案例分析”部分,更是锦上添花。这些小模块往往会介绍一些行业内正在使用的前沿技术或者某个经典实验的失败教训,这极大地丰富了我的知识边界,让我明白理论知识最终是要在复杂的现实环境中才能发挥其最大价值。读起来一点都不觉得累,反而有一种沉浸式的学习体验,仿佛作者一直在旁边鼓励你,让你勇敢地去尝试和探索。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真是让人眼前一亮,那种深邃的蓝色调配上简洁的字体排版,瞬间就抓住了我的注意力。拿到手里掂了掂,分量感十足,显然内容是相当扎实的。我特地翻阅了几页,发现它在讲解基础概念时,没有那种枯燥乏味的教科书腔调,反倒是用了不少非常贴近实际工程案例的描述。比如讲到示波器的原理时,它没有停留在理论公式的堆砌上,而是通过一个生动的场景模拟了信号捕获和分析的过程,让我这个初学者一下子就明白了那些复杂的参数背后的实际意义。尤其让我欣赏的是,作者在介绍新一代的测量设备时,明显融入了最新的行业动态,这对于我们这些未来要进入这个领域的人来说,简直太重要了,因为它保证了我们学到的知识不会很快过时。整体感觉,这本书不像是冷冰冰的教材,更像是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工程师在手把手地教你如何驾驭这些精密的电子仪器,每一个图表和流程图都清晰得像是已经帮你把信号路径在脑海里走了一遍。
评分这本书的深度和广度完全超出了我的预期,我原以为它会更侧重于理论的推导,结果发现它在实际操作层面的指导性非常强。比如关于数据采集系统的构建部分,它不仅详细列出了硬件选型的关键考量因素,还深入探讨了软件接口的编程逻辑,甚至给出了不同操作系统下调试的常见陷阱和解决方案。我记得我之前在别的地方遇到过一个关于高频信号去噪的问题,困扰了我好久,结果在这本书里,我找到了一个非常系统和优雅的滤波器设计方法,作者的讲解逻辑层次分明,从噪声源的分析到选择合适的算法,每一步都交代得清清楚楚,看完之后茅塞顿开。更难得的是,它对各种测量误差的分析也非常透彻,不仅仅是告诉我们“会有误差”,而是深入挖掘了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的来源,并提供了有效的量化和补偿手段,这对于追求高精度测量的工程师来说,是无价的财富。这本书无疑是一本可以长期作为工具书放在手边的宝典。
评分从整个阅读过程来看,这本书最吸引我的地方在于其强烈的“解决问题”导向。它不是那种纯粹的学术探讨,而是明确聚焦于工程实践中的痛点。书中关于故障排查的章节尤其精彩,它罗列了十几种常见测量系统失效的场景,并提供了一套结构化的诊断流程图。我试着用书中的方法去分析我实验室里一个偶尔出现的漂移问题,结果发现书中推荐的排除步骤,竟然精准地定位到了一个被忽略的电源纹波干扰源。这种即学即用的效果,极大地提升了我对这门学科的兴趣和信心。作者显然是深谙工程实践的复杂性,他没有提供“万能钥匙”,而是提供了一套“思维框架”,教你如何用科学的方法去拆解那些看似无从下手的复杂问题。这本书与其说是传授知识,不如说是在培养一种严谨的、以结果为导向的电子测量思维方式,这对于任何想在电子工程领域有所建树的人来说,都是极其宝贵的精神财富。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