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电子设备装接工上岗就业
定价:27.00元
作者:上岗就业系列丛书编委会组编
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1-05-01
ISBN:9787111336327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281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本书是根据《国家职业标准》的初、中级电子设备装接工等级标准及职业技能鉴定规范要求,按照岗位培训需要的原则编写的。本书主要内容包括:电工基础知识、电子电路基础、电子测量技术、常用电子元器件、电子装配工艺基础、电子焊接技术、表面安装技术、电子产品工艺流程与文件、整机装配技术,并通过整机装配实例提供详细的装配工艺和操作方法,以加深理解,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本书主要用作企业培训部门、职业技能鉴定培训机构、再就业和农民工培训机构的教材,也可作为技校、中职、各种短训班的教学用书。
目录
前言
单元 电工基础知识
模块一 电路的基本物理量
一、 电流
二、 电位、电压、电动势
三、 功率与电能
模块二 电路的基本定律
一、 欧姆定律
二、 基尔霍夫定律
三、 叠加定理
四、 等效电源原理
模块三 交流电
一、 交流电的基本概念
二、 正弦交流电的相关物理量
三、 正弦交流电路
模块四 安全用电知识
一、 用电人身安全
二、 用电安全技术简介
第2单元 电子电路基础
模块一 谐振电路
一、 串联谐振电路
二、 并联谐振电路
三、 耦合谐振电路
模块二 脉冲电路
一、 脉冲信号及特点
二、 常见脉冲电路
第3单元 电子测量技术
第4单元 常用电子元器件
第5单元 电子装配工艺基础
第6单元 电子焊接技术
第7单元 表面安装技术
第8单元 电子产品工艺流程与文件
第9单元 整机装配技术
参考文献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这本书的价值,可能更接近于一份历史文献,而非一本面向未来的就业指南。它沉甸甸的纸张和油墨,似乎都在诉说着几十年前电子装配的主流方式。我注意到书中反复强调使用尖嘴钳和剥线钳进行手工操作,而在现代高精度装配线上,许多工作早已被自动化设备取代,或者需要使用热风枪、自动送锡机等更复杂的工具。书中对这些新技术的介绍极其简略,甚至没有提及如何校准这些自动化设备的基础参数。对于希望进入前沿科技领域发展的读者来说,这本书提供的知识结构已经严重滞后了。它就像是一份为工厂车间准备的入门手册,却忘记了车间本身正在经历一场技术革命。读完后,我更坚定的认识到,我需要寻找那些真正与现代SMT(表面贴装技术)和高速数据接口装配相关的专业资料,而不是沉溺于这本“复古”的装接工指南中。
评分说实话,这本书的排版简直是一场视觉灾难。封面设计得像八十年代的教材,色彩单调,字体僵硬,完全没有现代科技读物应有的那种简洁明快。内容上,它试图涵盖“装接”的方方面面,从基础工具的使用到复杂的系统集成,但每个主题都蜻蜓点水,浅尝辄止。比如,书中花了很大篇幅讲解万用表的测量原理,但对如何排除数字电路中的间歇性故障却一带而过。我最失望的是关于故障排查的部分,这恰恰是装接工最核心的技能。书中给出的故障判断流程,像是教科书里标准的流程图,缺少了现实世界中那种“跑偏”的、非标准化的突发状况应对经验。我试着在书里找找关于电磁兼容性(EMC)的实际装配技巧,比如如何正确布线以减少串扰,结果只找到了一张模糊的示意图,配的文字也只是引用了几个宽泛的规定。这本书给人的感觉就是:理论堆砌,实践缺失,像一个老学究在背诵他过时的教案,缺乏与时俱进的活力和对实际就业需求的敏感度。
评分我购买这本书的初衷是希望它能提供一个清晰的职业发展路径,毕竟标题里承诺了“上岗就业”。然而,读完一半后,我发现这本书更像是一本技术名词的词典,而不是一本实用的职业手册。它详尽地解释了各种连接器的标准型号和物理尺寸,例如DB9、RJ45的外形定义,但对于一个职场新人来说,更关键的是这些连接器在不同行业(比如工业自动化和消费电子)中的应用场景差异,以及在实际装配中如何应对公差配合问题,这些“软技能”在书中几乎找不到踪影。我期望看到一些关于项目管理、客户沟通或者安全规范的深入讨论,毕竟装接工作不是一个人在无菌室里埋头苦干。结果,安全部分只停留在了“佩戴防护眼镜”这种基础要求上。这本书的视角太过狭窄,仅仅局限于“把零件装上去”这个机械动作,完全忽略了技术人员在现代工作环境中必须具备的综合素质。如果一个企业招聘,只会问书里那些死板的理论题,那这个行业早就该被淘汰了。
评分这本《电子设备装接工上岗就业》的宣传册厚得像本字典,我本来还挺期待能学到点真东西,毕竟名字里带着“上岗就业”这种实打实的承诺。结果呢,打开后,扑面而来的是一堆密密麻麻的电路图和规范术语,感觉像是直接把某个国标手册拆开来糊弄事儿。书里大量篇幅都在罗列各种电子元器件的参数和国家标准,比如电阻的色环怎么看,电容的耐压等级怎么选,这些东西理论上很重要,但这本书的叙述方式极其枯燥,完全没有实操的代入感。我翻到关于焊接的部分,期望能看到一些精细操作的图解或者视频教程里的口头指导,结果只有干巴巴的文字描述:“持稳烙铁,适当加热焊盘与引脚,使焊锡充分润湿。” 这种描述对于一个零基础的新手来说,简直是天书。而且书中引用的案例都非常老旧,很多设备早就被市场淘汰了,让我不禁怀疑编撰者是不是很久没接触过实际工作了。如果我是为了考个证,或许这本书的理论部分还有点用,但如果指望它能让我具备“装接”一台现代设备的能力,那简直是白日做梦。它更像是一本给行家复习旧知识的工具书,而不是给新人铺路的指南。
评分对于一个追求效率的读者来说,这本书的阅读体验是令人沮丧的。它的章节组织逻辑混乱,有时前言不搭后语。比如,在讨论低压直流电源的保护电路时,突然插进来一节关于高频信号传输线特性的讨论,然后下一节又跳回了螺丝扭矩的标准。这让我很难建立起一个连贯的知识体系。更令人费解的是,书中很多插图的分辨率极低,像是从老旧的扫描件里硬抠出来的。有些涉及到精密装配的图示,细节模糊到根本看不清导线是如何穿过卡扣的。这对于需要依赖视觉学习的装接工种来说,是致命的缺陷。如果内容是想强调“装接”的精细度,那么视觉辅助就应该是重中之重。这本书在这一点上处理得极其敷衍,仿佛作者觉得只要把“做什么”写下来就行了,至于“怎么做”的视觉呈现,则完全不值一提。它散发着一种对读者学习投入的轻视感。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