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变频器应用基础
定价:21.00元
作者:石秋洁
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2-08-01
ISBN:9787111110637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250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变频器应用基础》主要讲解了变频器的基本结构、变频调速的基本原理,变频器的基本运行功能、参数预置和操作,变频器的安装、抗干扰处理,变频驱动系统的设计和典型应用实例。
本教材的特点是:本着原理定性讲,应用重点讲,操作现场讲的原则,从实用、实操的角度分析讲解,淡化理论,便于理解和接受。由于应用部分邀请了变频器应用专家编写,使该部分内容既新颖实用,又避免了理论计算。由于书后附有实验指导书,所以变频器的运行功能、参数预置和操作是结合实验来讲解的,故易于理解。附录中还介绍了简易实验台的制做方法。
《变频器应用基础》为高职高专中职电气、机电类专业的教材,中职学校亦可选用。其中“*”的章节可以略讲。本课程各专业可做考查课或选修课,学时为50左右,也可作为短期培训班的教材及供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目录
序
前言
章 电动机与电力拖动系统
节 异步电动机的结构及等效电路
第二节 异步电动机的电力拖动
第三节 负载的类型与电动机的运行
第四节 电力拖动系统的组成
小结
习题
第二章 变频器的基本原理及变频调速的特点
节 变频器的发展及应用
第二节 变频器的组成原理
第三节 变频与变压
第四节 变频后异步电动机的特性
小结
习题
第三章 变频器的功能及预置
节 变频器的控制模式
第二节 变频器的各种频率参数及预置
第三节 变频器的其他常见功能
第四节 变频器的保护功能
小结
习题
第四章 变频器的外接电路与操作
节 外接主电路与主要电器的选择
第二节 变频器的操作与运行
第三节 外接给定电路
第四节 外接控制电路
小结
习题
第五章 变频器的安装、调试及干扰的防范
节 变频器的安装及布线
第二节 变频器的功率因数和改善措施
第三节 变频器的抗干扰措施
第四节 变频调速系统的调试及常见故障
小结
习题
第六章 变频调速拖动系统的设计
节 设计变频调速拖动系统的基本要求
第二节 变频调速时电动机的有效转矩线
第三节 恒转矩负载变频调速系统的设计
第四节 恒功率负载变频调速系统的设计
第五节 二次方律负载变频调速系统的
设计
小结
习题
第七章 变频调速的应用实例
节 风机和空气压缩机的变频调速
第二节 水泵的变频调速,
第三节 多单元同步的变频调速系统
第四节 起重机械的变频调速
第五节 车床主轴的变频调速
第六节 龙门刨床的变频调速
小结
习题
实验指导书
实验一 变频器的面板操作及运行
实验二 变频器的外部运行、组合运行
实验三 变频器常用参数的功能验证
实验四 程序运行方式
实验五 多档转速的PLC控制
附录
附录A 简易实验台的制作
附录B 三菱FR-A540变频器简介
附录C 森兰变频器简介
参考文献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这本书简直是为像我这样的新手量身定制的入门宝典,内容编排得极为科学合理。从最基础的电路原理入手,用非常形象的比喻将抽象的电力电子概念剖析得透彻易懂。我尤其欣赏作者在讲解开关器件工作特性时的细致程度,每一个导通、关断的细节都配上了清晰的波形图和数学推导,这对于理解变频器“心脏”部分的运行机制至关重要。它没有直接堆砌复杂的控制算法,而是先扎实地打好了对电压、电流、频率这些基本要素的认知基础。读完前几章,我对变频器如何通过斩波和逆变实现对电机速度的平滑控制,已经有了从“听过”到“理解”的质的飞跃。作者的语言风格非常亲切,仿佛一位经验丰富的工程师在身边耐心指导,完全没有那种高高在上的学术腔调,极大地激发了我继续深入学习的兴趣。这本书成功地将理论的深度与实践的可操作性完美结合,让人在学习过程中充满了成就感。
评分说实话,这本书的排版和图示质量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这在许多同类技术书籍中是少见的。所有的电路图和符号都采用了统一且专业的标准,线条清晰,标注明确,即便是复杂的空间矢量调制(SVPWM)的图形推演,也能被组织得井井有条,让人一目了然。它采用了大量的对比分析手法,比如将方波、正弦波PWM和SVPWM在谐波特性上的差异进行并排展示,这种直观的对比效果远胜于纯文字的描述。此外,书中的案例分析部分非常丰富,每一个案例都附带有详尽的计算过程和最终结果的验证,增强了阅读的代入感和可信度。这本书的呈现方式,极大地优化了学习体验,让人愿意花更多时间去细细品味每一个细节。
评分这本书的独特之处在于它对变频器在特定工业场合的适应性进行了深入剖析,而不是泛泛而谈。我特别欣赏其中关于“高海拔、高湿热环境”下变频器降容运行策略的探讨,这在国内很多实际项目中都面临。书中不仅给出了理论上的修正系数,还结合了实际运行数据图表来佐证这些修正的合理性,这体现了作者极强的实战经验。不同于市面上许多只关注硬件或只关注软件的书籍,这本书巧妙地将硬件的限制(如散热能力、电压裕度)与软件的控制策略(如转差补偿、磁链观测)进行有机结合,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系统观。它教会读者如何从一个“黑箱”操作者,转变为一个能理解并优化整个变频驱动系统的“系统架构师”,拓宽了我们对工业传动技术的理解边界。
评分这本书的侧重点显然更偏向于工程实践和实际应用场景的分析,对于我们这些急需解决现场问题的人来说,简直是雪中送炭。书中花了大量的篇幅去讲解不同负载类型(如恒转矩、恒功率)下,如何选择合适的调制策略和参数设定。我记得有一章专门分析了不同品牌变频器的通用故障诊断流程,从最常见的过流、过压到更隐蔽的矢量控制参数漂移问题,都给出了非常具体的排查步骤和注意事项,甚至连现场布线和抗干扰措施都有详细的图示说明。这种“手把手”的指导风格,让书本知识立刻转化为解决实际问题的工具箱。虽然有些篇幅可能对理论研究者来说略显基础,但对于我们这些在车间或项目现场工作的技术人员而言,它提供的是最直接、最有效的操作指南,避免了许多不必要的试错成本,实用性毋庸置疑。
评分我对这本书的评价是:结构严谨,逻辑推导极其严密,但其深度和广度远超出了我对一本“基础”读物的预期。它不仅仅停留在对变频器拓扑结构的罗列,而是深入探讨了功率器件选型对系统效率和散热性能的影响,甚至扩展到了电磁兼容性(EMC)的设计原则。作者在探讨磁性元件设计时,引用了最新的材料科学进展,这一点非常值得称赞,显示出作者深厚的专业背景和对行业前沿的关注。阅读过程中,我不得不经常停下来查阅一些关于高级控制理论的补充资料,因为作者的论述往往是建立在一系列高阶数学模型之上的。这本书更像是一本为准备考研或从事研发工作的读者准备的“中级预科”,它为读者构建了一个坚实的理论框架,准备迎接更复杂的挑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