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DSP控制器原理与应用技术(工业和信息化部“十二五”规划教材)
定价:39.00元
售价:26.5元,便宜12.5元,折扣67
作者:姚睿,付大丰,储剑波
出版社:人民邮电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4-08-01
ISBN:9787115362773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章 绪论1
1.1 概述1
1.1.1 数字信号处理及其实现方法1
1.1.2 DSP的主要特点2
1.2 DSP的发展及应用3
1.2.1 DSP的发展3
1.2.2 DSP的典型应用4
1.3 DSP应用系统及其设计开发5
1.3.1 DSP应用系统的构成5
1.3.2 DSP应用系统的设计方法5
1.4 典型DSP简介6
1.4.1 市场上DSP概况6
1.4.2 TI的DSP处理器概况6
1.4.3 TMS320C2000系列DSP控制器7
1.5 TMS320F28335 DSP控制器简介9
1.5.1 TMS320F28335芯片封装和引脚9
1.5.2 TMS320F28335 DSP控制器性能概述10
1.6 DSP控制器的基本原理和学习方法11
习题与思考题12
第2章 硬件基础13
2.1 内部功能结构13
2.1.1 总体结构及功能模块概述13
2.1.2 总线结构与流水线14
2.2 中央处理单元16
2.2.1 C28x CPU执行单元16
2.2.2 C28x CPU兼容模式18
2.2.3 C28x CPU寄存器组18
2.2.4 浮点处理单元FPU及其寄存器组21
2.3 存储器与存储空间22
2.3.1 存储空间映射22
2.3.2 片内存储器配置22
2.3.3 外部存储器接口24
2.4 时钟源模块24
2.4.1 概述24
2.4.2 各子模块及其控制25
2.5 电源与系统复位30
2.5.1 供电电源30
2.5.2 系统复位30
习题与思考题30
第3章 软件开发基础32
3.1 DSP软件开发流程32
3.2 汇编程序开发基础33
3.2.1 寻址方式与指令系统33
3.2.2 公共目标文件格式36
3.2.3 汇编程序开发40
3.3 C/C 程序开发基础42
3.3.1 TMS320x28xx C/C 优化编译器42
3.3.2 C/C 编程基础44
3.4 C/C 和汇编混合编程48
3.4.1 C/C 编译器运行环境48
3.4.2 C/C 和汇编接口52
3.4.3 混合编程方法53
3.5 集成开发环境及其应用57
3.5.1 集成开发环境简介57
3.5.2 DSP应用程序开发调试示例60
3.5.3 程序烧写66
3.5.4 通用扩展语言(GEL)简介66
3.5.5 DSP/BIOS工具简介67
3.6 基于示例模板的驱动程序开发67
3.6.1 驱动程序开发包简介67
3.6.2 外设寄存器访问的硬件抽象层方法68
3.6.3 片内外设驱动程序示例文件模板71
3.6.4 驱动程序设计方法72
习题与思考题72
第4章 基本外设及其应用开发75
4.1 通用数字输入/输出(GPIO)模块75
4.1.1 GPIO模块结构与工作原理75
4.1.2 GPIO寄存器76
4.1.3 GPIO模块应用示例80
4.2 中断管理系统83
4.2.1 中断管理系统概述83
4.2.2 各级中断及其管理84
4.2.3 中断响应过程87
4.2.4 中断向量表及其映射与描述88
4.3 CPU定时器92
4.3.1 CPU定时器结构与工作原理92
4.3.2 CPU定时器的寄存器92
4.3.3 CPU定时器中断示例93
习题与思考题94
第5章 控制类外设及其应用开发96
5.1 增强脉宽调制(ePWM)模块96
5.1.1 ePWM模块结构及工作原理96
5.1.2 ePWM各子模块及其控制98
5.1.3 ePWM应用示例109
5.1.4 高精度脉宽调制模块111
5.2 增强捕获(eCAP)模块112
5.2.1 捕获模式下结构及工作原理113
5.2.2 APWM模式下结构及工作原理114
5.2.3 eCAP中断控制115
5.2.4 eCAP模块的寄存器115
5.2.5 eCAP应用示例116
5.3 增强正交编码脉冲(eQEP)模块119
5.3.1 光电编码器工作原理119
5.3.2 eQEP模块结构及工作原理120
5.3.3 eQEP子模块及其控制120
5.3.4 eQEP中断控制129
5.3.5 eQEP应用示例130
5.4 模/数转换(ADC)模块134
5.4.1 ADC模块结构及工作原理134
5.4.2 ADC模块的寄存器141
5.4.3 ADC模块应用示例144
习题与思考题145
第6章 通信类外设及其应用开发148
6.1 串行通信(SCI)模块148
6.1.1 SCI模块的结构与工作原理148
6.1.2 SCI模块的寄存器154
6.1.3 SCI模块应用示例158
6.2 串行外设(SPI)模块160
6.2.1 SPI模块结构与工作原理160
6.2.2 SPI模块的寄存器163
6.2.3 SPI模块应用示例166
6.3 增强控制器局域网(eCAN)模块168
6.3.1 CAN总线及CAN帧格式168
6.3.2 eCAN结构与工作原理168
6.3.3 eCAN模块的寄存器169
6.3.4 eCAN模块的操作控制176
6.3.5 eCAN模块应用示例180
6.4 多通道缓冲串口(McBSP)模块182
6.4.1 McBSP的结构与工作原理182
6.4.2 McBSP寄存器185
6.4.3 McBSP模块应用示例189
6.5 I2C总线模块192
6.5.1 I2C总线的构成及信号类型192
6.5.2 I2C总线模块结构与工作原理192
6.5.3 I2C总线模块的寄存器193
6.5.4 I2C总线模块应用示例196
习题与思考题200
第7章 DSP应用系统设计201
7.1 DSP小系统设计201
7.1.1 电源电路设计201
7.1.2 复位电路设计204
7.1.3 时钟电路设计205
7.1.4 JTAG接口电路设计205
7.1.5 3.3V和5V混合逻辑系统接口设计205
7.1.6 外部存储器扩展206
7.2 模数接口电路设计207
7.2.1 片内ADC模块输入保护电路设计208
7.2.2 并行ADC接口电路设计209
7.2.3 并行DAC接口电路设计210
7.2.4 扩展并行接口的访问211
7.3 串行数据通信接口电路设计212
7.3.1 串行通信接口(SCI)212
7.3.2 串行外设接口(SPI)212
7.3.3 CAN总线控制器接口213
7.3.4 I2C日历时钟电路设计213
7.4 人机接口及显示电路设计217
7.4.1 键盘接口电路217
7.4.2 LED显示电路218
7.4.3 LCD及其接口电路222
7.5 永磁同步电机DSP控制系统设计225
7.5.1 永磁同步电机的数学模型225
7.5.2 基于DSP的永磁同步电动机矢量控制系统设计227
习题与思考题237
第8章 基于Proteus的DSP系统设计与仿真238
8.1 Proteus开发环境简介238
8.1.1 Proteus的软件组成238
8.1.2 Proteus ISIS基本操作239
8.2 Proteus ISIS原理图设计241
8.2.1 智能原理图输入流程241
8.2.2 原理图绘制常用工具241
8.2.3 Proteus VSM虚拟系统模型244
8.3 DSP系统设计与仿真244
8.3.1 设计示例245
8.3.2 仿真示例251
习题与思考题252
附录 176引脚LQFP封装F28335引脚功能分配和描述253
参考文献259
初翻阅目录时,我就被其中详尽的章节划分所吸引。它不像一些理论书籍那样只停留在抽象的数学推导,而是非常注重与实际应用的结合。比如,关于实时操作系统(RTOS)在DSP应用中的介绍,就显得特别贴合当前工程界的实际需求。我尤其欣赏它对不同类型DSP芯片架构的对比分析,这种比较性的讲解,极大地拓宽了我们对硬件选型的认识,避免了“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局限。书中对于有限脉冲响应(FIR)和无限脉冲响应(IIR)滤波器的理论推导虽然深入,但作者很巧妙地穿插了大量的应用实例,使得那些原本枯燥的Z变换和复平面分析变得生动起来。这种理论与实践的无缝衔接,让学习过程充满了探索的乐趣,而不是单纯的公式记忆。对于一个希望从学生过渡到工程师的人来说,这种注重“如何用”的教学思路简直是福音。
评分这本书的语言风格,说实话,初读时感觉稍微有些“学术腔”,但越往后读,就越能品味出其中蕴含的深厚功力。它不像那种面向大众科普读物那样轻描淡写,而是用一种非常精确、不容置疑的专业术语来构建知识体系。对于初学者来说,可能需要配合一些基础的信号与系统知识才能更顺畅地吸收,但对于有一定基础的读者而言,这种严谨的叙述方式反而提供了一种强大的确定性。作者在解释一些关键算法,比如快速傅里叶变换(FFT)的实现细节时,描述得极其到位,对于不同蝶形运算的位翻转等细节处理,都有明确的步骤说明。这种对细节的执着,保证了读者在尝试自己编写代码实现时,能够最大限度地减少因理解偏差而导致的错误。它更像是一位经验丰富的老教授,在为你一丝不苟地拆解每一个技术难点。
评分学习DSP,绕不开的就是编程和仿真。我非常关注教材中关于软件工具链和实际项目实现的篇幅。这本教材在这方面做得相当出色,它没有简单地罗列几个代码片段,而是构建了一套完整的“算法设计—代码实现—硬件部署”的思维路径。书中对C语言在DSP中的高效编程技巧,如指针的使用、内存访问优化等方面都有详尽的论述,这对于提升代码的运行效率至关重要。更让人惊喜的是,书中关于特定应用案例的讲解,比如音频处理中的降噪算法或是通信系统中的调制解调,不仅仅停留在理论框图,而是给出了非常具体的实现思路和注意事项。这种手把手的指导,极大地缩短了知识从“知道”到“做到”的距离,让人感觉这本书不仅仅是用来“读”的,更是用来“操作”和“验证”的实践手册。
评分整体来看,这本教材的知识密度非常高,它充分体现了国家级规划教材应有的水准和深度。它不是那种追求快速入门、浅尝辄止的读物,而是一本需要投入大量时间和精力去啃、去消化的硬核技术资料。它涵盖的内容非常全面,从最底层的硬件结构到上层的复杂算法应用,形成了一个非常坚实的知识闭环。我感觉,如果能将书中的所有案例和习题都动手实践一遍,那么对整个DSP领域都会建立起一套非常牢固且系统的认知框架。它对学习者的要求是比较高的,需要学习者具备一定的数学基础和一定的编程经验,但一旦跨过这道门槛,它所带来的知识回报是巨大的,是真正能帮助人建立起核心竞争力的“内功心法”级别的教材。
评分这套教材的排版和装帧给人一种非常扎实可靠的感觉,厚厚的书脊一看就知道内容量十足。封面设计虽然不算惊艳,但那种带着些许工业风的简约风格,倒是很符合“十二五”规划教材的定位,显得严肃而专业。拿到手里沉甸甸的,仿佛握住了通往数字信号处理殿堂的钥匙。内页的纸张质量也相当不错,印刷清晰,图表线条分明,这对于阅读复杂的数学公式和系统框图来说至关重要。我注意到书中的插图大多采用了标准化的符号,虽然初看可能需要一点时间适应,但一旦掌握了,就能发现其严谨性。尤其是那些系统级的方框图,逻辑层次感非常清晰,这对于理解DSP从理论到实践的转换过程帮助极大。此外,装订工艺看起来也很结实,即便是经常翻阅和查阅,也不担心会出现散页的情况。整体而言,从实体书的触感和视觉感受上,就能感受到出版社在制作这本教材时所下的功夫,它给人的第一印象就是一本值得信赖、可以长期使用的工具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