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电路与电子技术教程
定价:49.00元
售价:34.3元,便宜14.7元,折扣70
作者:李青,潘岚,刘伯恕
出版社:中国质检出版社(原中国计量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7-03-01
ISBN:9787502614331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本书包括电路基础、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三部分内容,在编排上力求将这三部分内容有机地融合处理,试图达到用较少的学时完成相对较多内容的教学。书中“电路基础”的内容不多,仅为满足“电子技术”对“电路基础”的需要而设置。“电子技术”的内容中通过对由分立元件或小规模集成器件构成的电子电路的学习,理解电子电路的工作原理;以学习集成运放和中、大规模集成器件的应用,掌握电子技术的应用并了解电子技术发展的趋势。
本书可作为普通高等学校测控技术与仪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自动化、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机电一体化或机械电子工程方向)等专业的“电工电子学”、“电子技术”课程的教学用书,可作为各类成人高等学校相关专业的学生、自学者的学习用书,还可供相关领域的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章 电路元件与电路理论基础一
1.1 电路的基本物理量
1.1.1 电路的组成与电路模型
1.1.2 电路的基本物理量
1.2 电路的基本定律
1.2.1 欧姆定律
1.2.2 基尔霍夫定律
1.3 电路元件
1.3.1 无源元件
1.3.2 电源
1.3.3 半导体二极管
1.3.4 半导体三极管(双极型晶体管)
1.3.5 场效应管
1.4 电路的基本分析方法
1.4.1 支路电流法
1.4.2 节点电位法
1.4.3 叠加原理
1.4.4 戴维南定理与诺顿定理
自我测试与复习题(1)
习题(1)
第2章 正弦交流电路与变压器
2.1 正弦量的概念
2.1.1 频率与周期
2.1.2 幅值与有效值
2.1.3 初相位
2.2 正弦量的相量表示法
2.3 单一参数元件的交流电路
2.3.1 电阻元件的交流电路
2.3.2 电感元件的交流电路
2.3.3 电容元件的交流电路
2.4 简单交流电路与阻抗的概念
2.4.1 RLC串联电路中电压与电流的关系
2.4.2 复阻抗的概念与简单交流电路的计算
2.5 交流电路的功率
2.6 交流电路的频率特性
2.6.1 串联谐振
2.6.2 并联谐振
2.6.3 RC串联电路的频率特性
2.7 非正弦周期电路的基本分析方法
2.7.1 非正弦周期量的分解
2.7.2 非正弦周期电流的线性电路的计算
2.8 三相交流电路
2.8.1 三相电源
2.8.2 三相负载的联接
2.8.3 三相功率
2.9 变压器
2.9.1 铁心线圈电路
2.9.2 变压器的结构、工作原理与特性
2.9.3 变压器绕组的极性与正确联接
2.9.4 特殊变压器
自我测试与复习题(2)
习题(2)
第3章 基本放大电路
3.1 电子技术与电子仪器、设备的关系
3.1.1 电子仪器、设备的概念
3.1.2 电子技术与电子仪器、设备的关系
3.1.3 电子仪器、设备的构成
3.2 基本放大电路的组成
3.2.1 组成原则
3.2.2 共射极交流基本放大电路的组成
3.2.3 电路分析的几点说明
3.3 单管共射放大电路
3.3.1 放大电路的工作原理
3.3.2 静态工作点的分析与计算
3.3.3 动态参数的分析与计算
3.3.4 稳定静态工作点
3.4 单管放大电路三种接法及性能比较
3.4.1 共集电极放大电路(射极输出器)
3.4.2 共基极基本放大电路
3.4.3 三种接法的性能比较
3.5 绝缘栅型场效应管放大电路
……
第4章 集成运算放大器及其应用
第5章 功率电子电路
第6章 逻辑代数基础
第7章 集成逻辑单元
第8章 组合逻辑电路
第9章 时序逻辑电路
0章 电路的暂态过程与波形发生电路
1章 可编程逻辑器件(PLD)及其应用
2章 精密放大电路与信号处理电路
3章 电流模电路与∑-△电路简介
附录A 电阻器和电容器的标称值
附录B 半导体分立器件型号命名法
附录C 部分半导体分立器件型号和参数
附录D 半导体集成电路型号命名法
附录E 若干常用的编码
参考文献
这部作品的叙事节奏把握得极其精准,每一个章节的转折都像精密的齿轮咬合,推动着故事向前,却又留出了足够的空间让读者消化之前的情感冲击。作者对细节的捕捉入木三分,无论是主角在面对困境时细微的心理波动,还是场景描绘中光影和气味的还原,都让整个世界充满了鲜活的生命力。尤其是对于几位核心人物之间那种复杂、微妙的张力处理,高明之处在于,它没有用直白的对白去阐述,而是通过他们一次次眼神的交汇、一次次犹豫不决的停顿来展现。我尤其欣赏作者在构建世界观上的宏大与细微的平衡,宏观上看,它描绘了一个庞大且逻辑自洽的社会体系,但微观上,你却能感受到那个体系下,一个个鲜活的、充满挣扎的灵魂的温度。阅读过程像是在攀登一座层层叠叠的迷宫,每当你以为找到了出口,却又被带入一个更加幽深、引人入胜的岔路口。这种设计,无疑是对读者智力和情感的双重考验与回馈,读完后,那种意犹未尽的感觉,绝对是好书的标志。
评分这部作品的结构设计堪称精妙绝伦,它采用了非线性的叙事手法,像一块被打碎又重新拼凑起来的彩色玻璃,碎片化的时间线和视角在不断跳跃中,最终汇聚成一幅完整而震撼人心的画面。起初,这种叙事方式确实需要读者投入更多的注意力去梳理人物和事件之间的因果关系,但一旦掌握了节奏,那种“豁然开朗”的体验是极其令人兴奋的。作者似乎非常享受这种与读者“玩智力游戏”的过程,通过埋下大量的伏笔和暗示,鼓励读者主动参与到文本的解读和重构中来。这种互动性极强的阅读体验,极大地延长了作品的生命力,因为它促使人们在合上书本后,还会反复回味那些看似不起眼的细节,并尝试建立新的联系。相比于那些平铺直叙的作品,这种需要“主动挖掘”的文本,带来的满足感是更深层次的精神回馈。
评分我必须承认,一开始我对这部作品的期待值并不高,感觉它属于那种常见的“大部头”文学,可能充斥着冗余的背景介绍和刻意的煽情。然而,很快我就被它那股扑面而来的“生命力”所折服。书中对环境的描写简直是教科书级别的范本,作者笔下的那个偏远小镇,仿佛拥有了自己的呼吸和心跳,无论是夏日午后的蝉鸣,还是冬日雪夜里炉火的噼啪声,都声声入耳,栩栩如生。更重要的是,人物的塑造极其立体,没有绝对的英雄或恶棍,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不得已和隐藏的动机,他们的选择往往是基于生存的本能而非简单的善恶二元论。这种对人性的复杂性的尊重,使得角色的每一个决定都显得真实可信,即使是那些令人痛心的错误。读完后,我感觉自己不只是读了一个故事,而是真正地“活”过了一段时间,体验了那些角色们的喜怒哀乐,这种沉浸感和代入感,是很多追求速度和爽点的作品所无法比拟的。
评分从纯粹的文学技巧角度来看,作者对意象和象征的运用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书中反复出现的某个意象,比如一扇紧闭的门、或者一只停留在窗台上的鸟,它们并非简单的背景装饰,而是如同隐秘的密码,贯穿着整个故事的情绪和主题。这些象征物在不同的情节中被赋予了不同的含义,时而代表希望,时而象征囚禁,这种流变性让文本充满了多义性和解读的可能性。与其说是在阅读一个线性故事,不如说是在解开一个包裹在优美文字中的谜团。作者在保持叙事流畅的同时,嵌入了如此密集的象征符号系统,却又不会让人感到刻意或晦涩,这体现了极高的文字驾驭能力。整体而言,这是一部需要反复品味的作品,初读可能捕捉到情节,再读才能领会到那些深埋在华丽辞藻下的哲学思考和艺术追求。
评分这本书在语言风格上呈现出一种近乎古典的凝练和克制,但其内核却是极其现代和尖锐的。作者似乎对人性的阴暗面有着近乎病态的洞察力,但这种洞察并非一味地控诉或渲染,而是用一种近乎冷静的、甚至带有一丝黑色幽默的笔触去剖析。通读全书,我发现它更像是一部社会观察报告,只不过披着小说的外衣。它毫不留情地揭示了权力结构下的异化现象,以及在巨大社会惯性面前,个体所能展现出的脆弱和徒劳的反抗。它的句式变化多端,时而长句如江河奔流,一气呵成地倾泻出作者的思考;时而又短促有力,如同重锤敲击,直击要害。这种语言的张弛有度,使得阅读体验充满了节奏感和冲击力,让人在沉浸于故事的同时,也不断被拉回现实,进行深刻的反思。很少有小说能做到如此清晰地界定“美”与“丑”、“正义”与“权宜之计”之间的模糊地带,让读者自己去完成道德的裁决。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