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步:构图

摄影步:构图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沐光 著
图书标签:
  • 摄影
  • 构图
  • 摄影技巧
  • 摄影入门
  • 摄影教学
  • 摄影指南
  • 摄影艺术
  • 视觉艺术
  • 摄影基础
  • 摄影修养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北京爱读者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机械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11432135
商品编码:29729351040
包装:平装
出版时间:2013-08-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摄影步:构图

定价:79.00元

作者:沐光

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08-01

ISBN:9787111432135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863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摄影步:构图》按照“摄影三次构图”理论安排全书内容,章讲解了摄影构图的内涵、外延以及“摄影三次构图”理论的基本思想;第2章详细讲解了摄影“次构图”的方法和理念;
  第3章—第9章讲解了摄影“第二次构图”过程中涉及到的元素、法则和观念等内容;0章则属于“第三次构图”范畴,主要讲解了摄影构图后期处理,包括裁剪照片、强化剪影、调正照片和全景拼接等知识。
  《摄影步:构图》的后,还收录并解析了“风光”、“人像”、“静物”等几大主题的摄影佳作,供读者研磨学习。
  《摄影步:构图》非常适合刚接触摄影不久,对摄影基本概念有了解,并希望进一步提升自我摄影水平、拍摄出具有艺术感和审美性照片的读者阅读学习。

目录


前言
章构图的力量
1.1什么是摄影构图
1.2构图的目的:传达拍摄者的意图
1.3构图的规律:隐藏的法则
1.4摄影的三次构图理论

第2章次构图
2.1寻找
2.2观察
2.3等待

第3章构图的元素
3.1点
单点
多点
点和视线
3.2线
水平线
垂直线
对角线
放射线与汇聚线
曲线
3.3形状
三角形
3.4阴影
剪影
投影
倒影
3.5节奏
单一式节奏
渐变式节奏

第4章构图的布局
4.1主体:决定性作用
4.2陪体:不能忽视
4.3前景:画面的控制
4.4背景:交代拍摄环境
4.5空白:生发作品意境
4.6画幅的选择
横画幅
竖画幅
方画幅
4.7取景的范围
全景
中景
近景
特写
4.8视角的影响
平视角
仰视角
俯视角

第5章构图的规则
5.1黄金分割构图法
5.2九宫格构图法
5.3三分构图法
5.4垂直线构图法
5.5斜线构图法
对角线构图法
汇聚线、放射线构图法
5.6S形曲线构图法
5.7C形曲线构图法
5.8三角形构图法
正三角形构图法
倒三角形构图法
5.9中央式构图
5.10对称式构图
5.11棋盘式构图
5.12框架式构图
5.13开放式构图

第6章构图的进阶
6.1减法的艺术
遮挡减法
景深减法
光影减法
剪影减法
色彩减法
6.2平衡的力量
位置平衡
对称平衡
色彩平衡
动态平衡
6.3对比的魅力
虚实对比
明暗对比
远近对比
大小对比
色彩对比

第7章光线的运用
7.1光线如何影响构图效果
顺光
逆光
侧光
侧逆光
顶光
局部光
7.2光线影响构图高级应用
均衡画面
形成呼应

第8章色彩与色调
8.1什么是色彩
色相
明度
饱和度
8.2色彩的画面象征
红色象征热情
绿色象征生机
黄色象征明快
蓝色象征沉静
紫色象征神秘
白色象征纯洁
黑色象征深沉
8.3色彩冷暖对画面影响
冷色调
暖色调
8.4影调的效果
高调
低调
中间调

第9章相机的控制
9.1调整焦距控制构图
控制主体大小
控制景深长短
控制视野大小
9.2调整光圈控制构图
控制画面亮度
控制景深长短
9.3调整快门控制构图
控制画面清晰与模糊
控制运动画面拍摄效果
9.4不同镜头控制构图
标准镜头
长焦镜头
广角镜头
微距镜头
鱼眼镜头
折返镜头

0章后期的运用
10.1裁剪突出主体
10.2调整强化剪影
10.3调整倾斜照片
10.4拼接全景照片
摄影构图赏析
风光
人物
静物
……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摄影之道:光影的艺术与捕捉》 一、 认识光:摄影的生命线 光,是摄影的灵魂,是万物形态得以显现的根本。没有光,便没有影像。理解并驾驭光,是每一位摄影师踏上“摄影之道”的第一步。本章将带领你深入探索光的本质,以及它在摄影创作中的多重角色。 光的性质与类型: 自然光: 太阳光的千变万化,是摄影师最常遇到的光源。我们将详细解析不同时段(黎明、正午、黄昏)的光线特点,以及它们对画面氛围、色彩和质感的影响。阴天、雨天、雾霾下的光线,虽然看似柔和,却蕴含着独特的表现力,等待你去发掘。 人造光: 从简单的室内灯光到专业的摄影棚灯光,人造光提供了更可控的光线环境。我们将探讨白炽灯、荧光灯、LED灯等不同光源的色温差异,以及它们如何影响画面的色彩平衡。闪光灯作为最常用的人造光源,其直闪、跳闪、离机闪等技法,将在后续章节中深入剖析。 光的形态: 顺光、侧光、逆光、顶光、底光,每一种光照方向都会在被摄对象上投下不同的阴影,勾勒出不同的轮廓,塑造出截然不同的立体感和氛围。理解这些基本的光照方向,是运用光线的起点。 光线的质量: 硬光与柔光: 硬光(通常指直射阳光或强力闪光灯)产生的阴影边缘锐利,对比度高,能突出物体的质感和细节,但也容易造成曝光不均。柔光(如阴天光或经过柔光设备处理的光线)则产生柔和的阴影,过渡自然,能使被摄主体显得更加细腻,避免过强的对比度。我们将学习如何根据拍摄对象和想要表达的情感,选择和控制光线的硬度。 光比: 光比是指画面中最亮区域与最暗区域的亮度差。高光比画面对比强烈,充满戏剧性;低光比画面则柔和,细节丰富。了解和控制光比,是营造画面层次感和氛围的关键。我们将介绍测光模式、曝光补偿等工具,帮助你精准控制光比。 光线的运用技巧: 捕获高光与阴影: 学习如何利用高光来引导视线,突出主体;如何利用阴影来增强立体感,营造神秘或戏剧性的氛围。 利用反光板和黑卡: 这些简单的辅助工具,能够有效地控制光线的走向和强度,填补阴影或削减过曝区域,极大地提升画面质量。 创意光效: 学习如何利用丝袜、窗帘、玻璃杯等日常物品,创造出独特的光影效果,为你的摄影作品增添艺术感。 二、 镜头下的语言:焦距与景深 镜头,是摄影师的眼睛,它决定了我们所见的视野范围、物体的透视关系以及画面的空间纵深。熟悉镜头的特性,是掌握摄影语言的重要一环。 焦距的魔力: 广角镜头: 拥有宽广的视野,能够容纳更多的景物,营造开阔的空间感,但也容易产生畸变。适合拍摄风光、建筑、宏大场面。 标准镜头: 视角接近人眼,透视关系自然,是拍摄人物、静物的理想选择。 长焦镜头: 视角狭窄,能够拉近远处的景物,压缩空间感,适合拍摄远景、野生动物、体育赛事。 焦距与透视: 不同的焦距会对物体的透视产生显著影响。广角镜头夸大透视,使近大远小效果明显;长焦镜头则压缩透视,使远近景物比例接近。理解这一点,能帮助你更好地控制画面中的空间感。 景深:虚实之间的哲学 景深的概念: 景深是指在焦点前后,被清晰成像的范围。浅景深可以突出主体,虚化背景,使画面更具艺术感;深景深则能让画面中的大部分景物都清晰可见,适合记录全景。 影响景深的因素: 光圈大小: 光圈越大(f值越小),景深越浅;光圈越小(f值越大),景深越深。这是控制景深最直接的方式。 焦距长短: 焦距越长,景深越浅;焦距越短,景深越深。 拍摄距离: 距离被摄主体越近,景深越浅;距离越远,景深越深。 景深在创作中的应用: 突出主体: 利用浅景深将背景虚化,使主体脱颖而出,吸引观众视线。 营造氛围: 柔和的虚化背景能够营造梦幻、浪漫或神秘的氛围。 记录环境: 使用深景深展现被摄主体的周围环境,交代背景信息,增强故事性。 创意效果: 尝试将焦点设置在主体的前后景物上,创造出独特的视觉效果。 三、 影像的骨架:色彩与情绪 色彩,是影像中最具感染力的元素之一,它直接触动观者的情感,传递着丰富的信息。掌握色彩的语言,能让你的照片更具表现力和艺术价值。 色彩理论基础: 三原色、三间色、十二色轮: 理解色彩的构成原理,学习如何区分冷暖色调,以及它们各自所代表的情感倾向(如暖色调热情、活力,冷色调宁静、忧郁)。 色彩的对比与和谐: 互补色、邻近色、同类色,不同的色彩组合会产生不同的视觉感受。学习如何运用色彩对比来吸引视线、突出主体,或通过色彩和谐来营造统一、宁静的画面。 色彩的象征意义: 不同文化背景下,色彩具有不同的象征意义。了解这些,有助于你在创作中更精准地传达情感。 色彩的运用策略: 色彩的情感表达: 红色代表热情、激情;蓝色象征平静、忧郁;绿色象征生机、希望;黄色则充满阳光、喜悦。学习如何根据想要表达的情绪,选择合适的色彩搭配。 色彩的引导作用: 运用鲜艳、醒目的色彩来引导观者的视线,聚焦画面中心。 单色与多色: 有时,简洁的单色画面更能突出质感和形状;而丰富多彩的画面则能展现生机与活力。 后期色彩调整: 在后期处理中,学习如何通过调整白平衡、饱和度、色相,来强化或改变画面的色彩风格,达到预期的艺术效果。 四、 构图的灵魂:引导视线与平衡画面 构图,是摄影的骨架,是安排画面元素、引导观众视线、实现画面平衡与和谐的关键。它决定了观众如何“阅读”你的照片,以及照片所传递的视觉信息。 黄金分割与三分法: 黄金分割(1:1.618): 画面被分割成比例约为1:1.618的区域,将视觉焦点置于分割点上,能产生稳定而和谐的美感。 三分法: 将画面横向和纵向各划分为三等份,将主体置于交叉点或线上,是最常用且经典的构图法则,能有效避免画面呆板,增加视觉吸引力。 线条的引导与表现: 引导线: 利用画面中的线条(如道路、河流、栏杆、光线),将观众的视线引向主体或画面深处,增强画面的空间感和故事性。 横线、竖线、斜线、曲线: 不同的线条具有不同的情感表达。横线带来平静、稳定;竖线赋予力量、高度;斜线增加动感、不稳定;曲线则柔和、流畅。 对称、留白与框架: 对称式构图: 利用画面的对称性,营造庄重、稳定、和谐的美感,尤其适合拍摄倒影、建筑。 留白(负空间): 画面中未被主体占据的区域,能够衬托主体,留给观众想象空间,营造简洁、宁静或留有余地的感觉。 框架式构图: 利用画面中的前景元素(如门框、窗户、树枝)作为“画框”,将主体框起来,增加画面的层次感和纵深感,将观众视线聚焦于主体。 主体与背景的关系: 突出主体: 如何通过景深、色彩、线条等手段,将主体从背景中分离出来,让它成为画面的焦点。 背景的衬托作用: 避免杂乱无章的背景干扰主体,学习如何选择或虚化背景,使其更好地服务于主体。 视角与观察点: 平视、仰视、俯视: 不同的拍摄视角能够改变物体的形态和给人的感觉。平视客观写实;仰视使主体显得高大、雄伟;俯视则能展现全局或使主体显得渺小。 探索不同的观察点: 尝试从高处、低处、侧面等不同角度去观察和拍摄,常常能发现意想不到的画面。 五、 故事的讲述者:情感的注入与瞬间的捕捉 摄影不仅仅是记录,更是通过影像来讲述故事,传递情感。每一张成功的照片,都蕴含着摄影师的情感投入和对瞬间的精准捕捉。 观察力与洞察力: 培养敏锐的观察力,捕捉生活中不为人注意的细节和情感流露。学会透过表象,看到事物的本质和内在的张力。 情感的注入: 摄影师的情感会不自觉地融入到作品中。思考你想要通过照片表达什么?是喜悦、悲伤、愤怒、宁静,还是其他? 按下快门的理由: 每一个按下快门的瞬间,都应该有一个理由。是独特的表情、精彩的动作、动人的光影,还是意味深长的场景? 预判与时机: 很多精彩的瞬间需要预判和耐心等待。学会预测事件的发展,抓住最恰当的时机按下快门。 “决定性瞬间”的理解: 亨利·卡蒂埃·布列松提出的“决定性瞬间”,是指将画面中的所有元素(人物、动作、背景、光影)恰到好处地组合在一起的那个最富表现力的瞬间。 六、 走向卓越:实践、思考与后期 摄影是一门实践的艺术,理论的学习最终要落实到一次次按下快门。 大量的实践: 带着学到的知识去实践,不断尝试、犯错、学习。多拍、多看、多思考。 分析与总结: 每次拍摄后,都要认真分析自己的作品,找出优点和不足。与他人交流,听取反馈。 后期处理的辅助: 后期处理并非“造假”,而是对照片的二次创作,是调整色彩、光影、细节,使照片更好地表达摄影师的意图。我们将简要介绍常见的后期软件和基本调整理念。 形成个人风格: 在实践中,你会逐渐形成自己的观察方式、构图习惯和审美取向。这就是你的个人风格,是摄影师最宝贵的财富。 《摄影之道:光影的艺术与捕捉》是一段持续学习和探索的旅程。它鼓励你用眼睛去发现美,用心灵去感受世界,用镜头去记录和表达。愿你在这条道路上,不断前行,收获属于自己的摄影之美。

用户评价

评分

不得不说,《摄影步:构图》这本书,真的彻底改变了我对摄影构图的看法。以前我总觉得构图是那些大师们才能掌握的神秘技能,普通人很难触及。但这本书的出现,让我明白,构图其实是人人都可以学习和掌握的语言。作者的文字朴实而富有感染力,他用非常接地气的方式,将那些复杂的构图理论分解成一个个易于理解的小单元。我最喜欢的是关于“留白”的讲解。过去我总觉得画面越满越好,要把所有想表达的东西都塞进去。但这本书告诉我,适当的留白,不仅能让画面呼吸,更能凸显主体,引发观者的想象。比如,书中用了一张极简的黑白照片,主体是一个背影,背后是大片留白的天空。作者解释说,正是因为这片天空,才让这个背影显得更加孤寂和深邃。这种“少即是多”的哲学,让我眼前一亮。此外,书中还涉及了许多关于“视角”和“景深”如何与构图相互作用的讨论,这些都是我之前很少深入思考过的方面。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像打开了一扇新世界的大门,开始用一种全新的、更加审慎和富有艺术感的眼光去审视和创作照片。

评分

刚拿到这本《摄影步:构图》的时候,我其实是抱着一种试试看的心态,毕竟市面上关于摄影构图的书籍实在太多了,很难不让人产生审美疲劳。但这本书的封面就给我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简约而不失专业,让我对内容充满了好奇。翻开第一页,我被作者细腻的文字和丰富的案例深深吸引。他没有用枯燥的理论堆砌,而是通过大量生动有趣的摄影作品,将那些抽象的构图原理变得触手可及。我特别喜欢其中关于“黄金分割”和“三分法”的讲解,作者不仅解释了这些法则的数学原理,更重要的是,他展示了如何在实际拍摄中灵活运用它们,让画面瞬间拥有了呼吸感和视觉引导力。我还记着一个例子,作者用一张看似普通的街景照片,通过调整拍摄角度和主体的位置,将原本平淡无奇的画面变得极具故事性和艺术感。这让我意识到,构图不仅仅是把东西放在画面中央或者角落那么简单,它是一种对视觉语言的理解和运用,是赋予照片灵魂的关键。这本书的语言风格也很亲切,就像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师在耐心指导你一样,不会让你觉得有压力,反而能激发你不断尝试和探索的欲望。我开始尝试用书里的方法去观察周围的世界,发现原来平凡的日常也能拍出不平凡的照片。

评分

我一直觉得,拍出“好看”的照片,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好看”的理解。《摄影步:构图》这本书,恰恰帮助我重塑了我对“好看”的认知,并且教会了我如何用构图去实现它。作者的叙述方式非常巧妙,他不像其他一些书籍那样,上来就抛出一堆理论,而是通过一个个生动的小故事,引出构图的原理。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他关于“倾斜构图”的讨论。很多人认为倾斜构图是错误的,但作者通过几个极具动感的照片,解释了如何在恰当的场景下,通过倾斜来打破画面的沉闷,增强视觉冲击力,甚至表现出一种“动”的感觉。这种颠覆性的观点,让我开始反思自己对构图的固有观念。书中还详细讲解了如何运用“前景、中景、远景”的层次感来丰富画面,以及如何通过“负空间”来突出主体,增强画面的意境。这本书的语言流畅,逻辑清晰,没有丝毫的拖泥带水,每一页都充满了干货。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像是拥有了一副全新的眼睛,能够看到更深层次的视觉语言,并且在实际拍摄中,有了更多的信心和方向。

评分

作为一个对摄影充满热情,但总是感觉自己作品缺乏灵魂的爱好者,我一直在寻找一本能够真正点亮我构图之路的书。《摄影步:构图》这本书,无疑就是那束光。作者并没有简单地告诉你“这样构图好”,而是像一位经验丰富的向导,带你穿越复杂的摄影世界,一步步揭示构图背后的奥秘。我特别被他关于“框架式构图”的讲解所打动。他通过展示利用门框、窗户、树枝等作为前景,将主体框起来的照片,解释了这种构图方式如何能够引导视线,并为画面增加层次感和故事性。书中提到的一个例子,是用一扇古老的窗户框住窗外的风景,窗户本身也充满了历史的痕迹,这样一来,画面就不仅仅是风景,更承载了一种时空的对话。这让我意识到,构图不仅仅是画面的安排,更是一种叙事的方式。这本书的案例选择也极为精妙,涵盖了风光、人像、静物等多个摄影领域,让我能够从不同角度学习和借鉴。我发现,很多时候,我们拍摄的照片之所以平淡,往往是因为我们忽略了构图这一重要的“画龙点睛”之笔。

评分

我一直认为,摄影的魅力在于捕捉瞬间,而构图则是定格这个瞬间的最佳方式。《摄影步:构图》这本书,恰恰在这方面给了我巨大的启发。作者的讲解方式非常独特,他不是简单地罗列各种构图技巧,而是深入剖析了不同构图方式背后的心理学原理和视觉效果。比如,在讲到“对称构图”时,他不仅展示了完美的对称画面,还探讨了为什么对称能够带给人稳定、和谐的感觉。同时,他也提醒读者,过度依赖对称可能会让画面显得死板,这就引出了他关于“打破平衡”的有趣观点。我尤其欣赏书中关于“引导线”的章节,作者通过几个不同场景的照片,清晰地展示了如何利用道路、栏杆、河流等自然或人造的线条,将观众的视线一步步引向画面主体,从而增强画面的纵深感和故事性。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时不时会拿出自己的照片和书中的案例进行对比,发现自己之前在构图上存在的一些误区,也找到了一些提升的空间。这本书最大的价值在于,它不仅仅告诉你“怎么做”,更告诉你“为什么这么做”,让你真正理解构图的精髓,从而在创作中拥有更自由的灵魂。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