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美大陆的战火:三国同盟战争 9787538753967

南美大陆的战火:三国同盟战争 9787538753967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汪枫 著
图书标签:
  • 南美历史
  • 三国同盟战争
  • 巴拉圭
  • 巴西
  • 阿根廷
  • 乌拉圭
  • 19世纪
  • 战争史
  • 军事史
  • 历史研究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韵读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时代文艺出版社
ISBN:9787538753967
商品编码:29729541379
包装:平装-胶订
出版时间:2017-05-01

具体描述

   图书基本信息
图书名称 南美大陆的战火:三国同盟战争 作者 汪枫
定价 39.80元 出版社 时代文艺出版社
ISBN 9787538753967 出版日期 2017-05-01
字数 页码
版次 1 装帧 平装-胶订
开本 16开 商品重量 0.4Kg

   内容简介

拉丁美洲有着精彩纷呈的历史,却往往鲜为人知。19世纪60年代,当美国正进行着那场惊心动魄的内战时,新大陆南部的另一场大战也拉开了帷幕。这就是巴拉圭战争,亦称三国同盟战争,阿根廷、巴西和乌拉圭三国结成的同盟与弱小的巴拉圭进行了五年的殊死搏杀。它是拉美有史以来*的一场多国战争,对有关国家的历史造成了深远的影响,引人入胜、扣人心弦、发人深省。半个多世纪后,巴拉圭又与邻国玻利维亚爆发了查科战争,这是20世纪拉丁美洲*的战争。本书主要介绍的,就是三国同盟战争和查科战争这两场极具代表性的拉美战争。


   作者简介

汪枫,《铁血文库》专栏作家,中古史、近代史达人,精通英语,曾参与冷战时期中朝关系历史档案的翻译工作。


   目录

引子/ 001

章 立国五十年/003

第二章 不安的邻国/ 015

第三章 棘手的难题/ 031

第四章 引爆桶/ 045

第五章 国门渐沦陷/ 081

第六章 丧钟为谁鸣/ 111

第七章 迟来的冲突/ 151

附录一 大事年表/197

附录二 三国同盟战争重要将领列表/ 205

附录三 主要参考文献/ 209


   编辑推荐

精彩跌宕的南美大陆传奇

20世纪拉丁美洲*的战争详解

铁血文库系列特刊,军事历史作家宋毅主编


   文摘




   序言

黎明前的阴影:二十世纪初欧洲列强的角力与风暴的酝酿 一本深入剖析二十世纪初欧洲错综复杂外交图景与军事准备的史学巨著。 本书聚焦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前夜,欧洲列强间由相互猜疑、军备竞赛和殖民地争夺所织就的错综网络。它摒弃了传统史学中仅将焦点集中于萨拉热窝事件的叙事惯例,而是将时间线拉得更长,追溯至俾斯麦时代结束后,欧洲权力平衡的微妙倾斜。 第一部分:铁血外交的黄昏与新帝国主义的浪潮 自1871年德意志统一以来,欧洲大陆的和平便建立在一系列脆弱的同盟条约之上。本书详尽梳理了德法矛盾的深层根源,解析了阿尔萨斯-洛林问题如何成为点燃未来战火的引信。我们深入考察了威廉二世推行的“世界政策”(Weltpolitik),分析了德国对海军力量的狂热追求如何直接挑战了英国数百年的海上霸权,并由此催生了英德关系的结构性恶化。 在这一部分,作者通过解密大量先前未曾公开的内阁会议记录和外交电报,揭示了英法、英俄之间的关系是如何从敌对走向“谅解”(Entente)。重点分析了两次摩洛哥危机(1905年和1911年)的实质——它们并非孤立的殖民地摩擦,而是欧洲两大阵营——三国同盟(德、奥匈、意)与三国协约(法、俄、英)——进行实力试探的预演。意大利在同盟体系中的摇摆不定,其“忠诚”的本质如何被地中海的战略利益所腐蚀,也得到了细致的描摹。 第二部分:巴尔干火药桶的持续震荡 巴尔干半岛,被誉为“欧洲的火药桶”,其内部的民族矛盾与外部大国的干预构成了战前最不稳定的因素。本书对两次巴尔干战争(1912-1913)进行了透彻的复盘。我们不仅关注了保加利亚、塞尔维亚等新兴民族国家的崛起及其对奥斯曼帝国留存领土的野心,更侧重分析了俄国“泛斯拉夫主义”与奥匈帝国“维持帝国完整”战略之间的尖锐冲突。 奥匈帝国在内外交困(内部斯拉夫民族主义的抬头与对外在塞尔维亚扩张的恐惧)下,其对外政策的鹰派倾向是如何日益占据上风的。作者描绘了维也纳宫廷内,以伯希托尔德为代表的军方和强硬派如何利用一切机会试图剪除塞尔维亚的羽翼,而德国对奥匈“空头支票”式的无条件支持,如何进一步助长了萨拉热窝事件后局势的不可逆转性。 第三部分:军备竞赛的非理性逻辑与军事规划的僵化 战前的欧洲,和平表象之下是前所未有的军备竞赛。本书不再仅仅停留在统计数字的罗列,而是深入探究了各国军事理论的演变及其对外交决策的反作用力。 施里芬计划的阴影: 详细解析了德国总参谋部针对两线作战所制定的《施里芬计划》的内在逻辑、其对速度和先发制人的极端依赖,以及该计划如何使得德国在危机时刻几乎无法采取拖延或外交解决的路径。 法俄的协同与俄国的铁路困境: 分析了法俄军事同盟的互助条款,以及俄国在动员能力上的致命弱点如何迫使沙皇政府在危机中必须采取比德国更快的总动员速度,以避免被击垮。 英国的“两强标准”与海军竞赛的终结: 探讨了英国皇家海军如何在新式无畏舰的压力下,最终放弃了传统的海军战略平衡,将全部资源投入到与德国的直接竞争中,以及这种竞争如何迫使英国最终选择加入协约一方。 第四部分:社会舆论与“战时思维”的形成 历史的爆发往往需要社会心理的配合。本书探讨了战前欧洲各国国内的社会氛围。通过对报刊、教育系统和民间社团的研究,我们看到了强烈的爱国主义、军国主义思想以及对“异类”的妖魔化是如何在民众中扎根。知识分子和文化精英对战争的浪漫化叙事,以及工党领袖们在七月危机中的集体失声,共同构建了一种“战争不可避免,不如速战速决”的集体心理。 结论:失控的机器 最终,本书论证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并非单一强权的蓄意发动,而是一场由僵化的军事计划、相互不信任的外交框架和失控的动员时间表共同驱动的“结构性悲剧”。当萨拉热窝的枪声响起,欧洲各国的决策者们发现自己已经无法从那台由数十年猜疑和军备竞赛精心组装起来的战争机器中抽身。本书以深刻的洞察力,还原了这场世纪风暴酝酿的每一个关键节点,为理解现代冲突的起源提供了重要的历史参照。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结构布局堪称一绝,作者对时间线的掌控精准到位,叙事节奏的张弛有度把握得恰到好处。高潮迭起的部分让人手心冒汗,而那些沉静下来的段落,又像是为接下来的风暴积蓄力量,每一次的铺垫都显得那样自然而然。我几乎是屏住呼吸读完了几次关键的战役描写,那些军事部署的精妙、将领之间的智斗,无不体现出作者深厚的历史底蕴和独到的战略眼光。更难得的是,即便涉及庞大的战争场面,作者也从未忽略个体命运的悲欢离合,那些小人物的命运线索,与宏大的历史进程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幅丰富而立体的画卷。这绝对是一部值得反复品读的史诗级作品,每一次重读都会有新的感悟。

评分

老实说,我刚开始接触这类题材时还有些担心会因为信息量过大而感到晦涩难懂,但这本书完全打消了我的疑虑。作者采用了非常巧妙的叙事手法,通过不同角色的视角进行切换,使得宏大的叙事得以被更具人情味的方式呈现出来。读起来一点也不觉得累,反而充满了一种探索的乐趣。那些关于忠诚、背叛、荣誉与牺牲的主题,被处理得既深刻又富有感染力。它不仅仅是一部战争小说,更是一部关于人类如何在极端环境下坚守信念的哲学探讨。我已经迫不及待想向所有喜欢高质量文学作品的朋友推荐它了,绝对是近期阅读体验中难以超越的巅峰之作。

评分

这本书简直让人欲罢不能!从翻开第一页开始,我就被作者那雄浑的笔触和细腻的叙事深深吸引住了。故事背景设定在一个充满古老文明与新兴势力碰撞的时代,每一次转折都出乎意料,又在情理之中。我特别喜欢作者对人物内心世界的刻画,那些复杂的情感纠葛,那些在权力与道义间的挣扎,都展现得淋漓尽致。读着读着,我仿佛身临其境,感受着那个世界的风云变幻。尤其是主角团队的成长历程,那种从青涩到成熟的蜕变,让人既心疼又敬佩。这本书不仅仅是讲述了一段波澜壮阔的历史,更是在探讨人性深处的奥秘。我已经很久没有读到这样让人读完后久久不能平静的作品了,它成功地在我的脑海中构建了一个真实可感的宏大世界。

评分

对于我这种对历史架空题材情有独钟的读者来说,这本书无疑投下了深水炸弹。它构建的世界观逻辑严密,体系完整,没有任何虎头蛇尾或前后矛盾之处。作者对不同文化、不同地域的描绘细致入微,那种地域特色和风俗习惯的融入,让整个故事的背景充满了异域情调和历史的厚重感。我尤其欣赏作者在处理意识形态冲突时所展现出的中立与深刻,没有简单地将任何一方描绘成绝对的善或恶,而是展现了复杂现实中的无奈与抉择。读完后,我甚至开始在网上搜索相关历史背景的资料,这无疑是对一本好书最高的赞誉——它激发了读者的求知欲。

评分

我必须得说,这本书的语言风格简直是教科书级别的!作者的文字功力深厚,遣词造句考究,既有古典文学的韵味,又不失现代叙事的流畅性。那些场景描写,简直是跃然纸上,光是想象那些宏伟的城池、肃杀的战场,就足以让人惊叹。更让我惊艳的是,作者成功地塑造了一批性格鲜明、血肉丰满的角色。他们的对话充满了张力,机锋暗藏,每一次唇枪舌战都比真刀真枪的打斗更让人紧张。这本书的魅力就在于,它让你在享受故事性的同时,也深深沉醉于文字本身的美感之中。它不是那种快餐式的阅读体验,而更像是在品鉴一件精美的艺术品,需要细细咀嚼。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